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景摄影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数字摄像装置自动撷取全景 影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全景影像是为了表现出一个宽广的视野,模拟出人眼所见大约160度的风景感 受,一般尺寸的影像则是在风景中裁切一个区域,相较之下一般的影像比较像是人眼所专 注的那一个区域,而全景影像较能让观赏者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气氛。全景影像的制作方式 是于同一场景中,撷取多个相同规格的影像所接合而成,因此欲接合影像之间的接合区域 是全景影像成功与否的一大关键。现有拍摄全景(panorama)影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者必须藉手动方式(徒 手或经由脚架)移动数字相机来拍摄多张影像,再将所拍摄的影像输入计算机,利用影像 处理软件来进行接图,以产生全景影像。此种做法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有相当的难度。一 方面,拍摄时需要更专业的拍摄技巧,否则会造成后续接图时难度提高或效果不佳,另一方 面,又需要操作复杂的影像软件,以进行接图。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则是在数字相机的显示屏幕上显示辅助的对位影像,辅助使用 者制作全景影像。然而,此种方法需要使用者自行将对位影像与场景做叠合,此过程将会考 验使用者对位的能力,可能因为人眼所见的误差导致取像并不一定为最佳对位位置,而所 产生的对位误差也会影响后续全景接合的结果。即便使用者将对位影像与场景完美的叠合 在一起,但是在拍照时,仍然可能因为按下快门的动作而晃动数字相机,导致拍摄的一瞬间 对位失败,使得全景影像的拍摄失败。
发明内容
现有使用辅助对位影像必须使用者自行将对位影像以及场景叠合,为解决拍摄全 景影像时因手震或者人眼的误差,导致拍摄失败,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 像自动拍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 应用于一数字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的步骤包括摄取一第一影像;于该第一影像中选取一区域设为一对位影像;持续追踪并计算该对位影像于一实时影像中的一移动向量值,并累计该移动向量值;判断该移动向量值是否达到一预设的门槛值;若是,则该数字摄像装置自动取得一第二影像;以及将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接合为一全景影像。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中,于该第一影像中选取该区域设为该对位影像的步骤,包括取得该第一影像的一最大横幅宽度;根据预先设定的一比例数值于该最大横幅宽度定义该对位影像的一宽度;根据该宽度于该第一影像中选取该对位影像;将该对位影像划分为多个区域;计算每一该区域的一影像标准差值,并与预设的一特征值进行比对;以及于该影像标准差值大于该特征值的该区域中取一特征点。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中,持续追踪并计算该对位影 像于该实时影像中的该移动向量值,并累计该移动向量值的步骤,包括重复执行下列步 骤取得该特征点于该实时影像中的一基本位置;取得该特征点于该实时影像中移动的一当前位置;以及计算该基本位置与该当前位置间的相对距离及相对移动方向,并累计为一移动向量值。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中,该预设的门槛值为该第一 影像的该最大横幅宽度与该对位影像的横幅宽度的差异。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中,判断该移动向量值是否达 到该预设的门槛值的步骤后,包括若否,则持续追踪并计算该对位影像于该实时影像中的该移动向量值,并累计该 移动向量值。本发明所提供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可简化拍摄全景影像的 操作方式,通过自动取像的方式,使用者不需要手动按下快门,减少因手震造成全景影像拍 摄失败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影像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第一影像中选取一区域设为对位影像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第一影像中选取一区域设为对位影像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位影像划分多个区域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位影像的特征点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特征点于实时影像中的移动向量值并累积的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特征点于实时影像中的移动向量值的第一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特征点于实时影像中的移动向量值的第二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接合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景影像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景影像与第三影像接合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10数字摄像装置11显示屏幕13全景影像14第一影像15对位影像16实时影像17第二影像18特征点19接合影像20区域21第三影像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可通过软件或固件程序内建于 电子装置的储存装置中,再由电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内建的软件或固件程序搭配影像撷 取功能来实现。于此,电子装置可为具影像撷取功能的计算机(Computer)、具影像撷取 功能的行动电话(Mobile Phone)、具影像撷取功能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或数字摄像装置(Camera)等,以下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将以数字摄像 装置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局限于上述的电子装置。于本实施例中,持续追踪并计算对位影像在实时影像中移动的距离长度,并累计 为移动向量值,而后,再利用得到的移动向量值与预设的门槛值比对,用以判断是否自动驱 动数字摄像装置摄取第二影像并与第一影像接合为全景影像。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的流程 图,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llO 数字摄像装置10拍摄并储存有一第一影像14(见图2);步骤S120 在第一影像14中选取一区域设为一对位影像15 ;步骤S130 取得一实时影像16,并显示于显示屏幕11中,因为数字摄像装置10此 时尚未移动,因此显示屏幕11上的实时影像16的景色与第一影像14相同,接着移动数字 摄像装置10,使得实时影像16中的对位影像15随着数字摄像装置10的转动产生位移的变 化,并在转动的同时,数字摄像装置10开始不断的追踪计算对位影像15在实时影像16中 移动的一移动向量值并累计;步骤S140 判断移动向量值是否累计达到一预设的门槛值;步骤8150 当移动向量值达到预设的门槛值时,数字摄像装置10立即摄取得一第二影像17;以及步骤S160 将第一影像14与第二影像17接合为一全景影像13。其中,上述的预设的门槛值为第一影像的最大横幅宽度与对位影像的横幅宽度的差距。
有关前述步骤S120的一较佳方法实施例,请参照图3所示的步骤,还包括步骤S121 数字摄像装置10在摄取得第一影像14时,一并取得第一影像14的最 大横幅宽度;步骤S122 根据数字摄像装置10内预先设定的一比例数值于最大横幅宽度定义 对位影像15的宽度;步骤S123 根据对位影像15的宽度于第一影像14中选取对位影像15(见图4)。步骤S124 将对位影像15等分的划分为多个区域20(见图5);步骤S125 计算各区域20的一影像标准差值,并与预设的一特征值比对,其中,若 区域的影像标准差大于预设的特征值,则可视为该区域中具有特征存在;以及步骤S126 于影像标准差值大于特征值的区域20中选取一特征点18。(见图6)。其中,上述的对位影像的宽度,例如,第一影像14的像素尺寸为800*600,且预先 设定的比例数值为20%,对位影像15的宽度以第一影像14的最大横幅宽度800与比例 数值20%计算,因此对位影像15的横幅宽度为160,由此得知对位影像15的像素尺寸为 160*600,而预设比例数值是为了在使用者变更第一影像14的尺寸时,为避免对位影像15 相较于第一影像14过大导致所接合的全景影像范围过小,或是对位影像15相较于第一影 像14过小,导致对位影像15在实时影像16中难以追踪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位影像15的尺 寸要能随着第一影像14的尺寸变化做变更。有关前述步骤S130至步骤S140的一较佳方法实施例,请继续参照图7所示的步 骤,还包括步骤S131 取得所有特征点18在实时影像16的目前所在位置设为一基本位置;步骤S132 当数字摄像装置10开始移动使得实时影像16不断的改变,同时数字 摄像装置10不断的取得实时影像16每一个画面中所有特征点18于实时影像16的一当前 位置(见图8与图9);步骤S133 计算所有特征点18的当前位置与基本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相对 移动方向;步骤S134 在所有的特征点18中,找出最多具有相同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所有特征 点18,并以统计方式计算移动向量值;以及步骤S140 判断移动向量值是否累计达到预设的门槛值,当移动向量值判断未达 到预设的门槛值,则重复上述步骤S130至步骤S140。其中,上述的统计方式,为以加总并取其平均值的方式,将最多具有相同的相对移 动方向的所有特征点18的移动向量加总,并取其平均值作为与门槛值比对的移动向量值, 然而统计方式种类繁多,故发明人不在此一一赘述,熟悉该项技术者,可选择其它方式计 算,并不以此为限。值得注意的是,当特征点18的相对移动方向与前一影像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反时, 基本位置与当前位置的相对距离的计算为负值,以使累计的移动向量值减少。
其中,上述的相对距离是计算对位影像15的特征点18在前一影像的基本位置与 后一影像的当前位置之间的直线像素数量。请参照图10与图11所示,图10为本实施例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接合的示意 图,图11为本实施例的全景影像的示意图。
步骤S150 当移动向量值累计达到预设的门槛值时,数字摄像装置10立即摄取此 时显示屏幕11所显示的实时影像16为第二影像17 ;以及步骤S160 拍摄得的第二影像17中的一侧具有与对位影像15相同的接合影像 19,数字摄像装置10将第一影像14中的对位影像15与第二影像17中的接合影像19叠合, 使第一影像14与第二影像17接合为一全景影像13。如图1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接合两个影像,当使用者接合第一影像14与第二影像17之后,欲继续接合第三影像21或接合为一张视角为360度的全景影 像,只需重复将接合的影像设为第一影像14,并执行步骤S120至步骤S160即可轻易获得使 用者所需的影像。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所提供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可简 化使用者拍摄全景影像的操作方式,并增加对位精准度,通过取像自动化,不需要使用者按 快门,减少因手震造成全景影像拍摄失败的问题。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应用于一数字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的步骤包括摄取一第一影像;于该第一影像中选取一区域设为一对位影像;持续追踪并计算该对位影像于一实时影像中的一移动向量值,并累计该移动向量值;判断该移动向量值是否达到一预设的门槛值;若是,则该数字摄像装置自动取得一第二影像;以及将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接合为一全景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 第一影像中选取该区域设为该对位影像的步骤,包括取得该第一影像的一最大横幅宽度;根据预先设定的一比例数值于该最大横幅宽度定义该对位影像的一宽度; 根据该宽度于该第一影像中选取该对位影像; 将该对位影像划分为多个区域;计算每一该区域的一影像标准差值,并与预设的一特征值进行比对;以及于该影像标 准差值大于该特征值的该区域中取一特征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持续 追踪并计算该对位影像于该实时影像中的该移动向量值,并累计该移动向量值的步骤,包 括重复执行下列步骤取得该特征点于该实时影像中的一基本位置; 取得该特征点于该实时影像中移动的一当前位置;以及计算该基本位置与该当前位置间的相对距离及相对移动方向,并累计为一移动向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 设的门槛值为该第一影像的该最大横幅宽度与该对位影像的横幅宽度的差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 该移动向量值是否达到该预设的门槛值的步骤后,包括若否,则持续追踪并计算该对位影像于该实时影像中的该移动向量值,并累计该移动 向量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摄像装置的全景影像自动拍摄方法,本发明通过持续追踪并计算数字摄像装置摄取的第一影像中的一对位影像在实时影像中的位移向量值并作累计,当位移向量值达到一预设的门槛值时,即会自动驱动数字摄像装置摄取第二影像,用以与第一影像接合为全景影像,通过自动取像的方式可简化拍摄全景影像的操作。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1799620SQ200910006279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0日
发明者周宏隆, 曾家俊 申请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