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8-1  11

专利名称: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三个光源、 一载体及 至少一光学元件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白色光源产生的白色光通常是由红色(R)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 )、绿色(G)的LED与蓝色(B )的LED所发射不同的原色光 混合形成。由于LED光源发出光的形式为朗伯特(Lambertian )模式,即无 特定方向的散射, 一般于光学元件内增添散射粒子可使R、 G、 B发光二极 管的混光达到匀光效果,但会降低出光效率。为了提升混光效果,需要增加 封装的空间使光学元件具有足够的高度,以致于 一般封装的厚度较厚。

发明内容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载体、 一光学元件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 光的光源,此处以R、 G和BLED芯片为例。载体包括一凹槽,其中在凹槽 内有一第一位置、 一第二位置与一第三位置,都位于凹槽的内壁上,R、 G 和B三色光源分别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上,光学元件覆盖于 凹槽上。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载体、 一光学元件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 光的光源,此处以R、 G和B三色光源为例。载体包括一凹槽,其中在凹槽 内有一第一位置、 一第二位置与一第三位置。其中,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都 位于凹槽的内壁上,第一位置位于凹槽的底面,R、 G和B三色光源分别位 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上,光学元件覆盖于凹槽上。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载体、 一光学元件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 光的光源,以R、 G和B三色光源为例。载体包括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 有一第一位置、 一第二位置与一第三位置,R、 G和B三色光源分别位于第 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上,光学元件覆盖于R、 G和B三色光源上。
6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载体、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第三光学 元件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以R、 G和B三色光源为例。
载体的截面例如为一梯形(trapezoid),包括一第一位置、 一第二位置与一第 三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位于梯型的一第一表面,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分别 位于梯形的一第二表面与一第三表面。R、 G和B三色光源分别位于第一位 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上,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第三光学元件 分别覆盖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上。
一种发光阵列,包括一第一发光装置、 一第二发光装置与一第三发光装 置,以三者排列成一直线为例,通过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第三光 学元件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使第 一发光装置的R光源发射的光集中在一第 一射线与一第二射线夹角的一第一夹角所形成的一第一区域。第二发光装置 的G光源利用第二光学元件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将绿光集中在一第二区 域,其中,第二区域是由一第三射线与一第四射线夹角的一第二夹角所定义。 第三发光装置的B光源利用第三光学元件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将蓝光分别 集中在一第三区域,其中,第三区域是由一第五射线与一第六射线夹角的一 第三夹角所定义。
一种发光阵列,其中第一发光装置、第二发光装置与第三发光装置可排 列成一三角形,R光源置于一第四表面。其中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与第四表 面与一底面间的一夹角 ,使得第一发光装置上第四表面的R光源所发出的 红光与第二发光装置上第二表面的G光源所发出的绿光和第三发光装置上 第三表面的B光源所发出的蓝光大致上充分地混合。


图1A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B是显示图1A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1C是显示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2A是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2B是显示图2A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2C是显示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3A是显示本发明的另 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俯^L图。
图3B是显示图3A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截面图。图4A是显示本发明的另 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俯视图。
图4B是显示图4A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侧视图。 图4C是显示另 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俯视图。 图4D是显示图4C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侧视图。 图5A是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5B是显示图5A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5C是显示另 一 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阵列的侧视图 图6是为示意图,显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组成的一光源产生 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为示意图,显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组成的一背光模块 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发光装置1、 2、 3、 4、5、
第一发光装置
第二发光装置b
第三发光装置c
载体10、 20、 30、40、 50
光源R、 G、 B
凹槽101、 201
第一位置1011、 2011、3011、 401、 5011
第二位置1012、 2012、3012、 402、 5012
第三位置1013、 2013、3013、 403、 5013
内壁1014、 2014
焦点F
夹角6)
第一夹角
第二夹角
第三夹角0B
底面1015、 2015、408
第一光学元件11、 21、 31、41、 51
8第二光学元件 12、 22、 32、 42、 52
第三光学元件13、 23、 33、 43
第一区域d
第二区域
第三区域f
第一表面301、 404、 501
第二表面405
第三表面406
第四表面407
光源产生装置6
发光光源60
电源供应系统61
控制元件62
背光模块7
光学器件70
割面线T-T,
发光阵列M
第一射线
第二射线L2
第三射线
第四射线
第五射线
第六射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lA-图1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包括一载体10、 一第一 光学元件11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例如R、 G和BLED 芯片。图1A所示为发光装置1的俯视图,图1B所示则为切线T-T'处发光 装置l的截面图。如图1B所示,载体10包括一凹槽101,其中在凹槽101 内有一第一位置1011、一第二位置1012与一第三位置1013,都位于凹槽101 的一内壁1014上的不同表面,R、 G和B三光源分别位于第一位置1011、第二位置1012与第三位置1013,但可依需求作排列调整。第一光学元件ll 覆盖于凹槽101上。其中,第一位置1011、第二位置1012与第三位置1013 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芯片尺寸的一至十倍。
凹槽101的截面如一倒梯型(inverted-trapezoid ),其内壁1014自 一底 面1015向上倾斜一夹角0。通过调整0的角度可使分别位于第一位置1011、 第二位置1012与第三位置1013上的R、G和B三光源的光向一焦点F射出, 达成匀光的效果。其中,夹角0的角度约介于15°至75° ,优选地是约介 于35。至45。。如此,第一光学元件11的高度可以降低,减少封装的厚度。 此外,可在第一光学元件11的表面做特定的设计,例如波浪状、日冕状或 冠状,以控制R、 G和B三光源的出光角度。
如图1C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1覆盖于R光源上,发光 装置l还包括一第二光学元件12与一第三光学元件13分别覆盖于G光源与 B光源上。在第一光学元件ll、第二光学元件12与第三光学元件13的表面 做特定的设计,例如波浪状、日冕状或冠状,以控制R、 G和B三光源的出 光角度。
如图2A-图2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2包括一载体20、 一第 一光学元件21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例如R、 G和B LED 芯片。图2A所示为发光装置2的俯视图,图2B所示则为切线T-T,处发光 装置2的截面图。如图2B所示,载体20包括一凹槽201,其中在凹槽201 内有一第一位置2011、 一第二位置2012与一第三位置2013。其中,第二位 置2012与第三位置2013都位于凹槽201的一内壁2014上的不同表面,第 一位置2011位于凹槽的一底面2015, R、 G和B三光源分别位于第一位置 2011、第二位置2012与第三位置2013,但可依需求作排列调整。第一光学 元件21覆盖于凹槽201上。其中,第一位置2011、第二位置2012与第三位 置2013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芯片尺寸的一至十倍。
凹槽201的截面如一倒梯型(inverted-trapezoid),其内壁2014自底面 2015向上倾斜一夹角0。通过调整夹角0的角度可使分别位于第一位置 2011、第二位置2012与第三位置2013上的R、 G和B三光源的光朝一焦点 F射出,达成匀光的效果。其中, 的角度约介于15°至75° ,优选地是 约介于35°至45° 。如此,第一光学元件21的高度可以降低,减少封装的 厚度。除此的外,可在光学元件21的表面做特定的设计,例如波浪状、曰
10冕状或冠状,以控制R、 G和B三光源的出光角度。
如图2C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21覆盖于R光源上,发 光装置2还包括一第二光学元件22与一第三光学元件23,分别覆盖于G光 源与B光源上。在第一光学元件21、第二光学元件22与第三光学元件23 的表面做特定的设计,例如波浪状、日冕状或冠状,以控制R、 G和B三光 源的出光角度。
如图3A-图3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3包括一载体30、 一第 一光学元件31、 一第二光学元件32、 一第三光学元件33与至少三个发射波 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例如R、 G和BLED芯片。载体30包括一第一表面 301,第一表面301上有一第一位置3011、 一第二位置3012与一第三位置 3013, R、 G和B三光源分別位于第一位置3011、第二位置3012与第三位 置3013上。第一位置3011、第二位置3012与第三位置3013之间的排列可 形成一直线,亦可依需求作排列调整,第一光学元件31、第二光学元件32、 第三光学元件33分别覆盖于第一位置3011、第二位置3012与第三位置3013 上的R、 G和BLED芯片。其中,第一位置3011、第二位置3012与第三位 置3013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芯片尺寸的一至十倍。
如图3B所示,通过第一光学元件31、第二光学元件32与第三光学元 件33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使得R光源发射的红光集中在一第一射线L,与 一第二射线"夹角的一第一夹角0R所形成的一第一区域d, G光源发射的
绿光集中在一第三射线L3与一第四射线L4夹角的一第二夹角0g所形成的
一第二区域e,B光源发射的蓝光集中在一第五射线Ls与一第六射线L6夹角 的一第三夹角0b所形成的一第三区域f。因为第一光学元件31、第二光学 元件32、第三光学元件33能控制出光的角度,所以位于第一位置3011的R 光源所发出的红光、第二位置3012的G光源所发出的绿光和第三位置3013 的B光源所发出的蓝光能大致上充分地混合,达成匀光的效果。
第一夹角0R的角度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第二夹角0c的角度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第三夹角0b的角度約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如图4A-图4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4包括一载体40、 一第 一光学元件41、 一第二光学元件42、 一第三光学元件43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例如R、 G和BLED芯片。载体40的截面是一梯形 (trapezoid),包括一第一位置401、 一第二位置402与一第三位置4(B,其 中,第一位置401、第二位置402与第三位置403分别位于一第一表面404、 一第二表面405与一第三表面406上,但可依需求作排列调整。第一光学元 件41、第二光学元件42、第三光学元件43分别覆盖于第一位置401、第二 位置402与第三位置403上的R、 G和B LED芯片。
如图4B所示, 一种发光阵列M包括一第一发光装置a、 一第二发光装 置b与一第三发光装置c,以三者排列成一直线为例,通过第一光学元件41、 第二光学元件42、第三光学元件43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使第一发光装置 a的R光源发射的光集中在一第一射线L,与一第二射线L2夹角的一第一夹 角0r所形成的一第一区域d。第二发光装置b的G光源利用第二光学元件 42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将绿光集中在一第二区域e,其中,第二区域e是 由一第三射线L3与一第四射线U夹角的一第二夹角0G所定义。第三发光 装置c的B光源利用第三光学元件43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将蓝光分别集 中在一第三区域f,其中,第三区域f是由一第五射线Ls与一第六射线L6 夹角的一第三夹角0B所定义。其中,第一发光装置a、第二发光装置b与第 三发光装置c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发光装置尺寸的一至十倍。
第一夹角eR的角度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 第二夹角0G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大约介于120°至 140° ,可依需求作调整。第三夹角 8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 于120°至140° ,可依需求作调整。因为第一光学元件41、第二光学元件 42、第三光学元件43能控制出光的角度,所以位于第一发光装置a上第一 位置401的R光源所发出的红光与第二发光装置b上第二位置402的G光 源所发出的绿光和第三发光装置c上第三位置403的B光源所发出的蓝光大 致上充分地混合,达成匀光的效果。
第一表面404、第二表面405与第三表面406与一底面408间的一夹角 0,如图4B所示,使得第一发光装置a上第一表面404的R光源所发出的 红光与第二发光装置b上第二表面405的G光源所发出的绿光和第三发光装 置c上第三表面406的B光源所发出的蓝光大致上充分地混合。其中,夹角 G)的角度约介于15。至75° ,优选地是约介于35。至55° 。优选地,以夹 角 搭配第一光学元件41、第二光学元件42、第三光学元件43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以达到较均匀的混光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C所示,第一发光装置a、第二发光装置b与 第三发光装置c可排列成一三角形,R光源置于一第四表面407上的第 一位 置401。其中第二表面405、第三表面406与第四表面407与一底面408间 的一夹角 ,如图4D所示,使得第一发光装置a上第四表面407的R光源 所发出的红光与第二发光装置b上第二表面405的G光源所发出的绿光和第 三发光装置c上第三表面406的B光源所发出的蓝光大致上充分地混合。其 中,夹角O的角度约介于15°至75° ,优选地是约介于35。至55° 。此时, 第一光学元件41、第二光学元件42、第三光学元件43控制出光方向,使第 一发光装置a的R光源发射的光集中在一第一射线L,与一第二射线L2夹角 的一第一夹角0r所形成的第一区域d,第二发光装置b的G光源发射的光
集中在一第三射线L3与一第四射线L4夹角的一第二夹角0c所形成的第二
区域e,第三发光装置c的B光源发射的光集中在一第五射线Ls与一第六射 线U夹角的一第三夹角0b所形成的第三区域f。优选地,以夹角0搭配第 一光学元件41、第二光学元件42、第三光学元件43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 以达到较均匀的混光效果。
第一夹角Or的角度約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第二夹角0g的角度約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第三夹角0b的角度約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如图5A-图5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5包括一载体50、 一第 一光学元件51与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例如R、 G和B LED 芯片。图5A所示为发光装置5的俯视图,图5B所示则为发光装置5的侧 视图。如图5B所示,载体50包括一第一表面501,第一表面501上有一第 一位置5011、 一第二位置5012与一第三位置5013, R、 G和B三光源分别 位于第一位置5011、第二位置5012与第三位置5013,但可依需求作排列调 整。第一光学元件51覆盖于R、 G和B三光源上。其中,第一位置5011、 第二位置5012与第三位置5013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芯片尺寸的一至十倍。
如图5B所示, 一种发光阵列M包括一第一发光装置a、 一第二发光装 置b与一第三发光装置c。以三者排列成一直线为例,通过第一光学元件51 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使第一发光装置a的R光源发射的光集中在一第一射
13线L,与一第二射线L2夹角的一第一夹角0R所形成的一第一区域d。第二发 光装置b的G光源利用第一光学元件51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将绿光集中 在一第二区域e,其中,第二区域e是由一第三射线L3与一第四射线L4夹 角的一第二夹角00所定义。第三发光装置c的B光源也利用第一光学元件 51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将蓝光分别集中在一第三区域f,其中,第三区域 f是由一第五射线L5与一第六射线U夹角的一第三夹角0B所定义。另外, 第 一发光装置a、第二发光装置b与第三发光装置c也可排列成一三角形。 其中,第一发光装置a、第二发光装置b与第三发光装置c彼此之间的距离 约为发光装置尺寸的一至十倍。
第一夹角0R的角度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第二夹角0g約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140° , 可依需求作调整。 第三夹角0B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 120°至140° ,可依需求作调整。因为第一光学元件51控制出光的角度, 所以位于第一发光装置a上第一位置5011的R光源所发出的红光、第二发 光装置b上第二位置5012的G光源所发出的绿光和第三发光装置c上第三 位置5013的B光源所发出的蓝光大致上充分地混合,达成匀光的效果。
如图5C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5还包括一第二光学元件52与 一第三光学元件53。第一光学元件51、第二光学元件52、第三光学元件53 分别覆盖于第一位置5011、第二位置5012与第三位置5013上的R、 G和B LED芯片。
一种发光阵列M包括一第一发光装置a、 一第二发光装置b与一第三发 光装置c,以三者排列成一直线为例,通过第一光学元件51、第二光学元件 52、第三光学元件53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使第一发光装置a的R光源发 射的光集中在一第一射线L,与一第二射线L2夹角的一第一夹角0r所形成的 一第一区域d。第二发光装置b的G光源利用第二光学元件52控制出光方 向的功能,将绿光集中在一第二区域e,其中,第二区域e是由一第三射线 L3与一第四射线L4夹角的一第二夹角0G所定义。第三发光装置c的B光源 利用第三光学元件53控制出光方向的功能,将蓝光分别集中在 一 第三区域f, 其中,第三区域f是由一第五射线L5与一第六射线L6夹角的一第三夹角0B 所定义。其中,第一发光装置a、第二发光装置b与第三发光装置c彼此之 间的距离约为发光装置尺寸的一至十倍。第一夹角0R的角度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于120°至 140° 。 第二夹角G)G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大约介于120°至 140° ,可依需求作调整。第三夹角G)B约介于90。至140° ,优选地是约介 于120°至140° ,可依需求作调整。因为第一光学元件51、第二光学元件 52、第三光学元件53能控制出光的角度,所以位于第一发光装置a上第一 位置501的R光源所发出的红光与第二发光装置b上第二位置502的G光 源所发出的绿光和第三发光装置c上第三位置503的B光源所发出的蓝光大 致上能充分的地混合,达成匀光的效果。
上述载体可为基座、金属导热槽、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 或其它装置,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CB、陶瓷(ceramic )、复合材料、金属 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芯片。
上述光学元件可为透镜或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由模铸或射出成型 等技术所制成,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Epoxy)、聚亚酰胺 (Polyimide)、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 )、过氟环丁烯(PFCB)、苯并环 丁烯(BCB)、旋涂玻璃(SOG)、 Su8胶、树脂、玻璃、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 )、环烯烃聚合物(CO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曱 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氟碳聚合物(Fluorocarbon Polymer )、 硅胶(Silicone )、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SiNx、 Ti02、上述材料的组合 或其它替代品。
在上述光源与光学元件间的空间内可加入波长转换材料,其材料包括但 不限于Y3A15012、 Gd3Ga5012:Ce、 (Lu,Y)3Al5012:Ce、 SrS:Eu、 SrGa2S4:Eu、 (Sr,Ca,Ba)(Al,Ga)2S4:Eu、 (Ca,Sr)S:Eu,Mn、 (Ca,Sr)S:Ce、 (Sr,Ba,Ca)2Si5N8:Eu、 (Ba,Sr,Ca)2Si04:Eu、 (Ca,Sr,Ba)Si202N2:Eu。
图6绘示出一光源产生装置示意图,该光源产生装置6包括本发明任一 实施例中的一种发光装置。该光源产生装置6可以是一照明装置,例如路灯、 车灯、或室内照明光源,也可以是交通标志、或一平面显示器中背光模块的 一背光光源。该光源产生装置6包括一前述发光装置60、电源供应系统61、 以及一控制元件62,用以控制电源供应系统61输入发光光源的电流。
图7绘示出一背光模块剖面示意图,该背光模块7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 光源产生装置6,以及一光学器件70。光学器件70可将由光源产生装置6
15发出的光加以处理,以应用于平面显示器。
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 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载体,包括多个表面,其中该多个表面包括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与一第三位置;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分别位于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第三位置,其中该些光源通过调整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第三位置的相对关系使该些波长相异的色光相互混合;及一第一光学元件,位于该载体上,且覆盖该些光源中至少一光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多个表面形成一凹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凹槽的截面为一倒梯形或梯形。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凹槽包括一内壁与一底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内壁自该底面向上或向下倾斜 一夹角。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夹角的角度介于约15°至约 75° 。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第 三位置位于该内壁上。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位置位于该底面上,该第 二位置与该第三位置位于该内壁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些光源包括LED芯片。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些光源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 该芯片尺寸的一至十倍。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学元件可调变该光源 所发的光的射出方向。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 第三位置中至少一位置所在的表面与其它二位置相异。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光学元件与一第三光 学元件,其中该第一光学元件位于该第一位置上,该第二光学元件位于该第 二位置上,该第三光学元件位于该第三位置上。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些光源通过该第一光学元件、该第二光学元件与该第三光学元件使波长相异的色光相互混合。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载体的材料是从印刷电路板、 陶瓷、复合材料、金属材料与上述材料的组合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光学元件的材料是从环氧树 脂、聚亚酰胺、聚醚酰亚胺、过氟环丁烯、旋涂玻璃、苯并环丁烯、Su8胶、 树脂、玻璃、丙烯酸树脂、环烯烃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曱酯、聚对笨二曱 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氟碳聚合物、硅胶、玻璃、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 SiNx、 Ti02、上述材料的组合与其它替代品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学元件与该些光源之 间还包括波长转换材料。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 第三位置间相对位置关系为三角形。
19. 一种发光阵列,包括至少三个发光装置,其中该三个发光装置可分为一第一发光装置、 一第 二发光装置与一第三发光装置,该第一发光装置、该第二发光装置与该第三 发光装置形成,一直线或一三角形,且该些发光装置中至少一个包括一载体,包括多个表面,其中该多个表面包括一第一位置、 一第二位置 与一第三位置;至少三个发射波长相异的色光的光源,分别位于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 置与该第三位置;一第一光学元件,位于该载体上,且覆盖该些光源中至少一光源。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发光装置的第一位置的 光源、该第二发光装置的第二位置的光源与该第三发光装置的第三位置的光 源所发的光通过该第 一光学元件使彼此波长相异的色光进行混光。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光学元件使该第一位置 的光源所发的光集中于一第一区域,该第二位置的光源所发的光集中于一第 二区域,该第三位置的光源所发的光集中于一第三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是 由一第一射线与一第二射线夹角的一第一夹角所定义,该第二区域是由一第 三射线与一第四射线夹角的一第二夹角所定义,该第三区域是由一第五射线 与一第六射线夹角的一第三夹角所定义。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夹角的角度介于约90。至约140。, 该第二夹角介于约90°至约140。,该第三夹角介于约 90°至约140° 。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发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光学 元件与一第三光学元件,其中该第一光学元件位于该第一位置上,该第二光学元件位于该第二位置上,该第三光学元件位于该第三位置上。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发光装置的第一位置的 光源、该第二发光装置的第二位置的光源与该第三发光装置的第三位置的光 源所发的光分别通过该第一光学元件、该第二光学元件与该第三光学元件使 彼此波长相异的色光进4于混光。
25.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光学元件使该第一位置 的光源所发的光集中于一第一区域,该第二光学元件使该第二位置的光源所 发的光集中于一第二区域,该第三光学元件使该第三位置的光源所发的光集 中于一第三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是由一第一射线与一第二射线夹角的一第 一夹角所定义,该第二区域是由一第三射线与一第四射线夹角的一第二夹角 所定义,该第三区域是由一第五射线与一第六射线夹角的一第三夹角所定 义。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夹角的角度介于约 90。至约140。, 该第二夹角介于约90°至约140° ,该第三夹角介于约 90。至约140。。
27.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发光装置、该第二发光 装置与该第三发光装置之间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该发光装置尺寸的一至十倍。
28.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 第三位置均位于该多个表面中的同一表面。
29.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 第三位置中至少一个与其它位置于该多个表面中位于相异的表面。
3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阵列,其中该载体包括一梯形或一倒梯形。
31. —种光源产生装置,包括 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一电源供应系统,供应该发光装置一电流;及一控制元件,用以控制该电流。
32. —种背光光源装置,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光源产生装置;及 一光学器件,处理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多个光源、一载体以及一光学元件。其中载体上有至少三个光源可发出波长相异的色光,通过光学元件及载体的设计使光源所发的光进行高效率的混光,例如均匀的白光。
文档编号H01L25/075GK101510545SQ20081007431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5日
发明者吴俊毅, 许嘉良 申请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