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9-10  5

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1)包括:外壳(11),包括凹陷部分(21)和安装面(22),在凹陷部分(21)中收容预定组件,以及安装面(22)安排在布置于凹陷部分(21)周围的侧壁的顶面上;固定组件(12),固定到外壳(11)的安装面(22),并且包括安装面(23)和布置于安装面(23)外侧周围的突出部分(24);以及显示部分(13),在固定组件(12)的突出部分(24)的内侧处固定到安装面(23)。此外,固定组件(12)的刚性低于外壳(11)和显示部分(13)的刚性。
【专利说明】便携式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设备,以及具体地涉及使用薄型平面外壳的便携式终端设 备。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诸如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已变得普及。一般而言, 经常到处携带便携式终端设备,以供用户使用。当用户例如无意间掉落便携式终端设备时, 对便携式终端设备施加强烈冲击。
[0003]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即使在对液晶设备施加强烈冲击时也能够阻止液晶面板 的定向属性和图像质量恶化的液晶设备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液晶设备中,将抗 振动冲击单兀固定到固定组件,在该抗振动冲击单兀中,将两个冲击吸收空间部署在液晶 面板的两侧,以防止对液晶本体施加的冲击被传导到液晶面板。然后,通过将固定有抗振动 冲击单元的固定组件固定到形成液晶设备本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外部组件,将抗振动冲击单 元间接地固定到该第一外部组件,以防止对液晶设备本体施加的强烈冲击被传导到液晶面 板。
[0004]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能够使前壳变薄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技术。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 H10-90656
[0007] 专利文献2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1-296816


【发明内容】

[0008] 技术问题
[0009] 近年来,诸如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已经变得越来越薄。然 而,随着便携式终端设备变得更薄,降低了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强度,并因此降低了抗冲击 性。
[0010]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厚度 降低和抗冲击性增强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0011] 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2]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外壳,包括凹陷部分和第一安装 面,在外壳中收容预定组件,以及第一安装面被安排在布置于凹陷部分周围的侧壁的顶面 上;固定组件,被固定到外壳的第一安装面,并包括第二安装面和布置在第二安装面外侧周 围的第一突出部分;以及显示部分,在固定组件的第一突出部分的内侧处固定到第二安装 面;其中,固定组件的刚性低于外壳和显示部分的刚性。
[0013] 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厚度降低和抗冲击性的增 强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示例的分解斜视图;
[0016]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获得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截面;
[0017] 图3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截面;
[0018] 图4是示出了将框架组件固定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的状态的顶面图;
[0019] 图5是示出了将框架组件和固定组件固定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的状态的顶 面图;以及
[0020] 图6是示出了将显示部分固定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的状态的顶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参照附图来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0022] 图1是示出了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示例的分解斜视图。图2 是沿着图1中的线Π -ΙΙ获得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截面。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 终端设备1中,将衬底17、电池18和框架组件16收容在通过接合外壳11和显示部分13所 形成的空间中,外壳11和显示部分13是经由固定组件12来接合的。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 便携式终端设备1可以是例如智能电话、平板型便携式终端设备、移动电话、游戏机、电子 书阅读器等。
[0023] 通过使用螺钉等将衬底17和电池18固定到框架组件16。例如,将衬底17和电池 18从外壳10侧固定到框架组件16。通过使用螺钉等,将衬底17和电池18所固定到的框 架组件16固定到布置在外壳11的凹陷部分21的角落的固定部分38。框架组件16包括外 框31、32、35及连接外框31和32的梁部件33和34。例如,构成外框31、32、35的材料的厚 度厚于构成梁部件33和34的材料(参照附图2)。
[0024] 将电路组件安排在衬底17上。应注意:电路组件的示例包括:集成电路设备(例 如用于驱动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模块)以及相机的图像采集设备。电 池18是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
[0025] 框架组件16是用于保持衬底17和电池18的组件。由于框架组件16需要具有特 定的强度,优选用金属材料来形成框架组件16。框架组件16的材料的示例包括:镁合金、 铝和不锈钢。注意:为了降低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重量,优选通过使用镁合金来形成框架组 件16。备选地,只要保证特定的强度,可以通过使用树脂材料来形成框架组件16。
[0026] 外壳11包括:凹陷部分21,其中收容预定的组件(即,框架组件16、衬底17、电池 18等;以及安装面22 (第一安装面),安排在布置于凹陷部分21周围的侧壁的顶面上。此 夕卜,将框架组件16所固定到的固定部分38布置在外壳11的凹陷部分21的角落处。应注 意:图1中示出的外壳11的后表面被形成为具有曲线,使得便携式终端设备适合用户的手。 备选地,外壳11的后表面可以被形成为平面。
[0027] 优选地,通过使用刚性材料来形成外壳11,以维持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强度。例 如,外壳11可以由碳复合材料形成(CFRP :碳纤维强化塑料)。碳复合材料是其中的碳含量 是50% (v/v)或更高的复合材料,并包含例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纤维等的无机粘合剂。碳 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轻重量。备选地,外壳11可以通过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铝、铝合金、 镁合金等)形成。
[0028] 将固定组件12布置在外壳11的安装面22和显示部分13的底面27之间。此外, 将固定组件12形成为框架形状并且布置在与外壳11的安装面22相对应的位置处。通过 使用粘合组件28将固定组件12固定到外壳11的安装面22。此外,固定组件12包括:布 置在固定组件12的内侧的安装面23 (第二安装面);以及布置在安装面23外侧周围的突 出部分24(第一突出部分)。此处,安装面23被布置为:与安装面22相比,在显不部分13 的主面的法线方向上更接近显示部分13。此外,安装面23被布置为:当从显示部分13的 主面的法线方向上观看时,与安装面22的内侧安装面相重叠。
[0029] 安装面23是用于固定显示部分13的表面。即,通过使用粘合组件29将显示部分 13 (面板14)附接于固定组件12的安装面23。突出部分24被布置为覆盖显示部分13 (面 板14)的侧壁。应注意:粘合组件28和29是例如粘合剂、双面胶带等。
[0030] 固定组件12由相对软的材料形成;换言之,具有低刚性的材料。例如,固定组件12 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固定组件12的刚性低于外壳11的刚性。
[0031] 显示部分13包括面板14和显示面板15。面板14是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5免受外 部环境影响的组件。面板14可以是触摸面板。可以通过使用由玻璃材料制成的顶部面板 来构成触摸面板。通过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等,将显示面板15附接于面板14。显示面板 15是例如液晶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等。
[0032] 通过在固定组件12的突出部分24的内侧处使用粘合组件29,将显示部分13 (面 板14)固定到固定组件12的安装面23。由于要求面板14防止显示面板15受到外部环境 的影响,显示部分13的面板14应当例如由透明并具有高刚性(例如,玻璃等)的材料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固定组件12的刚性低于显示部分13 (面板14)的刚性。
[0033] 如上面解释的那样,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通过使用具有高 刚性的材料来构成外壳11和显示部分13。因此,即使在减少便携式终端的厚度时,也可以 维持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强度。此外,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将具有比外 壳11和显示部分13更低的刚性的固定组件布置在外壳11和显示部分13之间,通过使用 相对高刚性的材料来构成外壳11和显示部分13。因此,在当掉落便携式终端设备时对外壳 11施加冲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低刚性的固定组件12来吸收冲击。因此,可以阻 止对外壳11施加的冲击传导到显示部分13。类似地,在当掉落便携式终端设备时对显示部 分13施加冲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低刚性的固定组件12来吸收冲击。因此,可以 阻止对显示部分13施加的冲击被传导到外壳11。即,通过在外壳11和显示部分13之间布 置具有比框架11和显示部分13的刚性更低的刚性的固定组件12,来吸收在外壳11和显示 部分13之间传导的冲击。
[0034] 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中,固定组件12包括覆盖显示部分 13(面板14)的侧壁的突出部分24。即,将固定组件12布置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上表面 的周围边缘。因此,当掉落便携式终端设备时,布置在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上表面的周围边 缘的固定组件12优先接触地面,并且通过使用固定组件12优先吸收冲击。具体地,当掉落 便携式终端设备时,可以在对外壳11施加冲击之前,通过使用固定组件12来吸收冲击。因 此,可以减小向衬底17和电池18传导的冲击。
[0035] 相应地,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厚度 降低和抗冲击性提高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应注意:当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大小相对大时(例 如,等于或大于7英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变得特别显著。随着便携式终端设备变大,降低 了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抗冲击性。然而,即使当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大小变得相对大时,也可以 通过使用本发明来提高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抗冲击性。
[0036] 此外,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通过使用高刚性材料来构成外 壳11。将衬底17和电池18所固定到的框架组件16固定到外壳11。因此,由于外壳11的 复原力具有大强度,可以抑制框架组件16的塑性变形。此外,由于将外壳11和框架组件16 接合在一起的部件,可以保证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刚性。因此,即使当降低外壳11的厚度时, 也可以保持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强度。
[0037] 此外,由于利用其间插入的框架组件16将衬底17和电池18附接于外壳11,可以 减小在掉落便携式设备终端时从外壳11向衬底17和电池18传导的冲击。更具体地,当掉 落便携式设备时对外壳11施加的冲击没有直接传导到衬底17和电池18。相反,从外壳11 向框架组件16然后从框架组件16向衬底17和电池18传导冲击。因此,可以减小向衬底 17和电池18传导的冲击。
[0038] 此外,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将固定组件12布置在外壳11和 显示部分13之间。因此,当显示部分13固定到外壳11时,可以容易地执行该对齐过程。
[0039] 接下来,以下解释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其它示例。
[0040] 如图3中所示,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当将显示部分13固定 到固定组件12的安装面23时,还可以将显示部分13固定到框架组件16的安装面26 (第 三安装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粘合组件29安排在从固定组件12的安装面23到框架 组件16的安装面26,并且可以将显示部分13固定到安装面23和26。
[0041]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将框架组件16固定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11 的状态的顶面图。如图4中所示,通过使用螺钉等将衬底17和电池18所固定到的框架组 件16固定到布置在外壳11的凹陷部分21的角落处的固定部分38。框架组件16包括外框 31、32、35和连接外框31、32的梁部件33、34。构成外框31、32、35的材料的厚度例如厚于 构成梁部件33和34的材料(参照图3)。在外框31、32、35的顶面形成框架组件16的安装 面26,以便面对显示部分13的底面。
[0042] 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将框架组件16和固定组件12固定到便携式终端 设备的外壳11的状态的顶面图。如图5中所示,固定组件12的安装面23和框架组件16 的外框31、32、35的顶部表面(其中每个均示为阴影)是显示部分13所固定到的区域。
[0043] 图6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将显示部分13固定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11 的状态的顶面图。通过在固定组件12的突出部分24的内侧处使用粘合组件29,将显示部 分13固定到固定组件12的安装面23和框架组件16的安装面26 (参照图3)。在这种情 况下,如图6所示,显示部分13的侧壁被固定组件12的突出部分24覆盖。此外,如图3所 示,例如,固定组件12的安装面23以及框架组件16的安装面26被布置为在显示部分13 的主面的法线方向上具有大约相同的高度。
[0044] 尽管上面参照示例实施例解释了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实施例。可以在 发明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构成和细节作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各种修改。
[0045]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2年3月12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54246的优先 权,其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0046] 附图标记列表
[0047] 1 便携式终端设备
[0048] 11 外壳
[0049] 12 固定组件
[0050] 13 显示部分
[0051] 14 面板(触摸面板)
[0052] 15 显示面板
[0053] 16 框架组件
[0054] 17 衬底
[0055] 18 电池
[0056] 21 凹陷部分
[0057] 22 安装面(第一安装面)
[0058] 23 安装面(第二安装面)
[0059] 24 突出部分(第一突出部分)
[0060] 26 安装面(第三安装面)
[0061] 27 底面
[0062] 28、29粘合组件
[0063] 31、32、35 外框
[0064] 33、34 梁部件
[0065] 38 固定部分
【权利要求】
1. 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 外壳,包括凹陷部分和第一安装面,在所述凹陷部分中收容预定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安 装面安排在布置于所述凹陷部分周围的侧壁的顶面上; 固定组件,被固定到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安装面,并包括第二安装面和布置于所述第 二安装面外侧周围的第一突出部分;以及 显示部分,在所述固定组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内侧处被固定到所述第二安装面;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的刚性低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显示部分的刚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还包括:固定到所述外壳的框架组件,并且 衬底和电池固定到所述框架组件,其中 所述框架组件的外框包括面对所述显示部分的第三安装面,以及 所述显示部分被固定到所述固定组件的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框架组件的所述第三 安装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通过使用安排在从所述固定组件的 所述第二安装面到所述框架组件的所述第三安装面的粘合组件,将所述显示部分固定到所 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第三安装面。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的所述第二安装面 和所述框架组件的所述第三安装面被布置为在所述显示部分的主面的法线方向上具有大 约相同的高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 t匕,所述第二安装面被布置为在所述显示部分的主面的法线方向上更接近所述显示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面被布 置为当从所述显示部分的主面的法线方向上观看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内侧安装面相重 叠。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外壳由包括碳纤维在内的材料制成, 所述显示部分包括通过使用由玻璃材料制成的顶部面板来构成的触摸面板以及附接 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面板,并且 所述固定组件由树脂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H04M1/02GK104160685SQ201280071299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白石充孝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