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4  11

专利名称: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生物肥料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背景技术
[0002]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些污染问题包括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农业中的生物废料污染,生物废料是指生物有机体在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主产品后的残余物。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也包括扩散到水或土壤中的微小有机颗粒。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将生物废料分为各种类型。例如农业生产废弃物如秸杆、玉米芯、谷壳、菇渣、豆荚,椰子壳、核桃壳等。生物废料存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且种类繁多,同时,生物废料包含大量的有机物成分,这些有机物的利用价值往往易被忽略。[0003]随着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和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合理有效地利用生物废料显得尤为迫切。现有农业中,大多数农业操作者将这些生物废料利用堆积发酵等方式转化成可被再次利用的肥料,这就是人们惯用的将生物废料转化为肥料的“堆肥”方式;然而,这种传统的堆肥方式,由于其不是在密闭环境下进行,因此,易产生较大的恶臭,且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等,同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直接排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此外,人工“堆肥”方式难以控制其堆肥中的各种环境条件,堆肥时间长,堆肥的效率低,转化后的肥料成分中有效成分占比低。
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该反应机可将生物废料转化成有机肥料,进行再次利用,其转换效率高、节能环保。[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它包括[0006]一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具有一可盛装原料的储料腔;[0007]一混色机,所述混色机具有一可在其内部进行原料搅拌及反应的混料反应腔,混色机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混色机内气体排出的排气系统;[0008]一可将所述储料装置中的原料送至所述混色机中的送料装置;[0009]及一用于向所述混色机内喷水的洒水系统。[0010]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0011]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螺旋送料机构及螺旋上料机构;其中,[0012]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杆驱动第一螺旋杆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螺旋杆横向设置于所述储料装置的底部,第一螺旋杆的两端以可枢转的方式与所述储料装置的两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部,于所述延伸部上套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于所述套筒上设有卸料口 ;[0013]所述螺旋上料机构包括料筒及设置于料筒内的第二螺旋杆和驱动所述第二螺旋杆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料筒的一端设有一进料口,另一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螺旋送料机构中的卸料口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混色机的混料反应腔相连通。所述洒水系统包括储水箱、水泵及导水管,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连通至所述混料反应腔的上部,所述导水管上伸入混料反应腔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喷头或喷淋孔。所述排气系统包括与所述混料反应腔连通的管路及抽风机,所述管路的末端与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连接。还包括一用于向所述混色机内须添加微生物菌的添加装置。所述添加装置包括一具有阀门的料仓及一第一称重装置上,所述料仓固定于所述第一称重装置上,所述第一称重装置固定于混色机顶部,料仓底部与所述混料反应腔相连通。所述储料装置安装于一第二称重装置上。所述混料反应腔设有一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接至所述储水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储料装置为“V”型料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实用新型将混色机、储料装置及送料装置组合形成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该反应机可将各种生物废料转化成可再次利用的有机肥料,具体的,在储料装置中加入生物废料,生物废料通过储料装置中的螺旋送料机构将废料送至卸料口,并由卸料口进入螺旋上料机的进料口,再通过螺旋上料机构将该生物废料送入至所述混色机的混料反应腔内,通过混色机加温、洒水、高温杀菌及翻转混合、发酵等,使得生物废料最终转化成有机肥料,整个过程全自动化控制完成,工作效率高,通过控制加热温度、洒水量、搅拌速度及时间等工作条件,可有效提高生物废料的转化率,其转化后的有机肥成分稳定,有效成分占比大等;其二、由于整个发酵及反应过程在密闭的混料反应腔内进行,因此,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臭味等,产生的一些废气可通过排气系统排出,通过废气处理后在排放至空气中,可避免环境的污染;其三、整个生产时间短,2-3小时即可完成,产量高策成本低,此外,其整个反应机的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可节约厂房投资成本;其四、储料装置上配置的第二称重装置,可加入的原料进行计重,便于控制加入废料的添加量,有利于生产加工;其五、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农、林、渔、生活等中产生的废弃物,均可以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其六、整机操作安全可靠、耐酸碱性、使用寿命长,消耗功率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储料装置I ;混色机2 ;螺旋上料机构3 ;料筒31 ;进料口 311 ;第二螺旋片32 ;第二转动杆33 ;第二驱动装置4 ;螺旋送料机构5 ;第一螺旋片51 ;第一转动杆52 ;延伸部501 ;第一驱动装置6 ;排气系统7 ;抽风机71 ;管路72 ;储水箱81 ;水泵82 ;导水管83 ;回水管84 ;粉料添加装置9 ;料仓91 ;第一称重装置92 ;第二称重装置10 ;套筒11 ;卸料口111 ;操作平台12 ;楼梯13。
具体实施方式[0025]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该反应机可将生物废料转化成有机肥料;它包括一储料装置I、一混色机2、一可将所述储料装置I中的原料送至所述混色机2中的送料装置及一用于向所述混色机2内喷水的洒水系统;所述储料装置I具有一可盛装原料的储料腔,该原料一般可以为农业、林业、渔业、生活中的各种生物废料等;所述混色机2具有一可在其内部进行原料搅拌及反应的混料反应腔,生物废料在该混料反应腔内搅拌并反应转化,混色机2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混色机2内气体排出的排气系统7,用于排出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等。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螺旋送料机构5及螺旋上料机构3 ;其中,所述螺旋送料机构5包括第一螺旋杆驱动第一螺旋杆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6,第一螺旋杆包括一第一转动杆52及一第一螺旋片51,所述第一螺旋片51环绕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52上,第一转动杆52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横向设置于所述储料装置I的底部,第一螺旋杆的两端以可枢转的方式与所述储料装置I的两侧壁连接,具体的,第一转动杆52的两端均可通过一轴承座及一轴承配合形成转动连接方式,轴承嵌接于轴承座中,轴承座固定于储料装置I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部501,于所述延伸部501上套设有一套筒11,所述套筒11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于所述套筒11上设有卸料口 111。较佳的,该储料装置I为“V”型料筒,使得生物废料堆积于储料装置I底部,有利于底部的第一螺旋杆送料;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为电机。所述螺旋上料机构3包括料筒31及设置于料筒31内的第二螺旋杆和驱动所述第二螺旋杆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4,料筒31两端分别设有一端盖,第二螺旋杆包括一第二转动杆33及一第二螺旋片32,所述第二螺旋片32环绕并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杆33上,第二转动杆33的两端以可枢转的方式与所述料筒31两端盖连接,具体的,第二转动杆33的两端均可通过一轴承座及一轴承配合形成转动连接方式。第二转动杆33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连接;所述料筒31的一端设有一进料口 311,另一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进料口 311与所述螺旋送料机构5中的卸料口 111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混色机2的混料反应腔相连通;螺旋送料机构5中的卸料口 111中的生物废料下落至螺旋上料机构3中的进料口 311,再通过第二螺旋杆传送至所述混色机2上部,最后下落至混料反应腔中。较佳的,第二驱动装置4为电机。所述洒水系统包括储水箱81、水泵82及导水管83,所述水泵82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81连通,水泵82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83连通至所述混料反应腔的上部,所述导水管83上伸入混料反应腔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喷头,储水箱81内的水,通过水泵82抽出后经喷头均匀地喷射至混料反应腔中。所述排气系统7包括与所述混料反应腔连通的管路72及抽风机71,所述管路72的末端与所述抽风机71的进风口连接,抽风机71将混料反应腔内生物肥料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蒸汽等抽出,对于有害气体抽出后经处理再排放。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用于向所述混色机2内添加粉料的粉料添加装置9,所述粉料添加装置9包括一具有阀门的料仓91及一第一称重装置92上,所述料仓91固定于所述第一称重装置92上,所述第一称重装置92固定于混色机2顶部,料仓91底部与所述混料反应腔相连通,通过第一称重装置92可以测量加入的粉料的添加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料装置I安装于一第二称重装置10上;可对加入的原料进行计重,便于控制加入废料的添加量,有利于生产加工;该第二称重装置10可采用电子称等。所述混料反应腔还设有一回水管84,所述回水管84连接至所述储水箱81,可将混料反应腔内的水回收利用。所述混色机2采用现有的大型卧式混色机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混色机2为现有技术,一般的包括箱体、加热装置及搅拌装置等等,箱体具有所述的混料反应腔,在混料反应腔内设置的搅拌装置对原料进行搅拌,通过对混合的原料进行加热、洒水等,一定时间后,原料反应形成有机肥,其混色机2的结构在此不作详述,该混色机2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混色机,其混色机2具体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更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机还包括一安装于底面与混色机2之间的楼梯13及一设置混色机2上部的操作平台12,所述楼梯13便于操作人员进入至混色机2上部的操作平台12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混色机2、储料装置I及送料装置组合形成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该反应机可将各种生物废料转化成可再次利用的有机肥料,具体的,在储料装置I中加入生物废料,螺旋送料机构5中的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第一螺旋杆旋转,生物废料随着第一螺旋杆的转动由第一螺旋片51送至卸料口 111,并由卸料口 111进入螺旋上料机构3的进料口 311,再通过螺旋上料机构3中的第二螺旋杆将该生物废料送入至所述混色机2的混料反应腔内,通过混色机2加温、洒水、杀菌及翻转混合、发酵等,使得生物废料最终转化成有机肥料,整个过程全自动化控制完成,工作效率高,通过控制加热温度、洒水量、搅拌速度及时间等工作条件,可有效提高生物废料的转化率,其转化后的有机肥成分稳定,有效成分占比大等;其次、由于整个发酵及反应过程在密闭的混料反应腔内进行,因此,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臭味等,产生的一些废气可通过排气系统7排出,通过废气处理后在排放至空气中,可避免环境的污染;再次,整个生产时间短,约1-3小时即可完成,产量高策成本低,此外,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农、林、渔、生活等中产生的废弃物,均可以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整机操作安全可靠、耐酸碱性、使用寿命长,消耗功率小。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具有一可盛装原料的储料腔;一混色机,所述混色机具有一可在其内部进行原料搅拌及反应的混料反应腔,混色机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混色机内气体排出的排气系统;一可将所述储料装置中的原料送至所述混色机中的送料装置;及一用于向所述混色机内喷水的洒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螺旋送料机构及螺旋上料机构;其中,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杆驱动第一螺旋杆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螺旋杆横向设置于所述储料装置的底部,第一螺旋杆的两端以可枢转的方式与所述储料装置的两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部,于所述延伸部上套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于所述套筒上设有卸料口 ;所述螺旋上料机构包括料筒及设置于料筒内的第二螺旋杆和驱动所述第二螺旋杆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料筒的一端设有一进料口,另一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螺旋送料机构中的卸料口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混色机的混料反应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系统包括储水箱、水泵及导水管,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连通至所述混料反应腔的上部,所述导水管上伸入混料反应腔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喷头或喷淋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包括与所述混料反应腔连通的管路及抽风机,所述管路的末端与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向所述混色机内添加粉料的粉料添加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添加装置包括一具有阀门的料仓及一第一称重装置上,所述料仓固定于所述第一称重装置上,所述第一称重装置固定于混色机顶部,料仓底部与所述混料反应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安装于一第二称重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反应腔设有一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连接至所述储水箱。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为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为“V”型料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它包括一储料装置,一混色机,所述储料装置具有一可盛装原料的储料腔,一可将所述储料装置中的原料送至所述混色机中的送料装置;及一用于向所述混色机内喷水的洒水系统,所述混色机具有一可在其内部进行原料搅拌及反应的混料反应腔,混色机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混色机内气体排出的排气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微生物反应机可将各种生物废料转化成可再次利用的有机肥料,转化效率高,其转化后的有机肥成分稳定,有效成分占比大等;此外,不会产生臭味,生产时间短,产量高且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C05F9/04GK202744467SQ2012203139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陈裕泉 申请人:陈裕泉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