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9-10  14

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由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一MOS管、第十二MOS管和第十三MOS管构成;所述共模反馈模块可以自动调节第七MOS7至第十MOS管的栅极电压,使得第七MOS管至第十MOS管构成是一个电流源,该电流大小等于I1+I2;第十一MOS管至第十二MOS管管子是作为共源共栅(cascade),为输入管M1-M2提供比较稳定的漏-源电压,降低输入管输出阻抗的影响。这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可调范围大,适合增益范围大的运用,能够实现电压增益跟随增益控制的线性变化而指数变化。
【专利说明】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益放大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背景技术】
[0002]放大电路可分为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和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所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是指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电路,而且该放大增益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一般有个控制端,用来控制放大的增益。所述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又称为分贝线性放大电路(linear-1n-dB),是指对输入信号进行可变增益放大的电路,而且该放大增益用分贝表示时,可在一定范围线性内调节;若使用常的输出电压幅度除以输入电压幅度的增益定义,则增益是指数变化;当控制端电压或电流线性变化时,放大电路的增益按指数变化。
[0003]一般的实现增益可调放大的电路如附图1所示,一个可变电阻接在两个NMOS管Ml和M2的源级中间,起到负反馈的作用,使得增益可近似为MOS管漏极和源级之间的电阻的t匕,这种电路的线性度比较好,特别是输入信号大,需要的增益小的时候;但是,可变电阻的可变范围很少可以做到几个数量级以上,导致可调增益的范围比较小,不太适合做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0004]还有一种可变增益的实现方式为利用MOS管的比例,如附图2所示,根据MOS管
的工作原理,图2所示电路的电压增益可近似为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由第一 MOS管(I )、第二 MOS管(2)、第三MOS管(3)、第四MOS管(4)、第五MOS管(5)、第六MOS管(6)、第七MOS管(7)、第八MOS管(8)、第九MOS管(9)、第十MOS管(10)、第十一 MOS管(11 )、第十二 MOS管(12)和第十三MOS管(13)构成;所述第一 MOS管(I)源极连接第十三MOS管(13)的漏极,栅极连接输入正电压(Vin+),漏极连接电流(11);所述第二 MOS管(2)的源极连接第十二 MOS管(12)的漏极,栅极连接输入负电压(Vin-),漏极连接电流(II);所述第三MOS管(3)的源极和栅极均与第十三MOS管(13)的源极连接,第三MOS管(3)的漏极和第四MOS管(4)的漏极均连接电流(12),第四MOS管(4)的源极和栅极均与第十二 MOS管(1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三MOS管(13)和第十二 MOS管(12)的源极分别与第七MOS管(7)和第八MOS管(8)的漏极连接,栅极均连接电压(Vb3);所述第五MOS管(5)的漏极接在第七MOS管(7)的漏极和第十三MOS管(13)的源极之间,所述第六MOS管(6)的漏极接在第八MOS管(8)的漏极和第十二 MOS管(12)的源极之间;其中第五MOS管(5)的源极与第六MOS管(6)的源极连接,栅极与第六MOS管(6)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七MOS管(7)的栅极和第八MOS管(8)的栅极均与共模反馈模块(14)连接,第七MOS管(7)的源极连接第九MOS管(9)的漏极,第八MOS管(8)的源极连接连接第十MOS管(10)的漏极;所述第九MOS管(9)和第十MOS管(10)的源极均与第十一 MOS管(11)的漏极连接,栅极均与共模反馈模块(14)连接,且所述第十一MOS管(11)的栅极也与共模反馈模块(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MOS管(5)和第六MOS管(6)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并接有一电容(Cl)。
【文档编号】H03G3/20GK203406838SQ201320529319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刘雄 申请人:苏州苏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