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9-10  45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固定导线功能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当 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高性能而又超薄型电子产品等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该种产品多功能化要求的提高,其内部的电路板的复杂程度也会急剧增加,该电子装置内部的电路及配线程度也就越来越高,进而需要借助于整合性的配线结构加强电子装置内的电气特性与功能需求。现有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一底板、设于该底板上的一电路板及设于该电路板上方的一导线固定结构,该电路板上设有一开孔,该导线固定结构通过该开孔固定于该底板上并位于该电路板上方,该导线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于该底板上的一固定部及设于该固定部上的一卡槽,该电子装置内的导线通过卡设于该卡槽内而固定。由于该导线固定结构单独设于该电路板上方,且其本身占用电路板的空间,因此,电路设计人员需要额外考虑该导线固定结构所占用空间大小及其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是否干涉等问题,从而增加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需额外占用其内的空间便能实现固定导线功能的电
子装置。—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底座、盖设于该底座上的一盖体及设于该底座与该盖体之间的一扣合结构,该扣合结构包括设于该底座上的一^^掣部及由该盖体向下延伸的一^^扣部,该卡掣部设有一卡槽,该盖体通过该盖体上的卡扣部钩设于该卡槽内而固定于该底座上,该卡掣部的顶端向外延伸一挡线部,该卡掣部的挡线部用于挡设固定至少一导线。相较现有技术,该电子装置内的导线可挡设固定于该挡线部上,由于该挡线部由该电子装置的扣合结构直接设计而成,无需额外占用该电子装置内的其他空间而另外设置一导线固定结构,也无需电路设计人员额外考虑该导线固定结构所占用空间大小及其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是否干涉等问题,从而减少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并节约成本。


图I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I所示电子装置的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 10底座12盖体14扣合结构 16
导线18底板120侧壁122定位部 160凹槽I6I卡掣部 162间隔163卡扣部 164支撑部 165限位部166连接部167卡槽168加强肋 169挡线部170延伸部 171扣合部172斜面17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及图2所示,该电子装置10包括一底座12、盖设于底座12上的一盖体14及设于底座12与盖体14之间的一扣合结构16。该底座12包括一底板120及由底板120的一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侧壁122。该盖体14设于底座12上并与底座12的侧壁122相抵靠。
该扣合结构16位于该底座12与盖体14之间且靠近该侧壁122的位置,用于把该盖体14与底座12相扣合。该扣合结构16包括连接侧壁122的两个定位部160、自底板120向上延伸的卡掣部162、自盖体14向下延伸的一^^扣部164及一限位部166。该卡掣部162设于该两个定位部160之间。该卡扣部164与该卡掣部162对应卡扣。所述限位部166与所述定位部160配合固定。该两个定位部160垂直于底板120且相互平行,,每一定位部160的顶端设有一凹槽161。该卡掣部162与该两个定位部16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163。该卡掣部162包括由该底板120向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支撑部165及连接于该两个支撑部165的顶端之间的一连接部167。该两个支撑部165与该连接部167之间于远离该定位部160的一侧围成一卡槽168。该底板120于每一支撑部165的一侧向上一体延伸形成一加强肋169。每一加强肋169由一支撑部165于远离另一支撑部165的一侧向外延伸,对该支撑部165起加强作用。该连接部167于靠近该定位部160的一侧沿该定位部160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挡线部170。该挡线部170由该连接部167向外凸出设置,其挡设于该间隔163的上方。该挡线部170与该卡掣部162及该定位部160共同组成该电子装置10内的导线固定结构,该电子装置10内的导线18可卡设于该卡掣部162的支撑部165与该定位部160之间的间隔163内,且位于该挡线部170的下方,从而实现该电子装置10内的导线18的固定及导引。具体实施时,该定位部160的个数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可以理解地,所述挡线部170的外侧端可以向下延伸设置成钩状部,从而通过挡线部170单独挡设固定所述导线18,同时所述定位部160可以省略。该卡扣部164包括由该盖体14向下延伸的一延伸部171及由该延伸部171的末端向该卡槽168的方向延伸的一扣合部172。该扣合部172的底端形成一斜面173,该斜面173由该延伸部171的末端并与该延伸部171呈远离的趋势斜向上延伸。在该盖体14盖设于该底座12上时,该扣合部172可由该斜面173位置抵靠该连接部167而使该卡扣部164的延伸部171自动向外弹开后而自动钩设于该卡槽168内。该限位部166为该盖体14向下延伸的一条形板,在该盖体14盖设于该底座12上时,该限位部166卡设于该定位部160的凹槽161内,从而进一步将该盖体14固定。由于该电子装置10内的导线18可卡设于该扣合结构16的卡掣部162与该定位部160之间且位于该挡线部170的下方,即导线固定结构由该电子装置10内用于扣合盖体 14与底座12的扣合结构16直接设计而成,无需额外占用该电子装置10内的其他空间,无需电路设计人员额外考虑该导线固定结构所占用空间大小及其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是否干涉等问题,从而减少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底座、盖设于该底座上的一盖体及设于该底座与该盖体之间的一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合结构包括设于该底座上的一卡掣部及由该盖体向下延伸的一卡扣部,该卡掣部设有一卡槽,该盖体通过该盖体上的卡扣部钩设于该卡槽内而固定于该底座上,该卡掣部的顶端向外延伸一挡线部,该卡掣部的挡线部用于挡设固定至少一导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限位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至少一定位部,该定位部的顶端设有一凹槽以供所述限位部卡设,所述卡掣部与该定位部共同卡掣所述导线。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包括由该盖体向下延伸的一延伸部及由该延伸部的末端向该卡槽的方向延伸的一扣合部,所述盖体通过该扣合部钩设于该卡槽内而固定于该底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的底端形成一斜面,该斜面由该延伸部的末端并与该延伸部呈远离的趋势斜向上延伸,该扣合部可由该斜面自动卡设于该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两个定位部,所述卡掣部设于该两个定位部之间的一侧,每一定位部的顶端设有一凹槽,该顶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限位部,该限位部卡设于该两个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部包括由该底板向上延伸的两个支撑部及连接于该两个支撑部的顶端之间的一连接部,该卡槽由该两个支撑部与该连接部合围成,该挡线部由该连接部向外延伸而成。
7.如权利要求I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所述挡线部由该卡掣部向外凸出设置且挡设于所述间隔的上方。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底座、盖设于该底座上的一盖体及设于该底座与该盖体之间的一扣合结构,该扣合结构包括设于该底座上的一卡掣部及由该盖体向下延伸的一卡扣部,该卡掣部设有一卡槽,该盖体通过该盖体上的卡扣部钩设于该卡槽内而固定于该底座上,该卡掣部的顶端向外延伸一挡线部,该卡掣部的挡线部用于挡设固定至少一导线,无需额外占用该电子装置内的其他空间而另外设置导线固定结构,从而减少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
文档编号H05K7/02GK102655724SQ20111005106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彭克辉, 梁丽妮, 王仁文, 邱继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