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用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9-10  31

专利名称:显示器用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用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以下称为LCD)、等离子显示器(以下称为PDP)等的显示器是能够实 现清晰全色显示的显示装置。通常,在显示器中,在显示器的观看侧配置用于防止外部光反 射、屏蔽显示器所产生的电磁波、保护显示器等目的的正面滤波器(以下仅简称为显示器 用滤波器)。特别地,由于PDP由于其结构、操作的原理,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因而可能会 对人体、其他机器产生影响,因此通常使用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和防反射功能的显示器用 滤波器。普通的显示器用滤波器是由具有防反射功能、色调调整功能、近红外线屏蔽功能 等光学功能性薄膜与设有导电层(电磁波屏蔽层)的塑料薄膜(电磁波屏蔽薄膜)通过粘 合层层叠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显示器的价格低廉化,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价格也不得不变得低廉。对 于上述由2张薄膜制成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以下称为双薄膜滤波器),可以通过仅使用1张 塑料薄膜来实现价格低廉化。作为这样的由1张塑料薄膜制成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以下称 为单薄膜滤波器),已经提出了例如,在塑料薄膜的一个面上具有防反射层、在另一个面上 具有导电层(电磁波屏蔽层)和近红外线屏蔽粘合层的滤波器(专利文献1)、或者在塑料 薄膜上设置导电层进一步在其上层叠有防反射层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专利文献2 4)。但 是,专利文献2 4的导电层并未有意图地使用导电性网状物(mesh),因此在结构上与本发 明不同。并且,一直以来,在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上涂布形成硬涂层、防反射层等的 功能层,是未知的。另一方面,在将显示器用滤波器安装于显示器时,在显示器用滤波器中设置用于 实现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导电层与显示器框体(外部电极)的电连接的电极。作为在导电层上形成电极的方法,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将导电层的外周端缘部剥露 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导电层的外周端缘部的剥露部分构成电极。该导电层的剥露部分(以 下称为剥露电极)的形成,在上述双薄膜滤波器的情形下,是通过层叠比具有导电层的电 磁波屏蔽薄膜更小尺寸的光学功能性薄膜来形成的,而在前一种类型的单薄膜滤波器(在 塑料薄膜的一个面上具有防反射层、在另一个面上具有导电层(电磁波屏蔽层)和近红外 线屏蔽粘合层的滤波器)的情形下,则是通过在外周端缘部设置未覆盖近红外线屏蔽粘合 层的部分来形成的,而在后一种类型的单薄膜滤波器(在塑料薄膜上设置导电层进一步在 其上层叠有防反射层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情形下,则是通过按照使导电层的端部露出那 样涂布防反射层从而形成的。
为了确保充分的电磁波屏蔽性能,优选对长方形状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四个边都 设置电极,为了对四边都设置上述剥露电极,在双薄膜滤波器的情形中,电磁波屏蔽薄膜与 功能性薄膜必须以薄片形式相互层叠(片对片层叠方式)。但是,这样的片对片层叠方式存 在生产率差的缺点。前一种类型的单薄膜滤波器(在塑料薄膜的一个面上具有防反射层、在另一个面 上具有导电层(电磁波屏蔽层)和近红外线屏蔽粘合层的滤波器),在滤波器的四边设置剥 露电极的情形中,与上述情形一样,具有导电层的电磁波屏蔽薄膜与具有近红外线屏蔽粘 合层的薄片必须通过片对片层叠方式进行层叠,与上述同样,也存在生产率差的问题。为了提高显示器用滤波器的生产率,辊对辊的层叠方式是有效的。S卩,通过连续生 产线以辊对辊的方式层叠电磁波屏蔽薄膜与功能性薄膜、或电磁波屏蔽薄膜与近红外线屏 蔽粘合层来制造长辊层叠体的方式。在辊对辊层叠方式的情形中,可以通过贴合比电磁波屏蔽薄膜更窄的功能性薄膜 或近红外线屏蔽粘合层,在辊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与辊的卷绕方向(流动方向)平行 的剥露电极。但是,对于与辊的流动方向垂直的电极来说,必须在剪切加工成薄片状之后形 成电极。另一方面,在单薄膜滤波器的后一种类型(在塑料薄膜上设置有导电层进一步在 其上层叠有防反射层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情形中,虽然能够通过涂布等在导电层上层叠 防反射层,但是,在普通的涂布生产线中,无法对四边形成剥露电极。即,在普通的涂布生产 线中,虽然可以通过辊对辊方式进行连续涂布,调整防反射层的涂布宽度,并通过在导电层 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未涂布部,对两个边形成剥露电极,但是,在与涂布的流动方向垂直 的方向上,不能形成剥露电极。因此,必须在防反射层的涂布结束之后,剪切加工成薄片状, 对没有形成剥露电极的剩下的两个边(与涂布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电极。在将通过连续生产线制造的辊状滤波器切断加工成最终规格尺寸的薄片状滤波 器之后形成电极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通过照射激光等切缝,沿着该切缝剥离除去透明 薄膜与粘合层,在端缘部形成剥露电极的方法(专利文献幻、通过激光等照射5 20mm的 间隔的2条切缝,将透明薄膜与粘合材料带状剥离从而使导电层露出的方法、以及为了防 止在露出的部分残留粘合材料而残留粘合性,在露出部分薄薄地涂布导电涂料(专利文献 6)。上述专利文献5、6中所述的电极形成方法针对的是,上述的通过介由粘合层来层 叠电磁波屏蔽薄膜与光学功能性薄膜(透明薄膜)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该技术是通过激光 等形成切缝,并沿着该切缝,从导电层与粘合层的交界面物理剥离。换言之,粘合层的存在 使得物理剥离成为可能。但是,上述专利文献5、6的电极形成方法虽然能够通过介由粘合层而实现物理剥 离,但是存在下述问题粘合层不能被完全剥离除去,与外部电极的导通变得不充分。另外, 上述专利文献5、6的电极形成方法还存在下述问题1)将层叠在导电层上的功能性薄膜等 剥离除去的工序是必不可少的,2)在将光学功能性薄膜等剥离除去时,导电层的导电性网 状物断裂,3)为了提高光学功能性薄膜等的剥离性而使用能够剥离的粘合材料,因此导致 导电层与功能性薄膜之间的层叠强度(粘合强度)不足,等等。另外,为了实现滤波器的价格低廉化,本发明仅由1张塑料薄膜形成,并优选进一步减少粘合层的数量。因此,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导电层与塑料薄膜之间、或者导电层与功 能层之间不存在粘合层。对于这样的在导电层上不存在粘合层地具有塑料薄膜或功能层 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上述专利文献5、6的利用粘合层进行物理剥离的电极形成方法无法适用。专利文献1 特开2006-153950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0-214321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2001-253008号公报专利文献4 特开2006-54377号公报专利文献5 特开2002-43791号公报专利文献6 特开2004-3277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其通过使用基材仅由1张塑 料薄膜构成的层叠体(此外还包含导电层与功能层的层叠体)实现价格低廉化、且具有能 够容易且充分地与显示器框体(外部电极)导通的电极,还提供该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 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层叠体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发明来基本实现。S卩,下述⑴ (3)的发明。(1) 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是包含下述导电层、下述塑料薄膜和下述功能层的层叠 体,其中,所述导电层是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所述塑料薄膜是仅配置在上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所述功能层是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的且具有选自防反 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该显示器用滤波器的特征在于,在该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功能层侧的表面贯通功能层、并至少 到达导电层的空隙。(2) 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至少包括下述工序,即,获得下述层叠体的工序,所述层叠体是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置 在上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 的且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的层叠体、对该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从功能层侧的表面照射激光,来形成至 少到达导电层的空隙的工序。(3) 一种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将下述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置在上 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的且 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的层叠体,按照 使上述功能层的相反面成为显示器侧那样安装在显示器中,然后,从功能层侧的表面对该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照射激光,使得形成至少到 达导电层的空隙。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其是使用通过减少塑料薄膜的使用
6数而实现价格低廉化的层叠体的显示器用滤波器,并且具有能够容易且充分地与显示器框 体导通的电极。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仅使用1张塑料薄膜作为基材、并减少粘合层的数 量,使得构成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层的数量也减少了,因此,层界面的反射、散射减少,其结果 是对比度增强等光学性能提高。


图1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一个实例(结构例A)的平面图。图2图1的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另一个实例的平面图。图4本发明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空隙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图5空隙中配置有导电性材料的形态的剖面示意图。图6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一个实例(结构例B)的平面图。图7图6的A-A的剖面示意图。图8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另一个实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另一个实例的平面图。图10本发明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空隙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图11图10的空隙中配置有导电性材料的形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2从图11剥离了覆盖薄膜的形态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1 空隙2、12 功能层3、14 导电层4、13塑料薄膜5、16近红外线屏蔽层6、15、17 粘合层7、18覆盖薄膜8、19导电性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层叠体是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 置在上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设 置且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的层叠体。 其中,功能层,相对于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设置在观看侧是指当将显示器用滤波器安装于 显示器时,功能层被设置在比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更靠近观赏者侧(外部空气侧)。该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优选的1个结构例㈧是依次包含塑料薄膜、导电层、以及功 能层的层叠体。另一个优选的结构例(B)是依次包含导电层、塑料薄膜、以及功能层的层叠 体。关于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中所使用的层叠体,优选使用了在上述导电层与塑 料薄膜之间、导电层与功能层之间、以及塑料薄膜与功能层之间不存在粘合层的层叠体的显示器用滤波器。S卩,作为上述结构例(A)的层叠体,优选在塑料薄膜与导电层之间、以及导电层与 功能层之间不存在粘合层。另外,在结构例㈧的层叠体中,优选通过涂布方式在导电层上形成功能层。对上述结构例(B)来说,也优选在导电层与塑料薄膜之间、塑料薄膜与功能层之 间不存在粘合层。其中,粘合层是指由粘结材料(tackifier)或粘合材料(adhisive)形成的层。如 上所述,通过不介由粘合层来层叠导电层、塑料薄膜、功能层,使得构成显示器用滤波器的 层的数量减少,其结果是,层界面的反射、散射减少、对比度增强等光学性能提高。下面,针对构成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层叠体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本发明中,功能层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防眩功能、以及硬涂层功能中的至少一 种功能。功能层可以由单层或多层构成,另外,可以是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层。下面针对构 成功能层的具有防反射功能、防眩功能、以及硬涂层功能的层进行具体的说明。具有防反射功能的层(防反射层)是防止影响显示器的图像显示的荧光灯等外 部光的反射、映入的层。防反射层优选表面的视觉反射率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 特别优选为3%以下。其中,视觉反射率是使用分光光度计等测定可见光区域波长(380 780nm)的反射率,并按照CIE1931系统计算得到的视觉反射率(Y)。作为这样的防反射层,优选使用将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按照低折射率层位于 观看侧那样层叠2层以上而成的防反射层。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 5 1. 7的范围、 特别优选为1. 55 1. 69的范围。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 25 1. 49的范围、特别 优选为1.3 1.45的范围。作为形成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列举出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 丙烯酸酯等聚合固化形成的材料,或硅氧烷系、三聚氰胺系、环氧系的交联性树脂原料交联 固化形成的材料等有机材料,以氧化铟为主成分且其中包含少量的二氧化钛等、或A1203、 Mg0、Ti02等无机材料。其中,优选使用有机材料。下面,针对本发明的高折射率层的优选的 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高折射率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 脂、有机硅酸盐化合物、硅氧烷系树脂、含磷树脂、含硫化物树脂、含商树脂等树脂成分的单 独体或混合物,特别地,从硬度和耐久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硅氧烷系树脂、丙烯酸系树 脂。此外,从固化性、挠性以及生产率等观点出发,优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丙烯酸系树 脂、或者热固化型的丙烯酸系树脂。特别地,由于(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能够通过活性能 量射线照射而容易地发生自由基聚合,从而提高所形成的膜的耐溶剂性、硬度,故优选。作为该(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可以列举出例如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 (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_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等3官能(甲基) 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 (甲基)丙烯酸酯等4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在高折射率层中,可以进一步使用具有羧基、磷酸基、磺酸基等酸性官能基的(甲 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单体)。具体来说,作为含有酸性官能团的单体,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2_(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_(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 甲酸等不饱和羧酸、单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酸式磷酸酯、二苯基-2-(甲基)丙烯 酰氧基乙基磷酸酯等磷酸(甲基)丙烯酸酯、2-硫代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此外,还可以 使用具有酰胺键、氨基甲酸酯键、醚键等具有极性的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在高折射率层中,还可以包含用于促进所涂布的树脂成分的固化的引发剂。作为 该引发剂,可以使用引发或促进所涂布的树脂成分通过自由基反应、阴离子反应、阳离子反 应等而发生的聚合和/或交联反应的、现有的各种已知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该光聚合引发剂,具体来说,可以列举出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硫化钠、二苯 基硫、二苯并噻唑基单硫化物以及二苯并噻唑基二硫化物等硫化物类,噻吨酮、2-乙基噻吨 酮、2-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等噻吨酮衍生物,腙、偶氮双异丁腈等偶氮化合物,苯 重氮盐等重氮化合物,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二苯甲酮、二甲基氨基二苯甲 酮、米希勒酮、苯甲基蒽醌、叔丁基蒽醌、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氨基蒽醌、2-氯蒽醌 等芳香族羰基化合物,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D-二甲基氨基 苯甲酸丁酯、对二乙基氨基苯甲酸异丙酯等二烷基氨基苯甲酸酯,苯甲酰基过氧化物、二叔 丁基过氧化物、二枯基过氧化物、枯烯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9-苯基吖啶、9-对甲氧基苯基 吖啶、9-乙酰基氨基吖唆、苯并吖啶等吖啶衍生物,9,10-二甲基苯并吩嗪、9-甲基苯并吩 嗪、10-甲氧基苯并吩嗪等吩嗪衍生物,6,4’,4”-三甲氧基-2、3- 二苯基喹喔啉等喹喔啉衍 生物,2,4,5-三苯基咪唑基二聚体、2-硝基芴、2,4,6-三苯基吡啉鐺四氟化硼盐、2,4,6-三 (三氯甲基)_1,3,5-三嗪、3,3,-羰基双香豆素、硫代米希勒酮、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二 苯基膦氧化物、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苄基-2-二 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等。另外,在高折射率层中,为了防止由于上述引发剂的氧阻碍导致的灵敏度的降低, 可以在光聚合引发剂共存胺化合物。作为这样的胺化合物,只要是例如脂肪族胺化合物、 芳香族胺化合物等非挥发成分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例如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寸。另外,在高折射率层中,还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微粒。这样能够由此获得防带静电 效果。作为金属氧化物微粒,优选含锡氧化锑粒子(ΑΤΟ)、含锌氧化锑粒子、含锡氧化铟粒 子(ITO)、氧化锌/氧化铝粒子、氧化锑粒子等,更优选含锡氧化铟粒子(ITO)、含锡氧化锑 粒子(ATO)。该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使用平均粒径(基于通过BET法测定的非表面积(JIS R1626 :1996年)由相对于球的直径分布计算得到的算术平均粒径(JISZ 8819-1 :1999年 和Z8819-2 2001年)为0. 5 μ m以下的粒子,更优选使用平均粒径为0. 001 0. 3 μ m、进 一步优选平均粒径为0. 005 0. 2μπι的粒径的金属氧化物粒子。如果该平均粒径超过 0. 5 μ m,则有时会降低高折射率层的透明性,如果低于0. 001 μ m,则该粒子容易发生凝集、 浊度值有时会增大。高折射率层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的树脂成 分,优选为0. 1 20质量%的范围。另外,在高折射率层中还可以包含阻聚剂、固化催化剂、抗氧化剂、分散剂等各种 添加剂。在不设置硬涂层时,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为0. 5 20 μ m的范围、更优选为1 10 μ m的范围。构成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可以由含氟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的部分或完全氟 化烷基酯、含氟硅氧烷等有机材料、MgF2、CAF2、Si&等无机材料构成。下面举例说明低折射 率层的优选的形式。作为低折射率层的优选的形式之一,可以列举出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等离子 CVD法等气相法形成MgF2、SiO2等薄膜的方法、或者由包含S^2溶胶的溶胶液形成S^2凝 胶膜的方法等。作为低折射率层的另一种优选的形式,可以采用以通过与二氧化硅系微粒结合形 成的硅氧烷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结构。另外,其中所述的“结合”是指二氧化硅系微粒的二 氧化硅成分与硅氧烷聚合物基质反应至均质化的状态。与二氧化硅系微粒结合形成的硅氧 烷聚合物,可以通过在该二氧化硅系微粒的存在下,使多官能性硅烷化合物在溶剂通过酸 催化剂进行公知的水解反应,暂时形成硅烷醇化合物,通过公知的缩合反应得到。作为该多官能性硅烷化合物,从低折射率化、防污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多官 能性含氟硅烷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三氟甲基甲氧基硅烷、三氟甲基乙氧基硅烷、三氟丙基三 甲氧基硅烷、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 烷、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3官能性含氟硅烷化合物、十七 氟癸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2官能性含氟硅烷化合物等,且任一种都是适合使用的,但从 表面硬度的角度考虑,更优选三氟甲基甲氧基硅烷、三氟甲基乙氧基硅烷、三氟丙基三甲氧 基硅烷、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多官能性硅烷化合物,可以使用多官能性不含氟的硅烷化合物。作为该多官 能性不含氟的硅烷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 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己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乙氧 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 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丙 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3官能性硅烷化合物、二甲基二甲氧 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苯基二甲 氧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 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 (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 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 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2官能性硅烷化 合物,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等4官能性硅烷化合物等,其中的任一种都是适合使用 的,但是从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 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另外,作为上述二氧化硅系微粒,优选平均粒径为Inm 200nm的二氧化硅系微 粒,特别优选平均粒径为Inm 70nm。如果平均粒径低于lnm,则有时与基质材料的结合变 得不足,硬度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粒径超过200nm,则由于大量加入粒子而产生的粒 子间的空隙会减少,有时不能充分实现低折射率化的效果。另外,在该二氧化硅系微粒中, 由于在内部具有空洞结构,使折射率降低,故特别优选使用。
作为在内部具有空洞的该二氧化硅系微粒,可以列举出具有被外壳包围的空洞部 的二氧化硅系微粒、具有大量的空洞部的多孔质的二氧化硅系微粒等,其中任一种都是适 合使用的。作为这样的实例,可以列举出例如能够通过日本专利第3272111号公报所公开 的方法制造的,且微粒内部的空洞所占的体积,即微粒的空隙率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 30%以上。空隙率可以使用水银空隙率计(商品名7寸^廿一 9320-PC2、(株)岛津制 作所制造)测定。另外,该微粒本身的折射率优选为1. 20 1. 40、更优选为1. 20 1. 35。 作为这样的二氧化硅系微粒,可以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1-233611号公报所公开的二氧 化硅系微粒、日本专利第3272111号公报等的普通市售的二氧化硅系微粒。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为0. 01 0. 4 μ m、更优选为0. 02 0. 2 μ m。具有防眩功能的层(防眩层)用于防止图像的炫目,可以使用在表面具有微小凹 凸的膜。作为防眩层,可以使用例如通过在热固化型树脂或光固化型树脂中分散粒子、并 涂布或固化在支持体上形成的防眩层,或者,在表面涂布热固化型树脂或光固化型树脂、按 压具有所希望的表面状态的模具形成凹凸然后使其固化得到的防眩层等。防眩层的浊度值 (JIS K 7136 ;2000 年)优选为 0. 5 20%。作为本发明的功能层,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是使用同时具有防反射功能和防眩功 能的层。具有硬涂层功能的层(硬涂层)是为了防止损伤而设计的。硬涂层的硬度优选是 高的,并且按照JISK5600-5-4(1999年)所定义的铅笔硬度优选为IH以上、更优选为2H以 上。其上限为9H左右。硬涂层可以是由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有 机硅酸盐化合物、硅氧烷系树脂等构成的。从硬度和耐久性等方面考虑,特别优选硅氧烷系 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另外,从固化性、挠性及生产率方面考虑,优选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 的丙烯酸系树脂、或热固化型的丙烯酸系树脂形成的硬涂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丙烯酸系树脂或热固化型的丙烯酸系树脂是指,包含多官 能丙烯酸酯、丙烯酸低聚物或反应性稀释剂作为聚合固化成分的组合物。另外还可以使用 根据需要包含光引发剂、光敏化剂、热聚合引发剂或改性剂等的组合物。丙烯酸低聚物,是指以反应性的丙烯酸基结合在丙烯酸系树脂骨架上的低聚物为 代表的物质,是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等,另外,可 以使用三聚氰胺、异氰脲酸等刚性骨架上结合有丙烯酸基的物质等。另外,反应性稀释剂是指作为涂布剂的介质担当涂布工序中的溶剂的功能的同时 其本身具有与单官能性或多官能性的丙烯酸低聚物反应的基团、成为涂膜的共聚成分的物 质。另外,作为市售的多官能丙烯酸系固化涂料,可以使用三菱> ^ 3 >株式会社; (商品名“夕'4 ~ Ε — A (注册商标)”系列等)、长濑产业株式会社;(商品名二一> (注册商标),,系列等)、新中村株式会社;(商品名“NK工WP,系列等)、大日本4 > * 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商品名“UNIDIC(注册商标)”系列等)、东亚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商品名“ 7 口二y々7 (注册商标)”系列等)、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商品名“ ο > 7 — (注册商标),,系列等)、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商品名“KAYARAD (注册商标),,系列等)、共 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商品名卜工7歹 > ”系列、“,4卜7々^ l· 一卜”系列等)等产品。如果列举构成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的丙烯酸化合物的代表性实例的话,从硬度、 耐摩耗性及挠性优良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以下述混合物为主要构成成分、通过活性能量 射线固化或热固化得到的硬涂层,所述混合物含有在1分子中含有3个以上、更优选4个以 上、进一步优选5个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及预聚物的至少1种,以及在1分子中 具有1 2个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至少1种。当(甲基)丙烯酰氧基过多时,单体形 成高粘度、难以处理,另外,变为高分子量,作为涂布液变得难以使用,因此1分子中的(甲 基)丙烯酰氧基优选为10个以下。作为1分子中含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及预聚物,可以列举出1分 子中含有3个以上醇性羟基的多元醇的该羟基转化为3个以上(甲基)丙烯酸的酯化物的 化合物等。作为具体实例,可以列举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 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 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甲苯二 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预聚物 等。这些单体及预聚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特别地,其中含有至少1 个羟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通过与后述异氰酸酯合并使用,能够提高硬涂层与邻接层 的粘合性,故特别优选。这些在1分子中含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及预聚物的使用比例, 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20 90质量%、更优选为30 80质量%、最 优选为30 70质量%。当上述在1分子中含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及预聚物的使用比 例,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小于20质量%时,从不能得到具有充分的耐摩耗性的 固化覆膜的角度出发,有时是不充分的。另外,当上述在1分子中含有3个以上(甲基)丙 烯酰氧基的单体及预聚物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超过90质量%时, 有时会产生固化引起的收缩大、固化覆膜产生形变、薄膜的挠性降低、固化覆膜侧产生明显 的卷曲等问题。另外,其中,含有至少1个羟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形成 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优选为10 80质量%、更优选为20 70质量%、最优选为30 60 质量%。当含有至少1个羟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 合物总量小于10质量%时,有时提高硬涂层与其邻接层的粘合性的效果小。当含有至少 1个羟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超过80质 量%时,硬涂层内的交联密度会降低,硬涂层的硬度有降低的倾向。另外,作为在1分子中包含1 2个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只要是具有自由基聚 合性的常见单体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作为在分子内包含2个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可以使用下述(a) (f) 的(甲基)丙烯酸酯等。BP, (a)碳原子数为2 12的亚烷基二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乙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_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b)聚氧亚烷基二醇的(甲基)丙烯酸酯酸二酯类二甘醇(甲基)丙烯酸酯、三 甘醇(甲基)丙烯酸酯、四甘醇(甲基)丙烯酸酯、双丙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 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c)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d)双酚A或双酚A的氢化物的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加成物的(甲基)丙烯酸二 酯类2,2’_双(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丙氧基苯基) 丙烷等;(e)使通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包含2个以上醇性羟基的化合物预反应得到的含 末端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进一步与含醇性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得到的在分子内 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及;(f)使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反应得到的分 子内包含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类等。作为在分子内包含1个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和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异丁酯和叔 丁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 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 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 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 烯基-3-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5-甲基吡咯烷酮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 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在1分子中包含1 2个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形成硬涂 层的组合物总量,优选为10 50质量%、更优选20 40质量%。当1分子中包含1 2 个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超过50质量%时, 有时会难以得到具有充分的耐摩耗性的固化覆膜。另外,当1分子中包含1 2个烯属不 饱和双键的单体的使用比例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小于10质量%时,覆膜的挠 性降低,有时与设置在基材薄膜上的层叠膜的粘合性会降低。在本发明中,作为使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固化的方法,可以采用例如照射紫外线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的方法、高温加热法等。当使用这些方法时,优选在上述形成硬涂层的组 合物中加入光聚合弓I发剂或热聚合弓I发剂等。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实例,可以使用苯乙酮、2,2_ 二乙氧基苯乙酮、对二甲基 苯乙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丙酮、二苯甲酮、2-氯二苯甲酮、4,4’ - 二氯二苯甲酮、4,4’ -双二 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米希勒酮、苯偶酰、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 基醚、甲基苯甲酰基甲酸酯、对异丙基-α -羟基异丁基苯酚、α -羟基异丁基苯酚、2,2- 二 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羰基化合物、四甲基秋兰姆单硫化物、四甲 基秋兰姆二硫化物、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等硫化物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 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苯甲酰基过氧 化物或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过氧化物化合物等。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为
130. 01 10质量%是合适的。在以电子射线或伽马射线为固化手段的情形中,不一定必须添 加聚合引发剂。另外,在通过220°C以上的高温进行热固化时,也不一定必须添加热聚合引 发剂。本发明的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优选包含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多异氰酸酯化 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2,4_和/或2,6_甲苯二异氰酸酯、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_亚萘基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1,6_亚 己基二异氰酸酯(HDI)、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 氰酸酯O(DI)、氢化》)1、氢化MDI、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三(异氰酸 酯苯基)硫代磷酸酯等至少2聚体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这些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 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可以混合在上述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中 进行涂布。从降低粘合性、表面硬度、耐湿热性及虹膜图案的观点出发,上述多异氰酸酯化 合物和/或其衍生物的混合量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 5 50质量%、 更优选为1 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 20质量%。当上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 其衍生物的配混量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低于0. 5质量%时,提高粘合性的效果 不足,有时虹彩图案的减少会不充分,另外,当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其衍生物的配混量 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超过50质量%时,有时表面硬度会降低。为了提高固化效率,添加了上述多异氰酸酯的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优选包含有机 金属系催化剂。对有机金属系催化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出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铝化合 物、有机4A族元素(钛、锆或铪)化合物等,但在考虑安全性时,优选使用选自作为非锡系 金属催化剂的有机锆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及有机钛化合物的有机金属系催化剂。作为有 机锡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四丁基锡、四辛基锡、二丁基二氯化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二丁 基锡脂肪酸盐、二辛基二月桂酸锡等的二辛基锡脂肪酸盐。作为有机锆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有机铪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可以列举出这 些金属的原酸酯与酮酯(β_ 二酮)的反应生成物,具体来说,可以列举出四正丙醇锆、 四异丙醇锆、四正丁醇锆、四正丙醇钛、四异丙醇钛、四正丁醇钛、四正丙醇铝、四异丙醇铝、 四正丁醇铝等金属原酸酯,乙酰基丙酮、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正丙酯、乙酰乙 酸异丙酯、乙酰乙酸叔丁酯等β酮酯(β-二酮)的反应生成物。金属原酸酯与β-二酮 酯(β-二酮)的混合摩尔比优选为4 1 1 4左右、更优选为2 1 1 4。当金 属原酸酯多,大于4 1时,催化剂的反应性过高,储存时间(pot life)容易变短,当β-二 酮酯多,大于1 4时,催化剂活性降低,因此不是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有机金属系催化 剂的混合量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 001 10质量%、更优选为0. 01 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 01 2质量%。当上述有机金属系催化剂的混合量相对于形成 硬涂层的组合物总量低于0.001质量%时,催化剂添加效果差,如果多于10质量%,从经济 的角度是不优选的。作为上述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的优选的方式,优选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 量,含有至少1个羟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为10 80质量%、异氰酸酯化合物为1 30质量%、视需要含有的有机金属系催化剂为0. 001 10质量%。另外,可以视需要添加0质量% 50质量%的具有1 2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在本发明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在硬涂层中进一步 混合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使用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表面活性 剂、均化剂及抗静电剂等。作为硅氧烷系均化剂,优选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本骨架并加成了聚氧亚烷基的 硅氧烷系均化剂,优选二甲基聚硅氧烷-聚氧亚烷基共聚合物(例如東> ^々二 一二 W (株)制造的SH190)。另外,在硬涂层上进一步设置层叠膜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不损害粘合性的丙烯酸 系均化剂。作为这样的均化剂,优选使用“ARUF0N-UP1000系列、UH2000系列、UC3000系列 (商品名)东亚合成化学(株)制造)等。均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形成硬涂层的组合物总 量优选为0.01 5质量%。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可以列举出紫外线、电子射线及放射线(α 射线、β射线、Y射线等)等使丙烯酸系的乙烯基发生聚合的电磁波,从实用的角度来讲, 紫外线是简便的,故优选。作为紫外线源,可以使用紫外线荧光灯、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 灯、超高压水银灯、氙灯、碳弧灯等。另外,在照射活性射线时,如果在低氧浓度下进行照射, 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固化。另外,电子射线方式,虽然装置价格高昂且必须在惰性气体下进行 操作,但是由于在涂布层中可以不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光敏化剂等,因此是有利的。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热固化中所必需的热,可以列举出,通过使用狭缝喷嘴将通 过蒸汽加热器、电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或远红外线加热器等将温度加热至至少140°C以上 的空气、惰性气体吹向基材、涂膜所提供的热,其中,优选由加热至200°C以上的空气所产生 的热,进一步优选加热至200°C以上的氮气所产生的热,因为这样使得固化速度快。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5 20μπκ更优选1 ΙΟμπι。当硬涂层的厚度小于
0.5 μ m时,即使能够充分固化但也过薄,因此表面硬度不足,有容易产生损伤的倾向。另一 方面,当硬涂层的厚度超过20 μ m时,由于弯曲等产生的应力,有容易在固化膜中产生裂缝 的倾向。对硬涂层,可以赋予作为构成上述防反射层的高折射率层的功能。硬涂层的高折 射率化可以通过在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中添加高折射率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的超微 粒、或通过使用包含高折射率成分的分子、原子的树脂来实现。上述具有高折射率的超微粒优选其粒径为5 50nm、折射率为1. 65 2. 7左右, 具体来说,可以列举出例如SiO (折射率1. 90)、TiO2 (折射率2. 3 2. 7)、CeO2 (折射率
1.95)、Sb2O5 (折射率 1. 71)、SnO2, ITO (折射率 1. 95)、Y2O3 (折射率 1. 87)、La2O3 (折射率 1. 95)、ZrO2 (折射率2. 05)、Al2O3 (折射率1.63)等微粉末。作为上述提高折射率的树脂中所包含的分子以及原子,可以列举出F以外的卤原 子、S、N、P原子、芳香族环等。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特征在于为了将电极从导电层取出,在上述层叠体 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上述功能层侧的表面贯通功能层且至少到达导电层的空 隙。另外,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为了将电极从导电层取出,在层叠体的周边部形成空 隙,如后所述,优选使用激光来使功能层燃烧·蒸发形成空隙,功能层优选为可以通过激光 照射进行燃烧 蒸发的构成。因此,功能层优选为包含有机物的构成,相对于构成功能层的总成分,优选包含30质量%以上、更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 的树脂等有机材料。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功能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是多层。作为多层结构的功能层, 可以列举出a)硬涂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b)高折射率硬涂层/低折射率层、c)硬 涂层/防眩层、d)硬涂层/防眩性防反射层、等等。另外,在上述a) d)的结构中,右侧 所述的层设置在观看侧。另外,当功能层为单层时,优选为兼有多种功能的层。作为该单层的实例,可以列 举出e)防反射性硬涂层(具有防反射功能和硬涂层功能的单层)、f)防眩性硬涂层(具有 防眩功能和硬涂层功能的单层、g)防眩性防反射硬涂层(具有防眩功能和防反射功能和硬 涂层功能的单层)、h)防眩性防反射层(具有防眩功能和防反射功能的单层)等。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优选的1个结构例(a),依次包含塑料薄膜、导电层、以及功能 层。该结构例(A)的层叠体优选通过在导电层上直接涂布功能层来形成。为了在导电层上 不发生涂布不均等故障地涂布形成功能层,功能层的总厚度优选大于后述导电层的厚度、 功能层的总厚度相对于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其上限为 2000%左右。通过使功能层总厚度比导电层的厚度大,能够充分地掩埋导电性网状物的凹 凸面将其均一化。功能层的总厚度优选为1 20 μ m、更优选为2 10 μ m。如果功能层的 厚度超过20 μ m,则由于涂布速度、干燥速度或固化速度降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以及随 着原材料费用的增加,使得难以实现作为本发明所希望的目的的价格低廉化。另外,如果功 能层的厚度变厚,则有时功能层本身容易发生龟裂等问题。如果功能层的厚度小于1 μ m,则 难以得到均勻的涂布面,另外,有时也不能发挥作为功能层的本来的功能。作为用于涂布形成功能层的涂布方式,可以使用浸涂法、旋转涂布法、狭缝挤压涂 布法、凹版涂布法、反转涂布法、棒涂法、绕线棒刮涂法、喷雾法、辊涂布法等公知的湿法涂 布法。本发明的导电层是用于屏蔽从显示器所产生的电磁波的层,并且其含有导电性网 状物。导电层的面电阻值越低越好,优选为10 Ω / 口以下、更优选为5 Ω / 口以下、特别优选 为3Ω/□以下。面电阻的下限值为0.01 Ω/□左右。导电层的面电阻值可以通过4端子 法测定。与通过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等形成的金属薄膜或由导电性填充剂与树脂结合剂形 成的导电层相比,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能够得到较低的面电阻值,因此是有利的。特 别地,在由导电性填充剂与树脂结合剂形成的导电层中,难以得到本发明所希望的低面电 阻值。另外,为了通过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等来形成金属薄膜,必须使用大型的装置,因此存 在无法获得高生产率的问题。另外,在导电层上具有功能层的结构例(A)的层叠体的情形中,从与层叠在导电 层上的功能层的粘合性(粘结力)的角度出发,优选导电性网状物。在本发明的结构例(A) 中,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导电层上涂布形成功能层,但当在通过溅射法、真空蒸镀 法等形成的金属薄膜上涂布形成不同组成的功能层时,粘合性变得不足,功能层有时会发 生剥离。与此相反,导电性网状物能够容易地获得上述10Ω/ □以下的面电阻值,并且功 能层与作为基材的塑料薄膜通过导电性网状物的开口部而连接,因此也能够充分确保功能层与塑料薄膜的粘合性。在导电性网状物的情形中,为了不使显示器用滤波器的透射率降 低,优选将开口率设计为70%以上(其中,导电性网状物的开口率是指导电性网状物的投 影面积中的开口部分所占的面积比例),因此,在包含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上涂布的功能 层与导电层的接触面积非常小,不会产生上述粘合性的问题。在导电层上涂布形成功能层的结构例(A)的情形中,从功能层的涂布性的观点出 发,导电层(导电性网状物)的厚度越小越好,导电层(导电性网状物)的厚度优选为6μπι 以下。导电层(导电性网状物)的厚度如果过大而超过上述范围,则导电层表面的凹凸变 大,平滑性降低,因此会发生功能层的涂布性变差的情况。从电磁波屏蔽性能的观点出发, 导电层(性网状物)的厚度优选为0.2μπι以上、更优选为0.3μπι以上。导电性网状物的线宽以及线间隔(间距)被设计成开口率达到70%以上,线宽优 选为5 40 μ m、线间隔优选为100 500 μ m。作为用于得到导电性网状物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通常使用的蚀刻铜箔等的金 属箔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铜箔等金属箔膜通过粘合材料而贴合在塑料薄膜上,将所得到 的金属膜层叠薄膜,利用光刻法或丝网印刷来制得抗蚀剂图案,然后对金属箔膜进行蚀刻 的方法。作为蚀刻的方法,包括化学蚀刻法等。化学蚀刻是指使用蚀刻液将除了用抗蚀剂 保护的导体部分以外的不需要的导体溶解、除去的方法。作为蚀刻液,包括氯化铁水溶液、 氯化铜水溶液、碱性蚀刻液等。光刻法是指,在金属膜层叠薄膜的金属膜上设置通过紫外线等照射进行感光的感 光层,使用光掩模等对该感光层进行图案曝光、显影,形成抗蚀剂图像,接着对金属箔膜进 行蚀刻形成导电性网状物,最后将抗蚀剂剥离的方法。在导电层上涂布形成功能层的结构例(A)的情形中,导电性网状物优选不介由粘 合层形成于塑料薄膜上。其中,粘合层是指由粘结材料或粘合材料形成的层。如果在导电 层与塑料薄膜之间存在粘合层,则导电层面的平滑性会进一步降低,有时会导致功能层的 涂布性的恶化。另外,通过不介由粘合层而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形成导电性网状物,使得涂布 形成于导电性网状物上的功能层的大部分与塑料接触,因此,通过使用包含上述树脂的功 能层,可以提高塑料薄膜与功能层的粘合性。为了提高塑料薄膜与功能层的粘合性,优选使 用具有基底层(底漆层)的塑料薄膜。作为不介由粘合层地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导电性网状物的方法,可以列举出1)对 金属薄膜进行蚀刻加工的方法、幻在印刷图案上进行镀敷的方法、幻使用感光性银盐的方 法、4)在印刷图案上层叠金属膜之后进行显影的方法、以及幻对金属薄膜进行激光切削 (abrasion)的方法。下面针对各种方法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1)对金属薄膜进行蚀刻加工的方法是指在塑料薄膜上不通过由粘结材料或粘 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来形成金属薄膜,利用光刻法或丝网印刷法等,对该金属薄膜制作抗 蚀剂图案,然后对金属薄膜进行蚀刻的方法。金属薄膜的形成可以通过对金属(例如银、 金、钯、铜、铟、锡、或银与其他金属的合金等)实施溅射、离子镀敷、真空蒸镀、或镀敷等公 知的方法来进行。上述光刻法是指,在金属膜上设置通过紫外线等的照射进行感光的感光层、使用 光掩模等,对该感光层进行图案曝光、显影、形成抗蚀剂像,接着对金属薄膜进行蚀刻形成 导电性网状物,最后将抗蚀剂剥离的方法。
17
上述丝网印刷法是指,在金属薄膜表面构图印刷抗蚀剂油墨,并使其固化,然后通 过蚀刻处理来形成导电性网状物,然后将抗蚀剂剥离的方法。作为进行蚀刻的方法,包括化学蚀刻法等。化学蚀刻是指利用蚀刻液将除了经抗 蚀剂保护的导体部分以外的不需要的导体溶解、除去的方法。作为蚀刻液,包括氯化铁水溶 液、氯化铜水溶液、碱性蚀刻液等。2)在印刷图案上进行镀敷方法是指利用催化剂油墨在塑料薄膜上印刷网状物图 案,并对其实施金属镀敷的方法。作为该方法之一,是使用含钯胶体的糊剂形成的催化剂油 墨来印刷网状物图案,将其浸渍在非电解镀铜液中实施非电解镀铜,接着实施电镀铜,进而 实施Ni-Sn合金的电镀,形成导电性网状物图案的方法。3)使用感光性银盐的方法是将卤化银等的银盐乳剂层涂布在塑料薄膜上,进行光 掩模曝光或激光曝光,然后通过显影处理来形成银网状物的方法。所形成的银网状物优选 进一步用铜、镍等的金属进行电镀。该方法记载在W02004/7810、日本特开2004-221564号、 日本特开2006-U935号公报等中,可在此引为参考。4)在印刷图案上形成金属膜之后进行显影的方法是在塑料薄膜上通过可剥离的 树脂来实施与网状物图案的相反图案的印刷,通过与上述1)相同的方法在该印刷图案上 形成金属薄膜,然后,进行显影将树脂与其上的金属膜剥离,形成金属的网状物图案的方 法。作为可剥离的树脂,可以使用可溶于水、有机溶剂或碱的树脂、抗蚀剂。该方法记载在 日本特开2001-1858 号、日本特开2001_33沘89号、日本特开2003-243881号、日本特开 2006-140346号、日本特开2006-156642号公报等中,在此可引为参考。5)对金属薄膜实施激光切削的方法是,将用与上述1)相同的方法在塑料薄膜上 形成的金属薄膜,通过激光切削方式制作金属网状物。激光切削是指,当向吸收激光光线的固体表面照射能量密度高的激光光线时,由 于所照射的部分的分子间的键断裂、蒸发,因此所照射的部分的固体表面被切削的现象。通 过利用该现象,可以对固体表面进行加工。激光光线由于直射性、聚光性高,因此能够选择 性地对切削中所使用的激光光线的波长的约3倍左右的微细面积进行加工,能够通过激光 切削法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该切削中所使用的激光可以使用金属吸收的波长的任何激光。例如可以使用气体 激光、半导体激光、准分子激光、或半导体激光作为激发光源的固体激光。另外,还可以使用 通过组合使用这些固体激光和非线形光学结晶得到的第二高频波光源(SHG)、第三高频波 光源(THG)、第四高频波光源(FHG)。在该固体激光中,从不对塑料薄膜进行加工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波长为 254nm 533nm的紫外线激光。其中优选使用NchYAGG^ 铭 铝 金刚石)等的固体激光 的SHG(波长533nm),进一步优选Nd: YAG等的固体激光的THG(波长355nm)紫外线激光。作为该激光的振动方式,可以使用任何方式的激光,但是,从加工精度考虑,优选 使用脉冲激光,更优选使用脉冲幅度为ns以下的Q变换方式的脉冲激光。优选在金属薄膜上(观看侧)进一步形成0.01 0. Ιμπι的金属氧化物层,然后对 金属薄膜与金属氧化物层实施激光切削。作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使用铜、铝、镍、铁、金、银、 不锈钢、铬、钛、锡等的金属氧化物,但从价格、膜的稳定性等方面考虑,优选铜氧化物。金属 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敷法、化学蒸镀法、非电解镀敷及
上述1) 幻的方法可以不介由粘合层地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导电性网状物,另外, 由于可以制得厚度为6μπι以下的导电性网状物,因而适合在导电层上直接涂布形成功能层。作为本发明中所能够使用的导电性网状物的网状物图案,可以列举出格子状图 案、5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构成的图案、圆形图案、或它们的组合图案,更优选使用不规则的 (random)图案。在本发明中,导电性网状物优选进行黑化处理。黑化处理可以通过氧化处理、黑色 印刷来进行。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平10-41682号、日本特开2000-9484号、2005-317703 号公报等记载的方法。黑化处理优选在导电性网状物的观看侧的表面和两侧面进行,更优 选对导电性网状物的两面以及两个侧面进行黑化处理。另外,为了通过连续生产线更有效地制造显示器用滤波器中所使用的层叠体,导 电性网状物优选为连续网状物。连续网状物是指网状物图案无中断地形成,例如,在将至 少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的层叠体制成长棍状时,沿辊的卷绕方向连续形成网状 物。通过使用这样的连续网状物,在剪切辊状的层叠体来制造薄片状的显示器用滤波器时, 合格率以及生产率提高。另外,如果导电性网状物为连续网状物,则能够容易地用于各种尺 寸的显示器,并且,在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缺陷时,具有仅以缺陷部分限定的 量废弃等的优点。特别地,结构例(A)的层叠体优选在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上连续 涂布功能层,因此,通过使用连续网状物作为导电层,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在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中,仅在导电层的一侧使用1张塑料薄膜。作为构成 该塑料薄膜的树脂,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聚萘二甲酸亚乙酯等聚酯树脂,三乙 酰基纤维素等纤维素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聚烯烃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 脂、ARTON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砜树脂、聚苯硫 树脂、聚醚砜树脂等。其中,优选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以及纤维素树脂,特别优选使用聚酯 树脂。作为塑料薄膜的厚度,优选为50 300μπι,但从成本的角度以及确保显示器用滤波 器的刚性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90 250 μ m。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优选预先设置用于强化与导电层或后述近红外线屏 蔽层的粘合性(粘合强度)的基底层(底漆层)。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功能层优选设置在观看侧的最表面,在不损害功能层 的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在功能层上进一步设置极薄的薄膜的防污层等。防污层是用于防止 在显示器用滤波器上由于的人的手指接触而附着油脂性物质、防止附着空气尘埃,或者即 使附着这些了附着物也能够容易地将其除去的层。作为该防污层,可以使用例如氟系涂布 剂、硅氧烷系涂布剂、硅氧烷·氟系涂布剂等。防污层的厚度优选为1 lOnm。在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中,优选进一步赋予具有选自近红外线屏蔽功能、色 调调整功能或可见光透射率调整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层。近红外线屏蔽功能优选将波长800 IlOOnm范围的光线透射率的最大值调整到 15%以下。近红外线屏蔽功能可以通过在塑料薄膜、功能层、或后述粘合层中混炼、分散近 红外线吸收剂来实现,也可以新设置近红外线屏蔽层。近红外线屏蔽功能可以通过使用近 红外线吸收剂、或通过设置像导电性薄膜这样通过金属的自由电子来反射近红外线的层来实现。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近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或溶解于树脂结合剂中获得的涂料涂布 干燥形成的近红外线屏蔽层,或者在功能层、粘合层中包含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剂的方式。作 为近红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酞菁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二硫醇系化合物、diimonium系 化合物等的有机系近红外线吸收剂,或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硫化锌、含铯氧化 钨等无机系近红外线吸收剂。当新设置上述近红外线屏蔽层时,通过在塑料薄膜与导电层之间、或者对塑料薄 膜,在与导电层相反的面上,在塑料薄膜上涂布形成来设计近红外线屏蔽层。在向比塑料薄膜更靠近观看侧的一侧提供近红外线屏蔽功能时,优选使用耐光性 优良的无机系近红外线吸收剂。色调调整功能是用于吸收从显示器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来提高色纯度、白色度的 功能。特别优选屏蔽会使红色发光的色纯度降低的橙色光,优选包含在580 620nm的波 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的色素。另外,为了提高白色度,优选包含在480 500nm的波长范围 内有最大吸收的色素。色调调整功能可以新设置包含吸收上述波长的光的色素的层,也可 以在上述近红外线屏蔽层、功能层或粘合层中包含色素。可见光透射率调整功能是用于调整可见光的透射率的功能,并可以通过包含染 料、颜料进行调整。可见光透射率调整功能可以赋予在塑料薄膜、近红外线屏蔽层、功能层 或粘合层中,也可以新设置透射率调整层。当分别新设置上述具有色调调整功能的层以及具有可见光透射率调整功能的层 时,这些层可以设置在塑料薄膜与导电层之间、或者相对于塑料薄膜设置在与导电层相反 的面上。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可以直接安装于显示器,或者可以通过玻璃板、丙烯酸 板、聚碳酸酯板等公知的高刚性基板安装于显示器。在显示器用滤波器中,优选设置用于粘 贴于显示器或高刚性基板的粘合层。在粘合层中,可以如上所述那样赋予近红外线屏蔽功能、色调调整功能、或可见光 透射率调整功能。另外,优选对粘合层赋予使显示器免受冲击的冲击缓冲功能。为了对粘 合层赋予冲击缓冲功能,粘合层的厚度优选为100 μ m以上、更优选为300 μ m以上。考虑粘 合层的涂布合适性,上限的厚度优选为3000 μ m以下。在粘合层中,可以使用公知的粘合材料或粘结材料。作为粘结材料,可以列举出丙 烯酸、硅氧烷、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乙酸乙烯酯等。作为粘合材料,可以列举出 双酚A型环氧树脂、四羟基苯基甲烷型环氧树脂、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间苯二酚型环氧树 脂、聚烯烃型环氧树脂等环氧树脂,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聚-1,2-丁二烯、聚异丁烯、聚 丁烯、聚-2-庚基-1,3-丁二烯、聚-1,3-丁二烯等(二)烯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乙 烯基乙基醚、聚乙烯基己基醚等聚醚类,聚乙酸乙烯基酯、聚丙酸乙烯酯等聚酯类,聚氨酯、 乙基纤维素、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腈、聚砜、苯氧基树脂等。下面针对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另一个优选的结构例(B)进行说明。结构例(B)的层 叠体依次具有导电层、塑料薄膜、以及功能层。由于结构例(B)通过夹着塑料薄膜而设置导 电层与功能层,因此对导电层与功能层的关系(例如导电层的厚度、功能层的厚度、以及两 者的厚度的关系)、导电性网状物的种类、制造方法没有限制。但是,为了实现作为本发明的 目的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价格低廉化,优选在塑料薄膜与导电层之间、以及塑料薄膜与功能层之间不存在粘合层。因此,功能层优选涂布形成于塑料薄膜上,导电性网状物的形成优选使用上述 1) 5)的方法。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包含上述构成的层叠体,并在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 部分中具有从层叠体的功能层侧的表面贯通功能层或者贯通功能层和塑料薄膜、至少到达 导电层的空隙。从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强度、操作性的角度考虑,空隙优选不贯通层叠体。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器用滤波器,当将显示器用滤波器安装于显示器并组装 到框体中时,设置用于使导电层和框体的外部电极电连接的电极是非常重要的。上述空隙 使导电层暴露出来,该导电层的露出部形成电极。在本发明中,空隙设置在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其中,层叠体的周边部 是指,在将包含该层叠体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设置在显示器中时,与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区域 外周相当的部分,其优选距离显示器用滤波器的端部Imm以上的内侧、距离与图像显示区 域相当的部分Imm以上的外侧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器用滤波器通常为长方形,其中所使用的层叠体也是长 方形。空隙优选至少设置在相对向的两个边的端缘部、更优选分别设在层叠体的四边的端 缘部。空隙优选形成沿侧边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的细长沟状。另外,其中所述的“直线状”不 仅指无弯曲的笔直的线状、还包括有一些弯曲但基本为直线状的形状。空隙的宽度优选为 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 5mm以下。空隙的宽度的下限优选为0. 3mm 以上、更优选为0. 4mm以上。如果空隙的宽度大于3mm,则存在导电层的露出面变大、导电层 容易氧化劣化的问题,如后所述有时会产生下述问题生产效率降低,以及如后所述当在空 隙中配置导电性材料时导电性材料容易剥离。另一方面,如果空隙的宽度小于0.3mm,则有 时与显示器框体(外部电极)的导通变得不充分,不能得到充分的电磁波屏蔽效果。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一边的空隙的长度优选为边的长度的10%以上、更优选为 30%以上、特别优选为50%以上。从电磁波屏蔽性能的角度考虑,优选上述比率较高。本发 明中的空隙可以是直线状连续空隙、也可以是虚线状不连续空隙。当为后者的不连续空隙 时,总长度是上述比率的对象。下面,通过附图,针对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一个实例(结构例A)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 A-A剖面示意图。在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周边部,设有与四边的侧边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细长空 隙1。该显示器用滤波器在塑料薄膜4上形成有导电层3、在导电层3上层叠有功能层2。 在塑料薄膜4的相反面上,层叠有近红外线屏蔽层5、以及粘合层6。在图2中,空隙1从功 能层侧的表面贯通功能层2到达导电层3、导电层3暴露出来。其中,图2中的导电层3形 成导电性网状物。图3为将空隙设置成直线状不连续(虚线状)的状态的平面图。在显示器用滤波 器的周边部、与四边的侧边大致平行的空隙1被设成虚线状。当将空隙设成虚线状时,每1 个边的空隙部分的个数优选为3 50个、更优选为5 40个。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 长度㈧与空隙部分及空隙部分的距离(间隔)的总长度⑶的比率(A/B)优选为0. 2 20、更优选为0. 5 10。下面针对空隙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优选不是通过物理方法将位于导电层上的功能层等剥离来形成空隙,而是通过使功能层等的有机物蒸发或燃烧来形成空 隙的方法。作为该方法,优选使用照射激光的方法。照射激光的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不 与层叠体物理接触的条件下形成空隙,并能够以基本恒定的宽度形成空隙,并能够高精度 地控制空隙的深度方向。作为这样的激光的输出源,包括碘、¥々6、0)2等,但是0)2激光能够 精度良好地控制空隙宽度以及空隙深度、并且可以在不破坏金属制成的导电层的条件下、 使功能层蒸发、燃烧来形成空隙,故优选。作为空隙形成方法,包括使用刀等切割刀片从层叠体表面切入的方法,但是在该 方法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空隙,即,0. 3mm以上的宽度的空隙的形成是困难且不 能导通,并且导电性网状物容易被切断、导通有时会不充分。形成空隙的其他方法包括使用 超音波烙铁除去功能层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存在下述问题层叠体与高温烙铁的前端接 触导致层叠体的塑料薄膜可能会热变形,并且难以完全且稳定地进行导电层的露出。作为 其他方法,还有干蚀刻的方法,但该方法的装置较大,并且有时在操作中达到高温,层叠体 会发生变形。鉴于上述问题,作为按照使贯通层叠于导电性网状物上的功能层等并使导电性网 状物露出那样形成空隙的方法,发现使用激光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在通过激光照射形成空隙时,空隙的宽度以及深度可以通过调整激光的焦点位 置、激光的输出、以及激光的扫描速度(头速度)来控制。空隙的宽度还可以通过调整扫描 次数来控制,但是即使扫描1次也能够形成本发明所希望的空隙。空隙的宽度如上所述优 选为3mm以下,如果要形成宽度超过3mm的空隙,则必须增加激光的扫描次数、生产效率降 低。本发明的空隙的优选的制造方法是通过使用激光来使功能层蒸发或燃烧,因此导 电层可以被完全暴露出来。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述空隙能够充分确保接地效率(earthefficiency)。本发 明的结构例A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由于在导电层上不存在塑料薄膜以及粘合层,因此,从导 电层表面到滤波器的功能层侧最表面的距离,比现有的普通显示器用滤波器大幅减小,因 此,即使空隙的宽度为3mm以下,也能够与外部电极充分导通。即,通过充分减小从导电层 表面到最表面的距离(L),能够减少用于电极取出的空隙的宽度。从上述观点考虑,在本发明的结构例A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中,从导电层表面到滤 波器的功能层侧最表面的距离(L)优选为30 μ m以下、更优选为20 μ m以下、特别优选为 IOym以下。上述距离(L)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功能层的厚度,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功能层的 总厚度来将其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另外,从通过激光形成空隙的观点考虑,减小从导电层表面到最表面的距离(L) 也是有利的。减小距离(L)是指减小构成功能层等的有机物的绝对量,由此减少通过激光 照射形成空隙时所产生的有机物的分解物残渣的量,因此,具有能够减少由于分解物残渣 导致的对显示器用滤波器的空隙部周边的污染、对周边设备的污染的优点。另外,通过减小 上述距离(L),能够减小激光照射的输出,因而能够实现激光装置的价格低廉化。另一方面,从利用激光形成空隙的精度(空隙的深度精度)、稳定操作的角度考 虑,优选利用激光进行的加工深度具有一定的厚度。在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 法中,在得到层叠体的工序中,具有在功能层上进一步层叠覆盖薄膜的工序,另外,形成空隙的工序优选为通过从覆盖薄膜表面照射激光来形成至少到达导电层的空隙的工序。通过 在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功能层侧的表面进一步层叠覆盖薄膜、并从覆盖薄膜之上进行激光加 工,能够利用激光获得加工厚度、并提高激光加工的精度,故优选。覆盖薄膜用于保护功能 层等目的、并最终被剥离除去。另外,通过从覆盖薄膜之上照射激光来形成空隙,还具有下 述优点能够防止空隙形成时所产生的有机物的分解物残渣再吸附到显示器用滤波器上。考虑上述激光加工产生的分解物残渣的发生量、激光照射装置的价格低廉化、以 及空隙形成的精度,覆盖薄膜的厚度(在需要用于层叠的粘结层时包含粘结层)优选为 20 80 μ m0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覆盖薄膜,可以使用各种塑料薄膜。例如可以列举出聚对 苯二甲酸亚乙酯等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等聚烯烃薄膜,聚乙酰 基纤维素薄膜、聚丙烯酸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环氧系薄膜、聚氨酯薄膜等,其中优选使用聚 酯薄膜、聚烯烃薄膜。由于覆盖薄膜最终会从显示器用滤波器中剥离除去,因此可以使用可剥离的粘结 材料或粘合材料。或者,在使用具有粘结性的薄膜作为覆盖薄膜时,粘结材料等是不需要 的。优选在将显示器用滤波器安装于显示器之前或之后将覆盖薄膜剥离除去。图4是形成于在层叠体的最表面进一步具有覆盖薄膜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 的周边部的空隙部分的剖面示意图。空隙1从覆盖薄膜7到达导电层3。在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中,能够如上所述那样仅通过形成空隙来实现导电层 与外部电极的导通,但是,通过在空隙部配置导电性材料,能够进一步稳定确保与外部电极 的导通。另外,通过在由空隙引起导电层露出在空气中的部分配置导电性材料,能够防止导 电层的由于空气氧化等导致的劣化,故优选。作为在空隙中配置导电性材料的1种实施方式,包括在空隙中涂布或填充导电性 糊剂、焊料等流动性的导电性材料的方式。作为导电性糊剂,可以使用包含银、金、钯、铜、 铟、锡、或银与其他金属的合金等的金属糊剂。在使用导电性网状物作为导电层的层叠体中通过激光形成空隙的方法,可以在不 破坏导电性网状物的条件下,通过导电性网状物的开口部形成到达导电层的下侧的层(例 如,图2的塑料薄膜4、后述图7、8的粘合层15)的空隙。通过在空隙中涂布或填充导电性 糊剂等的流动性的导电性材料,使导电性糊剂等也进入到导电性网状物的下侧,其结果是, 导电性网状物与导电性糊剂等的导电性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加、能够更稳定地确保导电层与 外部电极的导通。作为在空隙中配置导电性材料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配置被加工成能够插入空隙 的导电性固体的方式。作为导电性固体,可以使用导电性金属或非导电体的表面覆盖有导 电性金属的导电性固体。作为在空隙中配置导电性材料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从空隙上粘贴导电性粘合胶 带的方式。优选在粘贴导电性粘合胶带之后,通过热密封器等对导电性粘合胶带进行加热 加压。由于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从滤波器最表面到导电层表面的距离短,因此,能够通 过加热加压导电性粘合胶带使导电性粘合胶带与导电层接触。导电性粘合胶带是在金属箔 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分散有导电性粒子的粘结层的导电性粘合胶带,在该粘结层中,可以使 用丙烯酸系、橡胶系、硅氧烷系粘结剂、环氧系、酚系树脂中混合了固化剂的粘结层,特别优选包含作为交联型导电粘结剂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合物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及其交 联剂的后交联型粘合层。图5为在空隙中配置有导电性材料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剖面示意图。在空隙1中 涂布有导电性糊剂等组成的导电性材料8,形成有与导电层3电连接的电极。空隙形成以及在空隙中的导电性材料(特别是导电性糊剂等流动性的导电性材 料)的配置优选在存在覆盖薄膜的状态下进行。下面,针对使用结构例(B)的层叠体的显示器用滤波器,通过附图进行详细的说 明。图6为使用结构例(B)的层叠体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图7为图6 的A-A剖面示意图。在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周边部设置有与四边的侧边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细 长空隙11。该显示器用滤波器的结构为在导电层14的一个面上功能层12以及具有近红 外线屏蔽层16的塑料薄膜13通过介由粘合层17被层叠,在导电层14的另一个面上具有 粘合层15。另外,在该结构中,在导电层14为金属网状物的情形下,导电层14埋设在粘合 层15以和/或粘合层17中。在图7中,空隙11从功能层12到达导电层14,导电层14暴 露出来。图8为使用结构例(B)的层叠体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另一个实例的剖面示意图。 该显示器用滤波器的结构为在导电层14的一个面上具有塑料薄膜13和功能层12,在导 电层14的另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层15。导电层14通过基底层(图中未示出)等直接(不通 过介由粘合层)设置在塑料薄膜13上。空隙11从功能层12贯通塑料薄膜13到达导电层 14,导电层14被暴露出来。粘合层15具有近红外线屏蔽功能。在上述图7以及8中,空隙11可以贯通导电层14到达粘合层15,从本发明的显示 器用滤波器的导电层包含导电性网状物考虑,该实施方式也是优选的。但优选空隙11不贯 通显示器用滤波器。图9为将空隙设置成不连续直线状(虚线状)的方式的平面图。在显示器用滤波 器的周边部,与四边的侧边大致平行的空隙11被设置成虚线状。将空隙设置成不连续直线 状的情形的样式与前述结构例(A)相同。结构例⑶的层叠体中,由于在相对于导电层、与功能层相反侧不具有塑料薄膜, 因此层叠体的设置了空隙的周边部的刚性有时会降低。因此,不连续空隙能够抑制层叠体 周边部的刚性的降低,故优选。结构例(B)的空隙的形成方法,与结构例(A)的情形一样,优选使用激光。结构例 (B)的层叠体由于在导电层与功能层之间介由塑料薄膜,因此空隙的深度大于结构例(A)。 因此,为了稳定地确保导电层与外部电极的导通,更优选在空隙中配置导电性材料。导电性 材料与结构例(A)的情形相同。在结构例(B)中,优选使用在功能层上具有覆盖薄膜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 从覆盖薄膜之上形成空隙,进一步在空隙中配置导电性糊剂等流动性的导电性材料。覆盖 薄膜的材质等与结构例(A)的情形相同。结构例(B)中所使用的覆盖薄膜的厚度优选为 20 200 μ m、更优选为30 100 μ m。在通过照射激光来形成空隙的方法中,通过使照射了激光的部分(功能层、塑料 薄膜)的有机物蒸发或燃烧来形成空隙,这时,所产生的有机物的分解物残渣再附着在层 叠体的表面而发生污染。通过从覆盖薄膜之上照射激光来形成空隙,能够防止所蒸发的有
24机物残渣再附着到功能层上。另外,即使在使用分配器(dispenser)等在空隙中涂布或填充导电性糊剂、焊料 等的流动性导电性材料时,从覆盖薄膜表面形成的空隙也是有利的。由于本发明的空隙比 上述现有的电极的宽度窄,因此在将导电性材料涂布或填充空隙中时,有时涂布或填充的 操作位置偏移而在空隙的周边(功能层的表面)附着导电性材料、或从空隙溢出的导电性 材料附着在功能层上。这样的问题通过使用从覆盖薄膜表面形成的空隙而得以解决。另外,在向从覆盖薄膜表面形成的空隙中涂布或填充导电性材料时,通过从功能 层与覆盖薄膜的界面填充到覆盖薄膜一侧,能够形成从功能层突出的电极。通过使电极从 功能层突出,能够更稳定地确保电极与框体的的外部电极的导通。电极从功能层突出的高 度优选为10 200 μ m、更优选为15 150 μ m、特别优选为20 100 μ m。通过将电极的从 功能层突出的高度控制在IOym以上,能够更加确保与外部电极的连接。另一方面,如果上 述突出的高度超过200 μ m,则有时电极容易从层叠体剥离。下面,通过附图针对在结构例(B)的层叠体的功能层上进一步具有覆盖薄膜的方 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0为在功能层上具有覆盖薄膜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周边部 形成的空隙部分的剖面示意图。空隙11从覆盖薄膜18到达导电层14。图11为在图10的空隙11中配置导电性糊剂等的导电性材料19时的剖面示意图。 导电性糊剂填充至空隙11的覆盖薄膜18的表面形成电极。如上所述,覆盖薄膜最终被剥 离除去,从图11的结构剥离除去覆盖薄膜18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导电性糊剂等 导电性材料19制成的电极的相当于覆盖薄膜的厚度的部分形成从表面层突出的形状。当使用上述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时,从由层叠体剥离覆盖薄膜的剥离性的角度 考虑,与连续的空隙比较,更优选不连续空隙。当连续的空隙从覆盖薄膜上形成于全部四边 时,根据空隙的长度的不同,相对于四边的空隙、内侧和外侧的覆盖薄膜几乎都发生断裂并 残留4个角的一部分、或者完全断裂。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1次剥离操作不能完全将覆盖 薄膜剥离。但是,当从覆盖薄膜上设置不连续空隙时,由于相对于空隙、内侧与外侧的覆盖 薄膜连接部分的总面积增加,因此能够通过1次剥离操作将覆盖薄膜完全剥离。下面,针对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优选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如下工序得到层叠体的工序,其中,所述的层叠体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 置在上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 置的且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和在该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功能层侧的表面照射激光来形成至少到达 导电层的空隙的工序。包含结构例(A)的层叠体的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下述工序, 即,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导电层的工序;通过在导电层上涂布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 能、以及防眩功能的至少1种功能的功能层来得到层叠体的工序;对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 少一部分、通过从功能层侧的表面照射激光来形成至少到达导电层的空隙的工序。上述各个工序如上所述,但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导电层的工序、以及在导电层上涂 布功能层来得到层叠体的工序,优选是通过辊对辊方式连续进行的。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使用在功能层侧的表面层叠有覆盖薄膜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该制造方法优选包括下述工序,即,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导电层的工 序;在导电层上涂布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以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1种功能的 功能层来得到层叠体的工序;在上述层叠体的功能层侧的表面层叠覆盖薄膜来得到带有覆 盖薄膜的层叠体的工序;对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照射激光 来形成从覆盖薄膜表面贯通覆盖薄膜以及功能层到达导电层的空隙的工序。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直至得到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工序都是通过辊对辊 方式连续进行的。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包括在塑料薄膜的与导电层相反的面上层叠近红外 线屏蔽层的工序,更优选包含在近红外线屏蔽层之上层叠粘合层的工序。这些工序也优选 通过辊对辊方式连续进行。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更优选包含在空隙中配置导电性材料的工序。该工序优选用分 配器等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或者焊料。下面举例说明结构例(B)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该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 在塑料薄膜的一个面上涂布功能层的工序、在塑料薄膜的另一个面上形成导电层的工序。 在涂布功能层的工序中,可以采用与前述结构例(A)的功能层的涂布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在 塑料薄膜上进行涂布。作为在塑料薄膜的另一个面上形成导电层的1种方法,可以列举出 日本特开2006-66909号公报所述的方法。即,包含下述工序的方法,所述工序是1)通过介由粘合材料(b)来在塑料薄膜(a)上层叠铜箔等金属箔的工序,其中所 述的粘合材料(b)经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粘结力消失、2)通过对上述金属箔进行选择性蚀刻来成形加工成导电性网状物(d)的工序、3)按照使得塑料薄膜(e)的不具有功能层的面与导电性网状物⑷面相对向的方 式,通过介由粘合材料(f)来将导电性网状物(d)面与具有功能层的塑料薄膜(e)层叠的
工序、4)从上述塑料薄膜(a)照射紫外线的工序、5)将塑料薄膜(a)与粘合材料(b)剥离的工序、6)在上述剥离工序中露出的导电性网状物(d)的面上,层叠粘合材料的工序。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具有功能层的塑料薄膜(e)的与功能层相反的面上预 先设置近红外线屏蔽层、更优选在近红外线屏蔽层中同时具有色调调整功能。作为在塑料薄膜的另一个面上形成导电层的另一种方法,可以列举出利用日本特 开2006-153950号公报的方法。即,包含下述工序的方法,所述工序是1)在具有功能层的塑料薄膜(g)的与功能层相反的面上直接形成导电层(h)的工 序、2)在导电层上层叠粘合材料(i)的工序。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作为在塑料薄膜(g)上直接形成导电层(h)的方法,可以采用 上述1) 5)的方法。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粘合材料(i)优选具有近红外线屏蔽性能,更优选同时 具有色调调整功能。在上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各个工序优选通过辊对辊方式连续进行。另外,通 过介由粘合材料来层叠2种以上的材料(长网)的工序、以及在导电性网状物面上层叠粘合材料的工序优选在减压气氛下进行。例如,能够保持减压状态的真空腔内进行上述层叠 工序。通过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层叠,能够有效防止在层间混入气泡,结果能够得到浊度值低 的透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为了有效地防止气泡的混入,减压优选控制在20kPa以下、更优 选为15kPa以下、特别优选为IOkPa以下。从达到设定气压的时间等观点考虑,下限优选为 5001 左右。当混入气泡时,必须通过使用高压釜等对层叠体进行长时间(通常为30分钟 以上)加热加压,将混入层叠体内部的气泡细微化或扩散而进行透明化。通过在减压气氛 下实施层叠工序,能够防止气泡的混入、能够省略高压釜处理,因此生产率大幅提高。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如上所述,可以直接地、或者通过介由玻璃 板、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等公知的高刚性基板安装于显示器。在后一种通过介由玻璃板等 公知的高刚性基板来将显示器用滤波器安装于显示器的情形中,可以在将本发明的层叠体 粘贴于玻璃板等的高刚性基板之后,使用本发明的利用激光形成电极的方法,在层叠体中 形成空隙。进而,可以在上述空隙中配置导电性材料。另外,本发明的使用激光形成电极的方法也可以在将层叠体安装于显示器之后使 用。即,将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置在上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 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的且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 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的层叠体,按照使上述功能层的相反面位于显示器 侧那样安装于显示器,然后对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从功能层侧的表面照射激 光来形成至少到达导电层的空隙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在层叠体的周边部通过照射 激光来形成空隙、完成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之后,组装显示器框体。另外,可以在通过 分配器等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等导电性材料之后,组装显示器框体。另外,本发明的显示器的优选的制造方法是,在将在上述功能层上进一步具有覆 盖薄膜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安装于显示器之后,在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通 过从覆盖薄膜表面照射激光来形成至少到达导电层的空隙,接着将覆盖薄膜剥离除去的显 示器的制造方法。在使用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情形中,可以在形成空隙后、或在空隙中 涂布导电性糊剂之后将覆盖薄膜剥离,完成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然后组装显示器框 体。在本发明的电极形成方法中,也可以将在层叠体中形成了电极的显示器用滤波器 安装于显示器,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在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在将本发明的层叠体安装 于显示器之后形成电极。在采用后一种显示器的制造过程的情形中,优选以辊状形式供应本发明的层叠 体,在显示器的制造工序中,将辊状层叠体切成规定尺寸的薄片状后使用。其中,本发明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层叠体还优选使用依次具有塑料薄 膜、导电层、以及功能层的层叠体,另外,优选使用依次具有导电层、塑料薄膜、以及功能层
的层叠体。本发明的层叠体仅由1张塑料薄膜构成,因此刚性较弱,如果考虑层叠体中预先 形成有空隙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操作性,优选在将层叠体安装到显示器之后形成空隙。构成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层叠体,可以通过上述本发明在四个边取出电 极,而通过现有技术是不能在四个边取出电极的。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的形成>在厚度100 μ m的PET薄膜(东丽(株)制造的> ^ (注册商标)U34)上,采 用利用电阻加热的真空蒸镀法(真空度3X I(T3Pa)进行铜蒸镀、形成厚度0.3μπι的铜金 属薄膜。接着,通过溅射法(真空度0. 5Pa、目标铜、导入气体比例100%氧气),在上述 金属薄膜上形成厚度0. 05 μ m的氧化铜(金属氧化物层)。向所制得的薄膜的金属薄膜/金属氧化物层面侧照射波长355nm的Nd:YAG激光 的第3高频波,在PET薄膜上形成包含线宽10 μ m、线间距150 μ m、开口率87%的格子状网 状物图案的导电层。〈功能层的涂布〉在形成了上述导电层的PET薄膜的导电层上,依次涂布下述硬涂层、高折射率层、 以及低折射率层。<硬涂层>通过异丙醇将市售的硬涂层剂(JSR制“7 〃 7 4卜”)稀释成固体成分浓 度为30质量%的涂料,使用微凹版涂布器涂布该涂料,在80°C下进行干燥,然后照射1. OJ/ cm2的紫外线使其固化,从而形成厚度3 μ m的硬涂层。<高折射率层>将6质量份含锡氧化铟粒子(ITO)、2质量份多官能丙烯酸酯、18质量份甲醇与M 质量份聚丙二醇单乙醚、20质量份异丙基醇的混合物搅拌调制成涂膜折射率为1.67的高 折射率涂料。使用微凹版涂布器将该涂料涂布在硬涂层上、在80°C下干燥,然后照射1. OJ/ cm2的紫外线、使涂层固化、形成厚度约0. 1 μ m的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准备由144质量份一次粒径为50nm的具有外壳的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空隙率 40% )、560质量份异丙基醇组成的二氧化硅浆料,搅拌混合219质量份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158质量份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704质量份上述二氧化硅浆料、713质量份聚丙 二醇单乙醚,并混合1质量份磷酸与水130质量份,在30°C 士 10°C下搅拌同时水解60分钟, 进一步将温度升高至80°C 士5°C并搅拌60分钟同时进行聚合,得到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合 物。接着,将1200质量份该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合物、5244质量份异丙基醇搅拌混 合,然后加入15质量份乙酰氧基铝作为固化催化剂并再度搅拌混合,制备折射率为1. 35的 涂料。使用小直径凹版涂布器将该涂料涂布在高折射率层上,在130°C下进行干燥、固 化,形成厚度约0. 1 μ m的低折射率层。〈覆盖薄膜的层叠〉在低折射率层上,层叠覆盖薄膜(日东电工(株)制造的“E-MASKIP300”;在38μπι 的PET薄膜上层叠5 μ m的微粘结层)。<近红外线屏蔽层的层叠>在上述PET薄膜的与导电层相反的面上,设置同时具有橙色光屏蔽功能的近红外线屏蔽层(按照干燥膜厚度达到12 μ m那样涂布有下述涂料的层,所述涂料是在丙烯酸类 树脂中混合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酞菁系色素和diimonium系色素、以及作为橙色光吸 收色素的四氮杂卟啉色素而获得的涂料)。〈粘合层的层叠〉通过狭缝挤压涂布器(Slit Die Coater)在分离薄膜(s印arator film)上,按照 厚度达到300 μ m那样涂布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日立化成聚合物(株)制 造的/、4 # > (注册商标)),然后使用UV照射装置固化涂布膜,接着粘贴分离薄膜,得到夹 持在分离薄膜中的粘合层。接着,在上述制得的层叠体的近红外线屏蔽层上,在剥离一方的 分离薄膜的同时层叠粘合层。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构成如下所示。<层叠体的构成>粘合层/近红外线屏蔽层/PET薄膜/导电层/功能层(硬涂层/高折射率层/ 低折射率层)/覆盖薄膜。<空隙的形成>将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层叠体切成长边964mm、短边554mm的薄片状,制成薄片状 层叠体,然后将该薄片状层叠体固定在激光切割器、…” 7制造的CO2激光切割器) 中,通过在层叠体的四个边分别距离其端部IOmm的内侧进行直线状激光照射,形成连续的 直线状的空隙、得到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激光的头速度设为1200cm/min,通过调整激光的输出、以及焦点位置,形成从覆盖 薄膜表面到达导电层的空隙。激光的扫描次数为每1个边2次。空隙的长度在长边侧为 930mm、在短边侧为520mm。通过将覆盖薄膜剥离除去所测定的空隙的宽度为1. 5mm。<显示器用滤波器的接地性能的评价>在厚度Imm、幅2cm的铝板的一个面上,将在海绵体(sponge)的周边缠绕了导电性 纤维织成的布的垫圈(gasket)通过导电性粘合材料粘接,制作简易的框体(外部电极)。接着,在厚度3mm的丙烯酸板上设置上述制得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然后剥离覆盖 薄膜,在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四个边的端部配置上述简易的框体并通过夹子固定在丙烯酸板 上。调整夹子的紧固使得丙烯酸板与简易框体的距离保持恒定。接着,使用7 > ★計測器(株)制造的电阻测定器“袖珍万用表”,通过将端针与简 易的框体的铝板接触确认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的导通性。结果发现存在电导通,确认能够接地(grounding)。(实施例2)与实施例1 一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与实施例1 一样,在层叠体中形成空隙。其中, 激光的扫描次数为1次。空隙的宽度为0.8mm。接着,通过使用分配器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藤仓化成(株)制造的银糊剂 “ K一夕^卜”(注册商标)),得到形成了电极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对这样制得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评价其接地性能。结果发现相对 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3)与实施例1 一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除了将空隙形成虚线状(详细如下所示)之外,与实施例2 —样形成空隙,与实施例2 —样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得到形成了电极 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虚线状的空隙;每1个空隙部分的长度为2c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为lcm。 层叠体的长边侧的空隙部分为31个、长边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62cm、空 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30cm。层叠体的短边侧的空隙部分为17个、短边 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3k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 16cm0针对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 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4)与实施例1 一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与实施例1 一样,在层叠体中形成空隙。其中, 激光的扫描次数为1次。空隙的宽度为0.8mm。接着,剥离除去覆盖薄膜,对空隙粘贴导电性粘合胶带,通过热密封器进行加热加 压,得到形成了电极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对这样制得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评价其接地性能。结果发现相对 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比较例1)与实施例1 一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剥离覆盖薄膜,然后通过从功能层上照射激 光、在距离端部5mm的位置和IOmm的位置形成2条切缝。沿着该间隔为5mm的2条切缝将 功能层物理剥离,尝试使导电层暴露出来,但无法仅将功能层剥离。另外,如果强拉以使功 能层剥离,则导电层也会被一同剥离,不能将电极从导电层取出。(实施例5)在厚度100μ(东丽(株)制造的> ^,一(注册商标)U34)上,使 用具有线宽30 μ m、线间距250 μ m的格子状网状物图案的网状物来印刷含钯胶体的糊剂, 将其浸渍在非电解镀铜液中,实施非电解镀铜,接着实施铜电镀,进而实施M-Sn合金的电 镀,形成厚度为5μπι的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导电性网状物的开口率为77%。接着,在导电层上形成厚度8μπι的实施例1的硬涂层,进而与实施例1 一样,在硬 涂层上涂布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进而与实施例1 一样,层叠覆盖薄膜、近红外线屏蔽 层、粘合层,得到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接着,与实施例1 一样,对四个边形成宽度为1.5mm的空隙,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 其接地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6)与实施例5 —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与实施例5 —样在层叠体中形成空隙。其中, 激光的扫描次数为1次。空隙的宽度为0. 8mm。接着,通过使用分配器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 糊剂(藤仓化成(株)制造的银糊剂“ K 一々^卜”(注册商标)),得到形成了电极的本发 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对这样制得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评价其接地性能,发现相对的两 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7)
与实施例5 —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除了将空隙形成虚线状(详细如下所示)之 外,与实施例6 —样形成空隙,与实施例6 —样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得到形成了电极 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虚线状的空隙;每1个空隙部分的长度为2c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为lcm。 层叠体的长边侧的空隙部分为31个、长边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62cm、空 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30cm。层叠体的短边侧的空隙部分为17个、短边 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3k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 16cm0针对上述那样操作制得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 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8)与实施例5 —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与实施例5 —样在层叠体中形成空隙。其中, 激光的扫描次数为1次。空隙的宽度为0.8mm。接着,剥离除去覆盖薄膜,对空隙粘贴导电性粘合胶带,通过热密封器进行加热加 压,得到形成了电极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对这样制得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评价其接地性能。结果发现相对 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9)将与实施例1 一样制得的辊状层叠体切成长边964mm、短边554mm的薄片状,得到 薄片状层叠体,通过介由层叠体的粘合层来将该薄片状层叠体粘贴于等离子显示器的正面 板玻璃(日本电气硝子(株)制造的“PP-8”、厚度1. 8mm)。接着,与实施例2 —样,从层叠体的覆盖薄膜之上形成空隙,进而在空隙中涂布导 电性糊剂,形成电极。接着,从层叠体剥离覆盖薄膜,然后在层叠体的四边的端部配置实施例1所使用 的简易框体,并使用夹子固定于正面板。调整夹子的紧固以使得正面板与简易框体的距离 达到恒定。接着,使用7 > ★計測器(株)制造的电阻测定器“袖珍万用表”,将端针与简易的 框体的铝板接触来确认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的导通性。结果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 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10)与实施例5 —样,在PET薄膜上形成包含厚度5 μ m的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通过微凹版涂布器进而在导电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硬涂层用涂料,在80°C下干 燥,然后照射1. OJ/cm2的紫外线、使涂层固化,形成厚度为10 μ m的硬涂层。〈硬涂层组成〉聚氨酯丙烯酸酯A (根上工业(株)制造的UN-3220HA) ;2. 7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B(新中村化学(株))制造的U4HA ;2. 75份光聚合引发剂(千^力'^年一社制造的巧)V万矢工々了一 184) ;0. 3份异丙基醇;1.25份甲乙酮;1.25份
接着,在上述PET薄膜的与导电层相反的面上,与实施例1 一样,层叠近红外线屏 蔽层与粘合层,得到层叠体。<层叠体的构成>粘合层/近红外线屏蔽层/PET薄膜/导电层/功能层(硬涂层)。接着,与实施例1 一样,将上述层叠体切成薄片状,形成薄片状层叠体,与实施例1 一样,通过照射激光(其中操作次数为1次)在该薄片状层叠体的四个边中形成从功能层 表面到达导电层的空隙(宽度为0. 8mm)。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 能够接地。(比较例2)与实施例10 —样得到薄片状层叠体。使用切割刀具,在该薄片状层叠体的四个边 分别距离各个端部IOmm的内侧形成直线状的切口。切口长度在长边侧为930mm、短边侧为 520mmo接着,与实施例2 —样在该切口上涂布导电性糊剂。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性能。结果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未导通,不 能够接地。(实施例11)与实施例5 —样,在PET薄膜上形成包含厚度5 μ m的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进 而,使用微凹版涂布器在导电层上涂布下述防眩性硬涂层用涂料,在80°C下干燥,然后照射 1. OJ/cm2的紫外线、使涂层固化,形成厚度为8 μ m的防眩性硬涂层。<防眩性硬涂层涂料>使用甲乙酮将市售的硬涂层剂(JSR制造的才”一 (注册商标)Z7534)稀释 至固体成分浓度为50质量%,进而相对于上述硬涂层剂的固体成分添加1质量%的平均粒 径为1. 5 μ m的丙烯酸系微粒(综研化学制造的》S 7 7 —(注册商标)MX系列),制备涂 料。<层叠体的制造>接着,在上述PET薄膜的与导电层相反的面上,与实施例1 一样层叠近红外线屏蔽 层与粘合层,得到层叠体。<层叠体的构成>粘合层/近红外线屏蔽层/PET薄膜/导电层/功能层(防眩性硬涂层)。接着,与实施例1 一样,将上述层叠体切成薄片状,形成薄片状层叠体,与实施例1 一样,通过照射激光(其中操作次数为1次)在该薄片状层叠体的四个边形成从功能层表 面到达导电层的空隙(宽度为0. 8mm)。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 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I2)在厚度IOOym的PET薄膜上,涂布下述包含感光性银盐的感光层(卤化银乳剂 层),并实施曝光、显影、镀敷处理,形成导电性网状物制成的导电层。<感光层>制备相对于水介质中的银60g,包含7.5g明胶,包含相当于球的平均直径为
320. 05 μ m的碘化银粒子(AgI = 2摩尔% )的乳剂。并且在该乳剂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_7 (摩 尔/摩尔银)的K3Rh2Br9以及K2IrCl6,在溴化银粒子中掺杂1 离子和Ir离子。在该乳剂 中添加Na2PdCl4,进而使用氯金酸与硫代硫酸钠进行金硫敏化,然后加入明胶硬膜剂和表面 活性剂,制备感光层的涂布液。在上述PET薄膜的一个面上,按照银的涂布量达到lg/m2那样涂布上述感光层的 涂布液。〈曝光、显影〉通过介由网状物图案的光掩模、使用紫外灯来对设置在PET薄膜上的感光层进行 曝光,使用下述显影液和定影液进行显影处理,然后使用纯水清洗。[显影液]氢醌0. 037mol/LN-甲基氨基苯酚0. 016mol/L偏硼酸钠0. 140mol/L氢氧化钠0. 360mol/L溴化钠0. 031mol/L亚硫酸氢钾0. 187mol/L[定影液]富士7 ^ A A (株)制造的“义 一"一7 y-7 ^ ” 夕 7”<镀敷处理>对上述制得的包含显影银的网状物,用镀敷液(包含0. 06摩尔/升硫酸铜,0. 22 摩尔/升福尔马林,三乙醇胺0. 12摩尔/升,IOOppm聚乙二醇、50ppm黄血盐、20ppm的α, α’_联吡啶的PH= 12. 5的非电解Cu镀敷液)在45°C下实施非电解镀铜处理,然后用包 含IOppmW !^e(III)离子的水溶液进行氧化处理,得到导电性网状物。通过上述方法形成 的导电性网状物的厚度为5μπι、线宽为ΙΟμπκ线间距为200μπι、开口率为90%。〈硬涂层的涂布〉在上述形成的导电层上,与实施例10 —样涂布形成硬涂层。<层叠体的制造>在上述PET薄膜的与导电层相反的面上,与实施例1 一样层叠近红外线屏蔽层与 粘合层,得到层叠体。接着,与实施例1 一样,将上述层叠体切成薄片状,形成薄片状层叠体,与实施例1 一样,通过照射激光(其中操作次数为1次)在该薄片状层叠体的四个边形成从功能层表 面到达导电层的空隙(宽度为0. 8mm)。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 能够接地。(实施例I3)在厚度约100 μ m的PET薄膜上具有防反射层(功能层)的防反射薄膜(东丽(株) 制造的防反射薄膜$ ” 'J (注册商标))的防反射层上进一步层叠覆盖薄膜(日东 电工(株)制造的“Ε-MASK IP300” ;在38 μ m的PET薄膜上层叠5 μ m的微粘结层),制备 带有覆盖薄膜的防反射薄膜。
在该防反射薄膜的与设置防反射层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同时具有橙色光屏蔽 功能的近红外线屏蔽层(按照干燥膜厚度达到12 μ m那样涂布有下述涂料的层,所述涂料 是在丙烯酸系树脂中混合有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酞菁系色素与diimonium系色素、以 及作为橙色光吸收色素的四氮杂卟啉色素的涂料)。在上述近红外线屏蔽层上,进一步按照膜厚达到20 μ m那样涂布丙烯酸系粘结材 料(东洋^ >矢制造的主剂“BPS5896”与固化剂“BXX4773”按100 0. 5的重量比混合)。另一方面,在25 μ m的PET薄膜上按照厚度达到10 μ m那样涂布如下所示的粘合 材料。<粘合材料组成>在氮气与氧气的混合气氛下,使9. 4重量份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 13. 6重量份14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午)“、《 ^y \)Vr A ^ \力X制造的光聚合引发剂A力二7 —四59,,)、0.02重量份二月 桂酸二丁基锡、0. 02重量份氢醌、76. 96重量份甲乙酮的混合物在80°C下反应5小时,得到 不挥发成分为22. 5%的光聚合引发剂接枝聚合物合成用中间体溶液。将70重量份上述中间体溶液、113重量份丙烯酸丁酯、5重量份丙烯酸、0. 12重量 份偶氮双异丁腈、212重量份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回流反应7小时,得到重 均分子量44万、不挥发成分33%的光聚合引发剂接枝聚合物溶液。在100重量份所得到的光聚合引发剂接枝聚合物溶液中,混合2. 0重量份作为固 化剂的丙三醇多缩水甘油基醚{Λ另乜V Kr ”)卞制造的“〒t ^EX-421” )、0. 05 重量份作为固化催化剂的二甲基苯甲基胺(叔胺)、25重量份的6官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 低聚物(夕、七^ UCB制“EbecrylU90K”、重均分子量1000),得到粘合材料。接着,在该粘合材料面上层叠厚度10 μ m的铜箔。接着,将该铜箔经过光蚀刻工序 (粘贴抗蚀剂薄膜-曝光-显影-化学蚀刻-剥离抗蚀剂薄膜),加工成形为线宽15 μ m、线 间隔250 μ m且开口率为88 %的格子状的铜网状物,通过介由粘合材料在PET薄膜上形成铜 网状物制成的导电层。进而,在所得到的铜网状物的表面与两侧面上实施黑化处理(氧化 处理)。接着,将上述制得的具有铜网状物的薄膜(铜网状物薄膜)与上述防反射薄膜按 照铜网状物面与防反射薄膜的粘结面相对向的方式层叠。接着,从层叠体的铜网状物薄膜 的PET薄膜侧照射金属卤化物灯,然后从层叠体剥离铜网状物薄膜侧的PET薄膜与粘合材, 使铜网状物面被暴露出来。接着,剥离丙烯酸系粘合材料薄片(东洋^ 制造的主剂“BPS5896”与固化剂 “BXX4773”按100 0. 5的重量比混合,在粘合材料的两面上配置分离薄膜)的一个分离薄 膜,层叠在层叠体的铜网状物面上。粘合材料的厚度为20 μ m。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层构成如下所示。<层叠体的层构成>粘合材料/铜网状物(导电层)/粘合材料/近红外线屏蔽层/PET薄膜/防反射 层/覆盖薄膜。将上述层叠体切成长边964mm、短边554mm的薄片状,制成薄片状层叠体,然后将 该薄片状层叠体固定在激光切割器、二 m ζ制的激光切割器、CO2激光头、最大输出200W)中,通过在层叠体的四个边分别距离其端部IOmm的内侧进行直线状激光照射,形成 连续的直线状的空隙,得到本发明的显示器用部件。激光的头速度设为1200cm/min,通过调整激光的输出、以及焦点位置,形成从覆盖 薄膜表面到达铜网状物的空隙。激光的扫描次数为每1个边12次。空隙的长度为长边侧930mm、短边侧520mm,空隙的宽度为0. 8mm。接着,通过使用分配器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藤仓化成(株)制造的银糊剂 “K 一夕4卜”(注册商标)),得到形成了电极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由导电性糊剂 形成的电极是从功能层(防反射层)突出约40 μ m的形状。<显示器用滤波器的接地性能的评价>与实施例1 一样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 够接地。(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 —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将空隙形成虚线状(详细如下所示),除此之 外,与实施例13 —样形成空隙,与实施例13 —样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得到形成了电 极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虚线状的空隙;每1个空隙部分的长度2c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为1cm。 层叠体的长边侧的空隙部分为31个、长边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62cm、空 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30cm。层叠体的短边侧的空隙部分为17个、短边 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3k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 16cm0针对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 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比较例3)与实施例13 —样制造薄片状层叠体。将覆盖薄膜剥离后,通过从功能层(防反射层)上照射激光、在距离端部5mm的位 置和IOmm的位置形成2条切缝。沿着以间距5mm设置的该2条切缝,将防反射薄膜物理剥 离,尝试使铜网状物暴露出来,但是在剥离防反射薄膜时,铜网状物发生断裂,或者铜网状 物上残留粘合材料,不能从导电层取出电极。(实施例I5)在厚度约100 μ m的PET薄膜上具有防反射层(功能层)的防反射薄膜(东丽(株) 制造的防反射薄膜$ ” 'J (注册商标))的防反射层之上进一步层叠覆盖薄膜(日 东电工(株)制造的“Ε-MASK IP300” ;在38 μ m的PET薄膜上层叠5 μ m的微粘结层),制 备带有覆盖薄膜的防反射薄膜。接着,使用具有线宽30 μ m、线间距250 μ m的开口率为77 %的格子状网状物图案 的网状物,在上述防反射薄膜的与设置有防反射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印刷含钯胶体的糊剂, 将其浸渍在非电解镀铜液中,实施非电解镀铜,接着实施铜电镀,进而实施M-Sn合金的电 镀,形成网状物形状的导电层。接着,在导电层的表面上形成厚度25 μ m的包含diimonium系色素和酞菁系色素 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丙烯酸树脂系粘合剂。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带有覆盖薄膜的层叠体的构成如下所示。<层叠体的构成>粘合材(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导电层/PET薄膜/防反射层/覆盖薄膜。将上述层叠体切成长边964mm、短边554mm的薄片状,制成薄片状层叠体,然后将 该薄片状层叠体固定在激光切割器、”” 7制造的激光切割器、CO2激光头、最大输出 200W)中,通过在层叠体的四个边分别距离其端部IOmm的内侧进行直线状激光照射,形成 连续的直线状的空隙,得到本发明的显示器用部件。激光的头速度设为1200cm/min,通过调整激光的输出、以及焦点位置,形成从覆盖 薄膜表面达到导电层的空隙。激光的扫描次数为每1个边1次。空隙的长度为长边侧930mm、短边侧520mm,空 隙的宽度为0.8。接着,通过使用分配器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藤仓化成(株)制造的银糊剂 “K 一夕4卜”(注册商标)),得到形成了电极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通过导电性糊 剂形成的电极为从功能层(防反射层)突出约40 μ m的形状。与实施例1 一样,对这样制得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评价其接地性能,发现相对的两 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I6)与实施例15 —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将空隙形成虚线状(详细如下所示),除此之 外,与实施例15 —样形成空隙,与实施例15 —样在空隙中涂布导电性糊剂,得到形成了电 极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虚线状的空隙;每1个空隙部分的长度2c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为1cm。 层叠体的长边侧的空隙部分为31个、长边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62cm、空 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30cm。层叠体的短边侧的空隙部分为17个、短边 的每1个边的空隙部分的总长度(A)为;Mem、空隙部分与空隙部分的间隔的总长度(B)为 16cm0针对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与实施例1 一样评价其接地 性能,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比较例4)与实施例15 —样制作薄片状层叠体。剥离覆盖薄膜,然后通过从功能层(防反射层)之上照射激光、在距离端部5mm的 位置和IOmm的位置形成2条切缝。沿着该间距5mm设置的2条切缝将防反射薄膜物理剥 离,尝试使导电层被暴露出来,但是无法在残留导电层的状态下仅仅将防反射薄膜剥离出 来。即,无法从防反射层面侧取出与导电层导通的电极。(实施例17)将与实施例15—样制得的辊状层叠体切成长边964mm、短边554mm的薄片状,得到 薄片状层叠体,通过介由层叠体的粘合层(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将该薄片状层叠体粘 贴于等离子显示器的正面板玻璃(日本电气硝子(株)制造的“PP-8”、厚度1.8mm)。接着,与实施例5 —样,从层叠体的覆盖薄膜之上形成空隙,进而在空隙中涂布导 电性糊剂,形成电极。
接着,从层叠体剥离覆盖薄膜,然后在层叠体的四边的端部配置实施例1所使用 的简易框体,并使用夹子固定在正面板上。调整夹子的紧固使得正面板与简易的框体的距 离达到恒定。接着,使用7 > ★計測器(株)制造的电阻测定器“袖珍万用表”,通过将端针与简 易的框体的铝板接触确认相对的两个边的电极之间的导通性。结果发现相对的两个边的电 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实施例18)与实施例11 一样,在厚度100 μ m的PET薄膜(东丽(株)制造的> S,一(注 册商标)U34)的一个面上涂布形成厚度为3μπι的防眩性硬涂层。上述PET薄膜的另一个面上,与实施例15—样形成导电层,进而在导电层的表面 形成厚度25 μ m的包含diimonium系色素与酞菁系色素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丙烯酸树 脂系粘合剂,得到层叠体。<层叠体的构成>粘合材(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导电层/PET薄膜/防眩性硬涂层/覆盖薄膜。接着,与实施例15 —样处理上述层叠体,制作薄片状层叠体,同样操作,进行空隙 的形成及导电性糊剂的涂布。其中,调整导电性糊剂的涂布量使得电极从防眩性硬涂层突 出的高度达到20 μ m。与实施例1 一样,对这样制得的显示器用滤波器评价其接地性能,发现相对的两 个边的电极之间是导通的,确认能够接地。工业可利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通过使用基材仅由1 张塑料薄膜构成的层叠体(除此之外还包含导电层与功能层的层叠体),能够实现价格低 廉化,并具有能够容易地且充分地实现与显示器框体(外部电极)的导通的电极,本发明还 提供了该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依次包括下述工序得到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的层叠体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置在上述导 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的且具有 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将上述层叠体粘贴于选自玻璃板、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的高刚性基板的工序;以及 在上述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功能层侧的表面贯通功能层,形成至少到达 导电层的空隙的工序;其中,上述得到层叠体的工序至少包括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导电层的工序,以及在导电 层上涂布功能层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形成空隙的工序从 功能层侧表面照射激光形成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高刚性基板是玻璃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功能层至少包括硬 涂层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导电性网状物是由 下述1)-4)的任意一种方法制造的网状物,1)在塑料薄膜上对不通过由粘结剂或者结合剂制成的粘合层形成的金属薄膜进行刻 蚀加工的方法;2)在塑料薄膜上印刷网状物图案,并对其实施金属镀敷的方法;3)在塑料薄膜上涂布银盐乳剂层,曝光后进行显影的方法;4)在塑料薄膜上对不通过由粘结剂或者结合剂制成的粘合层形成的金属薄膜进行激 光切削的方法。
6.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长辊状层叠体包括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置在上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 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的且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 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上述长辊状层叠体,在塑料薄膜上具有包括网状物图案无中断地连续形成的连续网状 物的导电层,是在上述导电层上连续涂布上述功能层形成的层叠体;在将上述长辊状层叠体切断为薄片状得到薄片状层叠体后,在该薄片状层叠体的周边 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功能层侧表面贯通功能层,形成至少到达导电层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从功能层侧表面照射激 光形成上述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得到上述薄片状层叠 体后,将该薄片状层叠体粘贴于选自玻璃板、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的高刚性基板,在这之 后形成上述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高刚性基板是玻璃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功能层至少包括硬涂层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导电性网状物是由 下述1)-4)的任意一种方法制造的网状物,1)在塑料薄膜上对不通过由粘结剂或者结合剂制成的粘合层形成的金属薄膜进行刻 蚀加工的方法;2)在塑料薄膜上印刷网状物图案,并对其实施金属镀敷的方法;3)在塑料薄膜上涂布银盐乳剂层,曝光后进行显影的方法;4)在塑料薄膜上对不通过由粘结剂或者结合剂制成的粘合层形成的金属薄膜进行激 光切削的方法。
12.—种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依次包括下述工序得到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的层叠体包含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置在上述导 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的且具有 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将上述层叠体粘贴于选自玻璃板、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的高刚性基板的工序; 在上述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功能层侧的表面贯通功能层,形成至少到达 导电层的空隙的工序;以及将粘贴的上述层叠体和上述高刚性基板,通过上述高刚性基板安装于显示器的工序; 其中,上述得到层叠体的工序至少包括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导电层的工序,以及在导电 层上涂布功能层的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形成空隙的工序从功能层 侧表面照射激光形成空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高刚性基板是玻璃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功能层至少包含硬涂层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导电性网状物是由下述 1)-4)的任意一种方法制造的网状物,1)在塑料薄膜上对不通过由粘结剂或者结合剂制成的粘合层形成的金属薄膜进行刻 蚀加工的方法;2)在塑料薄膜上印刷网状物图案,并对其实施金属镀敷的方法;3)在塑料薄膜上涂布银盐乳剂层,曝光后进行显影的方法;4)在塑料薄膜上对不通过由粘结剂或者结合剂制成的粘合层形成的金属薄膜进行激 光切削的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为了实现价格低廉化,提供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的显示器用滤波器使用基材仅由1张塑料薄膜构成,并在该基材上具有导电层与功能层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的周边部具有能够与显示器框体导通的电极。本发明通过提供下述显示器用滤波器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即,一种显示器用滤波器,其包括具有导电性网状物的导电层,仅配置在上述导电层的一侧的1张塑料薄膜,以及相对于上述导电层以及塑料薄膜在观看侧配置的且具有选自防反射功能、硬涂层功能及防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的周边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功能层侧的表面贯通功能层并且至少到达导电层的空隙。
文档编号H05K9/00GK102136223SQ20111004815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6日
发明者三上友子, 松本彻, 桐本高代志 申请人:东丽薄膜先端加工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