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31  8

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其包括充电器上壳、充电器下壳、充电PCB线路板、USB接口以及充电插头,充电插头的铰接柱卡装于上卡持座与下卡持座之间,充电器上壳前端部成型收纳槽,充电插头的铰接柱设置定位轮,定位轮外周壁延设定位齿,上卡持槽与下卡持槽之间装设定位块,定位块的通槽侧壁开设定位槽,各定位齿可选择性地嵌插于定位槽内。充电插头可转动,充电时,充电插头朝前转动并朝前伸出;不充电时,充电插头朝后转动并收纳于收纳槽内。通过定位块的定位槽与定位轮的定位齿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插头可根据需要而定位于某一特定充电角度,进而方便使用者充电。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其中,以手机推广应用最为普遍。
[0003]对于上述手机、相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而言,为满足其充电需要,各种类型的充电器结构在市面上被广泛地销售。然而,现有的充电器结构普遍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该新式充电器结构设计新颖且使用方便。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种新式充电器结构,包括有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壳体包括有充电器上壳以及装设于充电器上壳下方的充电器下壳,充电器壳体的内部成型有容置腔,容置腔由充电器上壳与充电器下壳共同围装而成,容置腔内嵌装有充电PCB线路板;充电器壳体的后端部于充电器上壳的后端部与充电器下壳的后端部之间成型有卡装槽,卡装槽内嵌装有USB接口,USB接口与充电PCB线路板电连接;充电器壳体的前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充电插头,充电插头与充电PCB线路板电连接,充电器上壳对应充电插头设置有上卡持座,充电器下壳对应充电插头设置有下卡持座,充电插头设置有铰接柱,充电插头的铰接柱可相对转动地卡装于上卡持座与下卡持座之间,充电器上壳的前端部对应充电插头成型有收纳槽;充电插头的铰接柱一端部设置有定位轮,定位轮的外周壁沿径向朝外延设有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布置的定位齿,上卡持座的旁侧于定位轮的正上方设置有上卡持槽,下卡持座的旁侧于定位轮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卡持槽,上卡持槽与下卡持槽之间装设有定位块,定位块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嵌装于相应侧的上卡持槽以及下卡持槽内,定位块对应定位轮开设有通槽,定位轮嵌装于定位块的通槽内,通槽的侧壁对应定位轮的定位齿开设有定位槽,各定位齿可选择性地嵌插于定位槽内。
[0007]其中,所述定位块为软胶定位块。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其包括充电器上壳、充电器下壳、充电PCB线路板、USB接口以及充电插头,充电插头的铰接柱可转动地卡装于充电器上壳的上卡持座与充电器下壳的下卡持座之间,充电器上壳前端部成型收纳槽,充电插头的铰接柱设置定位轮,定位轮外周壁延设定位齿,上卡持座旁侧的上卡持槽与下卡持座旁侧的下卡持槽之间装设定位块,定位块的通槽侧壁开设定位槽,各定位齿可选择性地嵌插于定位槽内。USB接口用于连接USB充电线,充电插头可相对充电器壳体转动,充电时,充电插头朝前转动并朝前伸出;不充电时,充电插头朝后转动并收纳于充电器上壳前端部的收纳槽内。通过定位块与定位轮之间的配合,具体通过定位齿与定位槽之间的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插头可根据需要而定位于某一特定充电角度,进而方便使用者充电。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
[0016]1-充电器壳体11-充电器上壳
[0017]111——上卡持座112——上卡持槽
[0018]113——收纳槽 12——充电器下壳
[0019]121——下卡持座122——下卡持槽
[0020]13——容置腔14——卡装槽
[0021]2 充电插头21 绞接柱
[0022]22——定位轮221——定位齿
[0023]3-定位块31-通槽
[0024]3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包括有充电器壳体I,充电器壳体I包括有充电器上壳11以及装设于充电器上壳11下方的充电器下壳12,充电器壳体I的内部成型有容置腔13,容置腔13由充电器上壳11与充电器下壳12共同围装而成,容置腔13内嵌装有充电PCB线路板(图中未示出);充电器壳体I的后端部于充电器上壳11的后端部与充电器下壳12的后端部之间成型有卡装槽14,卡装槽14内嵌装有USB接口(图中未示出),USB接口与充电PCB线路板电连接;充电器壳体I的前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充电插头3,充电插头3与充电PCB线路板电连接,充电器上壳11对应充电插头3设置有上卡持座111,充电器下壳12对应充电插头3设置有下卡持座121,充电插头3设置有铰接柱31,充电插头3的铰接柱31可相对转动地卡装于上卡持座111与下卡持座121之间,充电器上壳11的前端部对应充电插头3成型有收纳槽113 ;充电插头3的铰接柱31—端部设置有定位轮32,定位轮32的外周壁沿径向朝外延设有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布置的定位齿321,上卡持座111的旁侧于定位轮32的正上方设置有上卡持槽112,下卡持座121的旁侧于定位轮32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卡持槽122,上卡持槽112与下卡持槽122之间装设有定位块4,定位块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嵌装于相应侧的上卡持槽112以及下卡持槽122内,定位块4对应定位轮32开设有通槽41,定位轮32嵌装于定位块4的通槽41内,通槽41的侧壁对应定位轮32的定位齿321开设有定位槽42,各定位齿321可选择性地嵌插于定位槽42内。
[0027]在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USB接口用于连接USB充电线,充电插头3可相对充电器壳体I转动,充电时,充电插头3朝前转动并朝前伸出;不充电时,充电插头3朝后转动并收纳于充电器上壳11前端部的收纳槽113内。
[0028]另外,通过定位块4与铰接柱31的定位轮32之间的配合,具体通过定位齿321与定位槽42之间的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插头3可根据需要而定位于某一特定充电角度,进而方便使用者充电,使用方便。
[0029]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0030]其中,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块4可以采用软胶材料制备而成,即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块4为软胶定位块;当然,上述材质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备而成。
[003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充电器壳体(I),充电器壳体(I)包括有充电器上壳(11)以及装设于充电器上壳(11)下方的充电器下壳(12 ),充电器壳体(I)的内部成型有容置腔(13),容置腔(13)由充电器上壳(11)与充电器下壳(12)共同围装而成,容置腔(13 )内嵌装有充电PCB线路板;充电器壳体(I)的后端部于充电器上壳(11)的后端部与充电器下壳(12)的后端部之间成型有卡装槽(14),卡装槽(14)内嵌装有USB接口,USB接口与充电PCB线路板电连接;充电器壳体(I)的前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充电插头(3 ),充电插头(3 )与充电PCB线路板电连接,充电器上壳(11)对应充电插头(3 )设置有上卡持座(111),充电器下壳(12 )对应充电插头(3 )设置有下卡持座(121),充电插头(3 )设置有铰接柱(31 ),充电插头(3 )的铰接柱(31)可相对转动地卡装于上卡持座(111)与下卡持座(121)之间,充电器上壳(11)的前端部对应充电插头(3 )成型有收纳槽(113 );充电插头(3 )的铰接柱(31) —端部设置有定位轮(32 ),定位轮(32 )的外周壁沿径向朝外延设有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布置的定位齿(321),上卡持座(111)的旁侧于定位轮(32)的正上方设置有上卡持槽(112),下卡持座(121)的旁侧于定位轮(32)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卡持槽(122),上卡持槽(112)与下卡持槽(122)之间装设有定位块(4),定位块(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嵌装于相应侧的上卡持槽(112)以及下卡持槽(122)内,定位块(4)对应定位轮(32)开设有通槽(41),定位轮(32)嵌装于定位块(4)的通槽(41)内,通槽(41)的侧壁对应定位轮(32 )的定位齿(321)开设有定位槽(42 ),各定位齿(321)可选择性地嵌插于定位槽(42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4)为软胶定位块。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660608SQ20142001412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颜强 申请人:颜强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