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及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0

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及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及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水处理过程就是废水处理回收的过程,所以为了保证回水的质量,有一个结果可靠的过滤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现有的家电设备上所使用的一些过滤器,普遍采用过滤网式,通过将废水流经过滤网,使杂物附着在滤网上,以实现对废水中杂物的分离,达到废水过滤的目的。
[0003]如申请号为99240468的中国专利一种家用过滤器,包括一过滤器上体、一滤芯、一过滤筒体,所述过滤器上体有一进水口、一出水口、与一通向滤芯的中间出水口 ;所述滤芯由空心骨架和滤网组成,螺接在中间出水口上;所述过滤筒体位于滤芯的外圈,螺接在过滤器上体上。本实用新型能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杂质,可防止洗衣机、洗碗机、热水器等家用设备的磨损和划伤,以及防止水阀的磨损和卡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4]但是,采用此种结构的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自动清洗,这就导致随着过滤器使用时间的累计,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导致滤网上附着的杂物产生积累,导致过滤器失效。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洗机的油水分离装置,以实现干洗机冷凝生成的油水混合物精确分离的目的。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包括:向过滤器内部间隔进气,带动滤网振动,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清除。
[0008]进一步,过滤器的工作状态分为过滤过程和自清洁过程。所述的过滤过程为,水流穿过滤网将水流中的杂物附着在滤网上以过滤水流;所述的自清洁过程为,向过滤器内部间隔进气,带动滤网振动,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清除。
[0009]进一步,自清洁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10]I)水流自内向外穿过滤网,滤网在水流带动下向外扩张至最大程度,随着水流的流动,水流中的杂物附着在滤网上;
[0011]2)向过滤器内部进气,带动滤网滤产生向内收缩的振动位移;
[0012]3)停止向过滤器内进气,在水流的作用下,滤网恢复至外扩张至最大程度;
[0013]4)交替重复步骤2)和3) —定次数,使滤网以一定频率产生收缩、扩张的振动变形,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振动清除。
[0014]进一步,在向过滤器内部进气的过程中,气体形成上升的气泡,随着气泡的上升,滤网的至少一部分产生变形以构成挤压折皱,水流对滤网折皱部的冲击力方向改变,形成沿滤网表面方向的杂物分离作用力,带动滤网上附着的杂物移动。
[0015]进一步,滤网在向内收缩过程中,滤网产生因宽度较大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径向折皱和/或因高度较大产生的、竖直方向上的竖向折皱,所述的径向折皱和竖向折皱共同构成滤网的挤压折皱。
[0016]进一步,在滤网自清洁过程中,至少一次改变步骤2)中所向过滤器内部进气的总量和/或速率,以改变气泡的大小,令滤网形成不同形状的挤压折皱。
[0017]进一步,自滤网下端向过滤器内部进气,气体在充满过滤器的水中形成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带动滤网向内收缩,产生振动。
[0018]进一步,在自清洁过程结束后,滤网上附着的杂物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过滤器底部;优选的,开启底部的排污口,将下沉的杂物排出。
[001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如上任一所述自清洁方法的过滤器,其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壳体,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的滤网,呈松弛状态的滤网经骨架安装在壳体中,壳体连接有向滤网吹气的吹气装置。
[0020]进一步,所述的骨架包括至少两根竖梁,所述的竖梁沿轴线方向、相对壳体轴线对称的设置;相邻竖梁间均铺设有松弛状态的滤网,滤网的宽度大于相邻竖梁间的距离和/或滤网的高度大于过滤器的高度,令松弛状态的滤网在水流和气泡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折皱。
[0021]进一步,1/10 <竖梁与壳体侧壁的距离/竖梁与壳体轴线的距离< 1/1。
[0022]进一步,过滤器底部设有被滤网分隔开来的进气装置和排污口 ;过滤器顶部设有被滤网分隔开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23]优选的,所述的进水口和排污口设于滤网的内侧,出水口和进气装置设于滤网的外侧。
[0024]进一步,所述的进气装置为沿过滤器底部外周均布设置的多个进气口,各进气口经匀风结构与气泵相连接。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本发明利用特殊的结构,结合吹气和震动的原理,在过滤一段时间后可以用气吹和振动对过滤装置进行自动清洗;
[0027]2、通过将滤网宽松的经骨架安装在过滤器壳体中,使得滤网在振动过程中形成挤压折皱变形,以滤网产生搓洗效果,提高滤网自清洁效率;
[0028]3、本发明中,在滤网自清洁过程中,改变每次所吹的流量,以改变滤网折皱部的形状,进一步提高滤网的自清洁效率;
[0029]4、过滤器壳体底部设置均布的多个进气口,以提高进气的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0030]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的A-A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正常过滤状态时图1的B-B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自清洁状态时图1的B-B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正常过滤状态时图1的B-B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自清洁状态时图1的B-B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7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自清洁状态时图1的B-B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8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自清洁状态时图1的A-A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8]主要元件说明:1一顶盖,2—壳体,3—出水口,4一进水口,5—排污口,6—进气口,7—骨架,8—滤网,9—吹气孔,10—环形匀气流道,11—匀气流道内壁,12—匀气流道外壁,13—挤压折皱,14一径向折皱,15—竖向折皱,16—底盖,17—侧壁,18—气泡,71—竖梁,7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40]如图1所示,一种自清洁过滤器,包括柱状壳体2,以构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的壳体2上设有进水口 4和出水口 3 ;所述的壳体2内部设有将壳体2内部空间分为独立两部分的滤网8,所分的两部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与进水口 4相连通,第二部分与出水口 3相连通。所述的滤网8上设有过滤孔,以将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令过滤后的洁净水经回水口流出。所述的第一部分还设有排污口 5,以将滤网过滤下的杂质排出。
[004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器的壳体2包括侧壁17、顶盖I和底盖16 ;所述的侧壁17由横断面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任一几何形状的侧壁17板构成。侧壁17的顶端与顶盖2扣合连接,侧壁17的底端与底盖16扣合连接。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侧壁17与顶盖和/或底盖16 —体成型构成(未在附图中注明)。
[0042]所述的顶盖I上设有出水口 3和进水口 4,所述的进水口 4设于顶盖I的中心处,出水口 3靠近顶盖I的外侧设置。底盖16的中心处设有排污口 5。
[0043]所述的壳体I内部设有骨架7,以供滤网8安装。所述的骨架7包括沿壳体轴线方向设置的至少两根竖梁71,各竖梁71的位置需满足如下条件:1/10 <竖梁与壳体侧壁17的距离/竖梁与壳体轴线的距离< 1/1,以保证水流的通畅性;优选的,各竖梁相对壳体轴线对称排布;进一步优选的,各竖梁与壳体轴线距离相等。所述的竖梁下端与壳体的底盖16相接触连接。
[0044]所述的骨架7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由锥形板72构成。竖梁71的上端部与锥形板72的外周相连接。锥形板72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向上延伸连接翻边,所述的连接翻边构成与进水口 4配合连接的连接套管,使骨架7与进水口 4紧密连接,将进水口 4流入的水经骨架7引导流入锥形板72的下方。
[0045]相邻竖梁71间分别铺设有沿壳体轴线延伸设置滤网8,滤网8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竖梁71固定连接;滤网8的上端与骨架7的锥形板72外周相固定连接,滤网8的下端与底盖16相固定连接;所述滤网8的宽度大于相邻竖梁71的直线距离和/或滤网8的高度大于底盖16与锥形板72间的距离,以使滤网8在由内向外流动的水流带动下产生向外扩张的延伸变形。
[0046]过滤器的壳体侧壁17上设有进气口 6,所述的进气口经管路与外部的气泵相连通,所述的管路上设有控制管路连通/关闭的控制装置;优选的,所述的控制装置由控制阀构成。在过滤器自清洁过程中,自外部气泵向壳体I内部吹气,产生自外向内吹向滤网8的气泡,气泡在充满水的壳体中不断上升,随着气泡的上升令滤网8产生向内收缩的变形;在气泡通过滤网后,滤网在水流作用下恢复至向外扩张状态;气泡在上升至壳体内部空间的顶部后,随水流自出水口排至过滤器外。通过进气口 6向壳体I内部吹一定频率的气流,以一定频率生成气泡,使滤网在自内向外的水流和自外向内的气泡共同作用下,不断产生振动,以将滤网上附着的杂物清除,以达到滤网自清洁的目的。
[0047]从而,在滤网8和骨架7的作用下,将过滤器内部空间分为内外两部分,滤网8内部空间与进水口 4和排污口 5分别相连通,滤网8外部空间与出水口 3和进气口 6相连通。
[004 8]实施例一
[0049]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2内部设有两根相对壳体轴线设置的竖梁71。两竖梁7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滤网8。滤网8的宽度大于两竖梁71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壳体侧壁17周径的一半,以使滤网8可在水流作用下产生向外的扩张位移,又使向外扩张的滤网不与壳体侧壁17相接触。优选的,扩张后的滤网8与壳体轴线间的距离接近等于竖梁71与壳体2轴线间的距离。
[0050]实施例二
[005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侧壁17下端部设有进气口 6。所述的进气口 6经匀风结构向滤网吹气。所述的匀风结构包括,沿侧壁17底端周向设置的环形匀气流道10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匀气流道10凸出侧壁17内表面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环形匀气流道10与侧壁17 —体构成。
[0052]所述的环形匀气流道10包括间隔一定间隙设置的匀气流道内壁11和匀气流道外壁12 ;优选的,所述的匀气流道外壁12由壳体侧壁17构成。匀气流道内壁11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 6,外周侧壁17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气泵相连通的通孔。从而,使得气泵产生的气流经通孔吹入环形匀气流道10中,经环形匀气流道10均匀分配至各进气口 6,再由进气口6向壳体内部吹气,以使壳体内部的水中产生气泡。本实施例中,匀气流道内壁11与壳体2轴线间的距离大于滤网8/骨架7与壳体2轴线间的距离、小于壳体侧壁17与与壳体2轴线间的距离,以使吹气口产生的气流吹向滤网内部,带动滤网振动。
[0053]优选的,所述的匀气流道内壁11上设置有多个等间隔角度的进气口 6,以产生均匀的向滤网吹的气泡,提高滤网的振动效率,达到提高自清洁效果的目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匀气流道外壁12上设置有多个等间隔角度的、与进气口 6交错排布的通孔,各通孔分别与气泵相连通。
[0054]实施例三
[005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骨架包括两根以上的竖梁。
[0056]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骨架7包括四根竖梁71,所述的四根竖梁71相对壳体2轴线对称排布;相邻竖梁71间铺设滤网8,滤网8的宽度大于相邻竖梁71间距离和/或滤网8的高度大于底盖16与骨架连接部72间的距离。
[0057]实施例四
[0058]本实施例中,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具体自清洁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59]I)水流自内向外穿过滤网,滤网在水流带动下向外扩张至最大程度,随着水流的流动,水流中的杂物附着在滤网上;
[0060]2)向过滤器内部进气,气体形成上升的气泡,气泡带动滤网滤产生向内收缩的振动位移;
[0061]3)停止向过滤器内进气,在水流的作用下,滤网恢复至外扩张至最大程度;
[0062]4)交替重复步骤2)和3) —定次数,使滤网以一定频率产生收缩、扩张的振动变形,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振动清除。
[0063]如图3和5所示,在滤网过滤过程中,滤网8在自内向外流动的水流作用下,带动滤网8向外扩张,流经滤网的水流中所含有的杂物被拦截在滤网8的表面。由于,水流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使得滤网8在过滤过程中一直保持此种状态,令滤网8上附着的杂物在水流作用力的作用下被堆积在滤网8表面上。
[0064]如图4和6所示,在滤网自清洁过程中、向滤网吹气时,滤网8在滤网外部不断上升的气泡的作用下,带动滤网8产生向内收缩的振动位移,改变滤网形状,令水流作用力对滤网上杂物的作用方向由挤压作用力变为移动作用力,实现滤网上附着的杂物与滤网脱离。
[0065]由于,在自清洁过程中,以一定频率向滤网8吹气,产生间隔的气泡,使得滤网8不断被水流带动向外扩张、被气泡带动向内收缩,使得滤网不断产生振动,令滤网上附着的杂物被清除。自滤网脱离后的杂物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过滤器底部的排污口 5处,待自清洁过程结束后,开启排污口 5 —定时间,使杂物随水流排至过滤器外。
[0066]实施例五
[0067]如图7和图8所示,在向滤网吹气、滤网产生收缩变形的过程中,滤网会在由内向外流动的水流和由外向内的气泡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周向的、呈波浪形的挤压折皱13。折皱部的滤网表面与水流方向间的夹角呈锐角或平行,以减小水流对滤网上杂物的挤压力;同时,使水流对折皱部滤网上附着的杂物提供一平行滤网表面方向的移动力,以将滤网上附着的杂物搓离。
[006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挤压折皱13包括径向折皱14和竖向折皱15 ;滤网8在向内收缩过程中,会因滤网8宽度大于相邻竖梁71的直线距离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径向折皱14和/或因滤网8的高度大于底盖16与锥形板72间的距离产生竖直方向上的竖向折皱15。从而,使得滤网8产生由径向折皱14和竖向折皱15组合构成的挤压折皱13。
[0069]本实施例中,过滤器自清洁过程中,吹气口 6设于滤网8下端处,由外向内朝向滤网吹气,气体在过滤器壳体2中充满的水中形成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带动滤网向内收缩,滤网局部形成挤压折皱13,以令滤网产生振动,清除滤网8上附着的线屑等杂物。
[0070]本实施例中,随着气泡的上升,带动折皱部向上移动,使得滤网产生搓洗效果,以提高对滤网上附着杂物的清洗效率。
[0071]实施例六
[0072]本实施例中,在滤网自清洁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t向过滤装置内吹气;优选的,每次所吹气量改变;进一步优选的,每次所处气量依次递减或递加。从而,使得每次吹气过程中,所产生气泡的数量和体积发生改变,以改变气泡所导致滤网形成折皱的形状,以使得滤网的整体得到类似手搓洗清洁的效果,达到提高滤网清洁效率的目的。
[0073]在滤网自清洁过程中,至少一次改变步骤2)中所向过滤器内部进气的总量和/或速率,以改变气泡的大小,令滤网形成不同形状的挤压折皱。
[0074]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过滤器内部间隔进气,带动滤网振动,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清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水流自内向外穿过滤网,滤网在水流带动下向外扩张至最大程度,随着水流的流动,水流中的杂物附着在滤网上; 2)向过滤器内部进气,带动滤网滤产生向内收缩的振动位移; 3)停止向过滤器内进气,在水流的作用下,滤网恢复至外扩张至最大程度; 4)交替重复步骤2)和3)—定次数,使滤网以一定频率产生收缩、扩张的振动变形,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振动清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过滤器内部进气的过程中,气体形成上升的气泡,随着气泡的上升,滤网的至少一部分产生变形以构成挤压折皱,水流对滤网折皱部的冲击力方向改变,形成沿滤网表面方向的杂物分离作用力,带动滤网上附着的杂物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滤网在向内收缩过程中,滤网产生因宽度较大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径向折皱和/或因高度较大产生的、竖直方向上的竖向折皱,所述的径向折皱和竖向折皱共同构成滤网的挤压折皱。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滤网自清洁过程中,至少一次改变步骤2)中所向过滤器内部进气的总量和/或速率,以改变气泡的大小,令滤网形成不同形状的挤压折皱。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滤网下端向过滤器内部进气,气体在充满过滤器的水中形成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带动滤网向内收缩,产生振动。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清洁过程结束后,滤网上附着的杂物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过滤器底部;优选的,开启底部的排污口,将下沉的杂物排出。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自清洁方法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壳体,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的滤网,其特征在于:呈松弛状态的滤网经骨架安装在壳体中,壳体连接有向滤网吹气的吹气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包括至少两根竖梁,所述的竖梁沿轴线方向、相对壳体轴线对称的设置;相邻竖梁间均铺设有松弛状态的滤网,滤网的宽度大于相邻竖梁间的距离和/或滤网的高度大于过滤器的高度,令松弛状态的滤网在水流和气泡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折皱。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1/10<竖梁与壳体侧壁的距离/竖梁与壳体轴线的距离< 1/1。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及过滤器,所述的自清洁方法包括:向过滤器内部间隔进气,带动滤网振动,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清除。本发明利用特殊的结构,结合吹气和震动的原理,在过滤一段时间后可以用气吹和振动对过滤装置进行自动清洗。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壳体,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的滤网,呈松弛状态的滤网经骨架安装在壳体中,壳体连接有向滤网吹气的吹气装置。通过将呈松弛状态的滤网宽松的经骨架安装在过滤器壳体中,使得滤网在网在水流和气泡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振动;更特别的是,在振动过程中使滤网局部形成挤压折皱变形,以令滤网产生搓洗效果,提高滤网自清洁效率。
【IPC分类】B01D29/23, B01D29/72, B01D29/66
【公开号】CN104906851
【申请号】CN201410087438
【发明人】劳春峰, 王先超, 车敏, 武凤玲
【申请人】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海尔集团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1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