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8-1  4

【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专利名称:发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荧光粉层的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初时多用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也被用作照明。它是21世纪的新型光源,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传统光源无法与之比较的优点。以往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多数为蓝光发光二极管管芯,并在其上方涂布黄色荧光粉,使发射至外界的光线为白光。然而此种发光二极管因荧光粉已经固定,故在色温上无法变动。因此发展出一种可多段变化色温的发光模块实为业界一致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其利用突光粉层改变光线的波长的性质,以控制光线的色温。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发光模块。发光模块包括一薄膜、一发光件以及一荧光粉层。发光件用以发出一光线,薄膜用以穿透部分的光线,并反射部分的光线。荧光粉层设置于发光件与薄膜之间。其中,荧光粉层用以改变经由薄膜反射的部分的光线。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高分子分散液晶于完全透光的不意图;图3B为图3A中高分子分散液晶于部分透光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0、30 :发光模块100:发光件200 :基板200a:夹角200b:凹口2IO :平台220 :侧壁300 :薄膜400:荧光粉层
510 :操控模块g:间距L1、L2、L3、L4 :光线r :径长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发光模块10包括一发光件100、一基板200、一薄膜300以及一突光粉层400。发光件10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用以发出一光线LI。基板20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封装基板。发光件100设置于基板200上。薄膜300可例如为一扩散膜或一半穿透半反射式薄膜。部分光线LI可穿透薄膜300为光线L2,而部分光线LI可经由薄膜300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3。荧光粉层400设置于发光件100与薄膜300之间。荧光粉层400用以改变经由薄膜300反射的部分的光线L3的波长。上述发光模块10不需使用多颗或多色发光件100,仅通过调整薄膜300的结构或数量,即可改变发光模块10所发出光线的色温。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00具有一凹口 200b。发光件100设置于凹口 200b内。荧光粉层400包覆发光件100的至少一部分。更进一步说明,荧光粉层400设置于凹口 200b内,且包覆发光件100。如此一来,发光件100所有发出的光线LI皆可经过荧光粉层400。以下更进一步说明基板200。基板200包括一平台210及一侧壁220。平台210的位置于侧壁220的下方。平台210邻接侧壁220,且平台210与侧壁220形成凹口 200b。发光件100设置于平台210上并且被荧光粉层400覆盖。侧壁220的一边与平台210的一边夹出一夹角200a。夹角200a的角度实质上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200可发出一光线LI。部分光线LI在薄膜300穿透为光线L2,部分光线LI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3。光线L3继续行进至荧光粉层400并于荧光粉层400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4。其中,依据荧光粉层400的材质,光线L3在荧光粉层400中可再激发不同长波长的光,使得光线L4的波长大于光线L3的波长。光线L3在荧光粉层400中再激发长波长的光,使得光线L4所表现的光线颜色相较于光线L3的光线颜色较为暖色(颜色较为偏红)。也就是说,通过荧光粉层400再激发长波长的光,使光线L4所表现的色温低于光线L3所表现的色温。此外,若需调整成较暖色系的光源,也可将突光粉由原先的黄色突光粉改成橘红色突光粉。在本实施例中,荧光粉层4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g,是荧光粉层400所覆盖的区域中的一径长r的两倍以内。如果荧光粉层4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g远大于径长r,则发光件200所发出的光线LI在薄膜300处反射成为光线L3,将因为间距g太长造成光线LI至薄膜300的入射角只要稍大一点,光线L3就无法回到荧光粉层400的情形。因此,如果大部分光线L3无法回到荧光粉层400,则大部分光线L3无法改变波长成为光线L4,也无法有效的改变发光模块10所表现出来的色温。因此,荧光粉层4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g可以越小越好。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件200与薄膜300之间的间距g可小于10毫米(mm)。请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发光模块20可设置三层薄膜300。如此一来,相较于只有一层薄膜300的发光模块10,有三层薄膜300的发光模块20可反射较多的光线LI成为光线L3。由于光线L3会继续行进至荧光粉层400并再激发长波长的光线L4,因此较多的光线L3也会经由荧光粉层400再激发较多长波长的光线L4。所以发光模块20所发出的整体光线的色温会低于发光模块10所发出的整体光线的色温。由上可知,仅需调整薄膜300的数量,造成发光件100发出的光线LI抵达薄膜300后反射或散射的光线L3的量的改变,即可改变发光模块20发出光线的色温。发光模块20其余部分与发光模块10相同,因此不予赘述。 请参照图3A与图3B,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高分子分散液晶于完全透光的示意图,图3B绘示图3A中高分子分散液晶于部分透光的示意图。发光模块30的薄膜可为高分子分散液晶(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 310。通过一操控模块510可控制高分子分散液晶310的透光率。如图3A所示,操控模块510可控制高分子分散液晶310至实质上完全透光,使光线LI可完全通过成为光线L2。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操控模块510也可控制高分子分散液晶310为部分透光,使部分光线LI通过成为光线L2,另外一部分的光线LI在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3。依据荧光粉层400的材质,光线L3可在荧光粉层400中再激发成不同的长波长的光线L4。更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3B。举例来说,如果利用操控模块510调整高分子分散液晶310为部分透光,使较少比例的光线LI可穿透高分子分散液晶310成为光线L2,使较多比例的光线LI在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处反射或散射为光线L3的话,则较多比例的光线L3可抵达荧光粉层400处再激发长波长的光线L4。其中,光线L4的色温较光线L2低。在此情形下,发光模块30所表现的整体光线是由多数色温较低的光线L4与少数色温较高的光线L2所组成,因此发光模块30所表现的整体光线的色温也就较低。由上可知,使用者可利用操控模块510调整高分子分散液晶310的透光率,用以控制光线LI抵达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处后的光线反射比率,如此可间接控制色温相对较低的光线L4与色温相对较高的光线L2的比例,用于调整发光模块30发出光线的色温。举例来说,如欲使发光模块30发出的光线的色温较低,则调低高分子分散液晶310的透光率,使大部分的光线LI在高分子分散液晶310处反射,间接得到较多色温相对较低的光线L4,反之亦然。发光模块30其余部分与发光模块10相同,因此不予赘述。本实施例可通过改变薄膜的结构与数量达到改变光线的色温。薄膜的数量越多色温相对变化较大,而薄膜的数量越少色温相对变化较小。此外,薄膜也可使用高分子分散液晶。通过控制模块操控高分子分散液晶的光线穿透率,以使得发光模块表现的光线的色温改变。本实施例相较于以往在发光模块中设置多种发光颜色的发光件以变化色温,本实施例仅需一颗发光件即可变化色温,因此本实施例的成本较低、制作工艺简单。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模块,包括 薄膜; 发光件,用以发出一光线,该薄膜用以穿透部分的该光线,并反射部分的该光线;以及 荧光粉层,设置于该发光件与该薄膜之间; 其中,该荧光粉层用以改变经由该薄膜反射的部分的该光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模块,还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凹口,该发光件设置于该凹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基板包括平台及侧壁,该平台的位置于该侧壁的下方,该平台邻接该侧壁且形成该凹口,该发光件设置于该平台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侧壁的一边与该平台的一边夹出一夹角,该夹角的角度实质上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突光粉层设置于该凹口内,且该突光粉层包覆该发光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荧光粉层与该薄膜之间的间距,是该荧光粉层所覆盖的区域中的一径长的两倍以内。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发光件与该薄膜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mm) ο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荧光粉层包覆该发光件的至少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发光件为发光二极管(Iightemittingdiode, LED)。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模块,其中该薄膜为扩散膜、半穿透半反射式薄膜或高分子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模块。发光模块包括一薄膜、一发光件以及一荧光粉层。发光件用以发出一光线,薄膜用以穿透部分的光线,并反射部分的光线。荧光粉层设置于发光件与薄膜之间。其中,荧光粉层用以改变经由薄膜反射的部分的光线。
文档编号H01L33/60GK102623607SQ20111003135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叶志庭, 陈冰彦 申请人: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