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

xiaoxiao2020-6-24  17

专利名称: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长江原产地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情况河蟹是特种水产品中的佼佼者,不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养殖周期短,生长快,效益高。因此群众的养殖热情不断高涨。我国是长江中华绒螯蟹原产地,其养殖产量和商品质量一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苏州地区更以其得天独厚的水域和气候优势,生产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享誉海内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太湖大闸蟹”等著名长江原产地中华绒螯蟹国际品牌,正宗的品牌河蟹以其优良的品质供不应求,从而带动了近年来品牌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水产品品牌战略和出口创汇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同时也成为我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河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亟待解决一是河蟹亲本或苗种来自于辽河水系、瓯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导致河蟹种质资源混杂,严重破坏了宝贵的长江水系原产地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同时,许多育苗场用于繁殖的河蟹亲本未按科学的遗传育种原则,多代混交和近亲繁殖现象屡见不鲜,造成种质退化严重,进而使河蟹种苗质量差、养殖规格小、性早熟、成活率低、品质下降;二是苗种培育技术落后,导致性早熟蟹多、出塘规格不整齐、病害不断发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三是片面追求养殖产量而忽视品质和效益,并且养殖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四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从亲本至苗种再至商品蟹一体化程度低,无法确保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上述因素已成为制约河蟹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使我国河蟹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保持其传统品牌优势,提高品牌蟹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优质原种中华绒螯蟹苗种、进行“长江原产地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十分迫切和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①保护我国独一无二的长江水系原产地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的纯正。②保持我国长江中华绒螯蟹优良品质的长盛不衰和著名长江原产地中华绒螯蟹的国际品牌。③确保中华绒螯蟹的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其培养过程如下1.原产地中华绒螯蟹选育;2.定点培育蟹苗;3.池塘培育仔蟹(豆蟹);4.池塘培育蟹种(扣蟹);5.池塘、围网养成商品蟹上述步骤中,选育采用形态学、同工酶和基因分析方法;培育蟹苗用土池和工厂化自然生态系标准化培育技术;培育仔蟹首先清淤、开挖环沟,疏通进排水渠道,石灰清塘,然后施足基肥、培肥水质、水花生覆盖去青苔,增植水草,再则优选苗种、适时投放、合理密养,种植水草、投放PSB等,EM菌、培植有益藻、施石灰及沸石等,并适量投喂新鲜鱼、虾、螺类、肉糜和微颗粒饲料,注意荤素搭配和营养合理全面,最后适时起捕,利用其顶水习性捕入封闭网箱;池塘培育扣蟹,应优选苗种、适时投放、合理密养,同时种植水草、投放PSB等EM菌、培植有益藻、施石灰及沸石等,适量投喂新鲜鱼、虾、螺类,肉糜和微颗粒饲料,注意荤素搭配和营养合理全面,适时起捕,利用其顶水习性捕入封闭网箱;商品蟹,严格产品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
本发明的优点革新苗种培育技术,避免传统苗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性早熟蟹多、出塘规格不整齐、病害不断发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现象发生。实现养殖产量、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的同步增长,确保中华绒螯蟹的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写。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其培养过程如下一、仔蟹培育(仔蟹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I期仔蟹;经三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III期仔蟹,经过五次蜕壳即成为V期仔蟹,营底栖生活,规格为5000-6000只/公斤。)1、培育池条件与设施①培育池选择与改建,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②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③面积,600-2000平方米。④水深,0.8-1.2米。⑤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⑥土质,以粘壤土为宜。
2、放苗前的准备①清塘消毒,4月上旬灌足水用密网拉网,地笼诱捕捕灭敌害生物;一周后排干池水,4月中旬起重新注新水,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公斤/平方米。②设置水草,首先在池中移栽占水面50-60%的漂浮性水草(水花生),再在未放水花生处的水域中种植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为蟹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③增氧设施,配0.75千瓦的充氧泵一台,泵上分装两条白色塑料通气管于塘内。通气管上扎有均匀的通气孔。安装时离池底约10厘米。④施肥培水,放苗前7-15天,加注新水10厘米。养殖老塘,塘底较肥,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2.5公斤和水全池泼洒。新开挖塘,每667平方米另加尿素0.5公斤,或按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牛粪、猪粪、鸡粪)150-250公斤。⑤加注新水,放苗前,加注经过滤的新水,使培育池水深达20-30厘米,新水占50%-70%。加水后调节水色至黄褐色或黄绿色,放苗时水位加至60-80厘米,透明度为50厘米,使蟹苗下塘时,以藻类为主,同时兼生轮虫、小型枝角类。
3、蟹苗投放①蟹苗种质要求,蟹苗的亲本必须是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基地或经提纯复壮后的长江亲本基地生产的第一代蟹种再由定点育苗单位生产的优质蟹苗。②蟹苗选择,选购蟹苗标准日龄应达7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很强,呈金黄色;个体大小均匀,规格140000-160000只/公斤左右。③蟹苗运输,蟹苗装箱前,应在箱底铺一层纱布、毛巾或水草,既保持湿润,又防止局部积水和苗层厚度不同。蟹苗称重后,用手轻轻均匀撒在箱中。运苗过程中,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和防止温度过高或干燥缺水,也要防止撒水过多,造成局部缺氧。④蟹苗放养日期一般为5月初-6月上旬,时间为早晨6:00-9:00,放养密度根据池塘、蟹苗体质和生产计划而定,一般667平方米放养1-1.5公斤。⑥放苗方法,放苗时,先将蟹苗箱放置池塘埂上,淋洒池塘水5分钟,然后将箱放入塘内1-2秒钟后提上,待3-5分钟后再进行一次,经过15-30分钟时间,使蟹苗适应池内水温后,再放入塘内倾斜箱口,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切忌一倒了之。一个池塘要多点投放,蟹苗放养的水温不低于18摄氏度,温差小于3摄氏度。同时,尽可能避开阴雨低温天气放苗。
4、培育管理①饲料投喂,蟹苗下池后前三天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可捞取浮游生物或增补人工饲料,直至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I期仔蟹。I期仔蟹后改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糜;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6次投喂,直至出现III期仔蟹为止。III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三次投喂,至蜕变为V期。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以下,同时搭喂浮萍,直至投苗后四周止。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②水质调控,蟹苗下塘时保持水位60-80厘米,前三天不加水,不换水。I期仔蟹后,逐步加注经过滤的新水,水深达100厘米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一般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的1/4或1/3。每隔5天,向培育池中泼洒石灰水上清液,调节池水pH值在7.5-8.0之间。③充气增氧,蟹苗下塘至第一次蜕壳变I期仔蟹期间大气量连续增氧;蜕壳变态后间隔性小气量增氧,确保溶氧5毫克/升以上。
5、仔蟹分塘经四周培育变成V期仔蟹后即可分塘转入扣蟹培育阶段。仔蟹的捕捞以冲水诱集捞取为主,起捕的仔蟹经过筛、分规格、分塘放养。
二、一龄蟹种(扣蟹)培育(扣蟹仔蟹经过120-150天饲养,培育成100-200只/公斤左右的性腺未成熟的幼蟹。)1、育种池条件与设施①育种池选择与改建,池塘、稻田为宜,塘埂坡比1∶2-3。防逃设施可用钙塑板、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等材料,防逃墙高0.6米以上。②形状,长宽高按4∶1∶2。③面积6600平方米以下,以1500-3000平方米为宜。④水深2米以下,以1.5-1.8米为宜。⑤水质,按仔蟹培育。⑥底质,按仔蟹培育。
2、放仔蟹前的准备①清塘消毒,老龄池塘应清淤晒塘。放仔蟹前15天进行清池消毒,用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0.2公斤/立方米。②移植水草,4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四周设置水花生带,带宽50-80厘米。特别是对于池内保持定量的水浮萍极为有利。水草移植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2/3左右。
3、仔蟹放养①仔蟹的种质要求,仔蟹的亲本必须是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基地或经提纯复壮后的长江亲本基地生产的第一代蟹种再由定点单位生产的优质仔蟹。②仔蟹质量,大小、规格均匀,附肢齐全,无病害,严禁掺杂软壳仔蟹。沿海外购仔蟹,要求无病无伤,体质要健壮。③放养密度,III期仔蟹40-60只/平方米,V期仔蟹30-40只/平方米。④放养时间,5月底至6月中、下旬。⑤放养方法,沿池四周均匀摊开使仔蟹自行爬走。
4、饲料投喂①饲料种类,天然饲料(浮萍、水花生、苦草、野杂鱼、螺、蚌等),人工饲料(豆腐、豆渣、豆饼、麦子等)和配合饲料。②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③投喂量,日投喂量为池内蟹体重量的5%以内。④投喂时间,7月上旬前早、晚各一次;7月中旬至8月底隔天投一次,傍晚时投;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每天投一次,傍晚时投。⑤投饵方法,7月前、9月后,投喂以动物性饵料占70%以上;7月至9月期间投饵应动物性饵料占90%以上。所投饵料以面粉做成颗粒状,均匀撒在塘的四周浅水带。
5、水质调控①注水与换水,仔蟹下塘后每周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厘米;7月份后保持水深1.5米以上,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0厘米。②调节pH值,7月份后每周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
6、日常管理①巡塘值班,早晚巡视,观察仔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②防逃防鼠,下雨加水时严防幼蟹顶水逃逸。在池周设置防鼠网、灭鼠器械防止老鼠捕食幼蟹。进水口设置4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侵入,排水口用20目网片包好,防止幼蟹逃逸。③及时清除小绿蟹。
7、扣蟹起捕采用地笼张捕、灯光诱捕、水草带上推网推捕、干塘促捕、挖洞捉捕等多种方法,以求尽量捕尽存塘扣蟹。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该培养过程如下a.原产地中华绒螯蟹选育;b.定点培育蟹苗;c.池塘培育仔蟹;d.池塘培育蟹种;e.池塘、围网养成商品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选育采用形态学、同工酶和基因分析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蟹苗的亲本必须是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基地或经提纯复壮后的长江亲本基地生产的第一代蟹种再由定点育苗单位生产的优质蟹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向人们公开了一种长江原产地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该培养过程如下a.原产地中华绒螯蟹选育,b.定点培育蟹苗,c.池塘培育仔蟹,d.池塘培育蟹种,e.池塘、围网养成商品蟹;本发明的优点是革新苗种培育技术,避免传统苗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性早熟蟹多、出塘规格不整齐、病害不断发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现象发生。实现养殖产量、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的同步增长,确保中华绒螯蟹的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
文档编号A61D19/00GK101023739SQ20061003836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0日
发明者王惠良, 黄鹤忠 申请人:王惠良, 黄鹤忠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