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林蛙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4  18

专利名称: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林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到两栖动物一林蛙的养殖所提供的一种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林蛙技术与方法。
林蛙生活在地球上,可称得上是一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它需要的固有生态体系、生长环节及规律,限定了它在自然界生存的有限区域性。到目前为止,市场上所出售的林蛙产品,基本上全是从自然界里获取的,这种有限的宝贵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虽然目前人类对林蛙有所了解,但就人工养殖,特别是达到工厂化条件下的养殖,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技术要求,所提出的养殖方法,不但技术水平落后,而且也难以实现如1997年3月21日申请专利号为97101685.2。名称为“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技术”。该发明就整个文件涉及到的所有实质性养殖技术内容与人类目前掌握的技术相比是非常落后的,且难以实现。该发明技术内容是“对林蛙生长的个各阶段、环节进行一种池塘化管理”。各池塘要求在“果木林区,用围墙;圈定8亩、20亩地,人工对幼蛙投入黄粉虫。围墙内设置露天灯光”。该养殖技术不难看出,林蛙生长在各养殖池塘,人工没有采取任何技术保护措施,各养殖池塘全部裸露在自然界当中,任其大自然风雨(酸雨)、冰雹、寒流、高温等不利因素袭击。林蛙的生命随时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该技术与自然生存的林蛙无任何区别,没有摆脱大自然条件下养殖技术,该发明特别是在关健技术上,严重违背了林蛙生存规律及生理要求。如林蛙对产卵场所,要求非常严格,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在池边浅处4--12厘米产卵;如果水深了产出来的卵会立即沉入深水底部,无法完成受精任务。另外林蛙把卵产在浅处也是为了卵子的动物极(阳极)孵化时得到充分的阳光,蝌蚪才能得到正常发育。因此,孵化水深度超过产卵深度,就对卵化产生严重的影响。而该发明实施的技术“产卵池水深0.5米--0.7米;孵化水要求在0.20--0.3米”。这两项技术严重违背了林蛙产卵生理繁殖要求存在严重不足,水深不仅使卵子得不到充足阳光和无法受精,而且,在蝌蚪刚要孵化出还没有完全吃完卵膜时(蝌蚪发育没达到完全)在膜内蠕动的蝌蚪会因该发明技术的不足及孵化池水深、水面的卵团没有采取任何人工保护措施,因此风一吹或人为打动,发育不完全的蝌蚪会惊动掉入深水中远离卵膜,只能吃取一点低等藻类。这种蝌蚪变态后身体弱小难以生存。在蝌蚪喂养技术上也存在严重不足,有的只是采用了比较常规的做法。不符合蝌蚪生理要求。如“刚孵化出的蝌蚪每天投喂豆浆”。及“湖状食物”。蝌蚪的口,长的如同吸盘,取食时吸盘(口)吸附在食物上进行吃取,它最适合吃的食物象卵胶膜这种状态的食物,在水中的游离物,特别是豆浆这类食物,蝌蚪是难以吃到的,因此投喂在水池内的大量豆浆蝌蚪不会吃到,反而会使整个水体很快变坏,变坏的水体容氧下降,对蝌蚪生长发育有严重的影响。该发明投喂蝌蚪“糊状食物”也存在同样不足,这种食物也非常易与水游离,蝌蚪在吃取这些食物时,尾部不停的罢动形成水流,水流可把“糊状食物”带走,游离于水中,人工养殖密度大,投喂食物多,这种喂法,水体很容易变坏。该发明对幼体蛙(成体蛙)养殖也存在不足,不但幼体蛙受到来自大自然不良天气及鸟鼠蛇威胁,而且在“围地20亩”若大复杂范围内高密度养殖林蛙,靠人工直接投在场内有限的黄粉虫,这种投喂技术要使整个场内所有幼蛙(成体蛙有隐藏习性)都能分吃到有限的虫子(黄粉虫)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技术,另外黄粉虫只有在人工条件下的养殖才能存活,在野外随时都会有降雨,几滴雨水,就会把黄粉虫致于死地,特别是每年都有连雨季节,如果幼蛙吃不到食物,很快就会失去生存能力。靠灯光也难以逆补下雨天的食物,灯光在下雨天和乱风的天气里难以招引飞虫。占地8亩、20亩果木林区养殖林蛙,这种技术显然是模仿了自然界林蛙生存方式,林蛙只能自己寻找生存空间,利用了自然昆虫,满足林蛙食物,人工所提供的有限昆虫,只能做为林蛙食物的有限补充,满足不了林蛙食物需要及多样性要求,这种养殖方法不难看出,难以实现称为的“人工养殖”技术。本发明人在1997年5月也提出过申请“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申请号为97112603.8,虽然该养殖技术人工也提供了一定的有突破性的创意养殖技术,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如变态池与成体养殖场同在一起,这种方法存在一种不好解决的矛盾与难题。变态池与成体养殖场在一起不但占去了养殖场的有限面积,而且蝌蚪变态时达不到一致,先变态的幼蛙(野性不改)场地有限,随时又进入变态池内,大量幼蛙挤压在一起几分钟后就能造成死亡。在成体蛙的喂养方法上也存在不足成体蛙不象蝌蚪好饲养,成体蛙有隐藏习性。因该方法向场内直接投放食物(虫子),这样以来有的蛙能吃到食物多,有的吃不到食物,特别是向场内投喂的蝇蛆、蚯蚓还没有来得及吃,就已经钻到草叶下。种蛙产卵、孵化技术受到自然条件制约,没有真正摆脱自然约束。蝌蚪喂养也不够科学性,就以上养殖技术不难看出,特别不适应现代化工厂条件下的养殖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装置,提供一种符合林蛙生理要求,生长最佳条件,提供最佳生态体系及满足食物多样性要求,特别是喂养方法上的改进。把林蛙依靠在大自然“状态”下的生长、发育各期环节规律,完全改变为人工条件下,摆脱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约制的养殖。本发明的方法与技术完全不同于申请号为97101685.2所提出“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技术”。同时本发明克服并改进了本人在1997年5月16申请号97112603.8日提出名称为“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中所涉及到林蛙养殖方法与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对林蛙养殖设置了一套完整的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技术。
发明的方法与技术内容包括有A.实施工厂化养殖林蛙厂房的整体布局及其所属装置结构的设置(a)多能水栖养殖场(1)的设置技术;(b)成体养殖场(2)营造技术;(c)投虫槽(18)的设置;B.林蛙水栖养殖方法与技术(a)种蛙的温控修眠(冬眠)与计划产卵;(b)蝌蚪饵料仿生制作方法与喂养技术;(c)水栖养殖场(1)蝌蚪放养时水的管理方法(d)蝌蚪变态后实现养殖场地自动转换;(e)实现多能水栖养殖场(2)功能的转换;C.成体蛙喂养自动半自动化及成体养殖场(2)内部管理;(a)自动半自动化喂养林蛙;(b)成体蛙养殖场(2)的内部管理;D.成体养殖场(2)人工生态平衡式营造方法与目的;E.利用蚯蚓(14)生态习性,达到林蛙食物的自动补给;F.商品蛙的自动出栏与捕捞。
发明的具体方法与技术是这样实现的A.实施工厂化养殖林蛙厂房的整体布局及其所属装置结构的设置工厂条件下养殖林蛙技术,对于养殖林蛙厂房的要求及养殖场地的整体布局,是养好林蛙的重要基础工作。林蛙这种两栖类动物,水栖生活需要充足的光照时间(除修眠),而陆栖生活成体蛙不需太强的光照,特别是处于变态或刚变态的蝌蚪(幼蛙),在生理上有着特殊的要求,即不熟悉陆地生活,又不适应水中生活,长的个体又小,有很强的隐藏习性,虽然体力弱,但人工难以捕捉,成体蛙又有独特的取食方式、生活习性。这给工厂化养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本发明根据林蛙水栖与陆栖两种不同习性及生理要求,采取了在一个整体厂房下分别设置,(aa).多能水栖养殖场(1)与陆栖成体养殖场(2),厂房一般为面南,走向东西,多能水栖养殖场(1)设置在南面,内设水池(3),成体养殖场(2)在北面。两场面积相同,厂房大小根据养殖量而定,可按每平方米水池(3)放养蝌蚪1.5千只到2千只左右设置大小。养殖厂房整体全部可用透明物体,如玻璃、塑料布等物体密封。在寒冷地区,厂房四周可用保温墙体。养殖厂房上盖水栖池(3)部分应有足够的透明度;厂房上盖设置有可以根据场内需要光度情况,随时可进行调节,(ab).摆叶调光板(9)调节光度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如同摆叶窗帘。可用塑料板、铁板制成,调节光度时可用人工,也可利用光敏开关传感器,通过机械设备完成,摆叶板(9)在下雨时可用来防雨,天热时又可通风。该设备只是通过电机左右旋转一下就可以完成调光任务。成体养殖场上盖也可以用遮光网对光照强度进行调整。厂房内还设置有取暖(6)与降温设置;厂房四周设置有通气窗,通气窗内设置有电风扇(4)厂房全部设置有纱窗网。
(a).多能水栖养殖场(1)的设置技术水池(3)用块石或水泥砌成,水池深1--1.5米底部为弧形,靠成体养殖场一侧,水池(3)边坡角可在20--35°为水池斜坡(12),在水池斜坡(12)表面设置有水平横向小沟槽(20)为变态蛙登陆提供方便。在水池斜坡(12)池埂上,还设置有带有同样沟槽可活动斜坡水泥砖块(11),水泥砖块在靠近成体养殖场一侧为直角,水泥砖高20--40厘米,上面还设置有隔板(13),在隔板(13)上设置有可开关的窗口(5)隔板(13)使陆栖成体养殖场(2)与多能水栖养殖场(1)分为两个部分。林蛙完成水栖养殖后,多能水栖养殖场(1)可变为育蝇房,育蛆用的培养基就放入水池(3)底部,为了能利用蛆的习性达到自动完成收集干净的蛆虫目的,在水池(3)底部两边纵向设置两条平行收蛆槽(17),收蛆槽深10--20厘米左右,在收蛆槽(17)上部,设置过虑网(16),网距0.2--0.3×0.3厘米,蛆虫可通过该网过虑干净,且蛆虫可自动集中于槽内(17),人工可方便收取。
(b)陆栖成体养殖场(2)营造技术方法场内设置有人行路(19),架设在距离地面20--40厘米.成体养殖场(2)地表部分按比例配制蚯蚓爱吃的饲料(15)如育蛆后的培养基、草叶、枯杆等,平均放置于场地表面,高度10--40厘米,并放入适量的蚯蚓(14)种在场内进行繁殖饲养,场内情况非常适合蚯蚓生长,可大量繁殖后代,在蚯蚓饲料(15)上,用同种型号盆(8)摆放在蚯蚓食料(15)的表面上,盆(8)可选用方盆,大小以人工搬动方便为好,盆深可在10--15厘米,盆与盆之间可用泥土密封,盆(8)内可种植疏菜花草(7),疏菜花草(7)以阔叶植物为好,盆(8)内养殖蚯蚓(14),蚯蚓饲料(15)表面上,也可以直接种植疏菜(7)。
(c)投虫槽(18)的设置在成体养殖场(2)还设置有成体蛙投虫槽(18),投虫槽(18)的大小,一般为高1--2厘米,宽30--100厘米,长100--200厘米,投虫槽(18)上口,小于下底面积,目的是为了防止虫子跑掉,在投虫槽(18)上空设置有照明灯,陆栖成体养殖场(2)的温度、湿度、光照可通过人工调控,也可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控制仪,光敏开关来进行调控,目前,这类义器义表技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完全能达到本技术要求。
B.林蛙水栖养殖方法与技术种蛙的修眠(冬眠)、产卵、孵化、蝌蚪喂养、变态期全部设置在多能水栖养殖场(1)完成,是人工根据林蛙水栖各期的生理要求,生活习性,对水的温度、水深、水体质量、光照随时进行调控制约,满足林蛙水栖生理需求,具体方法如下(a).种蛙的温控修眠与计划产卵林蛙的冬眠与产卵是由温度决定的,产卵之前种蛙应进行修眠一定时间。修眠时间根据养殖计划随时让种蛙提前产卵。该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当成体蛙在成体养殖场(2)养殖到卵子成熟时,此时成体养殖场应逐步降底温度,打开可活动斜坡水泥砖块(11)当场地内温度调控到8℃以下时,种蛙会自动跳入水栖养殖场(1),水池(3)水深应在.0.5--1米左右,在水池(3)底设置有种蛙隐蔽装置,该装置可用木板条或塑料板条等物体制成形状为网排板帘结构,一般规格木条宽5--10厘米,木条与木条之间摆放距离为5厘米左右,放置在距水池(3)底部3厘米高处,进入水池(3)的种蛙会自动趴在网排帘下,不会乱动从而保证蛙不消耗体力安全越冬,解决林蛙冬眠重要的因素是水温及水体含氧情况,初入水的林蛙水温应控制在6℃左右,5天以后水温应在4℃。低于4℃会冻伤林蛙。林蛙在水池(3)修眠时,每周应向池内加适量温度相同的水。种蛙需修眠1--2个月时,也可在成体养殖场(2)内进行,场内应潮湿,温度可在4--6°,场内应遮光。(aa).种蛙的温控计划产卵工厂化养殖林蛙,可让林蛙提前产卵,种蛙产卵可在水栖养殖场(1)内5--7天完成;产卵时水池温度提高到6--8℃,让阳光直射入水面,水池(3)岸边水深为4--12厘米,为了能保证池内有足够的水体,岸边可设置临时砂石等物体,让池边水位降低达到要求;符合繁殖需要。种蛙提前产卵对幼蛙的生长非常有利,林蛙一年当中,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气候季节为春天,为此让林蛙提前产卵的时间正好全部增加在最适宜的春天,因此这一方法使幼蛙在每年生长最好时间里,增加了最有效的生长期。而且变态后的幼蛙到当年高温天气时,已长成大蛙,又有效的躲过当年的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方法完全符合了林蛙的生理要求,解决了″依靠自然″养殖林蛙方法无法解决不了的矛盾。当年出生的幼蛙就可以生长到商品蛙出栏。(ab)种蛙产卵后的管理当种蛙产完卵后,捞出网排板帘,把种蛙全部捞在单独的成体养殖场,如果种蛙同当年幼蛙一起放养,种蛙会吃掉幼蛙,待蛙产卵时也不好管理。(ac)卵的孵化技术水栖养殖场(1)水池(3)应严格控制在卵团所处水深为6--12厘米;水面有充足阳光全天日光照,水温初期6--12℃,以后在12--25℃孵化池水体透明见底逾阴雨天晚上增加灯光照明。
(b).蝌蚪仿生饵料的制做方法与喂养技术蝌蚪饵料如玉米粉、豆粉、鱼粉、骨粉等不同比例加水70%左右拌匀,上锅蒸熟后,用人工或机械把蒸后的饲料搅拌成粘团状(仿生于卵胶膜形态),把这种很粘的食物按压平盘内或是平槽(规格高1--3厘米,宽20厘米,长40厘米)内,用这种方法制做蝌蚪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食物所有成分相互粘连不易容于水,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这种食物不但符合蝌蚪的生理习性(取食特点)而且食料拌成粘团状后在水中会发出一种特别的香味,距离很远的蝌蚪就能嗅到食物投放的地点,大量的蝌蚪会立即找到食物,形成群体争夺食物,这样又非常适合蝌蚪生态群导(聚)习性特点。投喂的食物很快就会被蝌蚪争吃干净。这种食物不会因在水内时间过长而变质,从而避免了蝌蚪吃到变质食物,又保证了水体质量,保证了蝌蚪健康生长。
(c).水栖养殖场(1)放养蝌蚪时水的管理方法当蝌蚪吃掉卵膜后,水栖池水位应逐步加深到岸边水深20--30厘米,每天应有足够的新水用于调换水池(3),保证蝌蚪水体有足够的氧气含量。对水体增加氧气含量也可采取机械增氧法,如利用空气压缩泵注氧法电机带动打水轮,搅打水体与空气容氧法。
(d)蝌蚪变态实现习性式的养殖场地自动转换当蝌蚪养殖到要变态时(完成水栖),离开深水处,来到水池(3)岸边隐藏物下,此时水池斜坡(12)及斜坡水泥砖块(11)上放置草帘等物体,靠成体养殖场(2)一侧水面及岸边投放水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变态蝌蚪会全部集中到有水草物体的地方,到晚上时,打开成体养殖场(2)设置的灯光,变态的幼蛙通过水栖池设置的斜坡草帘,被灯光自动吸引到成体养殖场(2)内,而不能再返回水池(3)该法有效的解决了林蛙水栖与陆栖转换过程。
(e)多能水栖养殖场(2)实现功能转换当林蛙水栖生长环节全部完成后,多能水栖养殖场(1)立即变为育蝇房,在水泥砖块上(11)设置按装好隔板(13)与成体养殖场分开,形成两个单独的养殖场房。
C.成体蛙喂养自动半自动化及成体养殖场管理(a)自动半自动化喂养林蛙当幼蛙进入成体养殖场(2)后,每天早晚两次向投虫槽(18)放入二龄幼蛆虫、黄粉虫。晚上打开灯具,幼蛙会自动到投虫槽(18)扑食(驯化)。当幼蛙经过20几天的育养后,可以扑食较大的虫体时,可实现人工喂养自动化;当育蝇房的成蝇失去产卵能力后,打开隔板(13)上设置的窗口(5),让育蝇房成蝇通过成体养殖场的灯光招引到成体养殖场(2)内,也可以利用电风扇(4)把成蝇吹入成体养殖场内,飞入的成蝇落到花草(7)上时林蛙会自动扑食。
(b)成体养殖场(2)的内部管理幼蛙期,场内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70--100%,中午透光度为40--20%,幼蛙皮肤娇嫩应有足够的湿度,林蛙的皮肤有着特殊生理功能,蛙类不能从口中直接吸取水体,但体内所需的大部水份是通过蛙的皮肤从外界吸取而来,调节满足体内生理需要。因此本发明实施的养殖是在相对密封的条件下,再加上可利用现代仪器设备,人工完全可满足林蛙对外界生理要求。
D.成体养殖场(2)人工生态平衡式营造方法与目的。
成体养殖场(2)为了能达到林蛙的生长最佳条件,在成体养殖场(2)设置了盆(8),盆(8)内种植了疏菜花草(7),盆内盆下,自繁自养了蚯蚓,成体养殖场(2)盆(8)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植物生长区与蚯蚓生活(饲料)区有效的分开,花草疏菜(7)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吸收分解林蛙的排泄物,满足林蛙的隐藏习性,场内植物的设置有效的吸收分解林蛙,蚯蚓排出的废气(二氧化碳),同时又提供了林蛙蚯蚓所需充足氧气。林蛙的排泄物也是蚯蚓的上等饲料,因此成体养殖场(2)内,植物与动物达到了互补与平衡,这种互补与平衡,使成体养殖场(2)的生态体系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成体养殖场(2)所提供的温度,湿度、光照,不但适合林蛙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满足了场内植物的基本要求,这种环境,又特别适合蚯蚓的生长要求,因此场内的蚯蚓可大量繁殖后代;这样又满足了林蛙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要求,因此成体养殖场(2)的营造(设置技术)达到了一种最佳生态体系,满足了林蛙生长发育要求。
E.成体养殖场(8)利用蚯蚓的生态习性,达到林蛙食物的自动补给蚯蚓在成体养殖场地下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延,人工可利用蚯蚓的生态习性,让蚯蚓自动爬出地表,以满足林蛙食物的多样性要求,蚯蚓营养含量高,具有食用药用价值,是林蛙上等的补充食物。当蚯蚓需要提供给林蛙做食物时,人工利用蚯蚓一种生存习性,就是天气出现阴天下雨时,蚯蚓会本能的觉查到这种特殊的气象条件对此有所反应,特别是在降雨时,蚯蚓会本能的从地下爬出地表面,出现这种原因,一方面是气体的变化,另一方面原因是,雨水把地表润湿后,使蚯蚓所处的地下含氧量会减少,因而蚯蚓会向地表上爬。为此本方法利用蚯蚓这一习性,随时根据林蛙生长情况及气候条件,向成体养殖场(2)内喷适量水,由于成体养殖场(2)地表部分设置了盆(8),盆与盆之间又有泥土密封,再加上喷水使成体养殖场表面形成密封层,蚯蚓所处的地方氧气缺少,为此蚯蚓可从地上盆之间缝隙爬出地表,自动为林蛙提供食物,另外场内盆(8)的设置与蚯蚓生活区分开,可有效避免了水直接喷在蚯蚓的食料上,防止了饲料(生活区)大水漫灌,引起蚯蚓的死亡。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本方法也可采用药物如高锰酸钾加在水里的办法,完成林蛙食物蚯蚓的自动供给技术。
F.商品蛙自动出栏与捕捞当幼蛙在成体养殖场(2)饲养发现腹体圆大,吃食大量减少时,也可做手术检查卵子是否成熟,达到出栏条件时,打开斜坡水泥砖块(11)把水池(3)加水,降低成体养殖场温度8--6℃以下,林蛙会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以外找到水源地,自动从成体养殖场跳入水栖养殖场(1)水池(3)内,林蛙在没入池以前,先在水池底(3)底部放入网,可施行一次性自动捕捞出栏。
发明由以下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林蛙所涉及到林蛙养殖厂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林蛙所涉及到林蛙养殖厂房俯视剖面示意图。
下面结合
图1,图2说明本发明所涉及到附图中的记载实例及名称
图1、图2是林蛙养殖厂房的总体布局与结构示意图,厂房设置有多能水栖养殖场(1)内设水池(3),电风扇(4)活动窗口(5),取暖设备(6),水池工作人行路(10),斜坡水泥砖块(11),水池斜坡(12),隔板(13),摆叶调光板(9),过虑网(16),收蛆槽(17),横向沟槽(20),成体养殖场(2),疏菜花草(7),盆(8),蚯蚓(14),蚯蚓饲料(15)。附图2实例名称投虫槽(18),成体养殖场工作路(19)。
本发明所具有的突出实质性技术与取得显著技术进步是依据林蛙水栖与陆栖生理要求及相关的基本理论,针对林蛙与昆虫(食物)的特性,本发明科学的提供了一种适合林蛙在工厂条件下养殖的技术与方法,在林蛙固有的生长体系里,本技术通过养殖厂房的设置,林蛙多样性食物的人工提供及喂养方法,从而使林蛙完全摆脱了依靠在自然的属性。通过水栖养殖场的设置,实现了种蛙温控修眠与计划产卵,能按照人的意愿进行,蝌蚪饵料制做利用了仿生(胶膜)食物,制做为粘团状;蝌蚪的变态期,成功的利用了林蛙的特性实现了水栖与陆栖养殖场地的自动转换。特别是林蛙食物多样性的满足及投喂方法技术,给工厂化养殖,奠定了关键技术;蝇蛆的利用,变害虫为宜虫,蝇蛆是地球上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的一种昆虫,这种昆虫可通过粪便,生活垃圾转化而来,因而又是一项环保型昆虫,利用这种昆虫可有效的解决林蛙主要食物来源,本发明投虫槽的设置,使蛆虫实现为林蛙食物变成可能。投虫槽的设置又满足了林蛙独特的生活习性(很强的隐藏性)取食特点。解决了昆虫与林蛙取食之间的矛盾,林蛙得到了驯化,且实现了成蝇自动供给林蛙做食物;成体养殖场盆、花草、蚯蚓的设置,不仅使成体养殖场生态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而且又成功的利用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实现了林蛙食物的自动补给技术,林蛙食物多样性的解决及喂养方法,是实现工厂条件下林蛙养殖真正摆脱了不受自然界约制最关键技术,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林蛙技术发明的方法与技术内容包括有A.实施工厂化养殖林蛙厂房的整体布局及其所属装置结构的设置(a)多能水栖养殖场(1)的设置技术;(b)成体养殖场(2)营造技术;(c)投虫槽(18)的设置;B.林蛙水栖养殖方法与技术(a)种蛙的温控修眠(冬眠)与计划产卵;(b)蝌蚪饵料仿生制作方法与喂养技术;(c)水栖养殖场(1)蝌蚪放养时水的管理方法(d)蝌蚪变态后实现养殖场地自动转换;(e)实现多能水栖养殖场(2)功能的转换;C.成体蛙喂养自动半自动化及成体养殖场(2)内部管理;(a)自动半自动化喂养林蛙;(b)成体蛙养殖场(2)的内部管理;D.成体养殖场(2)人工生态平衡式营造方法;E.利用蚯蚓(14)生态习性,达到林蛙食物的自动补给;F.商品蛙的自动出栏与捕捞。发明的具体方法与技术是这样实现的A.实施工厂化养殖林蛙厂房的整体布局及其所属装置结构的设置根据林蛙水栖与陆栖两种不同习性及生理要求,采取了在一个整体厂房下分别设置,(a).多能水栖养殖场(1)与陆栖成体养殖场(2),厂房一般为面南,走向东西,多能水栖养殖场(1)设置在南面,内设水池(3),成体养殖场(2)在北面。两场面积相同,厂房大小根据养殖量而定,可按每平方米水池(3)放养蝌蚪1.5千只到2千只左右设置大小。养殖厂房整体全部可用透明物体,如玻璃、塑料布等物体密封。在寒冷地区,厂房四周可用保温墙体。养殖厂房上盖水栖池(3)部分应有足够的透明度;厂房上盖设置有可以根据场内需要光度情况,随时可进行调节,(b).摆叶调光板(9)调节光度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如同摆叶窗帘。可用塑料板、铁板制成,调节光度时可用人工,也可利用光敏开关传感器,通过机械设备完成,摆叶调光板(9)在下雨时可用来防雨,天热时又可通风。该设备只是通过电机左右旋转一下就可以完成调光任务。成体养殖场上盖也可以用遮光网对光照强度进行调整。厂房内还设置有取暖(6)与降温设置;厂房四周设置有通气窗,通气窗内设置有电风扇(4)厂房全部设置有纱窗网。(a).多能水栖养殖场(1)的设置技术水池(3)用块石或水泥砌成,水池深1--1.5米底部为弧形,靠成体养殖场一侧,水池(3)边坡角可在20--35°为水池斜坡(12),在水池斜坡(12)表面设置有水平横向小沟槽(21)为变态蛙登陆提供方便。在水池斜坡(12)池埂上,还设置有带有同样沟槽可活动斜坡水泥砖块(11),水泥砖块在靠近成体养殖场一侧为直角,水泥砖高20--40厘米,上面还设置有隔板(13),在隔板(13)上设置有可开关的窗口(5)隔板(13)使陆栖成体养殖场(2)与多能水栖养殖场(1)分为两个部分。林蛙完成水栖养殖后,多能水栖养殖场(1)可变为育蝇房,育蛆用的培养基就放入水池(3)底部,在水池(3)底部两边纵向设置两条平行收蛆槽(17),收蛆槽深10--20厘米左右,在收蛆槽(17)上部,设置过虑网(16),网距0.2--0.3×0.3厘米,且蛆虫可自动集中于槽内(17)。(b)陆栖成体养殖场(2)营造技术方法场内设置有人行路(19),架设在距离地面20--40厘米.成体养殖场(2)地表部分按比例配制蚯蚓爱吃的饲料(15)如育蛆后的培养基、草叶、枯杆等,平均放置于场地表面,高度10--40厘米,并放入适量的蚯蚓(14)种在场内进行繁殖饲养,根据场内蚯蚓情况定时喷水喂食料,在蚯蚓饲料(15)上,用同种型号盆(8)摆放在蚯蚓食料(15)的表面上,盆(8)可选用方盆,大小以人工搬动方便为好,盆深可在10--15厘米,盆与盆之间可用泥土密封,盆(8)内可种植疏菜花草(7),疏菜花草(7)以阔叶植物,盆(8)内养殖蚯蚓(14),蚯蚓饲料(15)表面上,也可以直接种植疏菜(7)。(c).投虫槽(18)的设置在成体养殖场(2)还设置有成体蛙投虫槽(18),投虫槽(18)的大小,一般为高1--2厘米,宽30--100厘米,长100--200厘米,投虫槽(18)上口,小于下底面积,在投虫槽(18)上空设置有照明灯,陆栖成体养殖场(2)的温度、湿度、光照可通过人工调控,也可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控制仪,光敏开关来进行调控。B.林蛙水栖养殖方法与技术种蛙的修眠(冬眠)、产卵、孵化、蝌蚪喂养、变态期全部设置在多能水栖养殖场(1)完成。(a).种蛙的温控修眠与计划产卵产卵之前种蛙应进行修眠一定时间。修眠时间根据养殖计划随时让种蛙提前产卵。该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当成体蛙在成体养殖场(2)养殖到卵子成熟时,此时成体养殖场应逐步降底温度,打开可活动斜坡水泥砖块(11)当场地内温度调控到8℃以下时,种蛙会自动跳入水栖养殖场(1),水池(3)水深应在.0.5--1米左右,在水池(3)底设置有种蛙隐蔽装置,该装置可用木板条或塑料板条等物体制成形状为网排板帘结构,一般规格木条宽5--10厘米,木条与木条之间摆放距离为5厘米左右,放置在距水池(3)底部3厘米高处,进入水池(3)的种蛙会自动趴在网排帘下,初入水的林蛙水温应控制在6℃左右,5天以后水温应在4℃。低于4℃会冻伤林蛙。林蛙在水池(3)修眠时,每周应向池内加适量温度相同的水。种蛙需修眠1--2个月时,也可在成体养殖场(2)内进行,场内应潮湿,温度可在4--6°,场内应遮光。(aa).种蛙的温控计划产卵工厂化养殖林蛙,可让林蛙提前产卵,种蛙产卵可在水栖养殖场(1)内5--7天完成;产卵时水池温度提高到6--8℃,让阳光直射入水面,水池(3)岸边水深为4--12厘米,岸边可设置临时砂石等物体,(ab)种蛙产卵后的管理当种蛙产完卵后,捞出网排板帘,把种蛙全部捞在单独的成体养殖场,(ac)卵的孵化技术水栖养殖场(1)水池(3)应严格控制在卵团所处水深为6--12厘米;水面有充足阳光全天日光照,水温初期6--12℃,以后在12--25℃孵化池水体透明见底逾阴雨天晚上增加灯光照明。(b).蝌蚪仿生饵料的制做方法与喂养技术蝌蚪饵料如玉米粉、豆粉、鱼粉、骨粉等不同比例加水70%左右拌匀,上锅蒸熟后,用人工或机械把蒸后的饲料搅拌成粘团状(仿生于卵胶膜形态),把这种很粘的食物按压平盘内或是平槽(规格高1--3厘米,宽20厘米,长40厘米)内,(c).水栖养殖场(1)放养蝌蚪时水的管理方法当蝌蚪吃掉卵膜后,水栖池水位应逐步加深到岸边水深20--30厘米,每天应有足够的新水用于调换水池(3),保证蝌蚪水体有足够的氧气含量。对水体增加氧气含量也可采取机械增氧法,如利用空气压缩泵注氧法电机带动打水轮,搅打水体与空气容氧法。(d)蝌蚪变态实现习性式的养殖场地自动转换当蝌蚪养殖到要变态时(完成水栖),离开深水处,来到水池(3)岸边隐藏物下,此时水池斜坡(12)及斜坡水泥砖块(11)上放置草帘等物体,靠成体养殖场(2)一侧水面及岸边投放水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变态蝌蚪会全部集中到有水草物体的地方,到晚上时,打开成体养殖场(2)设置的灯光,变态的幼蛙通过水栖池设置的斜坡草帘,被灯光自动吸引到成体养殖场(2)内,而不能再返回水池(3)。(e)多能水栖养殖场(2)实现功能转换当林蛙水栖生长环节全部完成后,多能水栖养殖场(1)立即变为育蝇房,在水泥砖块上(11)设置按装好隔板(13)与成体养殖场分开,形成两个单独的养殖场房。C.成体蛙喂养自动半自动化及成体养殖场管理(a)自动半自动化喂养林蛙当幼蛙进入成体养殖场(2)后,每天早晚两次向投虫槽(18)放入二龄幼蛆虫、黄粉虫。晚上打开灯具,幼蛙会自动到投虫槽(18)扑食(驯化)。当幼蛙经过20几天的育养后,可以扑食较大的虫体时,可实现人工喂养自动化;当育蝇房的成蝇失去产卵能力后,打开隔板(13)上设置的窗口(5),让育蝇房成蝇通过成体养殖场的灯光招引到成体养殖场(2)内,也可以利用电风扇(4)把成蝇吹入成体养殖场内,飞入的成蝇落到花草(7)上时林蛙会自动扑食。(b)成体养殖场(2)的内部管理成体蛙生长期,场内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70--100%,中午透光度为40--20%,旱晚两头光照强度应控制在80%--100%,D.成体养殖场(2)人工生态平衡式营造方法。在成体养殖场(2)设置了盆(8),盆(8)内种植了疏菜花草(7),盆内盆下,自繁自养了蚯蚓。E.成体养殖场(8)利用蚯蚓的生态习性,达到林蛙食物自动补给当蚯蚓需要提供给林蛙做食物时,随时根据林蛙生长情况及气候条件,向成体养殖场(2)内喷适量水,本方法也可采用药物如高锰酸钾加在水里的办法,完成林蛙食物蚯蚓的自动供给技术。F.商品蛙自动出栏与捕捞当幼蛙在成体养殖场(2)饲养发现腹体圆大,吃食大量减少时,也可做手术检查卵子是否成熟,达到出栏条件时,打开斜坡水泥砖块(11)把水池(3)加水,降低成体养殖场温度8--6℃以下,林蛙会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以外找到水源地,自动从成体养殖场跳入水栖养殖场(1)水池(3)内,林蛙在没入池以前,先在水池底(3)底部放入网,可施行一次性自动捕捞出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林蛙养殖所提供的一种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技术,该技术人工营造一种符合林蛙生理要求、生长最佳条件,特别是解决了林蛙食物多样性要求及喂养方法上的改进,利用林蛙与昆虫各自特点,成功的实现了林蛙食物自动半自动化喂养;种蛙实现了温控修眠与计划产卵,蝌蚪喂养利用了仿生饵料,成体养殖场设置盆花草蚯蚓,使生态体系达到了良性循环,从而使林蛙养殖摆脱“自然”属性,成为一种工厂化养殖技术。
文档编号A01K67/02GK1274525SQ0011854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7日
发明者崔学发 申请人:崔学发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