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3  10

专利名称: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周边装置安装于计算机的锁定技术有关,特别是指可锁定及解 锁定的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计算机周边装置,以需要外接的装置而言,例如抽取式硬盘,大多具有 一锁具,在抽取式硬盘插入计算机上对应的插槽后,以钥匙来扳转该锁具,使抽取式硬 盘锁定在计算机上。上述的锁定方式,利用了传统的锁具配合钥匙的方式,然而,使用者常会将钥 匙遗失,进而造成无法解除锁定的问题,反而使得抽取式碟无法取出,丧失了抽取式的 方便性。另外,在中国台湾公告M340589号专利中,揭露了一种推入/顶出构件(图号 41),其可让卡片插入后,以按压的方式来改变推入及顶出的状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不需对应锁 具的钥匙,只需直接按压即可对计算机周边装置达到锁定及解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具有操作简 单,取用方便的功效。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 包含有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按键,具有一身部以及一按压部,该身部可 前后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按压部位于该身部前端且位于该壳体外,该身部具 有前后延伸的一导引缘,该导引缘在其前后的部分分别呈靠近该壳体的一侧或远离该壳 体的一侧;一推入/顶出组件,设于该壳体与该按键之间,提供该按键被按压后呈推入 该壳体或顶出该壳体的状态;一锁闩,具有一导引部以及一锁定部,该锁闩可移动地设 于该壳体,且该导引部作用于该导引缘,该锁闩于该按键前后移动时借由该导引部沿该 导引缘的作用而于一锁定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锁闩位于锁定位置时该锁定 部伸出该壳体,该锁闩位于解锁位置时该锁定部缩回该壳体;以及一弹性件,一端作用 于该锁闩而另一端作用于该壳体或该壳体内部的组件,其弹性力用以保持该锁闩向锁定 位置移动。借此可具有不需钥匙即可操作锁定及解锁的简易性及方便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其系移开盖体后显示锁闩位 于锁定位置的状态。[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再一动作示意图,显示按键顶出,且锁闩 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动作示意图,显示锁闩直接被外力作 用时缩回壳体内的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计算 机周边装置后的状态。图7是图6的俯视图,同时显示移开盖体后的状态。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显示按键顶出的状态。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连同计算机 周边装置一起被拉出机壳的状态。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显示盖体移开后的状态。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显示锁闩分解后的底部 状态。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定位置的状态。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解锁位置的状态。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缩回壳体内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 说明如后,其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 锁定器10,主要由一壳体11、一按键21、一推入/顶出组件31、一锁闩41以及一弹性 件51所组成,其中该壳体11,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2,该壳体11由一底座13与一盖体18所组 成,该容置空间12形成于该底座13与该盖体18之间。该壳体11的底座13具有数个挡 块14延伸至该容置空间12内。该按键21,具有一身部22以及一按压部28,该身部22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该 容置空间12内,该按压部28位于该身部22前端且位于该壳体11外,该身部22具有前 后延伸的一导引缘23,该导引缘23在其前后的部分分别呈靠近该壳体11的一侧或远离该 壳体11的一侧。本第一实施例所指的一侧是以左侧为例(此仅为举例而已,亦可变化为 右侧),且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引缘23由前往后地由靠近而渐远离该壳体11的左侧。该身 部22还具有一容置区24,该容置区24的空间可供该弹性件51的前端以及该锁闩41在 受外力作用时于其内左右摆动。由图2中可看出,本实施例中该导引缘23位于该容置区 24左侧。此外,该身部22具有数个挡部25对应于等挡块14,该身部22向前移动至预 定距离时,该等挡部25即抵于该等挡块14,借以防止该身部22被拉出该壳体11。
显示未动作时,锁闩位于锁 显示按键顶出,且锁闩位于 显示锁闩直接被外力作用时[0027]该推入/顶出组件31,设于该壳体11与该按键21之间,提供该按键21被按压 后呈推入该壳体11或顶出该壳体11的状态。其中,由于该推入/顶出组件31属现有技 术,其详细结构及操作方法容不赘述。该锁闩41,具有一导引部42以及一锁定部44,该锁闩41以可旋摆的方式设于 该壳体11,且该导引部42作用于该导引缘23,该锁闩41在该按键21前后移动时借由该 导引部42沿该导引缘23的作用而于一锁定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锁闩41位 于锁定位置时该锁定部44伸出该壳体11,该锁闩41位于解锁位置时该锁定部44缩回该 壳体11。其中,以该锁闩41位于锁定位置来定义该锁闩41的结构时,该锁闩41的锁定 部44的后方具有由该壳体11外侧向着该壳体11且向后延伸的一斜面441,该锁定部44 的前方具有一横向延伸的挡面442。该弹性件51,为一弹片,以其后端设于该身部22后端,该弹性件51的前端位 于该容置区24内且作用于该锁闩41的导引部42,可在受外力作用时于该容置区24内左 右摆动。该弹性件51由前往后地由靠近而渐远离该壳体11的左侧,而对应于该导引缘 23。借此该弹性件51即设于该按键21以及该锁闩41之间,而该按键21即为该壳体11 内部的组件,该弹性件51的弹性力用以保持该锁闩41向锁定位置移动。为了加强锁定效果,在该壳体11的盖体18设置一穿孔19,且该按键21的身部 22具有一锁定孔26,当该按键21呈推入该壳体11的状态时,该穿孔19对应于该锁定孔 26。借此可将一螺栓96由外部穿过该穿孔19而螺接于该锁定孔26,达到额外锁定的效
^ ο接下来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其中先说明本第一实施例未安装于一计 算机周边装置81 (参阅图6)的单独动作状态,之后再说明安装于一计算机周边装置81后 的动作状态。请参阅图3,本第一实施例的锁定器10,在该按键21处于呈推入该壳体11的状 态时,该锁闩41受到该弹性件51的作用,且该锁闩41的导引部42作用于该导引缘23 的前段而靠近该壳体11的左侧,因此该锁闩41位于锁定位置,该锁定部44伸出该壳体 11。如图4所示,在该按键21受到一次按压后,借由该推入/顶出组件31的作用而 使得该按键21呈顶出该壳体11的状态。此时该锁闩41的导引部42作用于该导引缘23 的后段而远离该壳体11的左侧,而这个作用关系会使得该锁闩41旋摆至解锁位置,该锁 定部44也缩回该壳体11。在该按键21又再一次受到按压后,即借由该推入/顶出组件31的作用而使得该 按键21又回复至推入该壳体11的状态,即回复为图3所示的状态。此外,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该锁闩41是受到该弹性件51的作用而让该锁定部 44伸出该壳体11的。此时若有外力作用于该锁定部44将之向壳体11内部推动,若推动 的力量大于该弹性件51的弹性力,则借由该容置区24的空间关系,该锁闩41仍会向内 旋摆至该容置区24而该锁定部44即缩回该壳体11内,其状态如图5所示。而在本第一实施例的锁定器10实施于一计算机周边装置81 (例如抽取式硬盘) 时,如图6至图8所示并配合图3至图5,安装于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的一侧,该计算机 周边装置81所欲安装的计算机主机机壳91上设有对应的插槽92。在将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由该插槽92推入至该机壳91内的过程中,在该锁定器10经过该机壳91时,该锁 闩41的锁定部44后方所具有的斜面441即会作用于机壳91,借由分力作用而将该锁定部 44推入该锁定器10的壳体11内(锁定部44被推入的状态即如图5所示)。在该锁定器 10完全通过该机壳91后,该锁闩41即不再受到机壳91作用而借由该弹性件51的作用而 使该锁定部44又露出于其壳体11外,此时即借由该挡面442挡在该机壳91后方,该计 算机周边装置81以及该锁定器10即被挡止在该机壳91的后方而无法被拉出,此时即完 成锁定动作。换言之,操作者只要直接将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推入至该机壳91即自动 完成锁定动作。请再参阅图9至图10,欲将已推入的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取出时,只需再度按 压该按键21,借由该推入/顶出组件31的作用,可作用该锁闩41使该锁定部44缩回该 壳体11内而呈图9的状态。此时该锁定部44即没有挡止于该机壳91的后方,因此可将 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连同该锁定器10—并取出,取出的状态如图10。换言之,操作者 只要按压该按键21—次,即可解除锁定状态来取出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此外,在解除 锁定状态取出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时,除了直接将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拉出之外,还可 以借由拉着该按键21的按压部28向外,借由该等挡部25与挡块14的相抵关系,而连同 该壳体11以及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 —起拉出该机壳91。若预期该计算机周边装置81在装入机壳91后短时间内不会取出的话,还可以在 该机壳91上对应设置一螺接孔93 (示于图10)对应于该壳体11的穿孔19以及该身部22 的锁定孔26(穿孔19及锁定孔26示于图2),并借由该螺栓96(示于图6)锁固,借此除 非该螺栓96被取下,否则一直是被该螺栓96锁定于机壳91上的状态,可以达到更为稳 固的锁定状态,在此状态下,即使按压该按键21,也无法使其动作,亦即无法改变其状 态而解锁。请再参阅图11至图15,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周边装 置之锁定器60,主要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锁闩41’以可左右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11’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壳体 11,的底座13,)。且该锁闩41,具有一弹簧槽48。该弹性件51’于本第二实施例并不是弹片状,而是一弹簧,容置于该弹簧槽48 内,该弹性件51’的一端顶抵于该弹簧槽48’的底壁,另一端顶抵于该壳体11’。藉此,该弹性件51’同样的可以提供作用于该锁闩41’向锁定位置移动的弹性 力。本第二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操作状态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可达成的功效在于一、不需锁具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锁具以及钥匙,要把计算机周边装置装入 时,只需直接推入即可完成锁定动作。要取出计算机周边装置时,只需按压该按键一次 以解除锁定状态,之后即可取出计算机周边装置。二、操作简单、取用方便由于锁定只需直接推入,而解锁只需按压该按键一 次,因此在锁定及解锁上的操作都极为简单,且取用上也极为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按键,具有一身部以及一按压部,该身部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 按压部位于该身部前端且位于该壳体外,该身部具有前后延伸的一导引缘,该导引缘在 其前后的部分分别呈靠近该壳体的一侧或远离该壳体的一侧;一推入/顶出组件,设于该壳体与该按键之间,提供该按键被按压后呈推入该壳体 或顶出该壳体的状态;一锁闩,具有一导引部以及一锁定部,该锁闩可移动地设于该壳体,且该导引部作 用于该导引缘,该锁闩于该按键前后移动时借由该导引部沿该导引缘的作用而于一锁定 位置以及一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锁闩位于锁定位置时该锁定部伸出该壳体,该锁闩位 于解锁位置时该锁定部缩回该壳体;以及一弹性件,一端作用于该锁闩而另一端作用于该壳体或该壳体内部的组件,其弹性 力用以保持该锁闩向锁定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由一底座 与一盖体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以该锁闩位于锁 定位置来定义该锁闩的结构时,该锁闩的锁定部的后方具有由该壳体外侧向着该壳体且 向后延伸的一斜面,该锁定的前方具有一横向延伸的挡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具有至 少一挡块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该按键的身部具有至少一挡部对应于该至少一挡块;该 按键的身部向前移动至预定距离时,该挡部即抵于该挡块,藉以防止该身部被拉出该壳 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之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穿 孔,该按键的身部具有一锁定孔,在该按键呈推入该壳体的状态时,该穿孔对应于该锁 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锁闩以可旋摆 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锁闩以可左右 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引缘由前往 后地由靠近而渐远离该壳体的一侧;该弹性件为一弹片,以其后端设于该按键的身部后 端,该弹性件的前端作用于该锁闩的导引部,且该弹性件由前往后地由靠近而渐远离该 壳体的一侧,而对应于该导引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的身部 具有一容置区,该弹性件的前端位于该容置区内,在受外力作用时在该容置区内左右摆 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其特征在于该锁闩具有一弹 簧槽,该弹性件为一弹簧而容置于该弹簧槽内,该弹性件的一端顶抵于该弹簧槽底壁, 另一端顶抵于该壳体。
专利摘要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锁定器,包含有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按键,具有前后延伸的一导引缘,该导引缘在其前后的部分分别呈靠近该壳体的一侧或远离该壳体的一侧;一推入/顶出组件,设于该壳体与该按键之间;一锁闩,具有一导引部以及一锁定部,该锁闩可移动地设于该壳体,且该导引部作用于该导引缘,该锁闩位于锁定位置时该锁定部伸出该壳体,位于解锁位置时该锁定部缩回该壳体;以及一弹性件,一端作用于该锁闩而另一端作用于该壳体或该壳体内部的组件。借此可具有不需钥匙即可操作锁定及解锁的简易性及方便性。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796327SQ20102052128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吴玟翰, 吴金华 申请人: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