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8-1  10

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该连接端子自一端子基部延伸,该连接端子至少包含:一第一接触单元及一第二接触单元。该第一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一接触端部;该第二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二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端部,其中,该第一接触单元及该第二接触单元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一间隙,该第一接触单元还自该第一接触臂延伸出有一凸出部,通过凸出部以改变该第一接触单元的正向力而与该第二接触单元的正向力有所不同,以提高连接端子的接触点可靠性。
【专利说明】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按,如图1以及图2A所示,已知的连接器W1所具备的多为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2,容易因为外力而使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2翘起、变形而导致接触不良的情形。
[0003]如图2A、2B所示,日后为了改善接触不良的情形,于是产生将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2改为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3,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3共包含第一接触部W31以及第二接触部W32,以期许第一接触部W31或第二接触部W32两者期中之一仍然可以保有正常的接触。
[0004]然而事实并未如此理想,因为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W3 —旦遭受外界破坏力,第一接触部W31与第二接触部W32均会遭受到几乎相同的破坏力,又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部W31与第二接触部W32两者在相同的受力期间下(横轴),皆具有几乎相同的正向力(纵轴的实线与虚线)的缘故,因此第一接触部W31及第二接触部W32所产生的形变程度也会几乎一样,是以上述的方式皆无法真正有效提升端子的接触可靠性。
[0005]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的课题,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以有效改善已知连接端子接触可靠性的问题。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包含一端子基部,自该端子基部还延伸出至少包含:一第一接触单元,该第一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一接触端部;以及一第二接触单元,该第二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二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端部,其中,该第一接触单元及该第二接触单元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一间隙,该第一接触单元还自该第一接触臂延伸出有一凸出部。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9]提供该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还包含一端子基部;
[0010]自该端子基部还延伸出至少包含一第一接触单元及一第二接触单元,该第一接触单元及该第二接触单元分别具有一第一接触端部、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端部、一第二接触臂,而该第一接触单元及该第二接触单元彼此相间隔一间隙;以及
[0011 ]自该第一接触单元的第一接触臂延伸出一凸出部。
[0012]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仅延伸至该间隙,且使该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该端子基部。[0013]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朝远离该第二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且该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该端子基部。
[0014]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朝远离该第二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且该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该端子基部。
[0015]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凸出部相对于该第一接触臂斜向地延伸并连接
至该第二接触臂。
[0016]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含使该凸出部延伸连接至该端子基部。
[0017]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该凸出部的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变该第一接触单元以及该第二接触单元的正向力,因此在遭受一外界破坏力时,所产生的形变不会几乎一致,因此更能有效地保留仍可正常接触的端子,以有效提升接触的可靠性。
[0018]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已知的连接器示意图;
[0020]图2A为已知的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示意图;;
[0021]图2B为已知的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示意图;
[0022]图3为已知的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的正向力测试数据曲线图;
[0023]图4为具有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器示意图;
[0024]图5A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5]图5B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型态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发明图5A的第一实施例的正向力测试数据曲线图;
[0027]图7为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器示意图;
[0028]图8A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29]图8B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型态示意图;
[0030]图9为本发明图8A的第二实施例的正向力测试数据曲线图;以及
[0031]图10为本发明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00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本发明
[0034]1连接器
[0035]10连接端子
[0036]11端子基部
[0037]12第一接触单元
[0038]121第一接触臂
[0039]122第一接触端部
[0040]123凸出部
[0041]124 第一交点
[0042]13第二接触单元
[0043]131第二接触臂[0044]132第二接触端部
[0045]133 第二交点
[0046]14 间隙
[0047]141 第一间隙
[0048]142 第二间隙
现有技术
[0049]W1连接器 [0050]W2单端子形式连接端子[0051 ] W3双端子形式连接端子
[0052]W31第一接触部
[0053]W32第二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4][第一实施例]
[0055]请参阅图4、图5A以及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10,以供一连接器1使用,但连接器1的种类不加以限定,是以只要连接器1有使用到本发明的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10,皆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0056]其中连接端子10包含一端子基部11,自端子基部11还延伸出至少包含--一第一接触单元12以及一第二接触单元13。
[0057]第一接触单元12包含有一第一接触臂121及一第一接触端部122,第二接触单元13包含有一第二接触臂131及一第二接触端部132,其中优选地,第一接触单元12及第二接触单元13两者可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一间隙14,第一接触单元12还自第一接触臂121延伸出有一凸出部123。
[0058]优选地,凸出部123为一相对于第一接触臂121斜向延伸的凸出部123,凸出部123与第一接触臂121相交处为一第一交点124,且凸出部123还连接至第二接触臂131,此时形成第二交点133。更详细地说,凸出部123自第一接触臂121向外延伸时可与第一接触臂121呈一角度,但是可不互相垂直,于是凸出部123进一步与第二接触臂131连接时,将造成第一接触端部122至第一交点124的距离与第二接触端部132至第二交点133的距离不同,如此请参阅图5A及图6所示,上述的结构及各部元件的连接关系进而导致第一接触单元12与第二接触单元13具有不同的正向力(纵轴),如此可有效促进端子接触点的可靠性,同时凸出部123还将间隙14进一步划分为第一间隙141以及第二间隙142。
[0059]另,请参阅图5B,在此揭示相对于图5A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型态,斜向延伸的凸出部123还可进一步朝端子基部11的方向延伸,以扩及、涵盖整个第一间隙141并连接至端子基部11,如此也可达到使第一接触单元12与第二接触单元13两者具有不同正向力的效果,以提升端子接触点的可靠性。
[0060][第二实施例]
[0061]请参阅图7、图8A所示,优选地,本发明的凸出部123可仅延伸至间隙14,而不继续延伸与第二接触臂131连接,此时凸出部123还进一步地延伸至端子基部11而与端子基部11连接。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各部元件的连接关系,也导致第一接触单元12及第二接触单元13两者的正向力(纵轴)不同,以提高端子接触点的可靠性。
[0062]请参阅图8B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型态,相较于图8A,凸出部123未必仅能朝间隙14或第二接触单元13的第二接触臂131延伸,凸出部123也能自第一接触臂121朝远离间隙14的一边延伸,换句话说,即为朝第一接触臂121的外侧延伸,凸出部123也更进一步延伸至端子基部11而与端子基部11连接。
[0063]然而上述实施例中,虽以第一接触单元12及第二接触单元13做为示范,但并不限定仅可有两个接触单元,更不限定仅可对第一接触单元12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如有必要也可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接触单元,并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完成本发明。
[0064]请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65]提供连接端子10,连接端子10还包含一端子基部11 (步骤S101);
[0066]自端子基部11还延伸出至少包含一第一接触单元12及一第二接触单元13,第一接触单元12及第二接触单元13分别具有一第一接触端部122、一第一接触臂121及一第二接触端部132、一第二接触臂131,而第一接触单元12及第二接触单元13彼此相间隔一间隙14 (步骤S103);以及
[0067]自第一接触单元12的第一接触臂121延伸出一凸出部123 (步骤S105)。
[0068]优选地,上述步骤S105的凸出部123仅延伸至间隙14,且使凸出部123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端子基部11。
[0069]优选地,上述步骤S105的凸出部123朝远离第二接触单元13的方向延伸,且凸出部123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端子基部11。
[0070]优选地,上述步骤S105的凸出部123相对于第一接触臂121斜向地延伸并连接至第二接触臂131,而还可进一步使凸出部123延伸连接至端子基部11。
[0071]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提升接触点可靠性的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凸出部在其中之一接触单元的延伸方式,而产生的结构与各部元件的连接关系,进而导致接触单元之间的正向力彼此有所不同,因此一旦连接器受到外来破坏力时,将可有效避免接触单元产生类似的形变,以进一步保留有效的端子接触性,提升接触点的可靠性。
[0072]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或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含一端子基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端子基部还延伸出:一第一接触单元,所述第一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一接触端部;以及一第二接触单元,所述第二接触单元包含有一第二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单元及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一间隙,所述第一接触单元还自所述第一接触臂延伸出有一凸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臂斜向延伸的凸出部,且所述凸出部连接至所述第二接触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斜向延伸的所述凸出部进一步朝所述端子基部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仅延伸至所述间隙,所述凸出部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端子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自所述第一接触臂朝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凸出部还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端子基部。
6.一种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提供所述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还包含一端子基部;自所述端子基部还至少延伸出一第一接触单元及一第二接触单元,所述第一接触单元及所述第二接触单元分别具有一第一接触端部、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端部、一第二接触臂,而所述第一接触单元及所述第二接触单元彼此相间隔一间隙;以及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的第一接触臂延伸出一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仅延伸至所述间隙,且使所述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端子基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朝远离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凸出部进一步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端子基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臂斜向地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接触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端子基部。
【文档编号】H01R43/16GK103682717SQ201210343285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包中南, 林钰雄, 黄圣翔, 李佳谚, 颜健轩 申请人: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