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7-31  8

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其不需要与二次电池的种类对应的专用端子单元。充电器具备:具有用于对多种电池进行充电的多个端子(301~304)的主体(1);以及介于多种电池中的各种电池和主体(1)之间的适配件(2)。适配件(2)具备按照多种电池的各种电池使多个端子(301~304)中的充电所需的端子露出以便与电池接触的切缝(411~414、421~424)。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不需要与二次电池的种类对应的专用端子单元的充电器。
【专利说明】充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选择地对多种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0002]—般的,对多种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时,使用与每一种电池对应的充电器。作为与多种电池对应的充电器,提出了具备用于识别电池种类的端子的充电器。这种情况在电池侧也需要具备识别用端子,会增加充电器以及电池的制造成本。另外,提出了一个端子具有多种功能的充电器。这种情况对充电器以及电池需要特别的规格,会增加充电器以及电池的制造成本。
[0003]另外,提出了如下方案:对应于端子的配置按照各种类而不同的电池,具备多个端子的充电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以及电池为比较简单的结构,而且能够降低对不对应的电池进行充电的事故。但是,存在未使用的端子与电池接触而对电池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假设在电池中设有虚设形状,也需要重新设计电池,而且电池的设计受限制。与此对应地,提出了如下方案:通过与电池种类对应的专用端子单元与电池的端子连接的充电器(参照专利文献I)。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35268号公报
[0006]但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发明由于需要与充电的二次电池种类相同数量的端子单元,所以存在使用方法变繁琐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与二次电池的种类对应的专用端子单元的充电器。
[0008]方案一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其具备用于对多种电池进行充电的多个端子;以及介于上述多种电池中的各种电池与上述主体之间的适配件,上述适配件具备按照上述多种电池中的各种电池来使上述多个端子中的充电所需的端子露出以便与上述电池接触的切缝。
[0009]方案二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一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具备供给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的第一正极端子、供给对与上述第一电池不同的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的第二正极端子、以及选择性地用于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负极端子,上述适配件相对于上述主体能够沿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选择性地装配在上述主体上,能够选择性地装入上述第一电池以及上述第二电池,构成为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了上述第一电池的场合,上述第一正极端子以及上述负极端子与上述第一电池接触,上述第二正极端子不与上述第一电池接触,构成为在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了第二电池的场合,上述第二正极端子以及上述负极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池接触,上述第一正极端子不与上述第二电池接触。[0010]方案三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二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适配件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的场合,使上述第二正极端子变形,在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的场合,使上述第一正极端子变形。
[0011 ] 方案四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二或三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适配件具有在装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以及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上述第一正极端子在上述适配件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的场合,被上述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的边缘部推压而变形,上述第二正极端子在上述适配件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的场合,被上述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的边缘部推压而变形。
[0012]方案五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二或三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适配件具有在装入上述第一电池时将上述第一电池引导到规定位置的第一电池引导件;以及形状与上述第一电池不同,在装入上述第二电池时将上述第二电池引导到规定位置的第二电池引导件。
[0013]方案六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二或三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具有标示上述第一电池的种类的第一种标志、和标示上述第二电池的种类的第二种标志,上述适配件具有选择性地显示上述第一种标志和上述第二种标志的标志窗,上述标志窗在上述适配件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时显示上述第一种标志,在上述适配件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时显示上述第二种标志。
[0014]方案七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一?三中任一方案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适配件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
[0015]方案八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二或三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方向是与上述适配件的装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是与上述第一方向的相反的方向。
[0016]方案九的充电器是在方案二或三的充电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具备输入与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内部温度相对应的电压的T形端子,上述适配件构成为,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了上述第一电池时上述T形端子与上述第一电池接触,在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上述第二电池时上述T形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池接触。
[0017]实用新型效果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不需要与二次电池的种类对应的专用端子单元的充电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示意立体图。
[0020]图2是表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器所具备的主体的示意俯视图。
[0021]图3是表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器所具备的适配件的示意俯视图。
[0022]图4是表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示意俯视图。
[0023]图5是从图4的A-A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0024]图6是从图4的B-B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0025]图7是表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器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的示意立体图。[0026]图8是从图7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0027]图9是表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器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的示意立体图。
[0028]图10是从图9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0029]图中:P-接触面,1-主体,2-适配件,10-空腔部,11-底部,12-侧壁部,13-适配件引导件,14-把手承受部,20-空腔部,21-底部,22-侧壁部,24-把手部,111-第一种标志,112-第二种标志,141-钩承受部,210-标志窗,211-第一端子标志,212-第二端子标志,231-第一适配件引导槽,232-第二适配件引导槽,240-把手切缝,241-钩部,251-第一电池引导件,252-第二电池引导件,301-第一正极端子,302-第二正极端子,303-T形端子,304-负极端子,411-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2-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3-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414-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21-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2-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3-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4-第二负极端子切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其次,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记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想具体化的元件或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想不将构成部件的形状、构造、配置等特定为下述的记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想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中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
[0031](充电器)
[00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记载的充电器如图1所示,具备选择性地对多种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主体I ;以及相对于主体I能够在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选择性地安装在主体I上的适配件2。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将充电器能够进行充电的二次电池设为第一电池以及与第一电池种类不同的第二电池,并且以第一电池为镍氢充电电池、第二电池为锂离子充电电池来进行说明。另外,以适配器相对于主体I的装卸方向为垂直方向、第一方向为与装卸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第二方向是对于沿着垂直方向的旋转轴从第一方向旋转180°后的方向。
[0034]主体I作为装配适配件2的装配部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大致四棱柱状的空腔部
10。空腔部10是由一个矩形平板状的底部11和从底部11的四边分别垂直地延伸的四个矩形平板状的侧壁部12形成的空隙部。
[0035]如图2所示,底部11在上表面具有标示第一电池种类的第一种标志111、和标示第二电池种类的第二种标志112。第一种标志111对表示作为第一电池的种类的镍氢「N1-MH」进行标示。第二种标志112对表示作为第二电池的种类的锂离子「L1-1on」进行标示。第一种标志111以及第二种标志112的配置具有以底部11的中心为对称中心的点对称的平面图形。
[0036]相互相对的两个侧壁部12在各自的内侧的面形成有一对适配件引导件13。适配件引导件13分别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肋状的导轨。适配件引导件13在将适配件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选择性地装配至主体I时将适配件2引导到适当位置。[0037]形成有适配件引导件13的两个侧壁部12分别在上部的中央部具有在将适配件2相对于主体I进行装卸时使用的把手承受部14以及钩承受部141。把手承受部14是侧壁部12的高度比其他部位形成得低的凹口部。
[0038]主体I具备用于对多种电池进行充电的多个端子301?304。多个端子301?304由供给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的第一正极端子301、供给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的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负极端子304构成。第一正极端子301、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在侧壁部12的未形成适配件引导件13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侧。
[0039]第一正极端子301、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分别由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以向空腔部10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板簧构成。第一正极端子301、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作为与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的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分别在与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的各端子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向空腔部10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第一正极端子301、第二正极端子302、Τ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以在向空腔部10的外侧方向挤压时向内侧方向压回的方式形成。
[0040]第一正极端子301在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时与第一电池的正极端子接触。第二正极端子302在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时与第二电池的正极端子接触。
[0041]T形端子303是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共同使用的端子。T形端子303在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时与第一端子的T形端子接触,在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时与第二电池的T形端子接触。T形端子303与第一电池或者第二电池所具备的热敏电阻等电连接。T形端子303将与充电中的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相对应的电压从第一电池或者第二电池输入到主体I中。主体I根据从T形端子303输入的电压来停止对充电中的二次电池的电力供给,从而能够降低过充电等的事故。
[0042]负极端子304是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共同使用的端子。负极端子304与接地电位连接,在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时与第一电池的负极端子接触,在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时与第二电池的负极端子接触。
[0043]适配件2构成为介于多种电池的各种电池和主体I之间。适配件2大致是上表面的整个面开口的长方体箱状,具备一个矩形平板状的底部21、和从底部21的四边分别垂直地延伸的四个矩形平板状的侧壁部22。适配件2作为有选择地装入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的装入部具有大致四棱柱形的空腔部20。空腔部20是由底部21和侧壁部22形成的空隙部。适配件2能够有选择地装入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适配件2例如能够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
[0044]如图3所示,底部21具有在将适配件2装配在主体I上时选择性地显示主体I的第一种标志111以及第二种标志112的标志窗210。标志窗210是从上表面开口至下表面的贯通孔。
[0045]标志窗210在将适配件2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的状态下以通过标志窗210能够看到第一种标志111的方式位于第一种标志111的上方,从而显示第一种标志111。标志窗210在将适配件2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的状态下以通过标志窗210能够看到第二种标志112的方式位于第二种标志112的上方,从而显示第二种标志112。
[0046]底部21在上表面上具有在将适配件2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的状态下标示用于第一电池的充电的端子的类别和位置的第一端子标志211。底部21在上表面上具有在将适配件2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的状态下标示用于第二电池的充电的端子的类别和位置的第二端子标志212。
[0047]相互相对的两个侧壁部22分别在外侧的面上形成有一对第一适配件引导槽231以及第二适配件引导槽232 (参照图1)。第一适配件引导槽231及第二适配件引导槽232分别是与适配件引导件13对应的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槽。
[0048]适配件2在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时,第一适配件引导槽231和适配件引导件13对应而从上方向下方滑动。适配件2在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时,第二适配件引导槽232和适配件引导件13对应,而从上方向下方滑动。
[0049]侧壁部22在形成有第一适配件引导槽231以及第二适配件引导槽232的两个侧壁部中的各上端部的中央部具备在将适配件2相对于主体I进行装卸时供使用者抓握的两个把手部24。把手部24从侧壁部22的上端部向外侧延伸。把手部24在将适配件2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有选择地装配在主体上时配置于把手承受部14。把手承受部14成为在卸下适配件2时使用者容易抓握的形状。
[0050]形成有把手部24的两个侧壁部22分别在设置有把手部24的两端侧形成有分别从侧壁部22的上端向下方沿垂直方向突出的从一面贯穿到另一面的两条把手切缝240。两个把手部24分别通过侧壁部22的由把手切缝240夹住的部位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在相对的方向上位移。
[0051]两个把手部24分别在下方具备与主体I的钩承受部141对应地固定适配件2的钩部241。把手部24以及钩部241分别具有以通过底部21的中心的垂线为对称中心的180度旋转对称的布局。钩部241通过与钩承受部141卡合,从而在适配件2沿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有选择地装配在主体I上的状态下固定适配件2。钩部241通过把手部24向内侧移动,从而从钩承受部141离开,解除适配件2与主体I的固定。
[0052]侧壁部22在形成了把手部24的两个侧壁部的内侧的面上分别形成有与一对第一电池引导件251以及与第一电池引导件251不同形状的第二电池引导件252。
[0053]第一电池引导件251分别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肋状的导轨。第一电池引导件251在适配件2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上并装入第一电池时,将第一电池引导到规定位置。第二电池引导件252分别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肋状的导轨,具有与第一电池引导件251不同的平面图形。第二电池引导件252在适配件2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上并装入第二电池时将第二电池引导到规定位置。
[0054]适配件2在侧壁部22的未形成有把手部24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部中的一侧具有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1、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14。适配件2在侧壁部22的未形成有把手部24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部中的另一侧具有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2、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切缝424。
[0055]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1、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14分别从底部21以及侧壁部22的一面贯穿到另一面地形成。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1、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14分别在垂直方向上从底部21的一部分延伸到侧壁部22的上部。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从底部21的一部分延伸到侧壁部22的中间部,且上端的位置比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1、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14形成得低。
[0056]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1、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14分别形成在在适配件2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上时与第一正极端子301、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对应的位置上。
[0057]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2、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切缝424分别从底部21以及侧壁部22的一面贯穿到另一面地形成。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2、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切缝424分别在垂直方向上从底部21的一部分延伸到侧壁部22的上部。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从底部21的一部分延伸到侧壁部22的中间部,且上端的位置比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2、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切缝424形成得低。
[0058]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2、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切缝424形成在在适配件2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上时分别与主体I的第一正极端子301、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对应的位置上。
[0059]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1、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14的配置、和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2、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切缝424的配置具有以通过底部21的中心的垂线为对称中心的180度旋转对称的布局。
[0060]例如如图4所示,在适配件2沿着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时,标志窗210显示用于标示第二电池的种类的第二种标志112。第二电池由第二电池引导件252进行引导而装入适配件2中。适配件2构成为沿着第二方向装入主体I并装入第二电池时,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与第二电池的各端子接触。
[0061]如图5所示,第一电池的充电所使用的第一正极端子301被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的边缘部推压而变形,接触部向空腔部20的外侧方向位移。在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的边缘部上形成沿着第一正极端子301倾斜并与第一正极端子301接触的接触面P。第一正极端子301被接触面P推压,变形到不与第二电池接触的位置。
[0062]如图6所示,第二电池的充电所使用的第二正极端子302不被第二正极端子切缝422的边缘部推压,接触部不发生位移。T形端子303、负极端子304也一样,均不被第二 T形端子切缝423、第二负极端子切缝424的边缘部推压,接触部不发生位移。
[0063]这样,适配件2构成为,在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I上并装入第二电池时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与第二电池的各端子接触,第一正极端子301不与第二电池接触。
[0064]例如,如图7以及图8所示,作为第二电池的锂离子电池6具备第二正极端子62、第二 T形端子63、第二负极端子64以及第二电池引导槽65。锂离子电池6通过第二电池引导槽65与第二电池引导件252对应地滑动从而装入适配件2中。第二正极端子62、第二T形端子6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64在适配件2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I中且锂离子电池6与第二电池引导件252对应地装入至适配件2时,与主体I的第二正极端子302、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接触。
[0065]再有,设于主体I的背面侧的电源输入部35是从AC适配器等外部电源装置输入用于对主体I进行充电的第二电池供给电力的电源的插座。
[0066]第一电池引导件251不与锂离子电池6的第二电池引导槽65机械地对应,适配件2能够由第二电池引导件252将锂离子电池6装入规定位置。再有,即使是适配件2错误地沿第一方向装配到主体I中且锂离子电池6装入第二电池引导件252 —侧的场合,第二正极端子62、第二 T形端子63以及第二负极端子64也不与主体I的各端子接触,因而能够降低误充电等事故。
[0067]在适配件2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I中时,标志窗210显示用于标示第一电池的种类的第一种标志111。第一电池由第一电池引导件251引导从而装入适配件2中。适配件2构成为在沿第一方向装配到主体I中且装入第一电池时,第一正极端子301、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与第一电池的各端子接触。
[0068]第二正极端子302被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的边缘部推压而变形,接触部向空腔部20的外侧移动。在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的边缘部形成有沿着第二正极端子302倾斜且与第二正极端子302接触的接触面(省略图示),第二正极端子302被接触面推压而变形至不与第一电池接触的位置。
[0069]第一正极端子301、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均不被第一正极端子切缝411、第一 T形端子切缝41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切缝414的边缘部推压,接触部不发生位移。
[0070]这样,适配件2构成为,在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I中并装入第一电池时,第一正极端子301、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与第一电池的各端子接触,第二正极端子302不与第一电池接触。
[0071]例如如图9以及图10所不,作为第一电池的镍氢电池5具备第一正极端子51、第一 T形端子53、第一负极端子54和第一电池引导槽55。镍氢电池5通过第一电池引导槽55与第一电池引导件251对应地滑动而装入适配件2中。在适配件2沿着第一方向装配在主体I中并且镍氢电池5与第一电池引导件251对应地装入适配件2时,第一正极端子51、第一 T形端子5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54与主体I的第一正极端子301、T形端子303以及负极端子304接触。
[0072]第二电池引导件252不与镍氢电池5的第一电池引导槽55机械地对应,适配件2能够由第一电池引导件251将镍氢电池5装入规定位置。再有,即使是适配件2错误地沿第二方向装配在主体I中并且镍氢电池5装入第一电池引导件251 —侧的场合,第一正极端子51、第一 T形端子53以及第一负极端子54也不与主体I的各端子接触,因而能够减少误充电等事故。
[0073]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器,在充电时,与充电的多种二次电池的各种电池对应地决定适配件2的装配方向,从而切缝(411?414、421?424)使多个端子(301?304)中的充电所需的端子露出以便与电池接触。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器,对于多种二次电池的各种电池能够共用主体I以及适配件2,不需要与二次电池的种类对应的专用端子单元,以简单的构成便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0074]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器,不用于二次电池的充电的正极端子根据适配件2的装配方向而不与二次电池接触,因而不会对二次电池造成损伤,二次电池的设计容易。再有,能够容易对应于市场上已有的二次电池,开发成本低。
[0075]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器,利用切缝使不用于二次电池的充电的正极端子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正极端子的负担。
[007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器,由于具有第一电池引导件251以及第二电池引导件252,从而能够从机械结构上防止装入不对应的二次电池,能够降低误充电等事故。
[007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器,标志窗210与适配件2的装配方向对应地选择性地表示第一种标志111以及第二种标志112,因而能够容易地识别适当的二次电池。
[007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充电器,适配件2能够由单一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因而制造成本低。
[0079](其他实施方式)
[0080]如上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不应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限定了本实用新型。应明确: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该公开能够进行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0081]例如,在已经陈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以及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不限于切缝状。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412以及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421只要是作为通过推压来使第一正极端子301或第二正极端子302变形而使其不与第二电池或第一电池接触的推压部来构成即可。
[0082]另外,在已经陈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不限于相互相反的方向,能够采用此外的各种方向。此时,按照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使适配件2的各部分变形即可。另外,充电器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的种类也不限于两种,能够通过使充电器的正极端子为三种以上,对应的适配件的设置方向为三个方向以上便能够对三种以上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0083]另外,在已经陈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的构成:适配件2使多个正极端子中的任一个变形,从而成为不用于充电的未使用端子,但适配件2还可以使正极端子(第一主电极端子)、负极端子(第二主电极端子)以及T形端子中的任一端子成为未使用端子。例如,也可以为充电器主体具备一个正极端子和多个负极端子,适配件使多个负极端子中的任一端子成为未使用端子。此时,当然多个负极端子与各种不同的电位连接。此外,还可以为充电器主体分别具备多个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T形端子,适配件对应于充电的二次电池分别选择性地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T形端子成为未使用端子。
[0084]此外,当然包含相互应用上述构成的构成等、本实用新型在这里未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由从上述说明中明确的妥当的请求范围涉及的实用新型特定方案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主体,其具备用于对多种电池进行充电的多个端子;以及 介于上述多种电池中的各种电池与上述主体之间的适配件, 上述适配件具备按照上述多种电池中的各种电池来使上述多个端子中的充电所需的端子露出以便与上述电池接触的切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具备供给对第一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的第一正极端子、供给对与上述第一电池不同的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的第二正极端子、以及选择性地用于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负极端子, 上述适配件相对于上述主体能够沿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选择性地装配在上述主体上,能够选择性地装入上述第一电池以及上述第二电池,构成为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了上述第一电池的场合,上述第一正极端子以及上述负极端子与上述第一电池接触,上述第二正极端子不与上述第一电池接触,构成为在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了第二电池的场合,上述第二正极端子以及上述负极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池接触,上述第一正极端子不与上述第二电池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适配件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的场合,使上述第二正极端子变形,在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的场合,使上述第一正极端子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适配件具有在装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以及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 上述第一正极端子在上述适配件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的场合,被上述第二未使用端子切缝的边缘部推压而变形,上述第二正极端子在上述适配件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的场合,被上述第一未使用端子切缝的边缘部推压而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适配件具有在装入上述第一电池时将上述第一电池引导到规定位置的第一电池引导件;以及形状与上述第一电池不同,在装入上述第二电池时将上述第二电池引导到规定位置的第二电池引导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具有标示上述第一电池的种类的第一种标志、和标示上述第二电池的种类的第二种标志, 上述适配件具有选择性地显示上述第一种标志和上述第二种标志的标志窗, 上述标志窗在上述适配件沿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时显示上述第一种标志,在上述适配件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时显示上述第二种标志。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适配件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方向是与上述适配件的装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是与上述第一方向的相反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具备输入与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内部温度相对应的电压的T形端子, 上述适配件构成为,在沿上述第一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了上述第一电池时上述T形端子与上述第一电池接触,在沿上述第二方向装配在上述主体上且装入上述第二电池时上述T形端子 与上述第二电池接触。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674764SQ201420016356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田边大司, 王健汶 申请人:Jvc建伍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