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缺相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缺相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三相低压配电线路中,由于目前供电质量比较高,一般不在供电柜中安装失压(即缺相)保护器,对于供电线路偶尔缺相是无法发现的,尤其是短暂的,没有造成设备损 坏的暂时失压,更是引不起注意,如果不是供电部门造成的缺相,而是由本部门供电线路 “虚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缺相,必然埋下隐患,对于造成设备损坏,分析具体原因时,也会 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而对于加装失压保护器的设备,若选用延时型,如果缺相时间小于 延时时间,那么失压保护不动作,也发现不了此次缺相,若选用瞬时型,一缺相即保护,而此 次缺相又是供电部门的原因,马上恢复送电,那么此次保护是没必要的,若机床正加工工 件,势必影响工件质量,同时还要查找停机原因,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领域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缺相显示器,将其装到电源供电柜 中,每相装一个,接在供电线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一旦发生缺相,即发生声音报警指示,但 不产生保护,机器仍正常运转,这时,同时可以联系相关部门,查找缺相原因,以便判断是否 继续生产,若造成设备损坏,也可为找保险公司索赔提供证据。缺相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缠有电磁线圈的U形磁铁、限位开关A、B和传动 轮,所述U形磁铁的上部有一能上下移动的衔铁,所述衔铁上固定有带推杆的推杆装置,所 述传动轮的轮廓上顺序固定有压块A、B、C、D,推杆由压簧压入压块A、B之间的间隙,所述限 位开关A、B位于压块C、D的下方,所述传动轮上固定有复位装置,所述限位开关A与电磁线 圈形成电磁线圈电路,所述限位开关B、音乐芯片和蜂鸣器形成报警电路。所述衔铁的一端与U形磁铁的一 U形臂轴固定,所述衔铁的另一端由拉簧牵引固 定。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块和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复位钮,所述复位钮位于壳壁外。所述传动轮上固定有扭簧。本实用新型在未通电时,推杆位于压块A、D之间,限位开关A由压块C压住而闭 合,限位开关B开启;通电后,推杆下行,位于压块A、B之间,限位开关A、B均开启,缺相后, 推杆向上移动,带动传动轮(同时也在拉簧和扭簧的作用下转动)转动,使得限位开关A打 开,限位开关B闭合,使得报警电路通电报警。将本实用新型装到电源供电柜中,每相装一个,接在供电线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 一旦发生缺相,即声音报警指示,但不产生保护,机器仍正常运转,这时,同时可以联系相关 部门,查找缺相原因,以便判断是否继续生产,若造成设备损坏,也可为找保险公司索赔提 供证据。本实用新型成本低,便于安装,通用性强。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传动轮的侧视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外观图,图4报警电路图,图5电磁线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U形磁铁3安装在固定槽A2中,衔铁25在电磁力Fl作用下可以打开与 闭合,失压时,衔铁25打开。衔铁25上装有推杆装置26并与拉簧23相连,拉簧23另一端 固定在壳壁31上。推杆装置26由压簧22和推杆21组成,未通电时,推杆21压在压块A19 上,通电时,越过压块A压在压块B20上,缺相时,在拉簧23和扭簧16牵引下,带动传动轮 18转动一个位置(顺时针)。限位开关A5,限位开关B7分别安装在固定槽B4和固定槽C6 中,用来接通电磁线圈电路(由电磁互感器29和电磁线圈1、限位开关A5与熔断器30组成 见图5)和报警电路(由钮扣电池、音乐芯片9、蜂鸣器10组成见图4)。限位开关A5上的 两个触点分别与电磁线圈1 一端和接线端子24的一个端子相连,电磁线圈1另一端与接线 端子24的另一个端子相连,接线端子另两个端子用来外接电压互感器29,限位开关B7上的 两个触点分别与音乐芯片9中A、B脚相接。音乐芯片9上A、B脚为开关脚,E、F脚为输出 脚,C、D脚为电源脚,该芯片选用贺年卡(音乐)那种芯片即可。音乐声乐可任意定。限位 开关B7选用常开微动压式结构,电池盒8内装两节钮扣电池,盒盖做成扣盖式,正负极分别 与音乐芯片9管脚C、B相连。蜂鸣器10与音乐芯片9管脚E、F相连,并安装在装置外部。 复位装置13固定在安装块14上,复位装置由复位钮12和压簧组成,复位钮12—端露在本 装置外,另一端伸出复位装置13外,复位时抵在复位块15上,平时不与复位块15接触,与 复位块15保持一个微小距离Si,复位装置13中的压簧一端固定在复位装置13上,另一端 固定在复位钮12上,压簧弹性系数不易过大,便于复位。复位块15装在传动轮18上,安装 位置如图2所示,详细位置只要满足复位时能把压块A19压回推杆21下即可。复位时,传 动轮18逆时针旋转,传动轮18固定于轴17上,轴17装在壳壁31上。扭簧16 —端固定在 轴17上,另一端通过扭簧16绕轴17后固定在传动轮18上。扭簧16产生的扭力F4使传 动轮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压块A19、B20、C27、Dll分别装在传动轮18的不同位置,未通 电时,压块C压在限位开关A5上,通电和缺相时,离开限位开关A5。缺相时,压块D刚好顺 时针旋转至压住限位开关B7位置上,未通电和通电时不压住。未通电时,压块A19在推杆 21下,通电和缺相后,依次顺时针旋转一段距离S2、S3。压块B20、C27、Dll同样依次旋转 顺时针同样距离S2、S3,只是压块B20在通电时在推杆21下。压块A19、B20之间的距离为 S4,衔铁25由开启至闭合的距离为S5,挡块28用来限制衔铁25移动超行程,挡块28由壳 壁31伸出物承担即可,推杆装置26最高端在未通电和缺相的时候顶在挡块28上。此时弹 簧23伸缩量为0,拉力F2也为0。工作原理及参数设定1、参数设定1、压块A19、B20之间距离为S4= 10_,衔铁最大开启行程S5 = 5mm, 未通电时,压块Dll中心到限位开关B7的碰头距离S6 = 10mm,压块C27只要保证在压块B20、D11之间位置,并且在未通电时压住限位开关A5即可。Sl = Imm 2、电磁线圈参数,供电电压选定100V,一旦定下来,那么电磁力Fl即确定,弹簧23 拉力F2减去衔铁25及其推杆装置26重量产生的重力Fg后,最大伸缩量为5mm,扭簧16的 最大扭量弧长为10mm,拉力为F4,压簧22的最大压力F3 > F4最大,最大压缩距离稍大于推 杆21和压块A19接触面距离,保证推杆装置26能越过压块A19。根据不等式F1 > F2最大 +F4e±+F3e±-Fg,那么Fl —定,弹簧23、扭簧16、压簧22的弹性系数K范围即确定,可在 该范围内定值。3、复位装置13中的压簧,最大压缩量大于Ilmm即可,这里选定15mm,K值不易大。4、钮扣电池选1. 5V,两节为3V,保证供给音乐芯片9电压为3V。。工作原理1)未通电(即复位后)时,Fl为0,F2最大-fg为0,F4为最大,扭簧16伸缩量为 10mm,此时F3 = F4最大(不动时,力相等),推杆装置26顶在挡块28上,传动轮18不动,限 位开关A5闭合,限位开关B7断开。2)通电后,由于Fl >F2最大+F4最大+F3最大-Fg,衔铁闭合,推杆装置26下移5mm,并 卧越过压块A19,这是压块B20距离推杆装置26还有S2 = 5mm的距离,而扭簧16还处于最 大张力状态,势必带动传动轮18顺时针转动,并走完S2这段行程,此时压块A19、B20、C27、 Dll已顺时针转过S2 = 5mm的距离,压块C27离开限位开关A5,压块Dll距离限位开关B7 还有5_距离,此时,限位开关A5、B7都断开,l/2F4e±= F3。3)缺相后,Fl为0,推杆装置26在拉簧23拉力F2最大和扭簧16的拉力1/2F4最大 拉动下,回到挡块28下。而此时,压块B20不受压,距推杆21还有S3 = 5mm行程,在扭簧 16扭力1/2F4S±拉动下顺时针转过5mm,重新顶在推杆21下,此时F4为0,同样压块A19、 C27、Dll在传动轮18带动下也顺时针转过5mm,这时,压块Dll刚好压住限位开关B7触点 闭合,蜂鸣器10报警。4)本实用除电磁铁、限位开关,弹簧、蜂鸣器,音乐芯片,轴外,其均可选用塑料或 胶木材料。
权利要求缺相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缠有电磁线圈的U形磁铁、限位开关A、B和传动轮,所述U形磁铁的上部有一能上下移动的衔铁,所述衔铁上固定有带推杆的推杆装置,所述传动轮的轮廓上顺序固定有压块A、B、C、D,推杆由压簧压入压块A、B之间的间隙,所述限位开关A、B位于压块C、D的下方,所述传动轮上固定有复位装置,所述限位开关A与电磁线圈形成电磁线圈电路,所述限位开关B、音乐芯片和蜂鸣器形成报警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相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的一端与U形磁铁的一U 形臂轴固定,所述衔铁的另一端由拉簧牵引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相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块和固定 连接在一起的复位钮,所述复位钮位于壳壁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相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上固定有扭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缺相报警器”,属于电器配件产品领域,它包括一缠有电磁线圈的U形磁铁、限位开关A、B和传动轮,所述U形磁铁的上部有一能上下移动的衔铁,所述衔铁上固定有带推杆的推杆装置,所述传动轮的轮廓上顺序固定有压块A、B、C、D,推杆由压簧压入压块A、B之间的间隙,所述限位开关A、B位于压块C、D的下方,所述传动轮上固定有复位装置,所述限位开关A与电磁线圈形成电磁线圈电路,所述限位开关B、音乐芯片和蜂鸣器形成报警电路。将其接在供电线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一旦发生缺相,即声音报警指示,但不产生保护,同时联系相关部门,查找缺相原因,以便判断是否继续生产,若造成设备损坏,也可为索赔提供证据。
文档编号G01R29/16GK201740823SQ20102026944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6日
发明者邹庆 申请人: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