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9-10  15

专利名称: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机和关机时消除噪声的控制电路,特别是一种机顶盒的开机和关机时的噪声消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迅猛,电视节目向终端用户的传输已实现了由早期的无线地面传输到目前的有线电缆、光缆传输的转换,与其相应的是机顶盒成了广播电视终端用户必备的设备之一。现在,一台电视机配备一台机顶盒组成一套有线电视接收系统,用户利用这种系统可以收看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通常,机顶盒通过音频电缆线和视频电缆线与电视机相连组成一套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机顶盒输出的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分别由音频电缆线和视频电缆线输送到电视机。机顶盒、电视机的电源开关分别独立控制。对于一般的机顶盒,当打开其电源时,机顶盒内部电路上电,由于上电过程中电压的突变,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会产生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该脉冲通过音频电缆线传输到电视机,电视机的喇叭里就会发出“噗”的噪声,电视机的音量开得越大,“噗”的噪声就越响;同样,当关闭机顶盒的电源时,机顶盒内部电路去电,由于去电过程中电压的突变,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也会产生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在电视机的喇叭里发出“噗”的噪声。这种“噗”的噪声不但让人听了难受,而且会对电视机的喇叭产生损坏作用。为此,为了避免这种“噗”的噪声的产生,用户一般要采取以下办法在开机时先打开机顶盒电源,后打开电视机电源;在关机时先关闭电视机电源,后关闭机顶盒电源。这样做能够消除机顶盒音频输出端产生的瞬间电流冲击脉冲对电视机的影响,但这无疑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和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控制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在机顶盒打开和关闭电源的过程中输出为零,彻底消除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所产生的瞬间电流冲击脉冲的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电源部分和静音电路,电源部分分为主电源和副电源两组,所述主电源由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组成,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次级线圈电连接,副电源由第二次级线圈、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容组成,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次级线圈电连接,所述静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为输出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也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打开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的电源时,主电源、副电源同时上电,但副电源的上电速度比的快得多。当副电源达到0.7V (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的导通电压)时,主电源还远小于0.7V,没有进入突变阶段,此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导通,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输出为零。只有当主电源过了突变阶段,达到4. 8V(第三二极管为稳压管,第三二极管的压降加上第三三极管的导通电压)的平稳状态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截至,静音取消,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才有输出,机顶盒正常工作。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主电源的突变阶段处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饱和导通状态,所以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不会输出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当关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的电源时,主电源、副电源同时去电,但主电源的去电速度比副电源的快得多。当主电源微降到4. 8V但还处于平稳状态时,导通,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输出为零。只有当副电源降到0.7以下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截至,静音才取消,但此时主电源早已过了突变阶段,并且已降至为零。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主电源的突变阶段处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饱和导通状态,所以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不会输出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控制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在机顶盒打开和关闭电源的过程中输出为零,彻底消除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所产生的瞬间电流冲击脉冲。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图2为开机时Ul、U2上电曲线图;图3为关机时Ul、U2去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一种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包括电源部分和静音电路,电源部分分为主电源Ul和副电源U2两组,所述主电源Ul由变压器Tl的第一次级线圈Ll、第一二极管Dl和第一电容Cl组成,所述第一次级线圈Ll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一次级线圈Ll电连接,副电源U2由第二次级线圈L2、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容C2组成,所述第二次级线圈L2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次级线圈L2电连接,所述静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为输出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接至机顶盒内部CPU输出的MUTE信号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也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电源Ul为5V,它主要给机顶盒内部电路提供5V电源,另外还通过D3通路,在机顶盒正常工作时,起到取消静音的作用,副电源U2为5V,它唯一的作用是在机顶盒打开和关闭电源过程中被用作静音驱动电源。如图1所示,图中A点的电平是高还是低由主电源Ul、副电源U2和MUTE信号来决定。而A点电平的高与低则决定了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与否,也即决定了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有无信号输出。当打开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的电源时,主电源Ul、副电源U2同时上电,但副电源U2的上电速度比Ul的快得多。当副电源U2达到0.7V (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电压)时,主电源Ul还远小于0. 7V,没有进入突变阶段,此时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导通,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输出为零。只有当主电源Ul过了突变阶段,达到4. 8V (第三二极管D3为稳压管,第三二极管D3的压降加上第三三极管Q3的导通电压)的平稳状态时,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截至,静音取消,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才有输出,机顶盒正常工作。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主电源Ul的突变阶段处在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的饱和导通状态,所以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不会输出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当关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的电源时,主电源Ul、副电源U2同时去电,但主电源Ul的去电速度比副电源U2的快得多。当主电源Ul微降到4. 8V但还处于平稳状态时,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导通,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输出为零。只有当副电源U2降到0.7以下时,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截至,静音才取消,但此时主电源Ul早已过了突变阶段,并且已降至为零。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主电源Ul的突变阶段处在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的饱和导通状态,所以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不会输出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当机顶盒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时,机顶盒内部CPU可以发出MUTE指令,来达到静音的目的。1、开机时静噪功能的实现,当打开机顶盒的电源时,主电源Ul、副电源U2同时上电,主电源Ul、副电源U2上电时间常数分别为τ 1 ^ RSlXClτ 2 ^ RS2 X C2其中RSl、RS2分别为第一次级线圈Ll、第二次级线圈L2的内阻,可以看作相寸。因为Cl》C2所以τ1》τ 2因此,可以画出图2所示的打开机顶盒电源时主电源Ul、副电源U2上电曲线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主电源Ul的突变阶段正好落在静音时段,此时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处于饱和导通状态,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输出为零。所以,在打开机顶盒电源的整个过程中,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就不会输出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实现了静噪。2、关机时静噪功能的实现,当关闭机顶盒的电源时,主电源Ul、副电源U2同时去电,主电源Ul、副电源U2去电时间常数分别为τ 1 ^ RLXClτ 2 ^ (R1+R2 Il R3) XC2其中RL为主电源Ul的等效负载阻抗。通常,机顶盒内部电路的总工作电流大约为2Α左右,那么RL = 5 + 2 = 2. 5 (欧姆)τ 1 ^ 2. 5X1000τ 2 ^ 3300 X 100τ 1 《 τ 2因此,可以画出图3所示的关闭机顶盒电源时Ul、U2去电曲线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主电源Ul的突变阶段正好落在静音时段,此时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处于饱和导通状态,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输出为零。所以,在关闭机顶盒电源的整个过程中,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就不会输出瞬间的电流冲击脉冲,实现了静噪。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彻底消除了机顶盒开机和关机时由于内部电路电压的突变而产生的噪声。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机顶盒,也适用于同类电子产品。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分和静音电路,电源部分分为主电源(Ul)和副电源(U2)两组,所述主电源(Ul)由变压器(Tl)的第一次级线圈 (Li)、第一二极管(Dl)和第一电容(Cl)组成,所述第一次级线圈(Li)与第一二极管(Dl) 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一次级线圈(Li)电连接,副电源(U2)由第二次级线圈(L2)、第二二极管(D2) 和第二电容(C2)组成,所述第二次级线圈(L2)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次级线圈 (L2)电连接,所述静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 第四三极管(Q4)、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为输出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 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也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包括电源部分和静音电路,电源部分分为主电源和副电源两组,所述主电源由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组成,所述静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也与机顶盒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控制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在机顶盒打开和关闭电源的过程中输出为零,彻底消除机顶盒的音频输出端所产生的瞬间电流冲击脉冲。
文档编号H04N5/63GK202334802SQ2011204894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周佳贤 申请人:无锡市电子仪表工业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