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档位选择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档位选择电路,该电路通过设置与门和三极管,利用与门根据信号实现档位控制,通过纯硬件电路实现两路信号输入,四种模式输出的档位选择电路,降低了产品的复杂度和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档位选择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档位选择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档位选择电路需要软件控制,相对而言产品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通过纯硬件电路实现两路信号输入,四种模式输出的档位选择电路。
[0004]为实现上述电路,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档位选择电路,包括:与门U6、电阻R2、电阻R25、电阻R22、电阻R19、电阻R35、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10、电阻R29、电阻R21、电阻R14、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7、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12、三态缓冲器U5、电容BC3 ;所述与门U6的引脚I和引脚2分别接入信号SIGA和信号SIGB,引脚3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与与门U6的引脚12、引脚13相连,与门U6的引脚11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电源VCC,集电极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负极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l的负极与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正极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21的一端与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基极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lO的一端相连,电阻RlO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电阻R2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4分别和所述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与门U6的引脚8相连,与门U6的引脚9和引脚10均接信号SIGA ;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3接地,引脚2接传感器信号,引脚5接+5V电压,电容B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5V电压;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I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和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和与门U6的引脚6相连,与门U6的引脚4和引脚5均接信号SIGB ;电阻R19和电阻R35均一端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另一端接+5V电压;电阻R22 —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纯硬件电路实现两路信号输入,四种模式输出的档位选择电路,降低了产品的复杂度和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档位选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08]图2是输入信号与档位的对应输入关系表;
[0009]图3是二态缓冲器U5的兀件真值表。【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档位选择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2]如图1所示,一种档位选择电路,包括:与门U6、电阻R2、电阻R25、电阻R22、电阻R19、电阻R35、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10、电阻R29、电阻R21、电阻R14、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12、三态缓冲器U5、电容BC3 ;所述与门U6的引脚I和引脚2分别接入信号SIGA和信号SIGB,引脚3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与与门U6的引脚12、引脚13相连,与门U6的引脚11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电源VCC,集电极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负极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l的负极与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正极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21的一端与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基极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lO的一端相连,电阻RlO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电阻R2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4分别和所述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与门U6的引脚8相连,与门U6的引脚9和引脚10均接信号SIGA ;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3接地,引脚2接传感器信号,引脚5接+5V电压,电容B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5V电压;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I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和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和与门U6的引脚6相连,与门U6的引脚4和引脚5均接信号SIGB ;电阻R19和电阻R35均一端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另一端接+5V电压;电阻R22 —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
[0013]图2是输入信号与档位的对应输入关系表,图3是三态缓冲器U5的元件真值表,下面是对电路图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
[0014]当选择高档位时,SIGA和SIGB都为低电平,如原理图,与门U6的1、2脚为低电位,则3脚也为低电位,引起12、13脚为低电位,从而11脚为低电位使Ql导通为后级电路供电。U6的I脚的低电位使其9、10脚为低电位,从而8脚为低电位。同时U6的4、5脚为低电位,从而6脚为低电位使Q12截止,U51脚为高电位,4脚为高阻抗不影响后级电路。此时Q2截止,Q3导通,则有UEQ3为低电位,D7截止;UCQ2高电位,由R14和R21分压的电压流经Dl导通输出较高电压使系统处于高档位模式工作。
[0015]当选择低档位时,SIGA为高电平(+5V),SIGB为低电平,如原理图,与门U6的I脚为高电位,2脚为低电位,则3脚也为低电位,引起12、13脚为低电位,从而11脚为低电位使Ql导通为后级电路供电。U61脚的高电位使其9、10脚为高电位,从而8脚为高电位。同时U64、5脚的低电位,从而6脚为低电位使Q12截止,U51脚为高电位,4脚为高阻抗不影响后级电路。此时Q3截止,Q2导通,则有UCQ2低电位,Dl截止;UEQ3为高电位,由R15和R22分压的电压流经D7导通,因R15、R22分压点电压远小于R14、R21分压点电压,故输出较低电压使系统处于低档位模式工作。[0016]当选择自动档位时,SIGA为低电平,SIGB高电平(+5V),如原理图,与门U6的I脚为低电位,2脚为高电位,则3脚也为低电位,引起12、13脚为低电位,从而11脚为低电位使Ql导通为后级电路供电。U61脚的低电位使其9、10脚为低电位,从而8脚为低电位。同时U64、5脚的高电位,从而6脚为高电位使Q12导通,U51脚为低电位,4脚输出电压与2脚相同。系统外的信号Sensor直接连接到U52脚(由于此信号可以是高电平或低电平两种状态),从而使U54脚输出高电位或低电位。此电压决定Q2和Q3的导通和截止,从而自动选择高档和低档。
[0017]当选择关闭档位时,SIGA和SIGB都为高电平(+5V),如原理图,与门U6的1、2脚都为高电位,则3脚也为高电位,引起12、13脚为高电位,从而11脚为高电位使Ql截止,切断后级电路供电。由于没有供电,整个系统不工作,处于关闭状态。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档位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门U6、电阻R2、电阻R25、电阻R22、电阻R19、电阻R35、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10、电阻R29、电阻R21、电阻R14、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12、三态缓冲器U5、电容BC3 ;所述与门U6的引脚I和引脚2分别接入信号SIGA和信号SIGB,引脚3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与与门U6的引脚12、引脚13相连,与门U6的引脚11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电源VCC,集电极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负极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l的负极与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正极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21的一端与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基极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lO的一端相连,电阻RlO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电阻R2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4分别和所述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和与门U6的引脚8相连,与门U6的引脚9和引脚10均接信号SIGA ;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3接地,引脚2接传感器信号,引脚5接+5V电压,电容B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5V电压;三态缓冲器U5的引脚I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和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和与门U6的引脚6相连,与门U6的引脚4和引脚5均接信号SIGB ;电阻R19和电阻R35均一端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另一端接+5V电压;电阻R22 —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
【文档编号】H03K17/94GK203457130SQ20132053340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蒋宁 申请人:福尔斯通电子(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