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祛瘀通络的中药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祛瘀通络的中药药物,具体的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治疗闭合性损伤的外敷中成药。技术背景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血瘀,是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症状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渗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缓解炎症反应,损伤后即刻采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中期,损伤24-48后,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可采用热疗、按摩、药物及传统中医药方法等多种方法交替进行;后期,损伤基本恢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已经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组织挛縮形成的瘢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均低于正常组织水平,组织粘连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组织也仍未达到正常组织的物理特性水平,处理原则是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通常以功能锻炼为主,治疗可采用理疗、按摩及其他中医药方法。目前,对于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血瘀通常是将药酒涂擦患处,然后在患处及其周围反复按、揉、抚摩,并配合捏压、弹拨、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以提高疗效,按摩时间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l次,一般每5次为一疗程,治疗费时费力。另外,配合口服药物以促进消炎,但大多为西药,西药长期过量服用所带来的副作用有目共睹,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家庭直接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治疗费时费力和有副作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活血化瘀、通络固脱为治则的祛瘀通络的中药药物,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依据祖国传统医学对淤血的形成机理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从中筛选出祛瘀通络的天然中草药,按中医药理论组方,使其发挥活血化瘀、经络通畅的作用。本发明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栀子12g、黄柏15g、红花5g、炒桃仁10g、土元10g、川断12g、姜黄12g、冰片0.5g,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研磨成粉,装袋即可。本发明药物为外用药,定名为祛瘀通络散。贮存密封、防潮、阴凉处。有效期3-5年。本发明药物中的栀子,异名也称枝子,其性味苦、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之功效,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其药理作用①利胆作用,②镇静、降压作用,③抗微生物作用,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总之,生栀子能广谱抗菌、能杀灭成虫的血吸虫,捣烂外敷能治跌打挫伤、祛瘀消肿。黄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黄柏与黄连同样含较多的小檗碱,小檗碱有较强的抗肺炎球菌的作用,外敷能促进皮下淤血的吸收。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疮疡肿痛,总之,有凉血散瘀、消肿止痛、收縮肿胀的血管之功能。桃仁,性甘平、味苦,入肺、肝、大肠经;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消炎解毒、镇痛的作用,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桃仁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的功效;治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打损伤、肠燥便秘等症。土元,据《本草纲目》记载土元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是一种名贵的凉性中药,味成、寒,有毒,可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是治疗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的良药;另外,真地鳖的抗凝血、抗缺氧作用应用于现代临床医学上,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风湿筋骨痛等疾病,对白血病、急性乙型肝炎、脑梗塞、恶性肿瘤等也有很高的治疗效果,总之,土元具有破瘀、通经、镇痛之功效。川断,性味苦辛、微温,归肝、肾二经,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之功效,主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等症。姜黄,性味辛苦、温,归脾、肝经,功用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冰片,味辛苦、性凉、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和生肌的功能,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疮疡溃后不敛等症。上述诸药物经合理配伍,祛瘀通络效果明显。本发明药物是中药制剂,根据中医理论配方,选药合理、剂型先进、通络活血、标本兼治。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经多年临床观察病人,疗效显著,使用时,用生鸡蛋清调和成稀泥状涂于患处即可,每日一次,7-10天即可见效。本发明药物临床服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发明选用天然植物药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药的综合作用治疗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血瘀,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安全可靠。2、本发明研磨成粉,有效成分散失少,疗效高,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无任何不适症。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血瘀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500例因各种损伤引起的血瘀患者系统的临床观察,并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及与传统治疗方法相当的血瘀患者100例作为对比组,试验组使用本发明药物外敷;对照组药酒涂擦患处并服用常规消炎药物。观察期为20天,1个月后复查,完全康复为显效,病情好转明显为有效,病情好转不明显为无效。使用方法将本发明祛瘀通络散用生鸡蛋清调和成稀泥状涂于患处,每日一次。临床实现结果见表l。表1:用本发明祛瘀通络散外敷与常规治疗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血瘀患者的疗效观察。组别病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总有效率(%)试验组5003901100100对照组1000663466.0T2.385.592.223.1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从表l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对500例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血瘀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的有390例,占78%;好转的有110例,占22%;总有效率达100%。典型病例病例1、何某,男,现年35岁,山东省莒南县相邸镇王家相邸村人,于1995年在村内挖井时,遭遇塌方压伤,县医院拍片诊断为右肩胛脱臼,在县医院复位后,治疗一个多月无效。回家后夜间不能入睡,右臂麻涨不能伸展,来我处诊治,使用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治疗20天痊愈,现在是一名司机。病例2、王某,男,32岁,山东省莒南县相邸镇人,因建筑砸伤左手中指骨折,使用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治疗18天痊愈。病例3、于某,男,28岁,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人,因车祸左脚伤的较重,在山东省临沂市骨科医院治疗20余天,医院要行截肢术,患者不从,来我处诊治,观之,患者的左脚已成紫黑色,使用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治疗30余天痊愈康复,现已外出打工。病例4、史某,女,25岁,山东省莒南县人,因骑摩托车摔成腰椎右侧骨折,经多家医院拍片、治疗无效并说以后会成为植物人、下肢不能行走。来我处诊治时,患者不能弯腰和直腰,使用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治疗30余天痊愈康复。病例5、高某,男,35岁,山东省莒南县人,因工受伤,去县医院做手术,切除了左脚的拇指、二拇指和中指,手术后,患者左脚肿胀厉害,行走举双拐,来我处诊治,使用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治疗10天消肿痊愈,不举拐可行走。实践证明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祛瘀消肿通络效果明显,用药越早越好,用药处会出现黑色,这是正常现象,会慢慢消退;连续用药3-5个月的患者会出现水泡,这是因为长时间血流受阻的因果,剌破即可,遂愈后,一切复原。具体实施例方式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栀子12g、黄柏15g、红花5g、炒桃仁10g、土元10g、川断12g、姜黄12g、冰片0.5g,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研磨成粉,装袋即可。本发明药物主要用于因地震、车祸、碰压击伤造成的高热血肿和截肢致残引起的血肿或血瘀。权利要求一种祛瘀通络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粉剂栀子12g、黄柏15g、红花5g、炒桃仁10g、土元10g、川断12g、姜黄12g、冰片0.5g,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研磨成粉,装袋即可。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瘀通络的中药药物,它是以栀子、黄柏、红花、炒桃仁、土元、川断、姜、冰片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制备成粉剂的外敷药。本发明按中医理论配方,选药合理、剂型先进、通络活血、标本兼治。本发明药物祛瘀通络散,经多年临床观察病人,疗效显著,使用时,用生鸡蛋清调和成稀泥状涂于患处即可,每日一次,7-10天即可见效。显效率达78%,总有效率达100%。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1732667SQ20101001186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申请日期2010年1月7日优先权日2010年1月7日发明者王治国申请人:王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