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部炎症的药物,特别是以中药材配制的药物制剂。
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以及喉炎是自然人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它们的发病部位相邻近,常常伴发,或互为因果。对这几种病症的治疗也有共通之处。因此可以将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统称为咽喉部炎症。除急性扁桃体炎外,多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不便。目前对咽喉部炎症的治疗尚无专用特效药物,多使用一般消炎药物和对症治疗。市场上销售的治疗咽喉部炎症的药物在有效率、持久性、复发率等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其不足在于,或者疗程长、疗效低,或者是停止用药后复发率高。因此有必要发掘更为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治疗咽喉部炎症的药物。而按照中医药学理论研制的药物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中药天然药物制备的对急慢性咽喉部炎症标本兼治,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原料药为十七种中药天然药物青果、金银花、山豆根、射干、胖大海、七叶一枝花、板蓝根、天花粉、浙贝母、连翘、桔梗、黄芩、赤芍、白芷、人工牛黄、冰片、生甘草。将它们配以制药可接受的载体,采用通常的工艺方法,加工制作成胶囊或其他适用的剂型。
本发明药物成份用量配比范围为青果8~12%金银花8~12% 山豆根5~9% 射干5~9%胖大海5~9% 七叶一枝花5~9%板蓝根4~8% 天花粉4~8%浙贝母4~8% 连翘4~8% 桔梗4~8%黄芩3~7%赤芍3~7% 白芷3~7% 人工牛黄2~4%冰片1~3%生甘草1~3%
本发明药物成份用量优选配比为青果9~11% 金银花9~11% 山豆根6~8% 射干6~8%胖大海6~8% 七叶一枝花6~8% 板蓝根5~7% 天花粉5~7%浙贝母5~7% 连翘5~7%桔梗5~7%黄芩4~6%赤芍4~6% 白芷4~6%人工牛黄2.5~3.5%冰片1.5~2.5%生甘草1.5~2.5%本发明药物成分用量最佳配比为青果10%金银花10% 山豆根7% 射干7% 胖大海7%七叶一枝花7% 板蓝根6%天花粉6% 浙贝母6%连翘6%桔梗6% 黄芩5% 赤芍5%白芷5% 人工牛黄3%冰片2% 生甘草2%制剂方法1.制胶囊剂。将所有用作原料的十七种中药材混合兑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3小时,过滤取煎煮液合并,再加热浓缩成膏状,然后晒干或烘干,再行粉碎,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2.制口服液。将所有用作原料的十七种中药材混合兑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3小时,过滤取煎煮液合并,加入防腐剂,分装备用。
3.也可以按通常的方法制成片剂、蜜丸、水丸、颗粒型冲剂等剂型。
以上各种剂型成人每日用量相当于生药160~200克,分2~3次服用。
祖国医学认为,咽喉诸病皆属以火。其病因多为肺胃之火上升,风热之邪外侵,风火相搏,热毒蕴结,挟痰凝滞而成。或因食辛辣、烟酒刺激,肠胃积热上攻于咽喉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咽痛、扁桃体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等症状和体征。
本发明药物按中医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祛痰止痛为主,逐外邪,平内热,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方中黄芩利上焦之火,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山豆根、射干、生甘草清热利咽消肿,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诸药配合,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祛瘀止痛之效。
本品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服药后能使咽喉部不适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发明人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喉炎数十例。其中资料收集完整的28例,经统计分析,疗效满意。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临床表现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头痛、咽痛、扁桃体肿大疼痛、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等症状体征。经服用本发明药物2~6天后痊愈。平均治愈日为4天。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制取胶囊青果200克 金银花200克 山豆根140克 射干140克 胖大海140克七叶一枝花140克 板蓝根120克 天花粉120克 浙贝母120克连翘120克桔梗120克 黄芩100克 赤芍100克白芷100克 人工牛黄60克冰片40克 生甘草40克将所有中药混合兑水煎煮三次,过滤取煎煮液。各次煎煮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1.5小时。将三次煎煮液合并,再加热浓缩成膏状,然后晒干,再行粉碎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本实施例原料药总用量为2000克,按成人每日用量相当于生药160~200克计算,约相当于一名成年病人10~12日的用量。
实施例2 制取口服液青果240克 金银花160克 山豆根140克射干180克 胖大海100克七叶一枝花150克 板蓝根160克 天花粉80克 浙贝母120克 连翘160克桔梗80克 黄芩100克 赤芍140克 白芷60克 人工牛黄60克冰片60克 生甘草20克将所有中药混合兑水煎煮三次,过滤取煎煮液。各次煎煮时间分别为3小时、2.5小时、1.5小时,将三次煎煮液合并,加入少量防腐剂,分装备用。
本实施例原料药总用量为2010克,按成人每日用量相当于生药160~200克计算,约相当于一名成年病人10~12日的用量。
实施例3制取胶囊青果180克 金银花200克 山豆根160克射干120克 胖大海140克七叶一枝花180克板蓝根80克 天花粉120克浙贝母160克连翘80克桔梗120克 黄芩140克 赤芍60克 白芷150克 人工牛黄80克冰片20克 生甘草40克将所有中药混合兑水煎煮三次,过滤取煎煮液。各次煎煮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将三次煎煮液合并,再加热浓缩成膏状,然后烘干,再行粉碎装入胶囊,每粒重0.5克,即为成品。
2.将上述药物,装入胶囊内,每粒重0.5克。即成成品。
本实施例原料药总用量为2030克,按成人每日用量相当于生药160~200克计算,约相当于一名成年病人10~12日的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以中药天然药物制备的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作的青果8~12% 金银花8~12% 山豆根5~9% 射干5~9%胖大海5~9% 七叶一枝花5~9%板蓝根4~8% 天花粉4~8%浙贝母4~8% 连翘4~8% 桔梗4~8%黄芩3~7%赤芍3~7% 白芷3~7% 人工牛黄2~4%冰片1~3%生甘草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药物成分用量配比为,青果9~11% 金银花9~11% 山豆根6~8%射干6~8%胖大海6~8% 七叶一枝花6~8%板蓝根5~7%天花粉5~7%浙贝母5~7% 连翘5~7% 桔梗5~7% 黄芩4~6%赤芍4~6%白芷4~6% 人工牛黄2.5~3.5% 冰片1.5~2.5%生甘草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药物成分用量配比为,青果10% 金银花10%山豆根7% 射干7% 胖大海7%七叶一枝花7%板蓝根6% 天花粉6% 浙贝母6%连翘6%桔梗6% 黄芩5% 赤芍5% 白芷5% 人工牛黄3%冰片2% 生甘草2%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和3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胶囊剂或口服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十七种中药原料药煎煮3次,过滤取煎煮液,再加热浓缩成膏状,然后晒干或烘干,再行粉碎,制成胶囊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十七种中药原料药煎煮3次,过滤取煎煮液,加入防腐剂,制成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中药天然药物制备的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以及喉炎的药物制剂,它是由十七种中药天然药物——青果、金银花、山豆根、射干、胖大海、七叶一枝花、板蓝根、天花粉、浙贝母、连翘、桔梗、黄芩、赤芍、白芷、人工牛黄、冰片、生甘草为原料药制作的。
文档编号A61P11/00GK1404853SQ02100298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8日
发明者陈炳南 申请人:陈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