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载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罐车、气罐车等移动车载设施的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兼具静电 消除和雷电防护功能的车载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油罐车、气罐车等移动设施在运输过程中,油品和气体等会在罐体内剧烈的摇晃、 碰撞、摩擦,这样就会产生很高的静电电压,进而产生火花放电;雷雨天,在雷云与大地之间 形成的静电场的作用下,油罐车、气罐车等移动设施将面临更大的静电威胁,若遭到雷击, 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车毁人伤或车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其实不光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 静电,在装卸、清罐等过程中也极易产生静电,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爆炸等灾害性事故。 雷电和静电危害已经成为油罐车、气罐车等移动设施面临的主要威胁。为了降低静电的威胁,现有技术一般是在车体上悬挂铁链,通过铁链将油罐车、气 罐车等移动设施的静电泄放入地。但是,由于在行驶过程中铁链和地面的摩擦容易产生火 花,因此出现了用导电橡胶替换铁链的技术方案。然而上述两种措施在油罐车、气罐车等移 动设施行驶过程中都存在接地不良的问题,导致静电不能充分泄放,使移动车载设施仍然 存在静电威胁。关于雷电防护,尚未见移动车载设施设置雷电防护装置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防护装置,以解决移动车 载设施所面临的静电威胁和雷电威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包括导电带、针顶、导电支撑体、放电刷、感应筒、气体 放电管、上绝缘盖和下绝缘盖;所述针顶安装在导电支撑体顶部,所述上绝缘盖安装在导电 支撑体上且位于针顶之下,所述下绝缘盖安装在导电支撑体上且位于上绝缘盖之下;所述 感应筒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绝缘盖和下绝缘盖上,且通过气体放电管与导电支撑体形成暂 态电气连接;所述放电刷沿导电支撑体外周安装且位于感应筒与上绝缘盖、下绝缘盖所围 成的空间内;所述导电带与导电支撑体连接。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在移动车载设施上安装本发明所述车载防 护装置,当车体面临静电威胁时,通过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将车体与大地的电势差建立在感 应筒与放电刷之间,这时只要将该装置中的导电带与地面接触,大地的电荷就会转移到放 电刷上,在放电刷上形成与感应筒相反的电荷,致使放电刷和感应筒之间形成一定的电位 差,发生电晕放电,中和掉部分电荷,使电压值降低到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如果静电电荷累 积很快,静电电压迅速升高,气体放电管就会击穿,将静电电压迅速钳制在安全的电压值范 围内。雷电发生发展过程中,当梯级先导前端接近地面时,在地面的自然尖端或高大建筑 物等突出物体上场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诱发一个或几个上行先导,由此产生连接过程(即 闪击),即油罐车遭到雷击前,必须满足油罐车顶部某个点的场强达到一定强度才会遭到雷 击,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通过电晕放电有效限制了移动车载设施上静电电荷的积累,使移动车载设施顶部很难达到产生上行先导的场强,因而降低了移动车载设施遭雷击的概率。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还设置了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和绝缘衬套,所述绝缘衬 套安装在导电支撑体上且位于针顶与上绝缘盖之间,所述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套装并固定 在绝缘衬套上。当带负电的雷雨云接近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时,针顶吸收件和双极性 静电诱导导体上表面和放电刷都感应出正电荷,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下表面感应出负电 荷,感应筒外壁感应出正电荷,感应筒内壁感应出负电荷,因此可加强感应筒周围的电场, 促进周围空气发生电离。带正电的雷雨云接近时,上述各构件(针顶吸收件、双极性静电诱 导导体、放电刷、感应筒)所感应出的电荷极性与带负电雷雨云接近时相反。为了使结构更加合理和便于组装,本发明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设置了金属垫圈,所述金属垫圈安装在下绝缘盖所设置的环形凹槽内,所述感 应筒的下端安装在金属垫圈上,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一端与金属垫圈连接,其另一端与导电 支撑体连接。2、导电支撑体由支撑杆和基座组成,支撑杆安装在基座上。3、设置了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位于导电支撑体的基座之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通过电晕放电有效限制了移动车载设施上静电荷的 积累,使移动车载设施上的静电电压始终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有效解决了移动车载设施 所面临的静电威胁。2、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不仅具有防静电事故的功能,而且在雷雨天气还具有 降低移动设施遭雷击概率的功能。3、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不需要很高的接地要求,导电橡胶等材料制作的导 电带均能满足接地要求。4、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制作。
图1是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车载防护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顶、2-上绝缘盖、3-支撑杆、4-放电刷、5-感应筒、6_气体放电管、7_金 属垫圈、8-下绝缘盖、9-基座、10-导电带、11-绝缘底座、12-绝缘衬套、13-上压板、14-垫 板、15-下压板、16-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车载防护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针顶1、导电支撑体、放电刷4、 感应筒5、气体放电管6、上绝缘盖2、下绝缘盖8、导电带10、金属垫圈7和绝缘底座11。导 电支撑体由圆柱形支撑杆3和基座9组成,所述支撑杆3、基座9用不锈钢制作,所述支撑杆 3安装在基座9上;针顶1用不锈钢制作,安装在支撑杆3顶部;上绝缘盖2、下绝缘盖8用 尼龙制作,上绝缘盖2安装在支撑杆3上且位于针顶之下,下绝缘盖8安装在支撑杆3上且位于上绝缘盖之下,金属垫圈7安装在下绝缘盖所设置的环形凹槽内;感应筒5用不锈钢制 作,其上端安装在上绝缘盖2上,其下端安装在金属垫圈7上;放电刷4用不锈钢板夹钢丝 拧成螺旋形沿支撑杆3外周安装,且位于感应筒5与上绝缘盖2、下绝缘盖8所围成的空间 内;气体放电管6的一端与金属垫圈7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杆3连接;导电带10用橡胶 和铜制作,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座9上;绝缘底座11用玻纤板制作,位于导电支撑体的基座9 之下。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车载防护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增加了双 极性静电诱导导体16和绝缘衬套12。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16为斗笠状,用紫铜板或不锈 钢板制作,绝缘衬套12用硅橡胶制作。所述绝缘衬套12安装在圆柱形支撑杆3上且位于 针顶与上绝缘盖之间,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16套装在绝缘衬套12上,在紫铜板或不锈钢板 制作的上压板13和下压板15的配合下实现在绝缘衬套上的固定,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16 与下压板15之间还设置有陶瓷制作的垫板14。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防护装置,包括导电带(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顶(1)、导电支撑体、放 电刷G)、感应筒(5)、气体放电管(6)、上绝缘盖⑵和下绝缘盖⑶;所述针顶⑴安装在 导电支撑体顶部,所述上绝缘盖( 安装在导电支撑体上且位于针顶之下,所述下绝缘盖(8)安装在导电支撑体上且位于上绝缘盖之下;所述感应筒(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绝缘 盖(2)和下绝缘盖(8)上,且通过气体放电管(6)与导电支撑体形成暂态电气连接;所述放 电刷(4)沿导电支撑体外周安装且位于感应筒( 与上绝缘盖( 、下绝缘盖(8)所围成的 空间内;所述导电带(10)与导电支撑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16) 和绝缘衬套(12),所述绝缘衬套(1 安装在导电支撑体上且位于针顶与上绝缘盖之间,所 述双极性静电诱导导体(16)套装并固定在绝缘衬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垫圈(7),所述 金属垫圈(7)安装在下绝缘盖(8)所设置的环形凹槽内,所述感应筒(5)的下端安装在金 属垫圈(7)上,所述气体放电管(6)的一端与金属垫圈(7)连接,其另一端与导电支撑体连 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支撑体由支撑杆(3)和 基座(9)组成,支撑杆(3)安装在基座(9)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支撑体由支撑杆(3)和基座(9)组成,支撑杆(3)安装在基座(9)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绝缘底座(11),所述绝 缘底座(11)位于导电支撑体的基座⑶)之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绝缘底座(11),所述绝 缘底座(11)位于导电支撑体的基座⑶)之下。
全文摘要
一种车载防护装置,包括导电带、针顶、导电支撑体、放电刷、感应筒、气体放电管、上绝缘盖和下绝缘盖;所述针顶安装在导电支撑体顶部,所述上绝缘盖安装在导电支撑体上且位于针顶之下,所述下绝缘盖安装在导电支撑体上且位于上绝缘盖之下;所述感应筒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绝缘盖和下绝缘盖上,且通过气体放电管与导电支撑体形成暂态电气连接;所述放电刷沿导电支撑体外周安装且位于感应筒与上绝缘盖、下绝缘盖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导电带与导电支撑体连接。此种车载防护装置不仅具有防静电事故的功能,而且在雷雨天气还具有降低移动设施遭雷击概率的功能。
文档编号H02H9/06GK102064545SQ20101059789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杨国华, 杨玉龙, 涂逊, 王俊生, 王德言, 黄贵君 申请人: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