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无线通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金属壳体及天线,该金属壳体开设腔体,该腔体包括底壁及围设于底壁周围的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二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该天线包括辐射体、馈入端及短路端,该辐射体设于该腔体上方,该馈入端及短路端由该辐射体延伸形成,并与其中一第二侧壁相连。
【专利说明】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完整金属的外观及较佳的天线辐射性能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无线通信装置如智慧型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及笔记型计算机不断朝向轻薄的趋势发展,金属壳体因具有机构强度高、不易损坏变形、金属质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然而,金属壳体易遮蔽、干扰设置于其内的天线所辐射的讯号,降低天线操作频及辐射效率。
[0003]因此,传统方式中,通常于无线通信装置壳体靠近天线的位置局部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质,使天线尽量远离金属壳体部分,从而降低金属壳体对天线的影响。然而,上述金属壳体与非金属壳体拼接的方式会造成无线通信装置外观的不连续。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完整金属外观及较佳天线辐射性能的无线通信
[000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金属壳体及天线,该金属壳体开设腔体,该腔体包括底壁及围设于底壁周围的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二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该天线包括辐射体、馈入端及短路端,该辐射体设于该腔体上方,该馈入端及短路端由该辐射体延伸形成,并与其中一第二侧壁相连。
[0006]本发明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通过天线与腔体耦合,激发共腔模式,实现对应的工作频段,无需于壳体上设置非金属部分,具完整的金属外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所示的天线的平面示意图。
[0009]图3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0]图4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1]图5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2]图6为图2至图4所示的天线的回波损耗图。
[0013]图7为图5所示的天线的回波损耗图。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金属壳体及天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开设腔体,该腔体包括底壁及围设于底壁周围的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二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该天线包括辐射体、馈入端及短路端,该辐射体设于该腔体上方,该馈入端及短路端由该辐射体延伸形成,并与其中一第二侧壁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体为长条状的矩形片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该馈入端及短路端由该辐射体的一端延伸形成,该馈入端经连接件与其中一个第二侧壁相连,该短路端直接与该第二侧壁相连,该辐射体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耦合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体呈“L”型,其包括第一辐射段及与该第一辐射段一端垂直相连的第二辐射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该馈入端及短路端平行间隔地由第一辐射段远离第二辐射段的一端延伸形成,该馈入端经连接件与其中一个第二侧壁相连,该短路端直接与该第二侧壁相连,该第二辐射段的一侧与另一个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耦合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体呈“T”型,该辐射体包括第一辐射段及第二辐射段,该第二辐射段的一端于该第一辐射段一侧中间位置与该第一辐射段垂直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馈入端及短路端平行间隔地由第一辐射段远离第二辐射段的一端延伸形成,且与其中一个第二侧壁相连;该第二辐射段的一侧与另一个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三耦合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体为由矩形片体,该馈入端及短路端平行间隔地由该辐射体的一侧延伸形成,且二者之间于辐射体上形成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体远离馈入端及短路端的一侧与另一个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四耦合间隙。
【文档编号】H01Q1/44GK103682617SQ20121033172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苏威诚, 林彦辉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