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汤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211

专利名称:乙肝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方。
乙型肝炎是目前已知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资料表明1986年我国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近2亿人,据报道1991年我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约有1.2亿人群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其中约有1/4人群最终发展为慢性肝炎、演化为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我国每年因肝病死亡约30万人,每年约有80-100万新生儿为乙型肝炎携带者,其中一部分人成年后发展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每年用于肝病治疗的费用约220亿元。目前市场上虽有保肝护肝药、免疫增强剂等,也有一个疗程上万元的化学合药物或生物制品,但乙型肝炎患者仍与日剧增,且这类药物存在易溶解,稳定性差、毒副作用和停药“反跳”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种用于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易于推广使用的中草药方剂、克服现有乙肝药物疗程长,费用高、疗效差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中药草方剂,其组方为以茵陈15-30g、山支12g、生大黄6-15g、厚扑10g、佩兰10g、积壳10g、虎杖15g、叶下珠15g、黄柏10g、甘草9g、白花蛇舌草20g作为主方,根据乙肝的不同症状适量增减,辅之以其它对症的中草药。
将以上方剂以水煎服,日服一剂、15天为一疗程,一般服3-5个疗程即可痊愈,不同症状增减方法如下(一)湿热型1、热重型症状黄疸重且鲜明,或有发热,尿黄便干结,腹胀乏力,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滑。
施治清热利湿解毒。
此类患者对主方中的部分药物予以调整。其中茵陈,显性黄疸用30g重度黄疸用50g,大黄生用后下,剂量随大便干软而定,若便干结,用15g(或以上),若便不干,则用10g左右,连用3-5付取快泻日3-4次后,大黄可减为6-9g,或用酒黑大黄10g,保持便成形为度。
此方对“两对半”之阴转率可达80%以上。
2、湿重型症状黄疸较轻或无黄疸,头晕身困肢重、腹满胸闷呕恶,纳呆,大便溏粘、尿黄,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施治利湿解毒扶脾对这类患者方中去虎杖、大黄减为6-9g,加藿香15g,土茯苓30g,苡仁30g,白叩仁5g。待白腻苔化解后合四君子汤加减以善后。
(二)脾虚型症状乏力、纳呆、腹胀、便溏,尤以午后胀满为殊,舌淡苔白脉细。
施治健脾解毒化湿这类患者以上方合四君子汤加减,具体增减为
叶下珠、茵陈各10-15g,山支10g。大黄3-6g、厚扑12g,枳实12g、柴胡12g、白芍15g、甘草6g、当归12g、白术15g、茯苓15g、虎杖30g、蛇舌草20g、生谷、麦芽各30g。
如脾虚重,腹胀便溏甚,用主方之小量合逍遥散加减,大黄改用酒黑3-6g,再加淮山药30g、芡实15g。
(三)肝郁型症状胁胀痛、纳呆、腹胀、嗳、矢气稍舒、乏力、病情随情志波动而增减,舌淡苔白、脉弦。
施治舒肝理气解毒利湿健脾主方以组方合四逆散加减叶下珠、茵陈各20g、山支12g、生大黄9g、厚扑12g、枳实12g、柴胡12g、白芍15g、甘草6g、当归12g、白术15g、茯苓15g、虎杖30g、蛇舌草20g、生谷、麦芽各30g。
如脾虚重,腹胀便溏甚,用主方之小量合消遥散加减,大黄改用酒黑3-6g,再加淮山药30g、芡实15g。
(四)脾肾阳虚型症状面黄肢冷,腰膝酸软,腹胀便溏,甚者下肢浮肿,小便清长或夜尿增多或少尿,少数伴阳萎,舌淡苔白或腻,脉沉细尺弱。
施治温脾肾、清湿热此类患者以方合济生肾气丸加味叶下珠、茵陈各10g、山支6g、酒黑大黄3g、枳实6g、厚扑9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熟地20g、淮山药30g、山茱芋12g、茯苓15g、白术15g,猪苓15g、菟丝子30g、桑寄生30g、党参30g、山楂15g、炮附子6g、肉桂5g、仙灵脾15g。
(五)肝肾阴虚型症状头晕目眩眼干涩,腰酸耳鸣遗精,五心烦热,午后尤甚,或有盗汗,乏力,小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施治滋肝补肾,清热利湿解毒这类患者以方合一贯煎加减叶下珠、茵陈各15g、炒山支15g、生大黄6-9g、厚扑6g、虎杖30g,白茅根30g、丹皮12g、南、北少参各15g、赤、白芍各15g、生地15g、枸杞子12g、当归12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公英15-30g、蚕砂15g、地骨皮15g、川栋子9g、生麦芽30g。
(六)气滞血淤型症状胁肋刺痛,痛点固定,拒按,肝大质硬,间有脾大,腹胀面黑乏力,或有肌、齿、鼻、舌质紫黯或尖边有淤斑点或舌下紫筋粗显,脉涩。
施治理气活血化淤,清热利湿解毒这类患者以方合血府逐淤汤加减叶下珠、茵陈各20g、山支12g、生大黄9g、厚扑9g、枳实6g、桃仁12g、红花12g、赤、白芍各15g、当归12g、川朴9g、柴胡12g、桔梗6g、牛膝15g、鸡内金15g、半枝莲30g、蚕砂15g、山楂20g。
(七)气血两虚型症状面黄肌瘦,头晕乏力,气短声低,腹胀便溏,唇、舌、指甲色淡白,舌淡脉弱。
施治大补气血、清热解毒利湿此类患者以方合八珍汤加味叶下珠、茵陈各10g、山支6g、酒黑大黄3g、枳实6g、厚扑6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20g、灸草9g、熟地1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6g、黄芪30g、黄精10g、陈皮12g、焦三仙各15g。
以本技术方案的组方应用于临床疗效观察以住院乙肝患者20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人,血液化验两对半均为阳性患者,甲组用西药常规治疗,乙组用本技术方案组方进行治疗,15天为一疗程,经第一疗程后,对照组10名患者血检“两对半”仍为阳性、治疗组10名患者其中6人“两对半”全部转阴,4人部分转阴,继续第二个疗程后血检,对照组中有4名患者“两对半”转阴,有2名患者部分转阴,治疗组10人则全部转阴,经统计学分析,用本技术方案的中药组方治疗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治疗乙肝的典型病例。
金鑫,23岁,男,98年应征入伍,在新兵连被检出谷丙酶185,两对半三大阳,被退伍。主诉纳减,头晕,无力,市传染病院检测三大阳,谷丙酶110,余正常,经服用本方加山豆根15g×60剂后,仅核心抗体阳性外,全部转阴。再以乙肝汤加四君子汤服30剂,嘱停药,隔两个月复查肝功,核心抗体也转阴。
尹红青,女,8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生体检时,发现乙肝三大阳,谷丙酶183保留学籍一年,回家治病,经服乙肝汤60剂,经住院检查,肝功能正常,两对半转阴,后停药一个月后,谷丙酶反跳至80,两对半仍全阴,又以乙肝汤加五味子15g,公英15g×20付,肝功全部正常。现大学已毕业参加工作,肝功一直稳定。因在学校又接种乙肝疫苗,现表抗体阳性,一直保持多年。
徐汉洋,男,17岁,乙肝先后在地方医院、传染病院反复住院1年多,谷丙酶反复波动,肝功三大阳。经乙肝汤加减服药50余付,现HBSAg转阴,谷丙酶反跳,再加服50剂后全部转阴。
本发明用于治疗乙肝疗程短,费用少,病人不需住院,是目前治疗乙肝的有效中草药方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乙肝汤,其特征是以茵陈、山支、大黄、厚扑、佩兰、积壳、虎杖、叶下珠、黄柏、甘草、白花蛇舌草等中草药组方,煎成汤剂服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乙肝汤其特征是茵陈15-30g、山支12g、生大黄6-15g、厚扑10g、佩兰10g、积壳10g、虎杖10g黄柏10g、甘草9g、白花蛇舌草20g组方并视不同症状的量增减用水煎服,一日一剂,十五天为一疗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乙肝汤,它以茵陈、山支、大黄、厚扑、佩兰、积壳、虎杖、叶下珠、黄柏、甘草、白花蛇舌草等中草药,按不同剂量组方,煎成汤剂服用,疗程短、疗效高、费用低、是目前治疗乙肝的理想中草药方剂。
文档编号A61P1/00GK1321480SQ00112259
公开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9日
发明者尹耀成 申请人:尹耀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