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液片和分析方法

xiaoxiao2020-7-23  7

专利名称:送液片和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液片、和采用该送液片的分析方法及送液方法。
背景技术
已往,与临床诊断、食品卫生、环境分析有关的微量分子的分析,几乎都是在临床 检查公司、分析公司,采用自动分析装置进行的。该装置具有把检体(检测样品)溶液和 分析用试剂供给反应容器用的自动检体 试剂供给机构,保持多个试剂的试剂保持容器,从 在反应容器内混合的液体中吸引除去检测不需要的成分、将容器洗净的自动清洗机构等。 另外,还需要将这些机构依次组合地动作的高度控制机构。因此,具有这些功能的自动分析 装置,是大型且高价的装置。近年来,在床旁进行的简便·迅速诊断、在食品加工、进货各现场进行分析·测定 而防止事故发生、在河川、废弃物处理场等的现场进行河川、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分析的重 要性,受到关注。因此,能够简便、迅速、低价且高灵敏度地测定的检测法,以及可在现场进 行分析·测定的小型分析装置的开发,受到重视。尤其是,临床诊断的分析中,为了分析时间的缩短、分析所需检体量的微量化、以 及早期发现病症状态,用微量的检体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是重要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 题,作为分析检体中的微量被检物质的手段,开发出了新的设备。该设备中用微细加工技 术,在基板上形成配置流路,将被检者的血液等的体液注入其中,进行分析。采用这些设备 进行的微量检体的分析中,为了自动地依次移送用于告知检体中有目的物质(测定物质) 存在的荧光物质、放射线物质、发光物质等的标记试剂,由酶反应而产生荧光、发光、吸光的 基质,用酶、荧光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标记了与检体中的目的物质结合的抗体的标记抗体, 各种清洗液等,开发出了各种方法。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是,检查盒包含具有多个容器、和配置在大致水平面上的 流路的基板。用离心力,使该检查盒旋转,使溶液从相对于旋转轴线为内周侧的容器,移动 到相对于旋转轴线为外周侧的容器。但是,为了依次移送多个试剂,需要用穿孔装置在微小 的盒上依次穿孔,所以,需要有精密的穿孔装置,不容易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分析的迅速化。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是,为了自动地测定检体,从片的外部,采用微型泵等的微 量送液装置,或采用逆流防止阀、能动阀等各种阀构造,控制送液,将多个试剂依次送到反 应室,进行分析。但是,都需要搭载着复杂且精密机构的片、装置,其操作复杂,不能迅速、简 便且低价地分析,同时,在阀部位、与泵的连接部位,有液体残存等,存在着在试剂间液体污 染、混入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2006-18937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2006-121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通过除了离心力外还利用重力,能够解决已往的课题,不需要穿孔装置、微量送液装置等,并且,在试剂间不产生试剂的污染、混入,依次移 送检体·试剂(下面有时称为液体)。本发明提供以下[1] [15]的技术方案。[1] 一种送液片,通过使片绕旋转轴旋转,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移送液体,在 片内部,包括第1储液槽、和相互相邻地配置成多层(级)的2个以上的送液单元;上述第 1储液槽,能够在片旋转停止时导入上述液体;上述送液单元,分别包括第1保持槽、位于 该第ι保持槽的重力方向的第2保持槽、和从该第1保持槽朝重力方向延伸并将该第1保 持槽与该第2保持槽连通的流路B,第1层的第1保持槽,与从上述第1储液槽朝外周侧延 伸的流路A连接;相邻的上述送液单元彼此由流路C连接,该流路C从上层的上述送液单元 的第2保持槽朝旋转的外周侧延伸、与下层的上述送液单元的上述第1保持槽连通。[2] 一种送液片,安装于旋转装置而绕旋转轴旋转,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在 内部的多个槽间移送液体,包括第1储液槽、流路A、多个送液单元和流路C ;上述第1储 液槽,设在上述送液片的内部,能够导入上述液体;上述流路A,其一端与上述第1储液槽连 接,上述流路A的全部或一部分以上述旋转轴为基准向朝向外周的方向延伸;上述送液单 元,包括第1保持槽、相对于该第1保持槽设在重力方向的第2保持槽、和一端与上述第1 保持槽连接且另一端与上述第2保持槽连接的流路B,上述多个送液单元配置成多层,上述 流路A的另一端与最上层的上述第1保持槽连接;上述流路C,其全部或一部分以上述旋转 轴为基准向外周方向延伸,将上层侧的上述第2保持槽与下层侧的上述第1保持槽连接而 将上述送液单元彼此连接。[3] [1]记载的送液片中,多个上述送液单元之中的至少一个上述送液单元,还具 有比上述第2保持槽靠上述旋转轴侧的第2储液槽,和连接上述第2保持槽与上述第2储 液槽的流路E。[4] [1]记载送液片中,多个上述送液单元之中的至少一个上述送液单元,还具有 比上述第1保持槽靠上述旋转轴侧的第2储液槽、和连接上述第1保持槽与上述第2储液 槽的流路E。[5] [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中,上述流路B,在流路途中,具有以旋转轴 为基准朝外周方向弯曲的弯曲部。[6] [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中,上述流路B,在流路途中,具有流路截面 积比与第1保持槽连接的连接部的流路截面积小的部位。[7] [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中,上述流路B的至少一部分与旋转轴所成 的角度,比上述流路C的至少一部分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大。[8] [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中,还备有流路D,该流路D,与最下层上述送 液单元的上述第2保持槽连接,以旋转轴为基准向外周方向延伸。[9] [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中,上述第2保持槽还备有能够导入上述液 体的流路,在上述送液片包含的上述第1储液槽和上述第2保持槽之中的至少2个中,预先 储存着互不相同的上述液体。[10] [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中,上述第1保持槽和上述第2保持槽之中 的至少一个保持槽,通过多个流路,与该保持槽上层的上述第1储液槽和/或上层的上述第 1保持槽及上述第2保持槽连接,能够把从多个该流路流入的不同液体混合。
5
[11] [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中,上述第1储液槽和/或上述第2储液 槽,设置在可装卸的试剂容器('J Y— 〃 )单元内。[12] 一种分析方法,准备[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把液体导入上述第1和/或第2储液槽; 把导入了上述液体的上述送液片,安装于旋转装置,用第1旋转速度使其旋转,将上述液体 移送到上述第1保持槽;用比上述第1旋转速度低的第2旋转速度使上述送液片旋转或停 止旋转,把上述液体移送到上述第2保持槽,由此,进行上述液体的分析。[13] [12]记载的分析方法中,上述液体,是从选自血液、尿、髓液、唾液、痰、细胞悬 浮液(悬浊液)、细胞破碎液、核酸溶液、病毒悬浮液、食品提取液、土壤提取液、封阻(阻 断)溶液、稀释液、变性剂、标记抗体、标记抗原、未标记抗体、未标记抗原、标记物质、发光 基质、荧光基质、发色基质、过氧化氢水、清洗液、蛋白质变性剂、细胞溶解液、酶溶液、标记 核酸、未标记核酸、引物、探针、抗生物素蛋白、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缓冲液、PH调制溶液、杂 交溶液、酶反应停止液中的任一个、或2个以上的组合、或2个以上反应生成物中选择出的。[14] 一种送液方法,准备[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送液片;把液体导入上述储 液槽;把导入了上述液体的上述送液片,装在旋转装置上,用第1旋转速度使其旋转,将上 述液体移送到上述第1保持槽;(a)用比上述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使上述送 液片旋转或停止旋转,把上述液体移送到上述第2保持槽;(b)用上述第1旋转速度使上述 送液片旋转,把上述液体送到下层的上述第1保持槽。[15] [14]记载的送液方法中,将上述(a)和(b),再反复一次或二次以上。根据本发明,提供利用离心力和重力、不需要穿孔装置、微量送液装置、阀构造等 的复杂构造,可在设在内部的多个槽间,依次高效地移送液体的送液片、以及采该送液片的 分析方法。


图1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分析方法中的送液片的状况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分析方法中的送液片的状况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分析方法中的送液片的状况的图。图8-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送液片的储液槽、保持槽、和流路的构造的示意图。图8-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送液片的送液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A的、与作用在送液片上的离心力和重力相关 的优选位置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A的、相对于第1储液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置 的说明图。图11-1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B的、相对于第1保持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 置的说明图。
6
图11-2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B的、相对于第1保持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 置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B的、相对于第1保持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置 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C的、相对于第2保持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置 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C的、相对于第2保持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置 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B及流路C相对于旋转轴的优选角度的说明 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C的、与作用在送液片上的离心力和重力相关 的优选位置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C的、相对于第2保持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置 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D的、相对于第2保持槽内的液面的优选位置 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E和第2储液槽的优选位置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A相对于旋转轴的优选角度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流路B相对于旋转轴的优选角度的说明图。图22-1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在保持槽上连接着多个储液槽/保持槽的一例的 说明图。图22-2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在保持槽上连接着多个储液槽/保持槽的另一例 的说明图。图23-1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3-2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3-3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3-4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3-5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3-6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3-7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3-8是表示用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时的、液体位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7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1 第1储液槽10-1 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10-2 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
70069]20-1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0070]20-2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0071]30-1第3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0072]30-2第3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0073]40-1第4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0074]40-2第4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0075]U-I第1层送液单元0076]U-2第2层送液单元(下层送液单元)0077]U-3第3层送液单元(下层送液单元)0078]U-4第4层送液单元(下层送液单元)0079]40反应室(反应槽)0080]10-3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0081]20-3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0082]30-3第3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0083]40-3第4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0084]50废液槽0085]11-1第1储液槽的空气孔0086]11-2与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_I连通的空气流路0087]11-3与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_I连通的空气流路0088]11-4与第3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_I连通的空气流路0089]11-5与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 I连通的空气孔0090]11-6与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_I连通的空气孔0091]11-7与第3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_I连通的空气孔0092]A-I将第1储液槽、和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连通的流路A0093]B-I第1层送液单元的流路B0094]B-2下层的送液单元(第2层送液单元)的流路B0095]B-3第3层送液单元的流路B0096]B-4第4层送液单元的流路B0097]C-I将第1层和第2层送液单元连接的流路C0098]C-2将第2层和第3层送液单元连接的流路C0099]C-3将第3层和第4层送液单元连接的流路C0100]D流路D0101]E-I第1层送液单元的流路E0102]E-2第2层送液单元的流路E0103]E-3第3层送液单元的流路E0104]E-4第4层送液单元的流路E0105]F试剂容器单元0106]G送液片本体0107]Ll液体
8
Pl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的、包含第1储液槽内的液体液面的平 Pl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的、包含第1保持槽内的液体液面的平P3 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或停止旋转时的、包含第1保持槽内的 液体液面的平面。P4 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或停止旋转时的、包含第2保持槽内的液 体液面的平面。P5 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的、包含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液面的平面。P6 停止旋转时的、包含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液面的平面。P7、P8、P9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的、包含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液面的平Ql流路A的、与第1储液槽连接的连接部
Q2流路B的、与第1保持槽连接的连接部
Q3流路C的、与第1保持槽连接的连接部
Q4、Q5、Q6流路E的、与第2储液槽连接的连接部
Q7、Q8、Q9流路E的、与第2保持槽连接的连接部
Rl第1层的流路B中的、朝外周侧的弯曲点
R2第2层的流路B中的、朝外周侧的弯曲点
R3第3层的流路B中的、朝外周侧的弯曲点
R4第4层的流路B中的、朝外周侧的弯曲点
Sl流路B的延长线
S2流路C的延长线
S3流路A的延长线
si流路B的延长线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
s2流路C的延长线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
s3流路A的延长线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发明,概略地表示 了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大小及配置。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 围内,各构成要素可作适当变更。另外,图中,注有条纹图案的部位,表示液体本身、或表示 有液体存在。以下说明采用的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注以相同标记,其重复说明有 时从略。1.本发明的送液片(送液设备)本发明的送液片,是通过使送液片旋转,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移送液体的片。本发明的送液片,使用时,在设在送液片外部的旋转轴周围旋转。本发明中所说的 旋转,是指以某旋转轴为基准,在其周围旋转的意思,有时也称为相对于自转的公转。旋转 的轨道是大致圆形即可,对轨道半径没有特别限定。关于旋转时的送液片的方向,通常是使
9送液片的主面(透视地看时,是可观察各储液槽和流路的面)沿着包含旋转轴的平面地、将 送液片装在旋转装置上,旋转时,主面朝着旋转轨道的周方向。尤其是,主面为四边形的送 液片时,最好以最靠近最下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的部位的角成为下部的方式,以倾斜 状态使送液片旋转。例如,如图2所示的送液片那样,以第3层送液单元U-3的第2保持槽 30-2位于最下方的方式将主面倾斜(以送液片的靠旋转轴侧且下侧的角部为支点,使送液 片的靠旋转轴侧且上侧的角部倾斜),在此状态,将主面朝向旋转轨道的周方向地旋转。即, 送液片,可装在角式旋转器(角转子)上使用。送液片的倾斜度可以是主面的、靠旋转轴一 侧的边缘,相对于旋转轴成10 80°、最好成20 50°的角度。设想本发明的送液片装在角式旋转器上使用时,流路的延伸方向(延伸角度)、储 液槽和保持槽的形状等,是考虑装在角式旋转器上状态的送液片的倾斜度而设计的。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送液片的形状和状态的说明、尤其是关于角度的说明,当送 液片是装在旋转装置上的状态、即送液片装在角式旋转器上时,有时是以装在角式旋转器 上的倾斜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的。图26和图27所示的送液片,在大致水平方向,并排配置着多个送液单元。这些送 液片,装在旋转装置上时,不必倾斜,主面的、靠旋转轴一侧的边缘,平行于旋转轴。本发明的送液片的形状,通常是立方体或长方体的薄板状。本发明的送液片的尺 寸,只要是能装在旋转装置(离心机)上的大小即可。本发明的送液片,最好装在旋转器上使用。作为旋转器,最好采用上述的角式旋转 器。这时,与角式旋转器的角度相应地,控制流路的角度。另外,图26和图27所示的送液 片用旋转器,只要是具有可利用重力送液程度的厚度、使送液片旋转的旋转器即可。例如, 也可以采用具有数厘米左右厚度的圆柱状旋转器。本发明的送液片中移送的液体,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检体,例如有以血液、尿液、髓 液、唾液、痰等的体液为首的从活体采取的液体即活体试样、细胞悬浮液、细胞破碎液、核酸 溶液、病毒悬浮液、食品提取液、土壤提取液或水等的环境提取液等。所谓试剂,是指检查检体用的试剂,具体地说,有封阻溶液、稀释液、变性剂、标记 抗体、标记抗原、未标记抗体、未标记抗原、标记物质、发光基质、荧光基质、发色基质、过氧 化氢水、清洗液、蛋白质变性剂、细胞溶解液、酶溶液、标记核酸、未标记核酸、引物、探针、抗 生物素蛋白、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缓冲液、PH调制溶液、杂交溶液、酶反应停止液等。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检体·试剂”,包含检体或试剂中任一方、检体及试剂双方、 以及除了其中任一方外检体与试剂的反应生成物。另外,所说的“检体·试剂”,例如是流 体,最好是液体,也可以与“检体和/或试剂”替换。本发明的送液片,使主面沿着包含旋转轴的平面地、装在旋转装置上,通过使旋转 速度变化,实现各储液槽间的检体·试剂的移送。即,依次进行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和比 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实现送液。如前所述,用本发明的送 液片移送液体,是利用离心力和重力进行的,所以,不仅旋转速度变化,也可以使旋转轨道 半径变化。第1旋转速度,可以适当设定为使送液片受到的离心力通常为1 100000G、最好 为10 10000G。更好第1旋转速度,可以适当设定为使离心力为20 5000G。另一方面,第2旋转速度,必须低于第1旋转速度。第2旋转速度的具体范围,通常是使离心力为0 50G、最好为0 IOG的旋转速度。第2旋转速度,也可以是旋转停止 (离心力为0G)。第1旋转速度、第2旋转速度,分别可以是特定的转速。也可以是在某特定的转速 范围内,连续变化的转速。本发明送液片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树脂、玻璃等。为了从外部容易 观察到储液槽和流路,至少储液槽和流路的一部分是透明的,但也可以不透明。如果透明, 从外部可容易地检测送液状况。另外,用光学方法,在设在流路D下游的反应室,使依次移 送的检体 试剂溶液反应,进行测定时,反应室的一部分,最好采用透明材料。另外,反应室 的、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部分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透镜状。另外,对无论何种液体都能稳定地移送的材料,最好是具有耐药性、耐水性的化学 稳定性好的材料。送液片的材料,具体地说,例如,最好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聚 丙烯、聚乙烯、聚甲基戊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ABS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硅等的树脂、 包含这些高分子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复合物;石英玻璃、〃 ^ ^ (注册商标)玻璃、钠 钙玻璃、硼酸玻璃、硅酸玻璃、硼硅酸玻璃等的玻璃类和其复合物;表面被绝缘材料覆盖的 金属和其复合体、陶瓷和其复合体等。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聚苯乙 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尤其好。另外,作为具有耐药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好的材料,可以采用各种有机材料、无 机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甲基戊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硅等 的树脂、包含这些高分子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复合物;石英玻璃、〃 < V、” ;(注册商标) 玻璃、钠钙玻璃、硼酸玻璃、硅酸玻璃、硼硅酸玻璃等的玻璃类和其复合体;陶瓷和其复合物 等。其中,聚丙烯、聚乙烯、聚甲基戊烯、聚苯乙烯尤其好。本发明送液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把形成有各储液槽和各流路 的凹部的板状基板,与别的基板或薄膜接合起来而制成。或者,把具有形成流路的缝隙的基 板,从其两侧用2片基板挟入而制成。各储液槽、各流路的凹部的形成,当材料是树脂时,可 以是采用模具的一般成形法,例如,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吹塑成形、真空成形、热模压等。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送液片。图1 图4和图24 图27,是从主面侧看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送液片时、透视地示 出其内部构成要素的示意图。图8 图21,是说明本发明送液片的构造的示意图。各图中, 有的示出了旋转轴,有的没示出旋转轴,但是,都表示朝向送液片的主面时、在左侧有旋转 轴的状态。即,表示在使送液片旋转时的大致铅直方向的旋转轴位于送液片的左侧的情况 下,从轨道的周方向看的状态。送液片的左侧,是旋转轴方向(内周侧);右侧是外周侧、也 是离心力方向。另外,下方是重力方向。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送液片,具有第1储液槽、第1保持槽、流路A、第2保持槽、 流路B、和流路C。第1保持槽、第2保持槽和流路B,构成送液单元。用流路C将2个以上 的该送液单元连接。即,作为本发明送液片的构成要素,具有第1储液槽、位于上述第1储 液槽外周侧的第1保持槽、位于上述第1保持槽的重力方向的第2保持槽、将上述第1储液 槽和上述第1保持槽之间连通的流路A。如图8-1所示,本发明的送液片中,第1储液槽1-1和第1保持槽10-1,在离心力方向并排配置着。在其下层(以旋转轴为基准,在重力方向下层),第2保持槽10-2和下一 个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20-1,在离心力方向并排配置着。在再下层,配置着第2保持槽 20-2。第1储液槽1-1和第1保持槽10-1,由流路A-I连接。第1保持槽10_1和第2保 持槽10-2,由流路B-I连接。第2保持槽20-2和下一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20_1,由流路 C-I连接。第1保持槽20-1和第2保持槽20-2,由流路B-2连接。如图8-2所示,第1保持槽10-1、第2保持槽10_2、和流路B_l,构成送液单元U_l。 第1保持槽20-1、第2保持槽20-2、和流路B-2,构成送液单元U-2。第1储液槽和第2保持槽的位置关优选是,在把送液片装在旋转装置上的状态,从 正面看送液片的主面时,第1储液槽和第2保持槽最并排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另外,上述送 液单元各层的第1保持槽,也最好配置在大致直线上。另外,上述送液单元各层的第2保持 槽,也最好配置在大致直线上。这样,可以把各储液槽和各保持槽配置在小的空间内,可使 送液片更加小型化。所谓本发明中的下层送液单元,是指从正面看送液片的主面时,位于某送液单元 下游的送液单元。下层送液单元,相对于上层送液单元,以旋转轴为基准,位于重力方向或 外周方向。比最上层靠下层的送液单元称为第2层送液单元、第3层送液单元。图25所示的送液片中,第1层送液单元U-1、第2层送液单元U-2、第3层送液单 元U-3这样三个送液单元,朝铅直方向(重力方向)并排配置着。图26和图27所示的送液片中,第1层送液单元U-1、第2层送液单元U-2、第3层 送液单元U-3、第4层送液单元U-4,相对于旋转轴,依次朝外周方向、即朝大致水平方向地 并排配置着。本发明中的储液槽和保持槽,是指旋转停止时或旋转时,内部可储存液体或保持 液体的槽。储液槽是储存直接导入的液体的槽。保持槽是保持从其它储液槽或保持槽送过 来的液体的槽。储液槽和保持槽,可以预先保持液体,也可以预先保持被从其它槽流入的液 体溶解的粉末状、凝胶状的试剂。本发明的储液槽、保持槽,优选其容积是内部所收容的液 体的1. 1倍至10倍,最好是内部所收容的液体的1. 3倍至5倍左右。[第1储液槽]本发明中的第1储液槽,从送液片的主面侧看时,是位于第1层的第1保持槽的、 送液片旋转轴侧(内周侧)的槽。第1储液槽,通常在旋转前预先收纳检体·试剂,所以, 也可以具有注入检体 试剂用的开口部。第1储液槽的容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收纳检 体 试剂即可,但优选能收纳0. OOlml IOml液体、最好是收纳0. Olml Iml液体的容量。 另外,第1储液槽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从大致球形、圆柱形、长方体形、棱锥形、圆锥 形等中适当选择。[第1保持槽]本发明的送液片中,作为构成送液单元的槽之一,具有第1保持槽。该第1保持槽, 是以送液片的旋转轴为基准、位于上述第1储液槽和/或上一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外 周侧的液体保持槽。第1保持槽,借助第1旋转速度的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把从第1储液槽通过流 路A送过来的检体·试剂、和/或从上一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通过流路C送过来的检 体 试剂,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 时保持在内部。另外,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后接着进行的、比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保持在其内部的液体,通过流 路B排出到第2保持槽。第1保持槽内,在从第1储液槽送液前,也可以预先保持着与送过来的检体 试剂 反应用的固体或粉末状试剂。第1保持槽的容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在第1旋转速度中能 保持检体 试剂即可,但是,优选能收纳0. 001 10ml、最好是能收纳0. 01 Iml液体的容
量本发明的送液片中,第1保持槽,有时与2个以上的储液槽连接,这时,第1保持槽 的容量,最好比第1储液槽大。另外,第1保持槽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与第1储液槽同样 地,可以从球形、圆柱形、长方体形、棱柱、圆锥形等中适当选择。[流路A]本发明中,流路A,是构成送液单元的流路之一,是将第1储液槽与第1保持槽连通 的流路。该流路A,是在送液片的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时,借助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主要 是借助离心力的作用),将液体从第1储液槽移送到第1保持槽的流路。例如,如图1所示,流路A,其一端在第1储液槽的外周侧下方部分开口而连接;其 另一端在第1保持槽的旋转轴侧的上方部分开口而连接。关于流路A的形状、尺寸,沿流路整体可以不是一定的,流路整体只要是管状即 可。另外,流路A,也可以是将第1储液槽与第1保持槽直接连通的开口。流路A的、与延伸 方向正交的截面(横截面)的形状,没有限定,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其横截面尺寸大致一 定即可,可用检体·试剂能通过的尺寸适当调节。例如,短径(圆形时,是直径;多边形时, 是通过中心的最短径)通常可在IOym 5mm的范围,最好在IOOym Imm的范围。流路 A的短径小时,由于压力损失的原因,在第1旋转速度时,从第1储液槽向第1保持槽移送液 所需的时间增长。短径大时,所需的时间缩短。另外,流路A,并不一定全部都是直线,其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曲线、凹凸状,只 要能将第1储液槽和第1保持槽连通即可。也可以直线和曲线混合存在,也可以在途中弯 曲O流路A,最好位于通过该流路A和上述第1储液槽的连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 下的离心力及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的、外周侧。这样,在第1旋转速度下使送液片旋转时, 可以把已导入在第1储液槽内的液体,从第1储液槽送到最上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内。所谓“通过流路A和第1储液槽的连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下的离心力及重力 的合力垂直的面”,是指用第1旋转速度使本发明的送液片旋转时,与作用在送液片的流路 A和第1储液槽的连接部上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成垂直角度、并且与上述连接部交叉的 面。所谓“位于通过流路A和上述第1储液槽的连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的离心力及 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的、外周侧”,是指由上述垂直的面隔开的2个空间之中、从旋转轴看, 位于外周侧的空间。换言之,是指位于上述空间之中、没有旋转轴的空间。例如,如图9所示,作用在送液片上的离心力和重力的方向及大小如箭头所示时, 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方向及大小,由向外周方向延伸的粗箭头表示。与离心力和重力的 合力垂直的面,是通过粗线箭头的面,该粗线箭头表示与该合力箭头垂直的方向。所谓“位 于通过流路A和上述第1储液槽的连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的离心力及重力的合力垂 直的面的、外周侧”,是指以通过表示与上述合力垂直的面的粗线箭头的面为基准,流路A位
13于旋转轴存在空间(内周侧)相反侧的空间(外周侧)内。流路A,其至少一部分,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 剂的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这样,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可把已导入在第1储 液槽内的液体,从第1储液槽持续地流到第1保持槽,所以,可更切实地向第1保持槽送液。 不需要流路A的全部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的液面的平面”的 外周侧,只要流路A的外周侧的壁,位于“包含液体的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即可。所谓“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剂的液面的平面”,是指用 第1旋转速度,使具有导入了液体的第1储液槽的送液片旋转时包含在第1储液槽内液体 形成的液面的平面。另外,本发明中,所谓“包含液面的平面”,当液面为平面时,是指该液面;当槽是细 管状,与壁面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左右壁面的弯液面相连,液面不是平面时,是指沿槽中央的 液面的切线方向延伸的面。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从第1储液槽出来的液体的移动过程如下述。首 先,在使本发明的送液片开始旋转的时刻,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的液面的平面”,与把 水平面(水平方向)作为基准时相比,是倾斜的。在达到第1旋转速度前的时刻、即,流路 A位于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的时刻,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 液体从第1储液槽开始流入第1保持槽内,之后,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 持续地位于流路A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周侧期间,液体持续从第1储液槽流入第1保持槽。因此,本发明送液片的流路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时的第1储 液槽内的“包含检体·试剂的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时,可以使第1储液槽中的全部液体, 通过流路A移动到第1保持槽。例如,如图10所示,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包含第1储液槽1-1内的液 体Ll的液面的平面P1,从送液片的主面侧看,是左低右高的斜线,当流路A-I位于液面Pl 的外周侧(用Pl隔开的2个空间之中、有旋转轴空间的相反侧的空间)时,可以使液体流 出,一直到第1储液槽1-1变空。该流路A的形状,最好是,其至少一部分朝外周方向且上方地与旋转轴之间形成 角度。该角度通常是在0 80°,最好是1 45°,更好是3 15°之间适当设定。该角 度最好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第1储液槽与第1保持槽之间的距离,可以不浪费空间地配 置。流路A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度,例如如图20所示,用流路A的延长线(在流路A中流体 流动方向的延长线)S3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s3表示。如果流路A是弯曲的,则旋转轴与流 路A所成的角度,是把第1储液槽与流路A的连接部、和流路A途中位于最上方的点的连线 延长,该延长线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另外,即使流路A整体不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剂 的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则流路A和第1储液槽的连接部,最好相比于上述第1旋转速度 中的第1储液槽内的上述“包含液面的平面”,以旋转轴为基准位于外周方向。这样,在第1 旋转速度的旋转中,可切实地将第1储液槽内的液体送到第1保持槽。另外,流路A,其与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下 的第1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剂液面的平面的旋转轴侧(内周侧)。用第1旋转速度使 送液片旋转时,从第1储液槽送出来的液体,在第1保持槽中,形成与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
14方向大致垂直的液面。这时,使流路A与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包含该 液面的平面的旋转轴侧,这样,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中,由第1保持槽切实地保持液体,可 更有效防止液体往第1储液槽倒流。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的、第1保持槽内的液体的流动过程如下。首先, 用第1旋转速度使本发明的送液片旋转时,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液体开始流入第1保 持槽内。之后,第1保持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持续地位于流路A和第1保持槽的 连接部的外周侧期间,液体持续地流入,而不从第1保持槽倒流。因此,本发明送液片的流路A和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旋转 速度中的第1保持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内周侧时,液体不从第1保持槽倒流,液 体存留在第1保持槽内。如图10所示,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包含第1保持槽10-1中的液体Ll 的液面的平面P2,从送液片的主面看,是左低右高的斜线。流路A-I和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 Q1,位于上述平面P2的左侧(用P2隔开的2个空间之中的、有旋转轴的空间),这样,可以 使液体保持在第1保持槽10-1中,不流到其它槽内。第1保持槽和流路A-I的连接部Ql, 最好位于第1保持槽的上方。这样,在比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 停止时,位于包含第1保持槽内形成液面的平面的上方,可有效地抑制往第1储液槽倒流。[第2保持槽]本发明的送液片中,构成送液单元的槽之一,具有第2保持槽。该第2保持槽,是 以送液片的旋转轴为基准,位于上述第1保持槽的重力方向的槽。该第2保持槽,最好位于 第1保持槽的、送液片旋转轴侧(内周侧)。所谓本发明中的重力方向,是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方向,具体地说,是指水 平方向的下方。所谓“第2保持槽位于第1保持槽的重力方向”,是指第2保持槽在第1保 持槽的下方。具体地说,送液片旋转时,从正面看送液片的主面时,位于水平的下方。换言 之,所谓“重力方向”,只要是具有重力方向的矢量的方向即可,为了使液体容易在重力作用 下流动,该“重力方向”,最好是接近铅直下方的方向。第2保持槽,是在本发明的送液片旋转停止时或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可将液体 储存在内部的槽。这时的液体、即检体·试剂,可以是从第1保持槽移送过来的液体,也可 以直接收纳在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第2保持槽的容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收纳检体 试剂即可。但优选具有收纳 0. 001 10ml、最好收纳0. Olml Iml液体的容量。另外,第2保持槽的形状也没有特别 限定,可以从大致球形、长方体形、棱锥形、圆锥形中适当选择,只要在第1旋转速度中,通 过流路C或流路D,能把暂时保持在该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排出的构造即可。[流路B]本发明中,流路B,是构成送液单元的流路之一,是将上述第1保持槽和该第2保持 槽之间连通的流路。在送液片的、比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 止时,在重力作用下,上述液体流过流路B,从上述第1保持槽移送到第2保持槽。流路B, 从与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朝重力方向延伸,与第2保持槽连接。这样,在送液片的、比上述 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借助重力作用,可将液体从第1 保持槽移送到第2保持槽。
15
例如,如图1所示,流路B,其一端侧在第2保持槽的外周侧上方部分开口而连接; 其另一端侧在同一层的第1保持槽的旋转轴侧下方部分开口而连接。流路B,其与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1 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试剂液面的平面的旋转轴侧(内周侧)。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 转时,从第1储液槽移送过来的液体,在第1保持槽内,形成与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大致垂 直的液面。这时,使流路B与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液面的旋转轴侧, 这样,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中,可将液体更切实保持在第1保持槽内。图11-1所示,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使流路B-I与第1保持槽10_1的 连接部Q2,位于包含第1保持槽10-1内的液体Ll的液面的平面P2的内周(旋转轴)侧 (用P2隔开的2个空间之中的、有旋转轴的空间),由此可以将液体保持在第1保持槽10-1 内,不流到其它槽。另外,例如如图11-2所示,如果连接部Q2位于平面P2的内周侧,在第1旋转速度 的旋转时,可将液体保持在第1保持槽10-1内。第1保持槽10-1和流路B-I的连接部Q2,最好位于第1保持槽10_1的下方(重 力方向)。这样,比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连接部Q2位 于包含第1保持槽10-1内形成的液面的平面的下方,液体可从第1保持槽10-1通过流路 B-I完全地排出到第2保持槽10-2。本发明的流路B,最好位于第2旋转速度中的第1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试剂的 液面的平面”的下方。这时,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或停止旋转时,可将第1保持槽 内的液体,从第1保持槽更切实地移送到第2保持槽。上述流路B,其至少一部分,最好比上述第1旋转速度中的上述第1保持槽内的“包 含检体 试剂的液面的平面”在内周侧(朝向旋转轴的方向)延伸。这样,可有效地防止第 1旋转速度的旋转时第1保持槽中的液体流出到第2保持槽。例如,如图11-1和图11-2所示,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流路B-I位于 平面P2的内周侧(用平面P2隔开的2个空间之中的、有旋转轴的空间),该平面P2包含第 1保持槽10-1的液体Ll的液面。这样,可以把液体保持在第1保持槽10-1内。流路B,最好位于第2旋转速度中的第1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剂液面的平面” 的下方。这样,在第2旋转速度中,可不滞留地、有效地从第1保持槽向第2保持槽进行送 液。所谓“位于包含检体·试剂液面的平面的下方”,例如如图12所示,是指用第2旋转速 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或停止旋转时,流路B-I位于平面P3的下方的空间(用P3隔开的2个 空间之中的、重力方向的空间),该平面P3包含第1保持槽10-1中液体Ll的液面。流路B与旋转轴之间形成角度时,通常是在内周方向(朝旋转轴的方向)或外周 方向且朝下方(重力方向),在0 80°,最好0 60°,更好0 45°之间适当设定。这 时,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可更加有效地把第1保持槽内的液体移送到第2 保持槽。另外,更优选在内周方向且下方,在1 80°之间设定。使流路B朝内周方向延 伸,可使第2保持槽位于送液片的内周侧,可有效利用送液片的空间。例如,如图21所示,流路B与旋转轴之间的角度,用流路B的延长线(在流路B内 液体流动方向的延长线)Sl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Sl表示。另外,流路B,也可以从第1保持槽朝下方内周侧延伸,途中朝下方外周侧弯曲。这样,送液片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液体通过流路B时,即使在流路B的下 部有残留液体,在接着的第1旋转速度旋转时,也能更加切实地把液体送到下层送液单元 的第1保持槽内。例如,本发明送液片的一构成例,如图3所示,流路B-1、流路B-2、和流路 B3,分别在与第1保持槽10-1、20-1、30-1的连接部,朝旋转轴内周侧延伸,并分别在R1、R2、 R3的位置,朝重力方向且外周侧方向转换方向。图25所示的送液片中,流路B-1、B-2、B_3,从与对应的第1保持槽10_1、20_1、 30-1的连接部,朝重力方向且内周侧延伸,分别在Rl、R2、R3的位置,朝向重力方向且外周 侧折返,与对应的第2保持槽10-2、20-2、30-2连接。图25所示的送液片,第1保持槽、流 路B和第2保持槽是连续的,且形成为一体。各送液单元(U-l、U-2、U-3)的第1保持槽、流 路B和第2保持槽是连续的,在该例中,顶端侧的一部分宽度扩大,在上述的位置R弯曲,成 为大致“〈”字形。第1保持槽10-1,与在铅直方向(重力方向)并排配置的2个第1储液槽(1-la、 1-lb)连接(连通)。第2保持槽(10-2、20-2、30-2),分别与第2储液槽(10-3、20-3、30_3) 连接。从第1储液槽(l-la、l-lb)伸出的流路,以各槽(l-la、l-lb)的外周侧上端部作为连 接部,先朝着将送液片设为非倾斜状态而观察时的铅直方向(重力方向)延伸,途中朝外周 方向且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与第1保持槽(10-1)的内周侧上端部连接。这时,从 第1储液槽(I-Ia)延伸出的流路,一边沿着送液片非倾斜状态时的铅直方向(重力方向) 延伸,一边与从储液槽(I-Ib)延伸出的流路连接。流路(E-U E-2、E-3),从第2储液槽(10-3、20-3、30_3)伸出,以槽外周侧的上端 部作为连接部,先朝将送液片设为非倾斜状态而观察时的铅直方向(重力方向)延伸,在途 中,朝外周方向且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与第2保持槽(10-2、20-2、30-2)的内周侧 下端部连接。流路(C-l、C-2),从第2保持槽(10-2、20-2)伸出,朝外周方向且与重力方向 相反的方向延伸,与第1保持槽(20-1、30-1)的内周侧上端部连接。在最终层的第2保持 槽(30-2)上,连接着朝外周方向且与重力方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流路C-3。在流路C-3的外 周侧上端部,连接着流路D。该流路D,先朝外周方向且重力方向延伸,途中朝外周方向且与 力方向相反方向折返,在送液片的外周侧的外侧面开口。图26和图27所示的送液片中,流路B-1、B_2、B_3、B_4,从与对应的第1保持槽 10-1、20-1、30-1、40-1的连接部,朝重力方向且内周侧延伸,分别在Rl、R2、R3、R4的位置, 朝重力方向且外周侧折返,与对应的第2保持槽10-2、20-2、30-2、40-2连接。即,图26和 图27所示的送液片中,第1保持槽、流路B、和第2保持槽,是连续的,且构成为一体。各送 液单元(U-l、U-2、U-3、U-4)的第1保持槽、流路B、和第2保持槽,在该例中,连续地构成为 倒Σ字形状。流路B的形状、尺寸,与流路A同样地,沿流路整体可以不是一定的,流路整体只要 是管状即可。另外,流路B也可以是将第1保持槽和第2保持槽直接连通的开口。横截面 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横截面尺寸大致一定即可,可用检体·试剂 能通过的尺寸适当调节。但是,截面积尺寸最好比流路A大,这样,可以将第1保持槽内的 液体顺利地送到第2保持槽。例如,短径(圆形时,是直径;多边形时,是通过中心的最短的 直径)通常在ΙΟμπι 5mm,最好在100 μ m 3mm的范围。流路B,在流路途中,最好有流路截面积比与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处的流路截面积小的部位。这样,除了重力外,还可利用毛细管现象移送液体,所以可以缩短用重力移送检 体·试剂所需的时间。另外,更优选具有流路截面积比与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处的流路截 面积小的部位,在其下游,在流路途中,具有1个或多个更小流路截面积的部位。另外,流路 B,其整体或一部分的流路截面积,也可以朝着下游连续地减小。另外,流路B的截面积,更优选越接近第2保持槽越减小。这样,第2旋转速度的 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液体借助重力从第1保持槽送到第2保持槽时,表面张力起作用,可 更加顺利地向第2保持槽移送液体。本发明中各层送液单元的流路B,送液片包含的多个流路B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 最好相同。这时,能够通过相同的第2旋转速度旋转或旋转停止,朝重力方向的槽送液,更 加容易进行送液的控制。本发明中,在第2保持槽上,连接着流路C。流路C是将第2保持槽与上述下层送 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连通的流路。这样,上层的送液单元和下层的送液单元,由流路C连接, 将液体流下到下一个单元,进行送液。即,如后所述,借助流路C,可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 或旋转停止时,液体不从第2保持槽送到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而在比第2旋转速度 高速的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时,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将液体从第2保持槽送到下层送 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本发明中的第2保持槽,也可以不仅保持从第1保持槽流入的液体,而与上述第1 储液槽同样地,在旋转前预先收纳检体、试剂。第2保持槽,也可以具有注入试剂、检体用的 开口部。把液体预先收纳在第2保持槽内,由此,可在借助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 使液体从第1保持槽流入前,把预先收纳的液体,通过后述流路C,送到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 保持槽。[流路C]本发明中的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是以送液片的旋转轴为基准,位于上述 第2保持槽的外周侧的保持槽。该第1保持槽,能够借助第1旋转速度旋转时的离心力作 用,把从第2保持槽通过流路C送过来的试剂、检体,保持在其内部。另外,在第1旋转速度 的旋转后接着进行的、比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可把保 持在其内部的液体排出。因此,除了用流路C代替流路A进行试剂、检体的移送这一点外, 与最上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相同。另外,流路C,也可作为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中,可 保持从后述第2储液槽通过流路E流入的检体·试剂的槽。例如,如图1所示,流路C,其一端侧在第2保持槽的外周侧下方部分开口而连接; 其另一端侧在下一层第1保持槽的旋转轴侧的上方部分开口而连接。本发明中的流路C,位于上层送液单元与下层送液单元之间。流路C,在送液片的 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时,利用离心力和重力,把上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内的检体·试剂, 送到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内。这样,可把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保 持在上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中,送到下层送液单元的 第1保持槽内,通过转速控制,可进行依次移送液体的送液控制。流路C,其至少一部分,最好位于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的、第2保持 槽内的“包含检体·试剂液面的平面”的旋转内周侧或上方。这时,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 时或旋转停止时,可以使得从第1保持槽流入到了第2保持槽的液体,不流入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更加切实地储留在第2保持槽内。流路C中的至少一部分,最好位于送液片的第2旋转速度或旋转停止时形成的、第 2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剂液面的平面”的上方区域。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 止时,检体·试剂从第1保持槽流入第2保持槽,而做成上述那样的构造,可以把液体切实 保留在第2保持槽内。例如,以图13为例说明。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第2保 持槽10-2内的液体Li,形成了包含液面的平面P4。流路C-I,其一部分具有位于该平面P4 的上方空间(由P4隔开的2个空间中的、重力方向相反侧的空间)的区域,并在该区域,具 有与下一个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20-1连接的连接部Q3。这样,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 旋转停止时,流入在第2保持槽10-2的液体,即使流入到流路C-I的途中,也不流入到下一 个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流路C,其至少一部分,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 剂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这时,在第1旋转速度中,可以把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更高效地 送到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即,持续地位于“包含检体 试剂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 期间,液体从第2保持槽,持续地流入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另外,流路C全体,不必 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只要流路C的外 周侧的壁,位于“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即可。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的、液体从第2保持槽的移动过程,如下述。首先, 在使本发明的送液片开始旋转的时刻,第2保持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与水平面 相比,是倾斜的。在到达第1旋转速度前的时刻、即,流路C位于第2保持槽内的“包含液体 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的时刻,液体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从第2保持槽开始流入下一个 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内。之后,第2保持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持续位于流路C 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周侧期间,液体持续地从第2保持槽流入下一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因此,本发明送液片的流路C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保持槽内 的“包含检体·试剂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时,可以使该第2保持槽中的全量液体,通过流 路C移动到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例如,如图14所示,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 转时,包含第2保持槽10-2的液体Ll的平面P4,从送液片主面看,是朝向左低右高的斜线。 流路C-I位于平面P4的外周侧(由P4隔开的2个空间中的、存在有旋转轴侧相反侧的空 间),所以,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时,可以使液体流出,一直到第2保持槽变空为止。本发明中,流路C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最好比流路B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 的角度小。这样,可更加切实地防止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液体通过流路 B时,液体从流路B的前一个第2保持槽先流出。即,流路C比流路B更接近于垂直,也就是 说,流路C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比流路B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小,这样,可更加切实地把液 体保留在第2保持槽内。另外,具有3层以上送液单元的送液片中,存在着多个流路B,各流路B与旋转轴所 成的角度最好相同。设有多个流路B的送液片,通常,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和第2旋转速度 的旋转构成的循环,要进行数次以上,在送液片内进行送液,但这时,可在每个循环中不变 更第2旋转速度,而设为同一速度。本发明中的流路C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最好是至少其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朝
19外周方向且上方形成角度的形状。流路C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最好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 2个送液单元间的距离,可以不浪费空间地配置送液单元。该角度通常在0 80°,最好是 1 45°,更好是3 15°之间适当设定。这时,流路C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最好 比流路B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小。如上所述,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 液体通过流路B。这时,如上所述,调节成流路C比流路B接近于垂直,由此可以有效防止检 体·试剂从第2保持槽中流出。即,通过该调节,使本发明的送液片,交替地反复地进行第 1旋转速度的旋转和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可以在槽间依次送液。所谓“流路B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流路C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 是指该各流路的延长线与旋转轴的交叉部分的角度。例如,如图15所示,“流路B与送液片 旋转轴所成的角度”,用流路B-I的延长线(流路B中的液体流动方向的延长线)S1与旋转 轴所成的角度si表示。“流路C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用流路C-I的延长线(流路 C中的液体流动方向的延长线)S2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s2表示。该例中,si比s2大(si >s2)。另外,流路C是弯曲的时,旋转轴与流路C所成的角度,如下述定义。S卩,把第2保 持槽与流路C的连接部、和流路C途中位于最上方的点的连线延长,旋转轴与该延长线所成 的角度。流路B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和流路C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的差,通 常可在0.5 45°、最好1 20°间适当设定。用3个以上的送液单元构成本发明的送液片时,流路C也存在多个。这时,设置了 多个的流路C,至少各流路的一部分,最好相互平行。这时,能够使从多个第2保持槽向下层 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送液用的第1旋转速度,是相同的旋转速度。流路C,最好位于通过该流路C和第2保持槽的连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的离 心力及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的、外周侧。这样,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可以把导 入在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移送到下层送单元的第1保持槽。例如,如图17所示,用第1旋 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包含第2保持槽10-2内的液体Ll液面的平面P5,从送液片的主面 看时,是朝左低右高的斜线,流路C-I位于液面P5的外周侧(用P5隔开的2个空间中的、 有旋转轴空间的相反侧空间)时,可以使液体流出,一直到第2保持槽10-2变空为止。所谓“通过流路C与第2保持槽的连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中的离心力和重力 的合力垂直的面”,是指用第1旋转速度使本发明的送液片旋转时,与作用在送液片的流路 C与第2保持槽的连接部上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垂直,且与上述连接部交叉的面。例如, 如图16所示,用箭头表示作用在送液片上的离心力和重力的方向及大小时,离心力和重力 的合力,其方向及大小,用朝向外周侧的粗箭头表示。所谓“通过流路C与第2保持槽的连 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中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是指以通过箭头(图16中 的粗线箭头)的面为基准,流路C位于旋转轴存在的空间(内周侧)相反侧的空间(外周 侧)。上述箭头,与表示上述合力的粗箭头垂直。本发明中的流路C与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以送液片的旋转轴为 基准,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剂液面的 平面”的内周侧。这样,可更有效防止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中,液体从下层送液单元的第 1保持槽,向下游流出到第2保持槽等。关于流路C的形状、尺寸,在整个流路可以不是一定的,只要流路整体是管状即可。另外,流路C也可以是将第2保持槽与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连通的开口。横截 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横截面尺寸大致上一定即可,可用检体·试 剂能通过的尺寸适当调节。例如,短径(圆形时,是直径;多边形时,是通过中心的最短的直 径)通常可在10 μ m 5mm、最好在500 μ m 3mm的范围。流路C的短径小时,第1旋转速 度中,从第2保持槽向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送液所需的时间长,短径大时,所需时间 短。另外,流路C不一定全体都是直线状,只要将第2保持槽与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 持槽连通即可。流路C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曲线、凹凸的形状。流路C的延伸形状, 也可是直线和曲线混合存在,也可以在途中弯曲。另外,流路C和第2保持槽,也可以成为一体。如图3所示,第2保持槽和下层送 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也可以直接连通。这时,可以把第2保持槽10-2、20-2的外周侧的内 壁部C-ll、C-21视为流路C。S卩,第2保持槽的外周侧的内壁部C-ll、C-21与旋转轴所成 的角度,通常可在0 80°,最好是1 45°,更好是3 15°之间适当设定。这时,第2 保持槽的外周侧的内壁部C-11、C-21、D-11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最好比流路B与送 液片的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小。[流路D]本发明的送液片,也可以有流路D。该流路D,借助第1旋转速度,把液体从最下层 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排出。这样,将导入在送液片中的检体·试剂借助旋转在各槽依次 移送后的结果物(通常是液体),通过该流路D,最终排出到槽外。例如,如图1所示,流路D,其一端侧在最下层的第2储液槽的外周侧下方部分开口 而连接;其另一端侧朝外周方向且上方方向延伸。本发明的送液片中,流路D的构造,最好是,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 时,使液体保持在与流路D连接的第2保持槽内的构造。另外,最好是,比第2旋转速度高 速的第1旋转速度旋转时,在离心力作用下,上述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通过流路D送到下 游的构造。这时,通过提高转速,可以把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保持在第2 保持槽内的液体,送到下游。可进行依次移送液体的控制。流路D,其至少一部分,最好包含位于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的、第 2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试剂液面的平面”的内周侧或上方的区域。这时,在第2旋转速 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可以使得从第1保持槽流入到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不流入后述 的反应槽,可更加切实地存留在第2保持槽内。例如,如图18所示,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流路D的后半区域, 位于第2保持槽30-2的液面P6的上方。流路D,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与流路D连接的第2保持槽内的“包含检 体 试剂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这时,在第1旋转速度中,可以把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更 高效地送到后述反应槽。流路D的全体,不一定要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保持槽内的 “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只要至少流路D的外周侧的壁位于外周侧即可。另外, 流路C的全体,不必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外周 侧,只要流路C的外周侧的壁位于“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即可。流路D,最好位于与第1旋转速度中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的外周侧。这
21样,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可以把导入在第2保持槽内的液体,更高效地送到后 述反应槽。对于“与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该面的外周侧”的定义,与流路A、流路 C的说明中相同。本发明的流路D,其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最好与上层送液单元的流路A的至少一部 分平行。这时,用于从第1储液槽向第1保持槽送液的第1旋转速度、和用于从第2保持槽 向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送液的第1旋转速度,可以是相同的旋转速度。另外,预先把 液体导入第1储液槽、第2保持槽时,用同样的第1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可以把这些液体同 时送到下一个槽。流路Dl的、与第2保持槽的连接端相反侧的端部(图18所示例中,D_1的部分), 也可以与反应室(反应槽)等别的槽连接,也可以与排出路连接。流路D与排出路连接的 送液片,例如有图1 3、图25、图26所示的送液片。另外,流路D与反应室连接的送液片, 例如有图4所示的送液片。[排出路]流路D具有排出路时,该排出路,最好位于流路D中的、位于上述第2旋转速度的 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形成的上述第2保持槽内的“包含检体·试剂液面的平面”的上方区 域的下游。这样,可将液体切实保留在第2保持槽内。下面,参照图18,以旋转停止时的送液片为例进行说明。旋转停止时,第2保持槽 30-2内的液体Li,形成了包含液面的平面P6。流路D的一部分,具有位于该平面P6上方空 间(由P6隔开的两个空间中重力方向相反侧的空间)的区域,在该区域,有排出路D-1。本发明中,流路B和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最好比流路D与送液片旋转轴所成 的角度大。这样,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转停止时,液体通过流路B时,可更加切实防 止液体从流路B的前一个第2保持槽先流出。即,流路D比流路B接近于垂直,也就是说, 流路D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比流路B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小,这样,可将液体切实保留在 第2储液槽内。最好是本发明中的流路D,其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朝外周侧上方形成角度的 形状。角度优选是0 80°,最好是1 45°,更好是3 15°。流路D相对于旋转轴的 角度,与在其它流路的说明中相同,其说明从略。流路D的形状、尺寸,在流路整体也可以不是一定的,只要流路整体是管状即可。 另外,反应室(反应槽)与流路D连接着时,流路D也可以是将第2储液槽与反应室(反应 槽)直接连通的开口。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横截面尺寸大致 上一定即可,可用检体 试剂能通过的尺寸适当调节。例如,短径(圆形时,是直径;多边形 时,是通过中心的最短的直径)通常可在IOym 5mm、最好在100 μ m 3mm的范围。流路 D的短径小时,第1旋转速度中从第2保持槽向后述反应槽送液所需的时间长,短径大时,所 需时间短。另外,流路D,只要与第2保持槽连接即可,不一定全体都是直线,其一部分或全部 也可以曲线、凹凸状。也可以是直线和曲线混合存在,也可以在途中弯曲。本发明中的流路A、流路B、下层送液单元的流路B、流路C、流路D,可以是将储液槽 与保持槽之间连通的管状构造,也可以是将储液槽与保持槽直接连通的开口构造。另外,流路D和最下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也可以是一体的。另外,这时,最下
22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和后述反应槽,也可以直接连通。这时,可将第2保持槽的外周侧 的内壁部,视为流路D。具体地说,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把第2保持槽30-2的外周侧的内壁部D-Il视 为流路D。第2保持槽的外周侧的内壁部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通常可在0 80°,最好是 1 45°,更好是3 15°之间适当设定。这时,第2保持槽的外周侧的壁和送液片旋转轴 所成的角度,最好比流路B和送液片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小。本发明送液片中包含的流路A、流路C、流路D,各流路与旋转轴的角度,最好相同。 这时,可用相同的第1旋转速度,向下游的槽送液,可更加容易地进行送液的控制。本发明的送液片中,送液单元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定,有2个以上上述那样的送液 单元即可。随着增加送液单元的数目,可以延迟到达最后层为止的送液步骤。另外,也可增加 可依次送液的检体·试剂的种类。这样,采用多个送液单元时,反复地进行第1旋转速度的 旋转和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可依次移送多个种类的检体·试剂。本发明的送液片,在多个送液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送液单元中,也可以有第2储液 槽和流路E。这样,在第1旋转速度中,将液体注入上述送液单元的各层,可保持在第1保持 槽内。这样,可以按序地移送多个种类的液体。[第2储液槽]可以以送液片的旋转轴作为基准,第2储液槽配置在第2保持槽的内周侧。例如,如图4所示,第2储液槽10-3,配置在第2保持槽10_2的内周侧下方。第 2储液槽,通常预先收纳试剂、检体,所以,也可以有用于注入试剂、检体的开口部。第2储 液槽的容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具有能收纳试剂、检体的容量即可,但优选收纳0. OOlml 10ml,最好能收纳0. Olml Iml的液体。另外,第2储液槽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从大致 球形、圆柱形、长方体形、棱锥形、圆锥形等中适当选择。[流路E]如图4、图19、图24 图27所示,流路E,是将第2储液槽与第2保持槽或第1保 持槽连通的流路。流路E,其一端侧在第2储液槽的外周侧下方部分开口而连接;其另一端 侧在第2保持槽的旋转轴侧上方部分开口而连接。该流路E,是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时, 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把液体从第2储液槽向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移送的流路。本发明中的流路E,最好其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轴朝外周侧上方成0 90 °的 角度,朝外周侧下方(外周侧方向且重力方向)成0 90°的角度。尤其是,优选朝外周侧 上方(外周侧方向且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成1 90°的角度,最好成1 45°,更好 成1 15°。流路E的形状、尺寸,整个流路也可以不是一定的,只要流路全体是管状即可。另 外,流路E也可以是将第2储液槽与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直接连通的开口。流路E的流 路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流路E的横截面尺寸大致上一定即可, 可用检体 试剂能通过的尺寸适当调节。例如,流路E短径(圆形时,是直径;多边形时,是 通过中心的最短的直径)通常可在10 μ m 5mm、最好在100 μ m Imm的范围。流路E的 短径小时,第1旋转速度中从第2储液槽向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送液所需的时间,因压 力损失的原因而变长,短径大时,所需时间短。
另外,流路E,只要将第2储液槽与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连通即可,不一定全部 都是直线。流路E,其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曲线、凹凸状。流路E的延伸形状,也可以是直 线和曲线混合存在,也可以在途中弯曲。流路E,最好位于通过该流路E与上述第2储液槽的连接部并且与第1旋转速度 中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的外周侧。这样,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可 以把导入在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从第2储液槽移送到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可将该液 体原样地送到第2保持槽、第1保持槽或反应室。上述“与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垂直的面、 该面的外周侧”的定义,与在流路A、流路C的说明中相同。流路E,其至少一部分,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1储液槽内的“包含检体 试 剂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这样,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可以更切实地把导入在 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移送到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流路E的全部,不必位于第1旋转 速度中的第2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的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只要流路E的外周侧的壁 位于“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即可。所谓“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的液面”,与对流路A的相关说明、对 第1储液槽的相关说明同样地,是指用第1旋转速度,使具有导入了液体的第2储液槽的送 液片旋转时的、包含在第2储液槽内液体形成的液面的平面。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的、液体从第2储液槽的移动过程,如下述。首 先,在使本发明送液片开始旋转的时刻,第2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与水平面 比较,是倾斜的。在达到第1旋转速度前的时刻、即流路E位于第2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 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的时刻,液体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从第2储液槽流入第2 保持槽内或第1保持槽内,之后,第2储液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持续地位于流路 E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周侧期间,液体持续地从第2储液槽流入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因此,本发明送液片的流路E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储液槽内 的“包含检体 试剂液面的平面”的外周侧时,可以使第2储液槽中的全量液体,通过流路E 移动到第2保持槽。例如,如图19所示,送液片的旋转速度达到了第1旋转速度时,包含第 2储液槽10-3、20-3、30-3内的液体Li、L2、L3液面的平面P7、P8、P9,从送液片的主面看, 是左低右高的斜线。流路E位于上述平面的外周侧(用P7、P8、P9隔开的2个空间中的、有 旋转轴一侧相反侧的空间)时,可以使液体流出,一直到第2储液槽变空为止。另外,流路E和第2储液槽的连接部,最好位于上述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2储液槽 内的“包含检体·试剂液面的平面”的、旋转的外周侧。这样,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中,可 以切实地把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移送到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另外,也能向流路D送 液、通过流路C向下一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送液。例如,如图19所示,第2储液槽10-3、 20-3和流路E的连接部Q4、Q5,位于平面P7、P8的旋转外周侧(用P7、P8隔开的2个空间 之中、有旋转轴侧的相反侧空间),这样,可以将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不滞留地通过第2保 持槽和流路C-l、C-2,送到下一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20-1、30-1 (图19中右侧)。另 外,第2储液槽30-3和流路E的连接部Q6,位于平面P9的旋转的外周侧(用P9隔开的2 个空间之中的、有旋转轴侧的空间相反侧的空间),这样,可以将第2储液槽内的液体,不存 留地送到流路D。另外,送到第1保持槽20-1、30-1的液体,在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或旋 转停止时,通过流路B-2、B-3,向位于重力方向的第2保持槽20-2、30-2移动(图未示)。
24
另外,流路E和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的连接部,最好位于第1旋转速度中的第 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内的、包含液体液面的平面的旋转轴侧(内周侧)。用第1旋转速度 使送液片旋转时,从第2储液槽送来的液体,在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中,形成与离心力 和重力的合力方向大致垂直的液面,但是,由于流路E和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的连接 部,位于包含该液面的平面的旋转轴侧,所以,可由第2保持槽或第1保持槽,切实地保持第 1旋转速度旋转中的液体,可更有效地防止向第2储液槽倒流。图26和图27所示的送液片中,第2储液槽10_3,通过流路E_2与第2层送液单元 的第1保持槽20-l(U-2)连接着。另外,第2储液槽40-3,通过流路E-4与第4层送液单元 的第2保持槽40-2 (U-4)连接着。[反应室]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送液片,也可以具有与流路D连通的反应室。本发明中的反 应室,是指检体 试剂反应的区域。作为反应的具体例,例如有抗原抗体反应、杂交反应、酶 反应、变性反应、交联反应等。最好是抗原抗体反应、杂交反应、酶反应。另外,本发明中的反应室,也可以不与流路D连接。另外,保持槽也可以兼作为反 应室。例如,最下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可以作为反应室用。本发明中的反应室内,也可以充填结合了抗体或抗原的珠(载体)。这时,把含有 与抗体或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的检体·试剂,送到反应室,可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废液槽]例如,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送液片,也可以具有与反应室40连通的废液槽50。 这时,可将废液保持在送液片内,可减低有疑似感染性的检体、疑似毒性、环境毒性等的检 体 试剂泄漏到送液片外部的危险性、与人体接触的危险性。废液槽50,是储存通过了所有 槽后的检体·试剂的槽。废液槽50,配置在送液片的第1旋转速度旋转时离心力作用的方 向,通常,是在远离送液片旋转轴一侧的下方角部。废液50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收 纳废液即可,但优选能收纳0. 01 20ml的液体,最好能收纳0. 2 5ml的液体,其容量最 好比各储液槽大。另外,废液槽的形状,可从球形、长方体形、棱柱形、圆柱形等中适当选择。本发明的送液片,也可以是使不同的检体·试剂流入至少一个保持槽、在该保持槽 内部混合的构造。这时,可将多个检体 试剂在保持槽内部混合,也可以将混合后不稳定的 试剂等保持在不同的保持槽内,利用旋转,在保持槽内混合。也可以把多个本发明的送液片,连接到共同的流路、槽上使用。这时,即使一个送 液片预先储存一个检体·试剂,也可以把不同的检体·试剂从别的送液片依次流入共同的 流路、槽。当然,各个送液片收容有多个检体试剂时,也可以增加能依次流入共同流路、槽的 检体·试剂的种类。[检体·试剂的收纳、试剂容器单元]本发明的送液片,装在旋转装置上时,检体·试剂不一定要收纳在储液槽、保持槽 内,但是,通常是在送液片的旋转前,把预定的检体·试剂收纳在某一个槽内。在装到旋转 装置上之前,把预定的检体·试剂预先收纳(储液)在送液片内,这样,可以省略掉在把送 液片装到旋转装置上的状态,从外部注入试剂的操作。尤其是,最好把不同的检体 试剂,预先储存在储液槽和第2保持槽至少2个槽内。 这时,可利用旋转,依次移送不同的检体·试剂。另外,更好的是,不同的检体·试剂,预先收纳在从第1储液槽、第2储液槽、多个下层单元的第2保持槽中选择的至少2个槽内。如图27所示,本发明中的第1储液槽和/或第2储液槽,也可以设置成试剂容器 单元F。该试剂容器单元F,可相对于送液片本体G装卸。图27所示的构造例中,除了第1 储液槽和第2储液槽设在分体的、可装卸的试剂容器单元F内这一点外,其余构造与已说明 的图26所示构造例相同。本发明中的试剂容器单元F,在内部形成的槽内,预先保存着试剂,长期地、最好 10天以上保持试剂的稳定性、性能。典型的试剂容器单元F中,设有第1储液槽和/或第2 储液槽,设有把该试剂容器单元F与送液片本体G连接着时(使用时)与第1保持槽和/ 或第2保持槽连通的、流路A(A-la、A-lb)、流路E(E-2、E-4)的一部分或开口部。试剂容器 单元F的第1储液槽(1-la、1-lb)和/或第2储液槽(10_3、40_3),与送液片本体G的第1 保持槽(10-1、20-1)和/或第2保持槽(40-2)嵌合连通,由此作为送液片发挥功能。本发明中的试剂容器单元,例如为了长期稳定地保存液体状试剂,最好用吸水率 低的树脂形成。另外,为了避免光引起劣化,最好用透光率低的树脂形成。这样,使设有第1储液槽和/或第2储液槽的试剂容器单元单元,可相对于送液片 (送液片本体G)装卸,这样,对于一个送液片的各部位,可选择能满足各单元功能的树脂, 且可降低送液片整体的造价。另外,试剂容器单元,其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吸水率为0. 1 %以下、最好为0. 03% 以下的树脂形成。这样,试剂的浓度不会变化,可以长期保存试剂。另外,吸水率的上限通 常是0.2%。吸水率的测定,可通过重量测定进行。另外,吸水率的测定,也可按照JIS标准 JIS K7209 测定。另外,试剂容器单元,其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透光率(光线透过率)为10%以下、 最好以下的树脂形成。这样,可以保存具有光分解性的试剂,因此优选。透光率的测定, 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透光率,例如可按照JIS标准JIS K7105测定。为了降低透光率,也 可以采用含有色素、碳等的树脂。试剂容器单元的材料,可参考前述送液片材料的相关说明,更具体地说,最好采用 聚丙烯或聚乙烯。在试剂容器单元上,为了抑制试剂的蒸发,在开口部也可以粘接膜。使用时将膜除 去,将试剂容器单元装在送液片本体上,由此可以进行送液。另外,这里,说明了把图26所示送液片的储液槽,做成为分体的试剂容器单元的 例子。但是,例如图1所示送液片那样的、本发明的其它送液片的构造例中,也可以把储液 槽做成为分体的试剂容器单元。另外,本发明送液片中包含的保持槽中的至少一个,最好是通过多个流路,与该保 持槽上层的储液槽和/或保持槽连接、把从各槽流入的不同检体·试剂在上述保持槽内部 混合的槽。这样,可以同时地将多个试剂 检体混合。所谓“通过多个流路与上层的储液槽和/或保持槽连接”的形态,可以是下述的形 态。首先,当“该保持槽”是第1保持槽时,如上所述,必须至少与一个第1储液槽连接。但 是,设置了 2个以上的第1储液槽并通过多个流路与其连接时,就成为“通过多个流路与上 层的储液槽和/或保持槽连接”的形态。另外,除了第1储液槽外,通过流路,与上层单元的 保持槽、以及根据需要设置的第2储液槽中选择的储液槽·保持槽连接时,也成为“通过多个流路与上层的储液槽和/或保持槽连接”的形态。例如图22-1所示,可以使2个第1储 液槽l-la、l-lb通过流路A-la、A-lb与第1保持槽10_1连接。这样,可以把2个第1储液 槽内的检体·试剂,在第1保持槽内同时混合。另一方面,当“该保持槽”是第2保持槽时,如上所述,必须至少与一个第1保持槽 连接。但是,设置了 2个以上的第1保持槽并通过多个流路与其连接时,就成为“通过多个 流路与上层的储液槽和/或保持槽连接”的形态。另外,除了第1保持槽外,与第1储液槽、 第2储液槽、及同一单元内的第1保持槽、上层单元的保持槽、以及根据需要设置的第2储 液槽中选择的2个以上的储液槽·保持槽连接时,成为“通过多个流路与上层的储液槽和/ 或保持槽连接”的形态。例如,如图22-2所示,可以使2个第1保持槽10-lc、10-ld通过流 路B-lc、B-ld与第2保持槽10-2连接。第1保持槽10_lc、IO-Id分别通过流路A_lc、A-ld 与第1储液槽l-lc、l-ld连接。该例中,可以把2个第1储液槽内的检体·试剂,先在第1 保持槽内分别搅拌后在第2保持槽内混合。本发明中的检体·试剂,与前述相同,但最好含有从标记抗体、清洗液、基质、过氧 化氢水、稀释液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试剂。这时,可用本发明的送液片,依次移送通常用于抗 原抗体反应的、需要依次反应的试剂,进行反应。另外,本发明中的检体 试剂,也可以是酶、核酸等,能够将检体与多个试剂连续混 合或预先混合,送到反应室,进行核酸的扩增、检测。本发明的送液片中,储液槽、保持槽、反应槽、流路之中,至少一个储液槽、保持槽、 或流路的内壁,最好被进行了吸附抑制处理。这时,可以减小因检体和试剂的吸附而成分浓 度减小造成的测定、分析、反应的误差,可提高精度。另外,收纳在储液槽内的检体 试剂吸 附在内壁上时,会造成送液迟滞,而实施了吸附抑制处理后,可以解决该问题。吸附抑制处 理的方法,可采用使亲水性高分子材料静电吸附在表面的涂敷处理,照射高能线、使亲水性 高分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树脂表面上而坚固地固定的方法等。另外,第1储液槽、第2储液槽、第1保持槽、第2保持槽、废液槽、反应室(反应 槽)之中的至少一个,最好备有放压(抽压)用的空气流路或空气孔。储液槽中的空气压, 在收纳检体 试剂时会变动,有时导致送液片的送液效率降低、送液片的破损。而备有空气 路时,可将储液槽内的空气压保持为一定,消除上述的危险。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流路,把 检体·试剂导入第ι储液槽、第1保持槽、第2保持槽。空气流路的位置、角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防止在送液时检体·试剂流入,最好 从各储液槽朝旋转轴方向(内周侧)延伸开口。关于空气流路的形状、尺寸,流路整体上也可以不是一定的,只要流路整体是管状 即可。另外,空气流路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空气流路的横截面 尺寸大致上一定即可,可用检体 试剂能通过的尺寸适当调节。例如,空气流路的短径(圆 形时,是直径;多边形时,是通过中心的最短的直径)通常可在0. 1 5. 0mm、最好在0. 5 2. Omm的范围。2.本发明的分析方法本发明中的检体分析方法,是包含下述工序把检体·试剂导入到送液片中的至 少1个储液槽内后,使送液片相对于送液片外部的旋转轴进行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和比第 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
图5 图7,是表示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送液片进行分析时的、检体·试剂的移动的 说明图。另夕卜,图23-1 图23-8,是表示本发明送液片中的检体·试剂的移动的说明图。各图都是从正面看送液片的主面时,左侧有旋转轴的图。即,表示在使送液片旋转 时的大致铅直方向的旋转轴位于送液片的左侧的情况下,从轨道的周方向看的状态。朝向 纸面的送液片的左侧的方向,是旋转轴方向(内周侧)。朝向纸面的送液片右侧的方向,是 外周侧,也是离心力方向。下方是重力方向(大致铅直方向)。优选,本发明中的检体分析方法,是包含下述工序的方法在把检体试剂导入了送 液片的储液槽、保持槽之中的至少一个后,使送液片相对于送液片外部的旋转轴进行第1 旋转速度的旋转、和比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并至少反复2 次以上上述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和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例如,送液片中,第1储液槽和第1保持槽由流路A连通,具有2个由第1保持槽、 第2保持槽和将它们连通的流路B构成的送液单元。下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连接着 流路D。2种检体·试剂被导入、收纳在第1储液槽和下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内时,用 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使收纳在第1储液槽内的检体·试剂,流入第1保持槽并保持,使预 先收纳在下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内的检体 试剂,从流路D流出。然后,借助比第1旋 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使保持在上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内的 检体·试剂,移动到第2保持槽。然后,借助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使保持在第2保持槽内 的检体·试剂,移动到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反复上述工序,可依次移送不同的多个 检体·试剂。例如,送液片中,第1储液槽和第1保持槽由流路A连通,具有2个由第1保持槽、 第2保持槽和将它们连通的流路B构成的送液单元,2种检体·试剂被导入、收纳在第1储 液槽和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时,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使收纳在第1储液槽内的 检体·试剂,流入并保持在第1保持槽内;使预先收纳在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内 的检体·试剂,通过流路C,送到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然后,借助比第1旋转速 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使保持在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内的检 体 试剂,移动到第1层单元的第2保持槽。另外,使保持在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 内的检体·试剂,移动到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然后,用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把 保持在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内的检体 试剂,移送到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 把保持在第2层单元的第2保持槽内的检体·试剂,通过流路D排出。反复第2旋转速度 的旋转或旋转停止、和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把剩余的一个检体 试剂通过流路D排出。这 样,只把离心力和重力作为驱动力,可在槽间依次移送多个检体·试剂。下面,用图23-1 图23-8,说明本发明的分析方法。如图23_1所示,该例中,在 旋转前,预先把液体(检体·试剂)Li、L3、L5、L7分别收纳在第1储液槽1_1、第2保持槽 10-2、20-2、30-2 内。如图23-2所示,先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检体 试剂L1、L3、L5分别被 送到第1保持槽10-1、20-1、30-1,检体·试剂L7在反应室反应后,排出。接着,如图23-3所示,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或停止旋转时,检体·试剂 L1、L3、L5分别被送到第2保持槽10-2、20-2、30-2。
如图23-4所示,再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接着旋转时,检体·试剂Li、L3分别 被送到下一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20-1、30-1,检体·试剂L5在反应室反应后,排出。如图23-5所示,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接着旋转或停止旋转时,检体 试剂Li、 L3分别被送到第2保持槽20-2、30-2。接着,如图23-6所示,再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检体·试剂Ll被送到 再下一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30-1,检体·试剂L3在反应室反应后,排出。如图23-7所示,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接着旋转或停止旋转时,检体·试剂Ll 被送到第2保持槽30-2。接着,如图23-8所示,再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检体·试剂Ll在反应 室反应后,排出。本例中,用4个循环,把全部的检体 试剂依次送到反应室,从送液片中排
出ο本发明中的第1旋转速度,也可以是特定的转速,也可以是连续变化的转速。尤其 是,只要比能够通过流路A、流路C、流路D、流路E向下一个保持槽或反应槽送液的速度高的 速度即可。本发明中的第2旋转速度,也可以是特定的转速,也可以是连续变化的转速。尤其 是,只要是比能通过各层送液单元的流路B向下一个保持槽送液的速度低的速度即可。3.送液方法本发明的送液片,可用于液体的送液方法。下面,说明本发明的送液方法之一例。首先,准备好具有前述构造的送液片。然后,把液体导入送液片的储液槽。接着,把导入了液体的送液片,装在旋转装置上,用上述的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 旋转,利用离心力将液体送到第1保持槽。接着,(a)用比第1旋转速度低速的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或停止旋转,利用 重力把液体移送到第2保持槽。进而(b)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把液体送到下层的第1保持槽。另外,也可以将上述(a)工序和(b)工序,反复1次或2次以上。也可以把最终工 序作为(a)工序,最终把液体储留在第2保持槽内。另外,也可以把最终工序作为(b)工序, 用别的流路,把液体移送到送液片外。根据本发明的送液方法,利用离心力和重力,可将液体移送到送液片内的所希望 的槽中。因此,可在任意槽内进行例如液体的搅拌、混合等的调制、或多种液体的反应。3.本发明送液片的具体例和使用例下面,参照

本发明送液片的具体例和使用例。如图1所示,送液片由第1层送液单元U-I、下层送液单元(第2层送液单元)U-2、 和最下层送液单元(第3层送液单元)U-3构成。图1所示的送液片中,第1储液槽1-1设 在送液单元U-I的内周侧(左侧旋转轴侧)。该第1储液槽1-1,通过流路A-I与第1层送 液单元U-I的第1保持槽10-1连接。第1层送液单元U-1,由第1保持槽10-1、流路B-1、 和第2保持槽10-2构成。第1保持槽10-1和第2保持槽10-2用流路B-I连接着。第2 保持槽10-2,通过流路C-I与下层送液单元(第2层送液单元)U-2的第1保持槽20-1连 接着。第2层送液单元U-2,由第1保持槽20-1、流路B-2、和第2保持槽20_2构成,第1保 持槽20-1和第2保持槽20-2用流路B-2连接着。第2保持槽20_2,通过流路C-2与第3
29层送液单元U-3的第1保持槽30-1连接着。第3层送液单元U-3,备有第1保持槽30_1、 流路B-3、和第2保持槽30-2,第1保持槽30-1和第2保持槽30_2用流路B-3连接着。在 第3层送液单元U-3,设有流路D,作为出口流路与第2保持槽30-2连接着。如图1所示,第1储液槽1-1、上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10-2、第3层送液单元 的第2保持槽20-2,分别位于上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10-1、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 槽20-1、第3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30-1的内周侧、即送液片的旋转轴侧。流路A-1、从 第1储液槽1-1的底部朝斜上方延伸,与第1保持槽10-1的上部连接。如图1所示,送液单元U-I和送液单元U-2之间,用流路C-I连接。送液单元U-2 和送液单元U-3之间,用流路C-2连接。即,流路C-I,从送液单元U-I的第2保持槽10-2的 底部,朝外周方向且上方延伸,在送液单元U-2的第1保持槽20-1的上部开口。流路C-2, 从送液单元U-2的第2保持槽20-2的底部,朝外周方向且上方延伸,在送液单元U-3的第 1保持槽30-1的上部开口。在送液单元U-3的第2保持槽30-2的下部,连接着流路D,液 体排出到送液单元的外部。另一方面,图2所示例,与图1所示例约相同,不同点是,设有与第1层单元U-I连 接的2个第1储液槽I-Ia和I-Ib0第1储液槽I-Ia和l_lb,分别用流路A_la、流路A_2b 与第1保持槽10-1连接。流路A-Ia和流路A-2b的倾斜度约相同。第1储液槽l_la和
I-Ib是圆筒形,但没有特别规定,也可以是圆锥形、棱锥形、球形等,只要是液体借助离心力 从流路A-Ia和流路A-2b顺利流出的构造即可。根据该构造,借助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可 以使预先收容在第1储液槽l-la、l-lb内的检体·试剂,在第1保持槽10-1内混合。图1和图2所示的送液片中,在第3层送液单元U-3的第2保持槽30_2上,连接 着流路B-3。该流路B-3,从送液单元U-3的第1保持槽30-1朝重力方向且旋转轴侧(内 周侧)延伸。另外,流路B-I、B-2、B-3,与流路A-I、流路C_1、C-2相比,宽度大并且相对于 旋转轴的倾斜比较小。另外,在与第3层送液单元U-3的第2保持槽30-2上,连接着流路 D,该流路D朝着离开旋转轴的一侧(外周侧)延伸,往斜上方一直延伸到中途,在中途朝垂 直于旋转轴的方向延伸,朝外部开口。流路D的宽度,与流路A-I的宽度约相等。图1所示例中,在第1储液槽1-1、第2保持槽10-2、20-2、30_2上,分别设有空气 流路11-1 11-4。另外,图2所示例中,在第1储液槽l-la、l-lb上,设有空气流路ll_la、
II-Ib0在第2保持槽10-2、20-2、30-2上,分别设有空气流路11-2 11-4。各空气流路从 储液槽的上部朝旋转轴侧上方延伸,朝外部开口。另外,在第1保持槽10-1、20-1、30-1上, 设有空气孔11-5、11-6、11-7。图3所示例,内部的槽和流路的构造,与图1所示例相同,但尺寸、形状不同。S卩,第1储液槽1-1的、从主面侧看的轮廓形状,是圆形。上层送液单元U-I的第2 保持槽10-2、下层送液单元U-2的第2保持槽20-2、和最下层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30_2 的、从主面侧看的轮廓形状,是四边形朝外周方向伸出的形状。上层送液单元U-I的第1保 持槽10-1、下层送液单元U-2的第1保持槽20-1、和最下层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30-1的、 从主面侧看的轮廓形状,是使四边形的旋转轴方向的两边鼓出的胶囊状。另外,图3所示例中,流路A-1,在第1保持槽10-1附近,稍稍朝重力方向倾斜。流 路B-l、B-2和B-3,在各自与第1保持槽10-1、20-1、和30-1侧的连接部(起点),朝旋转 轴方向延伸,在分别与其连接的第2保持槽10-2、20-2、和30-2附近,朝重力方向转换方向。流路D,朝旋转轴外周方向直线地延伸。空气流路11-1、11_2、11-3、11-4,从送液片的内周 侧开口部,朝外周侧延伸,途中,朝重力方向转换方向,在各自连接的第1储液槽1-1、第2保 持槽10-2、第2保持槽20-2、第2储液槽30-2上开口。另外,除了图3所示流路A-I和流路D夕卜,空气流路11_1、11_2、11_3、11_4与图1 所示的相比,口径大。另外,该例中,如前所述,第2保持槽的内壁部C-11、C-21起到流路C 的作用。另外,第2保持槽的内壁部D-11,构成流路D的一部分。图4所示例,与图1所示例的不同点是,各送液单元U-1、U-2、U_3还具有第2储液 槽10-3、20-3、30-3。第2储液槽10-3、20-3、30_3,分别用流路E-1、E_2、E_3与第2保持槽 10-2,20-2,30-2连接。另外,图4所示例中,在流路D的途中,设有反应槽40,流路D最终 与废液槽50连接。下面,参照图5、图6和图7,说明本发明分析方法的例子。图5、图6、和7,以图2 所示送液片为例,说明本发明的送液片的送液原理。图5表示充填了检体·试剂Li、L2、L3的状态(停止状态)。图6表示用第1旋 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的状态。图7表示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或旋转停止的状态。如图5所示,检体 试剂L1、L2、L3,分别被导入第1储液槽l_la、第1储液槽l_lb、 第2层送液单元U-2的第2保持槽20-2内。然后,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借助 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检体·试剂L1、L2、L3分别在流路A-la、A-lb、C-2中上升,检体·试 剂Li、L2到达第1层送液单元U-I的第1保持槽10-1 ;检体·试剂L3到达第3层送液单 元U-3的第1保持槽30-1。S卩,如图6所示,检体·试剂Li、L2都被运到第1层送液单元 U-I的第1保持槽10-1,在此处混合。检体 试剂L3被运到第3层送液单元U-3的第1保 持槽30-1。这时,为了用同一旋转速度将检体·试剂Li、L2、L3分别送到下一个槽,只要把流 路A-Ia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流路A-Ib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流路C-2与旋转轴所成的角 度设定成同一角度即可。或者,把第1旋转速度,设定为比液体在流路A-la、流路A-IbjP 流路C-2中开始流动的旋转速度充分高即可。旋转时作用在送液片上的离心力,与旋转轴 和送液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旋转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常,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旋转 轴r的位置,用速度ν旋转时,作用的离心力是F = mv2/r。用第1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作用在送液片上的离心力的大致标准,与前述 同样。另外,第ι旋转速度的旋转时间,通常是0. 01 10分钟,最好是0. 05 2分钟。如图7所示,接着,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或者将旋转停止时,检体·试剂 L1+L2,从第1层送液单元U-I的第1保持槽10-1进入流路B-1,储存在第2保持槽10_2 内。检体·试剂L3,从第3层送液单元U-3的第1保持槽30-1,通过流路B-3,移送到第2 保持槽30-2。这时,为了用第2旋转速度把检体·试剂Li、L2、L3分别送到下一个槽,只要把流 路B-I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流路B-3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设定为同一角度即可。或者, 把第2旋转速度,设定为比液体在流路B-1、流路B-3中开始流动的旋转速度充分低即可。用第2旋转速度使送液片旋转时,作用在送液片的离心力的大致标准,与前述相 同。另外,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时间或旋转停止时间,通常是0.01 10分钟,最好是0. 05 2分钟。
反复进行该第1旋转速度的旋转、和第2旋转速度的旋转或旋转停止,可以将检 体·试剂依次送到下一个储液槽、保持槽,可以依次使检体·试剂混合,依次反应。本发明的分析方法中,先把检体·试剂导入送液片的储液槽或检体·试剂容器单 元。检体 试剂的导入,可采用移液管,按照常法进行。导入的储液槽或检体 试剂容器单 元,可适当决定。送液片中的储液槽或检体 试剂容器单元之中,至少往其中任一个中导入 检体·试剂即可,没有必要全部导入。本发明的送液片,可用于核酸的扩增、检测。下面,参照图24,说明用本发明的送液片的核酸扩增的例子。图24是从送液片的主面侧看的、本发明送液片的一实施例。作为模板、引物的、含 有单链DNA、双链DNA、RNA等核酸的核酸扩增反应液,被导入第3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 (U-3)30-3。含有DNA合成酶的试剂,被导入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U_2)20_3。核 酸检测用的荧光色素,被导入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U-l)10-3。另外,图24所示的 送液片的反应室40内,未收容载体。把本发明的送液片用于核酸扩增时,如图24所示送液片那样,反应室40具有可收 容核酸扩增反应液、各试剂的容量。最好采用没有与反应室40连通的废液槽50的送液片。借助第1旋转速度的最初的旋转,含有模板的核酸扩增反应液,流入反应室40。旋 转停止后,用加温 冷却机构使反应室的部分升温 冷却,这样,把成为模板的核酸、引物形 成为单链。然后,借助第1旋转速度的第2次旋转,含有DNA合成酶的试剂流入反应室40。 旋转停止后,用加温·冷却机构使反应室的部分升温·冷却,这样,可进行核酸的扩增。借 助第1旋转速度的第3次旋转,含有荧光色素的试剂流入反应室40。能够用测定机构,测定 根据扩增的核酸量产生的荧光,测定有无扩增、扩增量,检测出核酸。在核酸扩增反应液中,除了模板、引物外,根据需要也可以适当包含用于核酸扩增 的试剂。用于核酸扩增的试剂,例如有dNTP、缓冲液、引物、MgSO4等的镁盐类、KCl等的钾盐 类、表面活性剂、BSA等的蛋白质、DMS0、甜菜碱等。也可以对引物、dNTP实施各种修饰。作 为修饰的例子,有FITC、Cy3、Cy5、AleXa、FAM等的荧光标记、Tamra等的猝灭标记、生物素化 等。上述试剂中的DNA合成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用于核酸扩增者即可,例如有DNA聚 合酶,最好是链置换型DNA聚合酶。把RNA作为模板时,除了 DNA合成酶外,也可以一并采 用逆复制酶。另外,作为核酸检测用的荧光色素,可以采用对扩增后的核酸染色、检测用的 荧光色素。作为荧光色素,例如有溴化乙锭、SYBR Green 1、Pico Green、噁唑黄(Oxazole yellow)等。另外,根据需要,在含有DNA合成酶的试剂、含有荧光色素的试剂中,也可含有 用于上述核酸扩增的试剂。本发明的送液片能够用于免疫学测定。下面,参照图4,说明采用本发明送液片的、免疫学测定的例子。首先,把载体收容 在反应室40内,该载体结合着识别作为测定对象的物质的抗体。溶液被导入第3层送液单 元的第2储液槽(U-3) 30-3,该溶液是把酶标记二次抗体,混合到含有作为测定对象物的抗 原的检体中形成的。清洗液被导入第2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U-2)20-3。含有酶反应 基质的溶液,被导入第1层送液单元的第2储液槽(U-I) 10-3。借助第1旋转速度的最初的旋转,在含有识别作为测定对象物的物质的抗原的检 体中,含有作为测定对象物的抗原的检体中混合了酶标记二次抗体的溶液,通过反应室40。
32这时,固相化了的抗体,与抗原和酶标记二次抗体的复合体结合。旋转停止后,借助第1旋 转速度的第2次旋转,清洗液通过反应室40。第2次的旋转停止后,借助第1旋转速度的第3次旋转,使含有酶反应基质的试 剂,流入反应室40。旋转停止后,用测定机构,测定根据作为测定对象的抗原的量产生的酶 反应生成物,测定作为测定对象的抗原的量。把本发明的送液片用于免疫学测定时,可导入送液片的槽内的试剂,不限定于上 述各溶液、试剂,可以是免疫学测定中通常用的试剂。作为免疫学测定用的试剂之一例,例 如有用荧光、酶标记的标记抗体(二次抗体)、抗原、清洗液、荧光或发光基质、荧光基质、发 色基质等。本发明的送液片、分析方法和送液方法,可用于从活体采取的活体试样的、试样分 析、检查。
权利要求
一种送液片,通过使片绕旋转轴旋转,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移送液体,在片内部,包括第1储液槽、和相互相邻地配置成多层的2个以上的送液单元;上述第1储液槽,能够在片旋转停止时导入上述液体;上述送液单元,分别包括第1保持槽、位于该第1保持槽的重力方向的第2保持槽、和从该第1保持槽朝重力方向延伸并将该第1保持槽与该第2保持槽连通的流路B,第1层的第1保持槽,与从上述第1储液槽朝外周侧延伸的流路A连接;相邻的上述送液单元彼此由流路C连接,该流路C从上层的上述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朝旋转的外周侧延伸、与下层的上述送液单元的上述第1保持槽连通。
2.一种送液片,安装于旋转装置而绕旋转轴旋转,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在内部的 多个槽间移送液体,包括第1储液槽、流路A、多个送液单元和流路C ; 上述第1储液槽,设在上述送液片的内部,能够导入上述液体; 上述流路A,其一端与上述第1储液槽连接,上述流路A的全部或一部分以上述旋转轴 为基准向朝向外周的方向延伸;上述送液单元,包括第1保持槽、相对于该第1保持槽设在重力方向的第2保持槽、和 一端与上述第1保持槽连接且另一端与上述第2保持槽连接的流路B,上述多个送液单元配 置成多层,上述流路A的另一端与最上层的上述第1保持槽连接;上述流路C,其全部或一部分以上述旋转轴为基准向外周方向延伸,将上层侧的上述第 2保持槽与下层侧的上述第1保持槽连接而将上述送液单元彼此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送液单元之中的至少一个上述 送液单元,还具有比上述第2保持槽靠上述旋转轴侧的第2储液槽,和连接上述第2保持 槽与上述第2储液槽的流路E。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送液单元之中的至少一个上述 送液单元,还具有比上述第1保持槽靠上述旋转轴侧的第2储液槽、和连接上述第1保持 槽与上述第2储液槽的流路E。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B,在流路途中,具有以旋转轴为 基准向外周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B,在流路途中,具有流路截面积 比与第1保持槽连接的连接部的流路截面积小的部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B的至少一部分与旋转轴所成的 角度,比上述流路C的至少一部分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流路D,该流路D,与最下层的上述 送液单元的上述第2保持槽连接,以旋转轴为基准向外周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保持槽还备有能够导入上述液体 的流路,在上述送液片包含的上述第1储液槽和上述第2保持槽之中的至少2个中,预先储 存着互不相同的上述液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保持槽和上述第2保持槽之中 的至少一个保持槽,通过多个流路,与该保持槽上层的上述第1储液槽和/或上层的上述第 1保持槽及上述第2保持槽连接,能够把从多个该流路流入的不同液体混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储液槽,设置在能够装卸的试剂 容器单元。
12.—种分析方法,准备权利要求1记载的送液片;把液体导入上述第1储液槽;把导入了上述液体的上述送液片,安装于旋转装置,用第1旋转速度使其旋转,将上述 液体移送到上述第1保持槽;用比上述第1旋转速度低的第2旋转速度使上述送液片旋转或停止旋转,把上述液体 移送到上述第2保持槽,由此,进行上述液体的分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是从选自血液、尿、髓液、 唾液、痰、细胞悬浮液、细胞破碎液、核酸溶液、病毒悬浮液、食品提取液、土壤提取液、封阻 溶液、稀释液、变性剂、标记抗体、标记抗原、未标记抗体、未标记抗原、标记物质、发光基质、 荧光基质、发色基质、过氧化氢水、清洗液、蛋白质变性剂、细胞溶解液、酶溶液、标记核酸、 未标记核酸、引物、探针、抗生物素蛋白、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缓冲液、PH调制溶液、杂交溶 液、酶反应停止液中的任一个、或2个以上的组合、或2个以上反应生成物中选择出的。
14.一种送液方法,准备权利要求1记载的送液片;把液体导入上述储液槽;把导入了上述液体的上述送液片安装于旋转装置,用第1旋转速度使其旋转,将上述 液体移送到上述第1保持槽;(a)用比上述第1旋转速度低的第2旋转速度使上述送液片旋转或停止旋转,把上述液 体移送到上述第2保持槽;(b)用上述第1旋转速度使上述送液片旋转,把上述液体送到下层的上述第1保持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a)和(b),再反复一次或二 次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送液片,通过使片绕旋转轴旋转,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移送液体。该送液片含有第1储液槽(1-1)、和相邻地配置成多层的2个以上的送液单元。在片的旋转停止时,可将液体导入第1储液槽(1-1)。送液单元(U-1、U-2、U-3),分别由第1保持槽(10-1、20-1、30-1)、位于第1保持槽的重力方向的第2保持槽(10-2、20-2、30-2)、从第1保持槽朝重力方向延伸并将第1保持槽与第2保持连通的流路B(B-1、B-2、B-3)构成。第1层的第1保持槽,与从第1储液槽朝外周侧延伸的流路A(A-1)连接。相邻的送液单元彼此由流路C(C-1、C-2)连接,该流路C,从上层的送液单元的第2保持槽朝旋转的外周侧延伸,与下层的送液单元的第1保持槽连通。
文档编号G01N35/00GK101918849SQ200880125169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
发明者平松绅吾, 日笠雅史, 石井健太郎 申请人:东丽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