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8-1  38

专利名称: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带录像机和数字式磁带录音机等磁记录重放装置。
近年来,在以VTR(磁带录像机)等为代表、具有回转磁头的磁记录重放装置中,为重视操作性、一直以在将磁带卷绕在圆柱回转体上状态进行高速快进动作和高速倒卷动作的全负荷机种作为主流。
现用后述图6~8对传统全负荷机种的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6为传统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在记录状态和重放状态时主要组成部分的俯视图。图6中,将磁带盒100中的磁带101拉出至圆柱体103附近,用主导轴104和压带轮105以规定速度驱动该磁带101,这样进行记录和重放等。张力柱S106通过与磁带101接触可检测张力。构成使张力带107的一端和张力杆S108相连,而且将负荷施加给供带盘座109。使张力弹簧S110的一端和张力杆S108相连,使其另一端和弹簧拉杆111相连。成为通过使弹簧拉杆111回转、且通过张力弹簧S110使加在张力杆S108上的弹力变化。
以下,用图7和图8计算由张力带107施加给供带盘座109上的制动负荷。
图7为图6所示传统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在高速快进状态和高速倒卷状态时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8为放大表示由图6所示传统的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张力控制机构部的俯视图。
在图7、图8中,在磁带101上尚未产生张力或张力很小的场合,制动负荷的计算按以下方式进行。
F1张力弹簧S110的弹力(gf),L1从张力杆S108至张力弹簧S110和张力杆S108的接合点的有效半径(cm),L2从张力杆S108至张力带107和张力杆S108的接合点的有效半径(cm);R张力带107在供带盘座109上的卷绕半径(cm);θ张力带107在供带盘座109上的卷绕角度(弧度);μ张力带107和供带盘座109间的摩擦系数;Φs1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s2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s1=L1/L2·F1·R·(1-l/eμθ)…………(1)Φs2=L1/L2·F1·R·(eμθ-1)……………(2)Φs1/Φs2=l/eμθ………………………………(3)由于在上式中,(μ)和(θ)无论为任何值时,(eμθ≥1),从而由式(3)得(Φs1/Φs2≤1),即(Φs1≤Φs2)。通过使张力T112与磁带101接触检测张力。将制动器部113设置在张力杆T114上,构成由该制动器部113将负荷施加给卷带盘座115。使张力弹簧T116和张力杆114相连。
另外,构成供给侧主制动器117能与供带盘座109接触,成为当供带盘座109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制动转矩变大,且当供带盘座109沿卷绕方向回转时、制动转矩变小。
构成卷绕侧主制动器118能与卷带盘座115接触,成为当卷带盘座115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制动转矩变大,且当卷带盘座115沿卷绕方向回转时、制动转矩变小。
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记录方式或重放方式时,构成分别使供给侧主制动器117、卷绕侧主制动器118以及制动器部113不与供带盘座109和卷带盘座115中的任何一个相接触。张力杆S108检测出行走路线内的张力,该张力杆S108把与检测出的张力对应的负荷通过张力带107施加给供带盘座109。由此,使行走路线内磁带101的张力被控制成为与张力弹簧110的弹力相平衡的规定值。在这样的状态,用主导轴104和压带轮105,以规定速度驱动磁带101。
下面,说明高速快进方式动作、高速倒卷方式动作及停止方式动作。
在进行高速快进方式或高速倒卷方式时,使施加在张力弹簧S110的张力杆S108上的弹力固弹簧拉杆111回转而变弱,从而使行走路线内的张力变小。使张力杆T114成为可动作状态,该张力杆T114把对应于相接触磁带101张力的负荷施加给卷带盘座115。此外,使压带轮105脱离主导轴104,从而将主导轴电动机122的输出直接传递至供带盘座109或卷带盘座115上。这样,一面用张力杆S106和张力杆T112控制使行走路线内磁带张力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驱动磁带带101。
当在高速快进或高速倒卷动作中发出停止指令,使操作构件(未图示)移动,使供给侧主制动器117和卷绕侧主制动器118分别沿供带盘座109和卷带盘座115动作,从而使磁带101的行走停止。
此时,由于在供给侧主制动器117和卷绕侧主制动器118中,使送出方向的制动转矩变大,卷绕方向的制动转矩变小,因此能使磁带101在不产生松驰、也不发生异常张力情况下停止下来。
下面,对在高速快进动作或高速倒卷动作中,因发生停电等异常情况,使供电停止场合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时,由于中断供电,使操作构件(未图示)不能动作。由于主导轴电动机122的电源也中止供电,磁带101仅依靠惯性继续行走。然而,由于张力变小,负荷通过张力带107加给供带盘座109,以及通过张力杆T114的制动器部113加给卷带盘座115。其结果,使磁带101的行走不久停了下来。
因此,在上述传统例的构造中,需要具备①由张力柱S106,张力杆S108,张力弹簧S110,张力带108、,弹簧拉杆111构成供给侧张力控制机构,②由张力柱T112,张力杆T114,制动器部113,张力弹簧T116构成卷绕侧张力控制机构,③供给侧主制动器117,④卷绕侧主制动器118。因此,此传统构造具有结构复杂、构件数目多,以及成本高等缺点。
此外,供给侧主制动器117与卷绕侧主制动器118相比,由于它们的位置误差以及制动部和各磁带盘座向摩擦系数的差异,而使制动转矩产生显著差异。因此,由于磁带种类,以及分别将其绕在磁带盘座上的磁带量等因素而在磁带上产生松驰和受到异常张力作用。其结果,也具有易使磁带破损的缺点。此外,由于在因发生停电等原因而使磁记录重放装置出现非正常停止时,因送出方向的制动转矩比卷绕方向的制动转矩小(即Φs1≤Φs2),从而造成磁带松驰,其结果也见有所述易使磁带破损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构件数目少、成本降低,经常使制动稳定可靠,磁带不易损坏的磁记录重放装置。
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是由张力带、与该张力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两端接合的张力杆以及与该张力杆接合、施加弹力的机构组成。张力带将卷绕制动负荷以规定角度施加给与供带盘成一体回转的供带盘座。
此外,该张力带在供带盘座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回转时,把大于沿卷绕方向回转时的制动负荷施加给供带盘座。就是构成使在该张力带的第1端部因制动负荷而产生的张力比在另一端上产生的张力小,在张力带的第2端部因制动负荷而产生的张力比在另一端上产生的张力大。从而能使其上安装着与磁带行走路线内磁带相接触的张力柱的张力杆,按照与张力柱相接触的磁带张力回转。且构成因张力带第1端部产生的回转力矩大于因第2端部产生的回转力矩。
构成使弹性施力机构在记录或重放方式时促使磁带行走路线内磁带张力成为规定值的第1位置和在停止方式时通过上述张力杆和张力带将规定制动力施加给上述供带盘座的第2位置间能进行选择性地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在记录方式或重放方式时,用张力柱、张力杆、张力带和弹性施力机构使行走路线内的磁带张力保持一定。
此外,在停止方式时,由于使施加在弹性施力机构张力杆上的弹性力变化,且使供带盘座沿送出方向回转时的制动负荷比沿卷绕方向回转时的制动负荷大,能使张力带作为供给侧主制动器发挥作用。因此,这样成为能不改变其它构件,把张力带作为主制动器使用,而不设主制动器。其结果能使构件数目大幅度减少和使制造成本降低。
此外,与传统的块式制动器的主制动器相比,即使当其位置关系或摩擦系数变化时也能使制动转机稳定,因此,能作为可靠性高的主制动器发挥作用。
此外,在高速快进或高速倒卷动作中,即使在因停电等突然中止供电场合,也能与通常停止动作完全一样,使磁带在不发生松驰和异常张力情况下使磁带行走停止,这样,就具有保护磁带的效果。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一实施例在记录或重放状态时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磁记录重放装置在高速快进或高速倒卷状态时主要部分俯视图,图3为对图1所示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张力控制机构部的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4为地图3所示张力控制机构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为对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其它实施例的张力控制机构部的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6为表示传统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在记录状态或重放状态时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为表示图6所示传统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在高速快进或高倒卷状态时主要部分俯视图,图8为对图6所示传统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张力控制机构部的组成进行说明的图。
现通过实施例和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一实施例在记录或重放状态时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磁记录重放装置在高速快进或高速倒卷状态时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2中,通过在圆柱体3附近将磁带盒1的磁带2引出,构成如图1所示的行走路线。在行走路线上设置例如FE磁头4、AC磁头5和AE磁头6一类的磁头,以及为使磁带2行走稳定的导向柱7等。通过直接和主导轴电动机8相连的主导轴9和压带轮10,按规定速度驱动磁带1。这样,进行磁带记录和重放等。此外,可自由回转地设置着与磁带盒1的供带盘11成一体地回转的供带盘座12以及与磁带盒1的卷带盘13成一体回转的卷带盘座14。
下面,对供给侧张力控制机构进行说明。
使第1张力柱19和行走路线内磁带2接触。该第1张力柱19因磁带2张力使第1张力杆21回转。构成第1张力带20的第1端部20a和第2端部20b与第1张力杆21相连,用该第1张力带20将负荷加给供带盘座12。
在供带盘座12沿着出方向(顺时针方向)回转时,对于在第1张力带20的第1端部20a上发生的张力T1和在第2端部20b上发生的张力T2。形成T1<T2的关系。(参照图3)
使第1施力机构的第1张力弹簧23的一端23a与第1张力杆21相连。使第1张力弹簧23的另一端23b与第1弹簧拉杆24相连。构成通过使第1弹簧拉杆24回转使第1张力弹簧23施加在第1张力杆21上的弹力发生变化。
供给侧张力控制机构由第1张力柱19、第1张力杆21、第1张力带20、第1张力弹簧23以及第1弹簧拉杆24组成。
下面,用图3计算供给侧张力控制机构施加给供带盘座12的制动负荷。
图3为对图1所示磁记录重放装置张力控制机构部的组成进行说明的图。
通常,当以一定的驱动力使磁带2行走时,张力控制机构起着使所述张力为规定值的作用。
然而,当使磁带行走的驱动力消失时,控制磁带2张力的机构不工作,其结果是使磁带行走停止下来的制动负荷起作用。
在磁带2的张力为零或很小的场合,制动负荷按以下方式计算。
F1由第1张力弹簧23施加的弹力(gf),L1从第1张力弹簧23和第1张力杆21的接合点至第1张力杆21的回转中心的有效半径(cm),L2从第1张力带20的第1端部20a和第1张力杆21的第1接合点至第1张力杆21的回转中心的有效半径,就是从通过第1接合点、与第1端部20a平行的直线至第1张力杆21的回转中心的距离(cm),L3从第1张力带20的第2端部20b和第1张力杆21的第2结合点至第1张力杆21的回转中心的有效半径,就是从通过第2接合点、平行于第2端部20b的第2直线至第1张力杆21的回转中心的距离(cm),R第1张力带20在供带盘座12上的卷绕半径(cm),
θ第1张力带20在供带盘座12上的卷绕角度(弧度),μ第1张力带20和供带盘座12间的摩擦系数,Φs1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s2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s1=L1·F1·R·(eμθ-1)/(L2+L3·eμθ)(4)Φs2=L1·F1·R·(eμθ-1)/(L3+L2·eμθ)(5)Φs1/Φs2=(L3+L2·eμθ)/(L2+L3·eμθ) (6)由于由第1张力带20的第1端部20a施加在第1张力杆21上的转矩(T1·L2)和由第1张力带20的第2端部20b施加在第1张力杆21上的转矩(T2·L3)间存在(T1·L2>T2·L3)的关系,因此成为(L2>L3)。且当μ、θ为任何值时,(eμθ≥1),从而由上式(6)得到(Φs1≥Φs2)的关系。就是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比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大。
接下来,对卷绕侧的张力控制机构进行说明。
在图1和图2中,使第2张力柱25和行走路线内磁带2接触,该第2张力柱25受磁带2的张力使第2张力杆27回转。
使第2张力带26的第1端部26a和第2张力杆27相连,将第2张力带26的第2端部26b固定在底座22上。这样,构成由第2张力带26向卷带盘座14施加负荷。当卷带盘座14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在第2张力带26的第1端部26a上发生的张力T1和在第2端部26b上发生的张力T2间存在(T1<T2)的关系。
使第1施力机构的第2张力弹簧28的一端28a和第2张力杆27相连。使第2张力弹簧28的另一端28b和第2弹簧拉杆30相连,构成通过使第2弹簧拉杆30的回转,且通过第2张力弹簧28使施加在第2张力杆27上的弹力变化。
这样,由第2张力柱25,第2张力杆27、第2张力带26、第2张力弹簧28以及第2弹簧拉杆30构成卷绕侧张力控制机构。
在卷绕侧张力控制机构中,当使磁带行走的驱动力消失,为使磁带行走停止的制动负荷可按如下方式计算(未图示),F1由第2张力弹簧28施加的弹性力(gf),L1从第2张力弹簧28和第2张力杆27的接合点至第2张力杆27的回转中心的有效半径(cm),L2从第2张力带26和第2张力杆27的接合点至第2张力杆27的回转中心的有效半径(cm),R第2张力带26在卷带盘座14上的卷绕半径(cm),θ第2张力带26在卷带盘座14上的卷绕角度(弧度),μ第2张力带26和卷带盘座14间的摩擦系数,ΦT1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T2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T1=L1/L2·F1·R·(eμθ-1)……………(7)ΦT2=L1/L2·F1·R·(l-eμθ)……………(8)ΦT1/ΦT2=eμθ…………………………………(9)由于当μ、θ为任意值时具有(eμθ≥1)的关系,由(9)式成为(ΦT1≥ΦT2)。也就是成为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比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大。
ΦS1、ΦS2、ΦT1、ΦT2的定量值可通过各组成构件的尺寸适当决定,在本实施例中,具有(ΦS1>ΦT2、ΦT1>ΦS2)的关系。
下面,对本发明磁记录重现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用图1、图3和图4对记录或重放方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为图3所示张力控制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4(a)所示,当第1弹簧拉杆24处于第1位置时,使第1张力弹簧23的弹力作用在第1张力杆21上。因此,使加在第1张力柱19上的磁带2的张力和第1张力带20的张力(T1和T2)平衡。
图1中,用操作构件(未图示)操纵卷绕侧张力控制机构使第2张力带26和卷带盘座14成为不接触。压带轮10以规定的按压力主导轴9。在此状态,当主导轴电动机8以规定速度回转时,通过供给侧张力控制机构使磁带2行走时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样,成为可进行记录或重放。
以下,用图2、图4对高速快进方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由于高速快进动作和高速倒卷动作仅是磁带2的行走方向相反,其基本动作相同,以下除非预先说明,高速倒卷动作与对高速快进动作的说明大致相同。
如图4(b)所示,使第1弹簧拉杆24位于成为第1张力弹簧23的弹力小于记录重放方式时的弹力的位置。也就是成为使行走路线内的磁带2的张力比记录或重放方式时的还小。
图2中,用操作构件(未图示)操纵卷绕侧张力控制机构,通过使第2张力柱25和磁带接触,即可检测出张力。也使第2张力带26相对卷带盘座14形成可制动状态。
通过使压带轮10与主导轴9相分离,从而能将主导轴电动机8的驱动力直接传递至供带盘座12或卷带盘座14。当在此状态使主导轴电动机8以规定的速度回转时,用供给侧张力控制机构使磁带2在保持一定的张力情况下行走。这时,由于具有一定张力的磁带2正向第1张力柱19上卷绕,成为使由第1张力带20向供带盘座12施加的制动负荷颇小于上述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负荷(ΦS1)。
另外,由于正与第2张力柱25接触的磁带2的张力较大,成为使由第2张力带26施加给卷带盘座14的制动负荷几乎为零。
接下来,对在上述高速快进或倒卷动作中发出停止指令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和图4中,当发出停止指令时,在使驱动主导轴电动机8的信号中断的同时,用操作构件(未图示)使第1弹簧拉杆24和第2弹簧拉杆30如图4(c)所示那样回转到分别使第1张力弹簧23和第2张力弹簧28具有规定的弹力的第2位置。因失去主导轴电动机8的驱动力,使在行走路线内磁带2的张力比其行走时小。当已卷绕在第1张力柱19上磁带2的张力变小时因原来的控制动作,起着使由第1张力带20施加给供带盘座12的制动负荷变大的作用,从而,最终使上述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负荷(ΦS1)增加。同样,由于已卷绕在第2张力柱25上磁带2的张力也变小,使由第2张力带26施加给卷带盘座14的制动负荷也变大,这样,最终使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负荷(ΦT2)增加。如上所述,由于(ΦS1>ΦS2)因能发挥与传统结构中的主制动器完全相同的功能,故能使行走中的磁带2在不发生松驰或异常张力情况下顺利地停止。
下面,对在高速快进动作或高速倒卷动作中因发生停电等异常情况而中止供电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时,因操作构件(未图示)不动作,使第1张力弹簧23、第2张力弹簧28的弹力不变,而成为(ΦS1>ΦT2)。因此能在不发生松驰或异常张力情况下使磁带顺利停止。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张力控制机构兼有主制动器功能,因而可省去主制动器。同时,通过将用带式制动器,能得到稳定的制动转矩。
以下,对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5为表示本发明磁记录装置其它实施例控制机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5中,使第1张力带53的第1端部53a和第1张力杆54相接合,将第2端部53b固定在底座22上。当供带盘座12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对于在第1端部53a上产生的张力T1和在第2端部53b上产生的张力T2,成为(T1<T2)。
F1由第1张力弹簧23产生的弹力(gf),
L1从第1张力弹簧23和第1张力杆54的接合点至第1张力杆54的回转中心的有效半径(cm),L2从第1张力带53和第1张力杆54的接合点至第1张力杆54的回转中心的有产儿半径(cm),R第1张力带53在供带盘座12上的卷绕半径(cm),θ第1张力带53在供带盘座12上的卷绕角度(弧度),μ第1张力带53和供带盘座12间的摩擦系数。
ΦS1沿送出方向(顺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S2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gf.cm),ΦS1=L1/L2·F1·R·(eμθ-1)……………(10)ΦS2=L1/L2·F1·R·(l-eμθ)……………(11)ΦS1/ΦS2=eμθ…………………………………(12)因对于μ、θ为任何值,具有(eμθ≥1),由式(12)得(ΦS1≥ΦS2)。也就是沿送出方向的制动负荷大于沿卷绕方向(反时针方向)的制动负荷。因此与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过的组成完全一样,能使张力控制机构兼有主制动器的功能,同时,通过采用带式制动器,能获得稳定的制动转矩。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供给侧张力控制机构和卷绕侧张力控制机构都采用了新机构。然而,也可以仅在一侧使用。
此外,在本发明中,对高速快进、倒卷、以及停止方式是用各别的方式进行说明,然而,也可以是同一方式(即图4(b)和(c)为相同)。在这样的组成场合,也能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包含张力带,张力杆和弹性施力机构。
张力带起着使磁带盘座沿送出方向回转时的制动负荷大于其沿卷绕方向回转时的制动负荷的作用。构成使弹性施力机构能对第1位置和第2位置进行选择性地移动。所述第1位置是在记录或重放方式时使磁带行走路线内磁带张力为规定值的工作位置,第2位置是在停止方式时使通过张力杆和张力带作用在磁带盘座上加上规定的制动力的工作位置。
由于根据上述组成,无需对其它构件作任何变动,能使张力带作为主制动器使用,可省掉主制动器,因而具有使构件数目减少,制造成本降低的效果。
此外,由于与传统的块式制动器的主制动器相比,即使其位置关系或摩擦系数变化,也能使制动转矩稳定,因而能作为可靠性高的主制动器工作。
此外,由于即使在高速快进动作或高速倒卷动作中,因发生停电等而突然中止供电时,能完全和通常的停止动作一样,在不发生磁带松驰或异常张力情况下使磁带行走停止,因而对保护磁带特别有利。
权利要求
1.磁记录重放装置,把安设在具有供带盘和卷带盘盒内的磁带按规定角度向圆柱回转体上卷绕、形成磁带行走路线进行记录、重放、高速快进、高速倒卷和停止动作,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1)按规定角度卷绕在与上述供带盘成一体回转的供带盘座上,在该供带盘座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对上述供带盘座施加比其沿卷绕方向回转时还大的制动负荷的张力带,(2)其上安设与上述磁带行走路线内磁带接触的张力柱、按照该接触部的磁带张力可进行回转、并与上述张力带两端接合的张力杆,(3)与上述张力杆接合、可在记录或重放方式时使上述磁带行走路线内的磁带张力成为规定值的第1位置和在停止方式时、通过上述张力杆和张力带向上述供带盘座施加规定制动力的第2位置间移动的弹性施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带在上述记录或重放方式时,起着将反张力施加给上述供带盘座的作用,而且,在从上述记录、重放高速快进或倒卷方式向停止方式转移时,上述张力带起着将制动力施加于上述供带盘座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供带盘座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在把上述张力带两端中产生较小张力的一端作为第1端部,把另一端作为第2端部;把上述张力杆和上述第1端部的接合点作为第1接合点,把上述张力杆和上述第2端部的接合点作为第2接合点;在上述各接合点中,把平行于上述张力带的张力方向、且同时通过上述第1接合点的直线作为第1直线,通过上述第2接合点的直线作为第2直线的场合,成为从上述张力杆回转中心到上述第2直线为止的距离比从上述张力杆回转中心到上述第1直线为止的距离小。
4.磁记录重现装置,把安设在具有供带盘和卷带盘的盒内的磁带按规定角度向圆柱回转体上卷绕、形成磁带行走路线,进行记录、重放、高速快进、高速倒卷和停止动作,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1)按规定角度卷绕在与上述供带盘成一体回转的供带盘座上、在上述供带盘座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对上述供带盘座施加比其沿卷绕方向回转时还大的制动负荷的张力带,(2)其上安设与上述磁带行走路线内磁带接触的张力柱、按照该接触部的磁带张力可进行回转、并与上述张力带的一端接合的张力杆,(3)与上述张力杆接合、可在记录方式或重放方式对使上述磁带行走路线内磁带张力成为规定值的第1位置和在停止方式时,通过上述张力杆及张力带对上述供带盘座施加规定制动力的第2位置间移动的弹性施力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供带盘座沿送出方向回转时,在把上述张力带两端部中产生较小张力的一端作为第1端部,把另一端作为第2端部的场合,仅使上述第1端部与上述张力杆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磁记录重放装置,主要包括卷绕在供带盘座上的张力带,其上设张力柱、按磁带张力回转、与张力带一端或两端接合的张力杆,和张力杆接合、可在记录和重放时使磁带张力成为规定值的第1位置和在停止时向供带盘座施加规定制动力的第2位置间移动的弹性施力机构,张力带具有主制动器功能、以及使记录、重放与停止时弹性力不同的弹性调整功能,因而具有构件数少、制动可靠、磁带不易损坏等优点。
文档编号G11B19/22GK1150302SQ95119338
公开日1997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5日
发明者佐佐木谦二, 田场耕造, 宫本诚, 田辺和纪, 河原昭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