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烯丙基二硫醚在制备广谱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376

专利名称:二烯丙基二硫醚在制备广谱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二烯丙基二硫醚C6H1QS2在制备广谱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调 节机能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二烯丙基二硫醚是药物化学领域的一种已知化合物,分子式Ce^;分子量 146,化学结构式为:<^^S、S^^ ,
CH2 = CH-CH2-S-S-CH2_CH = CH2 其性状为淡黄色液体,不溶于水,但可溶于大多数普通有机溶剂,例如乙醇、氯 仿或乙醚;其天然品常存在于生白菜、洋葱、大蒜、细香葱等中,具有大蒜香气;相对密度 (25/25 °C ) :0. 998 1. 015 ;折光指数(20°C ) :1. 537 1. 551 ;英文名称为Diallyl disulfide ;Allyl disulfide ;其它中文名称包括烯丙基二硫醚;二硫化二烯丙基;二 (2_丙烯基)二硫;二硫化二丙烯;烯丙基二硫;烯丙基二硫醚;二硫(2_丙烯);二烯丙基
二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法定编号CAS :2179-57-9 ;FEMA :2028 ;JECFA :572 ;日常应用中
常作为食品用香料,食品添加剂或者医药中间体。 由于二烯丙基二硫醚CeH^2,具有众多中文异名(具体如上所述),因此本申请中 统一使用术语"二烯丙基二硫醚"进行表述。但实际上"二烯丙基二硫醚"与"烯丙基二硫 醚"、"二硫化二烯丙基"、"二 (2-丙烯基)二硫"、"二硫化二丙烯"、"烯丙基二硫"、"烯丙基 二硫醚"、"二硫(2-丙烯)"、"二烯丙基二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均指同一种化合物。
发明概述 FLU A H1N1亚型病毒曾经引发世界流感的大流行。自1997年以后,H1N1亚型与 H3N2亚型交替在人群中流行。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流感一直以H3N2亚型为主,持续3年 后,2005年9月H1N1亚型毒株重新成为我国的流感流行优势毒株。本发明申请人通过体内 和体外两方面实验,对二烯丙基二硫醚治疗和预防流感病毒H1N1、 H5N1、 H7N7、 H9N2、 H3N2、 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Clade 0、 1、2. 1、2. 2、2. 3 和7病毒感染进行了一系列药效学研究。 申请人:最终确认了二烯丙基二硫醚可以应用于制备治疗广谱抗病毒和提高机体 免疫调节机能的药物,特别是在制备治疗流感病毒H1N1、H5N、H7N7、H9N2、H3N2、H3N3亚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 Clade 0、1、2. 1、2. 2、2. 3和7病毒 的药物中的应用。
实施例 二烯丙基二硫醚抗病毒药效学研究 第一章、材料与方法 — 、实验动物与细胞株及毒株 狗肾细胞(MDCK),由中国科学院细胞库提供。流感病毒H1N1、 H5N1、 H7N7、 H9N2、H3N2、H3N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Clade 0、1、2. 1、2. 2、 2. 3和7,由长春生物制品所提供。实验动物为BALB/C小鼠,体重12—16g雌雄各半。
三、实验方法 (一)体外实验 1. MDCK细胞的培养[68]
将MDCK细胞株从液氮罐中取出,放入37 'C水浴中进行复苏。复苏完毕转移到细 胞培养瓶中,加入含20 % FBS的MDM细胞培养液6ml ,放入预先设置为C02含量5 % ,温度 37 'C的C0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镜下观察单层细胞铺满培养瓶底80%时,弃去培养液, PBS洗两次以去除残留血清,加入3ml 0.25%胰酶,待镜下观察细胞收縮间隙变大,趋于圆 形时,弃掉胰酶,加入含20%小牛血清的頂匿细胞培养液用力吹打,制备成细胞悬液。部分 用于细胞传代,其余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 0X105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并继续培 养。待单层细胞铺满孔底时,弃去上清液,加入无血清的頂匿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24h,用 于下一步实验。
2.药物的毒性测定 用含有2% FBS的IM匿细胞培养液将二烯丙基二硫醚、盐酸胍、利巴韦林注射液按 等比稀释法,分别配成2000, 1500, 1000, 800, 600, 400, 200, 100, 50mg/L共9个浓度,于MDCK 上测定最大无毒浓度(TD0)和半数中毒浓度(TD50)。 将上述9个浓度的3种药物加入96孔培养板中,每孔0. 2ml,放回恒温培养箱, 待48h后观察CPE(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病变细胞数《=25 %计为"+ ", 25% —50%计为"++",50% —75%计为"+++",75% —100%计为"++++",正常无病变细胞 计为"一",同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量。
3. MTT试验 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69, 70]。将MTT溶液(5mg/ml) 加入96孔板,每孔20ul,37 'C孵育4h,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加入150ul DMS0,振荡10min。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选择490nm波长,用培养液调零,记录各实验孔结 果。确定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maximal nocytoxicity concentration, TDo),结合CPE观 察结果确定药物对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50% cytoxicityconcentration,TDSO。计算细胞 生存率和细胞抑制率,公式如下细胞生存率=0D药物实验/0D细胞实验xl00X细胞抑制 率=1-细胞生存率
4.病毒毒力测定 将流感病毒H1N1、 H5N1、 H7N7、 H9N2、 H3N2、 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 Clade 0、1、2. 1、2. 2、2. 3和7分别按10信等比稀释 为10-1-10-66个浓度,加入到处理好的铺满单层细胞的96孔培养板中,放回恒温培养 箱。24h后观察CPE, ;}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半数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 [71]。 Reed-Muench法计算公式为LogTCID50 = LogB+dx (b-50/ b-a)式中B为引起高于50X效果的剂量;b为病变大于50X的孔数;a为病变小于50X的 孔数;d为两个相邻剂量的对数差。
5.细胞病变抑制 实验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CK);病毒对照组(VK);阳性对照药组(对照药物最大 无毒浓度)实验药二烯丙基二硫醚自TDO开始设高、中、低三个实验浓度,分别为1000,500 及250mg/L。每个浓度又分为A组(先加药后感染病毒组),B组(加药同时感染病毒组), C组(先感染病毒后加药组)。然后按以上分组方法,每组均设8个平行孔,感染病毒的毒 力均为100 TCID50/0. lml。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CPE,待病毒 对照组出现++++时,便开始记录结果,并用MTT法测定各孔的0D570值,以确定各实验组药 物对病毒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程度。
6.病毒增殖抑制 按细胞病变抑制实验的方法分组。用病毒感染细胞并加入阳性对照药及实验药抑 制病毒繁殖。在病毒感染不同时间收集各组细胞后裂解,离心取上清10倍倍比稀释。将稀 释后的上清液接种于细胞,观察CPE,计算病毒TCID50,以实验药组和病毒组lgTCID50差值 大于1判为药物有效。
(二)体内试验
1.病毒毒力测定 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喂养2-5d,健康者用于实 验。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病毒,病毒组分别滴鼻感染流感病毒H1N1、 H5N1、 H7N7、 H9N2、H3N2、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 Clade 0、1、 2. 1、2. 2、2. 3和7,滴加稀释度分别为IO-'I, 10-2, 10-3, 10-4、和10-5的病毒液0. 03ml,次 日开始统计死亡率,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LD50 (median lethal dose) [72]。
2.小鼠一般状况及存活率 小鼠60只雌雄兼用,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阳性药(盐酸吗琳胍片) 对照组,受试药组。受试药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分别为100mg/kg体重、33. 30mg/kg体重和20. OOmg/kg体重,每组10只。阳性药对照组及受试药各剂量组于感 染前3d开始灌胃给药,每只鼠0. lml/d,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连续灌服相同体积的生 理盐水。每日上午8点记录小鼠的死亡数,称量小鼠的体重,同时观察小鼠的活动量、皮毛 及饮食等的变化并计算存活率。 3. 二烯丙基二硫醚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的抑制 动物实验分组与前相同,于感染前3d开始灌胃给药,每只鼠0. lml/d,连续3d,正 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连续灌服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3d后,各实验组(正常对照组除外) 经乙醚浅麻醉卜滴鼻感染病毒100TCID50/0.03ml,连续感染3d。感染后各组每天继续按上 述剂量灌胃给药,7d后剖杀小鼠取肺称重,计算肺指数的平均值,并分别与病毒对照组作比 较,计算出肺病变抑制率。
肺指数=肺重/体重 平均肺指数=每组肺指数之和/每组动物数 肺病变抑制率=(病毒对照组平均肺指数一实验组平均肺指数)/正常
对照组平均肺指xlOOX 4. 二烯丙基二硫醚对体内病毒颗粒增殖的影响 实验分组及处理方法同上。将小鼠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肺,在预先无菌处理 的匀浆器中加lml高压灭菌的PBS,将脏器均浆制成悬液,离心并冷冻真空浓縮上清液为干 粉。将干粉溶于适量细胞培养液,微量滤菌器滤菌后接种MDCK细胞,分组与体内实验一致, 每天观察各组CPE。待病毒对照组细胞90%以上出现病变后,立即收集各组细胞,反复冻融 3次,在MDCK细胞上测定各实验组肺悬液中的病毒TCID50。与病毒对照组比较,以TCID50 降低1个对数值以上判为有效,确定药物在动物体内对病毒颗粒增殖的影响。
5.统计学处理 数值变量结果以x士s表示,应用SPSS system 11. 5统计软件,多组检验用方差分 析,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对药物剂量和保护率(抑制率、细胞存活率等)进行相关分 析。 第二章、实验结果 —、体外实验 1.药物毒性试验结果 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排列紧密,无间隙,细胞整体比较透明。 药物高剂量组对MDCK细胞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圆化、固縮,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处于独立 分散的状态,此时在光镜下,细胞颜色加深而不透明,严重时细胞破裂,出现凝集,甚至脱落 而出现大片空斑。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细胞毒性逐渐变小,正常细胞比例不断增加,中毒 细胞仅表现为轻微的圆化和细胞间距增大待到无毒浓度时,与对照组相比在形态和数量上 几乎无明显差别。 二烯丙基二硫醚最大无毒浓度(TDO)为1500mg/L,实验时每组分别取1000,500, 250mg/L 3个浓度利巴韦林注射液最大无毒浓度(TDO)为800mg/L,半数致死浓度(TD50) 为1500mg/L,实验浓度为800mg/L ;盐酸胍半数致死浓度(TD50)为400mg/L,最大无毒浓度 (TDO)为250mg/L,实验浓度为250mg/L。
2.病毒毒力测定结果
病毒毒力测定结果如Tab. 1所示,病变孔数随病毒原液稀释信数的增加而减少, 正常细胞孔数增加,细胞病变率不断下降,至稀释度达到10-4时,没有病变细胞出现,细胞 病变率为0。经计算TCID50为10-2. 41,即稀释度为10_2. 41的0. 1ml病毒原液可导致50% 细胞死亡。 3. 二烯丙基二硫醚对细胞病变抑制实验结果 如Tab. 2中OD值检测结果所示,从剂量上看,二烯丙基二硫醚的3个试验浓度 对流感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CPE均为 +_—,表明病变细胞< 25%。从加药方式上看,它们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显著性 (P < 0. 05)。而相同加药方式,高、中、低剂量组的细胞存活量无明显差异。与利巴韦林阳性 药物组相比,A组(先给药再感染病毒)500mg/L(p < 0.01)、250mg/(p < 0.01)和lOOOmg/ L(p < 0. 05)剂量组细胞存活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给药同时感染病毒的S00mg/L和250mg/ L剂量组细胞存活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盐酸胍阳性药物组相比,500mg/L和 250mg/L剂量组细胞存活量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
4.病毒繁殖抑制实验结果 各实验药物浓度组的病毒滴度与病毒对照组比较,lgTCID50差值均大于l,符合 前述的判定标准,并且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高、中、低剂量组病毒 lgTCID50随剂量升高而下降,与病毒对照组的差值变化趋势相反。与盐酸胍阳性药物组相 比,虽然lgTCID5。数值上各组均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见Tab. l。Tab. 1 Inhibition of arbidol hydrochloride on multiplicationagainst FLU virus in vitroGrouplgTCID50SpanVK5. 15Guanidine HC12. 40**2. 75Arbidol hydrochlorideHigh dose2. 21**2. 94Mid dose3. 13*承2. 12Low dose3. 30**1. 85**P < 0. 01 (vs VK)二、体内实验结果1.流感病毒病毒毒力劲犯定感染病毒的小鼠,大多精神萎靡,活动减少,毛巻曲无光泽,体重减轻。病毒毒力定结果如Tab. 4所示,高剂量组小鼠多半死亡,死亡率达到90%,小鼠的死亡数随病毒原液 的稀释信数增加而减少,死亡率降低,当稀释至10-5时,小鼠死亡率为0。计算小鼠死亡率 后,采用Reed-Muench法进行计算LD50。经计算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 为10-2. 5,即稀释度为10-2. 5的0. 03ml Tab. 2U)5_ of FUJ virus in mice Group Dose Total Death Survival Death rate U)50 Virus 10-1 10 9 1 90 10-2. 5 Infection 10-2 10 6 4 60 10-3 10 4 6 40
10-4 10 3 7 30 10-5 10 0 10 0 Normal-— 10 0 10 0 病毒原液可导致50%小鼠感染死亡。
2.流感病毒对一般动物状况及体重影响 病毒对照组小鼠,精神萎靡,呆卧少动,毛巻曲无光泽,体重减轻。称量并计算小 鼠第10天体重,结果如Tab. 5显示,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二烯丙基二硫醚100、33. 30mg/kg 体重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 < 0. 01) , 二烯丙基二硫醚20. 00mg/kg体重剂量组小鼠 体重显著升高(P < 0. 05)。小鼠死亡率随二烯丙基二硫醚剂量升高而降低,存活率升高, 100mg/kg体重剂量组死亡率均为O,存活率达到100%,平均体重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同。 100mg/kg体重剂量小数平均组体重明显高于阳性药物组小鼠平均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Tab. 3 The protection of arbidol hydrochloride in FLU virusmouse model(xls, n = 10)GroupNum ofNum of DeathSurvMean weightDeathSurvrate%rate%CK0100. 00100.0014. 00±1. 82VK9190. 0010. 007. 00±2. 14Gimni dineHC1 4640. 0060. 0012. 30±2. 26Arbidol hydrochlorideHigh dose0100. 00**10014. 00±1. 41氺*Mid dose2820.00**8013. 70±0. 68**Low dose3730.00*7012. 80±1. 99:承P < 0. 05,承P < 0. 01 (vsVK} ;p< 0. 05 (vsGuanidina HC1)
3. 二烯丙基二硫醚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响 经尸检见病毒对照组小鼠肺有明显的充血,药物治疗组与之相比明显减轻。肺 指数如Tab. 6所示,二烯丙基二硫醚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可使小鼠肺指数 明显减小,同时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小鼠 的肺指数降低,与正常小鼠接近,病毒抑制率也随之升高,并且各组均超过阳性对照药组 (14. 17%),但是无显著性差异。 Tab. 4 Effect of arbidol hydrochloride in FLU virus mousemodel(xls,n = 10)Group lung index Inhibit rate(%) CK 0.97 ±0.10 VK 1.27±0.11
Guanidine HC1 1.09±0.06** 14.17
Arbidol hydrochloride
High dose 1. 04±0. 07** 18.11 Mid dose 1.06±0.05** 17.81 Low dose 1.12±0.07** 16.54 *P < 0. 01 (v. s VK) 4. 二烯丙基二硫醚对病毒颗粒增殖的影响 如Tab. 7所示,病毒颗粒增殖随二烯丙基二硫醚剂量的升高而升高,lgTCID50数 值降低。实验组各组病毒滴度与病毒对照组比较,lgTCID50的差值均大于l,有显著性差 异(p〈0.01),符合前述的判定标准。但是与盐酸胍阳性药物组(1.88)相比,各实验组 lgTCID50与病毒对照组的数值差值均偏低。 Tab. 5 Inhibition of arbidol hydrochloride on multiplicationagainst FLU virus in viv Group lgTCID50 Span VK 2.98Guanidine HC1 1.10** 1.88 Arbidol hydrochloride High dose 1.39** 1.59 Mid dose 1. 56** 1. 42 Low dose 1. 57** 1. 41 *P < 0. 01 (vs VK) 第三章、讨论 二烯丙基二硫醚抗流感病毒H1N1、H5N1、H7N7、H9N2、H3N2、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 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 Clade 0、 1、2. 1、2. 2、2. 3和7的作用效果
1.体外实验 体外实验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简易、观察结果快、重复性好、用药量少等特点,在 药物筛选、毒理评价与深入的细胞分子药效等研究中起重要作用。药物对细胞的毒性通常 以TD50表示,即药物致细胞半数中毒浓度表示,TD50值越大,表明药物的细胞毒性越低。
药物对细胞的无毒剂量以TD0表示,即药物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药物体外毒 性实验结果表明,二烯丙基二硫醚在体外表现出较小的毒性,细胞毒性的TD50值和TD0值 均小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和盐酸胍。在浓度为1500mg/L时,对MDCK完全无毒。实验时 选择高、中、低剂量1000, 500, 250mg/L三个浓度。 细胞培养实验时,应严格控制病毒的感染量,感染量过大则敏感性降低,病毒感 染量过小,将使敏感度过高。因而需事先判定病毒毒力,测定流感病毒细胞半数感染量 TCID50。经计算得知稀释度为10-2. 4的病毒原液可以导致50%细胞死亡,以此浓度对MDCK 感染。 在二烯丙基二硫醚对体外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实验中,先加药后感染病 毒组、加药同时感染病毒组与先感染病毒后加药组的高、中、低三个剂量各组与病毒组比 较,均显著提高了细胞的存活量(p<0.05)。与利巴韦林阳性药物组相比,先加药再感染病毒的三个剂量组细胞存活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加药同时感染病毒的500mg/L和250mg/L剂量组细胞存活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盐酸胍阳性药物组相比,500mg/L和250mg/L剂量组细胞存活量差异显著(p < 0. 05)。从数值上看,不同加药方式的各剂量组优于两组阳性对照药物组,说明二烯丙基二硫醚在体外实验中抗流感病毒H1N1亚型病毒的活力优于二烯丙基二硫醚和利巴韦林。从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相同剂量下,先加药后感染病毒组、加药同时感染病毒组和先感染病毒后加药组的抑制流感病毒繁殖的能力无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是多途径的,它不仅可以阻止病毒的吸附与穿入,而且对吸附于细胞表面和进入细胞的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病毒增殖抑制实验通过从给药的感染病毒的细胞中分离病毒,并传代检测子代病
毒的毒力,与原病毒的毒力比较可以得到药物对病毒增殖的抑制能力。 一般以其与原代病
毒TCID50的差值为判断标准依据,大于1为有效。试验结果表明,先加药后感染病毒组、加
药同时感染病毒组与先感染病毒后加药组的高、中、低三个剂量各组与病毒对照组TCID50
的差值均大于l,具有显著性(P < 0. 01),说明二烯丙基二硫醚有效地抑制了流感病毒在细
胞内的增殖。 2.体内实验 小鼠是目前流感病毒感染研究和药物评价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动物,因而实验选用近交系BALB/C小鼠做为流感病毒感染的实验动物。人流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鼠不具有感染性,因而需要预先在小鼠肺中连续传代适应,筛选流感病毒鼠肺敏感株,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实验时感染病毒量至关重要,感染病毒量过大,不易出现药效;而感染病毒量过小,实验不规律,不能反映实验的结果。因此,需测定实验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即使50X小鼠死亡的病毒稀释度。病毒的感染途径尽可能与临床基本的传染途径相同,鉴于流感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所以采用经鼻感染丄D50与体外实验病毒毒力测定中TCID50计算方法相似,经计算稀释度为10-2. 5的病毒原液为本实验中流感病毒对小鼠的有效感染浓度。 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小鼠病毒性肺炎时,炎性渗出使小鼠肺重量增加,通常以肺指数值的大小表示肺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病毒感染致小鼠死亡和致小鼠病毒性肺炎的实验中,分别观察了二烯丙基二硫醚的抗流感病毒H1N1亚型病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二烯丙基二硫醚100, 33. 30, 20. OOmg/kg体重剂量组小鼠的死亡率均较病毒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 01) 。 二烯丙基二硫醚各剂量组小鼠的存活率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组,且二烯丙基二硫醚100mg/kg体重剂量组小鼠的存活率达到了 100%。小鼠第10天平均体重受试药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二烯丙基二硫醚100, 33. 30, 20. OOmg/kg体重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 < 0. 01) 。 二烯丙基二硫醚100mg/kg体重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趋势与正常对照组近似,且平均体重相同。100, 33. 30, 20. OOmg/kg体重三个剂量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小鼠平均肺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 01);与盐酸呱阳性对照组相比,100mg/kg体重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其它两组虽然与盐酸胍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是数值上均有提高。与对病毒照组相比,二烯丙基二硫醚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延长平均生活日数,从而有效的抑制了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小鼠死亡的效应并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引起的体重下降。 100,33. 30,20. OOmg/kg体重三个剂量组对小鼠肺部病毒的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
1018. 11, 17. 81和16. 54,均高于盐酸胍阳性对照药组(14. 17)。 100, 33. 30, 20. OOmg/kg体重三个剂量对小鼠经给药后的肺部病毒增殖量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 0. 01) 。 二烯丙基二硫醚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湿重,抑制小鼠肺部病毒的增殖,从而有效的抑制了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小鼠病毒性肺炎的效应,对小鼠肺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说明二烯丙基二硫醚在小鼠体内具有较高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 H5N1, H7N7、 H9N2、 H3N2、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 Clade0、1、2. 1、2. 2、2. 3和7病毒的活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二烯丙基二硫醚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流感病毒H1N1、H5N1、H7N7、H9N2、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Clade 0、1、2. 1、2. 2、2. 3和7病毒的治疗效果,并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结论 在二烯丙基二硫醚对体外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实验中,不同时期各剂量组均显著提高了细胞的存活量,并且抑制细胞内病毒颗粒的增殖;二烯丙基二硫醚对感染流感病毒H1N1、 H5N1、 H7N7、 H9N2、 H3N2、 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Clade 0、1、2. 1、2. 2、2. 3和7的小鼠有保护作用,表现在小鼠平均体重的提高、肺指数的降低和小鼠体内流感病毒颗粒增殖的抑制。 从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二烯丙基二硫醚对流感病毒H1N1 、 H 5 N1 、H7N7、H9N2、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 Clade 0、1、2. 1、2. 2、2. 3和7病毒有较强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可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调节机能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1权利要求
二烯丙基二硫醚C6H10S2在制备广谱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2. 二烯丙基二硫醚C6H1QS2在制备提高机体免疫调节机能药物中的应用。
3. 二烯丙基二硫醚C6H1QS2在制备治疗流感病毒H1N1、H5N1、H7N7、H9N2、H3N2、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 Clade 0、 Clade 1、Clade 2.1、Clade 2. 2、 Clade 2. 3或Clade 7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化合物二烯丙基二硫醚C6H10S2在制备广谱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调节机能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治疗流感病毒H1N1、H5N1、H7N7、H9N2、H3N2、H3N3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3病毒CVB3,腺病毒ADV,Clade 0、1、2.1、2.2、2.3和7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P37/02GK101791301SQ20101010544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姚嬴 申请人:姚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