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324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本发明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西医属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且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所以无论是久病失养,伤及肝肾,或先天不足,肝肾阴亏,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循经上扰清窍,还是因郁怒伤肝,久病入络,气滞淤血,闭阻络脉,均可引起偏头痛。而且因为该病多由内伤诸疾发展而来,病因不除,必然导经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所以这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若气血充盈,阴阳升降如常,外无非时之感,没有头痛的症状,如果久病伤及肝肾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肝肾精血亏虚,阴不制阳,肝之风阳内动,上扰清窍则头痛;或因久病入络,或郁怒伤肝,气滞则血瘀,血脉不通,闭阴脉络,不通则头痛,也可因风阳袭于上窍而致清窍不利发为头痛,而临床更为多见的往往是以上几种因素综合作用或几种病因共存,从而形成既有肝肾阴血不足,又有肝风内动,既有风邪的外袭,又有瘀血的内阻,因此临床表现既有共见的头痛,又可见肝风上扰的头晕目眩,既可见瘀血内阻的症舌脉象,又可见肝肾亏阳而见不明、耳鸣、腰膝酸软。但综合诸症其基本病位在脑,病本在肝,基本病机主要是肝风夹瘀,所以在治疗上以活血止痛、平肝熄风为主要治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血止痛,平肝熄风,主治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的药物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祖国医学对偏头痛机理的认识,参考发明人多年的经验,筛选出能活血止痛,平肝熄风,主治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川芎4至27份、天麻3至26份、菊花4至28份、蔓荆子2至24份、女贞子2至24份、牛膝2至24份、藁本2至24份、白芍3至25份、丹参4至26份、墨旱莲5至27份。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川芎3至7份、天麻2至6份、菊花4至6份、蔓荆子2至5份、女贞子2至5份、牛膝2至5份、藁本2至5份、白芍3至5份、丹参3至7份、墨旱莲5至7份。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如P-环糊精、淀粉、硬酯3酸镁、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纤维钠、微晶纤维素、柠檬香精等。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有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溶液剂、悬浮剂、乳剂。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一)是取天麻碎成细粉;丹参用9倍重量份数的85%乙醇回流提取1至2小时,再加7倍重量份数的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至2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提取物得丹参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3至5小时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得滤液一;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6至8倍量,每次提取1至2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得滤液二,与滤液一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重量分数,充分搅拌,静置20小时以上,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混合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干浸膏、混合干浸膏及适量淀粉,喷入挥发油,混合均匀,加盖密封3至5小时,6(TC干燥,制成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二)是取天麻碎成细粉;丹参用9倍重量份数的85%乙醇回流提取1至2小时,再加7倍重量份数的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至2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提取物得丹参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P_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3至5小时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6(TC时相对密度为1.20至1.25,得滤液三;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6至8倍量,每次提取1至2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6(TC时相对密度为1.20至1.25,得滤液四,滤液四与滤液三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重量分数,充分搅拌,静置20小时以上,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混合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干浸膏、混合干浸膏及适量淀粉,加入P-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盖密封3至5小时,6(TC干燥,制成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等地。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安徽大别山、陕西秦巴山区、四川、云南、贵州。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tex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山东、江西、浙江、福建及云南。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及华中各地。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藁本伞形禾斗植物藁本Ligustic咖sinense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干燥根茎及根。主产湖北、湖南、四川、辽宁、河北、新疆等地。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江4苏、安徽、河北、四川、山东等地。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e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本发明的配方中以川芎为君药。川芎,芳香辛散,活血行气,熄风止痛,为六经头痛必用之药,川芎行血中气滞,通行十二经脉,具有疏气血,止疼痛之功。臣药天麻,甘温柔润,善能平抑肝阳,熄风止痛。菊花辛凉苦甘,可升可降,宣扬疏泄而达于巅顶,收掇虚阳而归于肝肾,能平肝,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掇虚阳之上浮,对风热,肝火,肝阳,阴虚,血虚所致之头痛,眩晕皆可应用。《本经》说"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蔓荆子,苦辛,清火而不爆,散头部风热,治头沉,昏闷之痛,三药配伍用平肝熄风兼疏散外风,与君药合用共奏,治疗头痛、眩晕,活血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此三药共为臣药。佐药白芍入肝血分,补血养阴,平肝止痛,酸能收敛,苦凉泄热,能化阴补血,和营敛阴,滋润肝脾,柔养经脉。藁本熄风止痛以治外风,《本草蒙筌》记载说"藁本,味辛,苦,气温。气厚味薄,升也,阳也。",以其秉辛散之性,能上行头目,通络止痛,尤为巅顶部头痛之要药。藁本在本药物组合中是"亦假引经",得配白芍、丹参、女贞子、蔓荆子等寒凉之品,可监制其辛温之性,在配伍中属"去性取用"之义,取其走清窍,升阳化浊,通络止痛,以为使药达病所之用。女贞子甘苦微寒、入肝肾、滋肝肾之阴液,滋而不腻,清肝肾之虚热、清热而不损阳气,又可育阴平肝潜阳。墨旱莲凉血养阴,滋益肝肾,二至相须为用,增加补益肝肾之功。因女贞冬至之日采,墨旱莲夏至之日收,集冬夏之精华,有顺应阴阳之妙,四药得配,育阳潜阳,濡养肝肾之阴,肝得滋润则风阳自熄灭,水能涵木,自无元阳之患。以上四味药共为佐药。使药丹参活血祛瘀止痛,《本草汇言》说"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牛膝滋补肝肾,行瘀通脉。《本草经疏》"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且此药性走而下行使肝阳不亢,肝风易平,与丹参同用共同内加强君药川芎的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以上二味药共为使药。综合诸药本方既有活血化瘀、熄风止痛作用,又有平肝熄风之功,既有滋补肝肾阴血,又有清热之功,总合以上君臣药的主要功效和佐使药的作用本方主要功效为活血止痛,平肝熄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平肝熄风,活血化瘀,主治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内容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一取川芎6重量份、天麻4重量份、菊花5重量份、蔓荆子3重量份、女贞子3重量份、牛膝4重量份、藁本4重量份、白芍4重量份、丹参5重量份、墨旱莲6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4328g。天麻粉碎成细粉,丹参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1.5小时,再加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l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得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P_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4小时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备用;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8、6、6倍量,提取2、1、1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5至1.25(60°C),与川芎等水煎液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醇提干膏细粉、水提醇沉干膏细粉及适量淀粉,加入P_环糊精包合物,整粒后混合均匀,密封4小时后进行胶囊填充,制成1000粒。实施例二取川芎4重量份、天麻3重量份、菊花8重量份、蔓荆子3重量份、女贞子3重量份、牛膝3重量份、藁本3重量份、白芍7重量份、丹参8重量份、墨旱莲10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4328g。天麻粉碎成细粉,丹参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1.5小时,再加5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l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得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P_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4小时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备用;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8、6、6倍量,提取2、1、1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与川芎等水煎液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醇提干膏细粉、水提醇沉干膏细粉,加入P-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淀粉、微晶纤维素、硬酯酸镁、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用乙醇制成颗粒,软材用16目筛制粒,6(TC干燥25分钟,整粒、总混20分钟,压成IOOO片,制成片剂。实施例三取川芎27重量份、天麻26重量份、菊花28重量份、蔓荆子24重量份、女贞子24重量份、牛膝24重量份、藁本24重量份、白芍25重量份、丹参26重量份、墨旱莲27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4328g。天麻粉碎成细粉,丹参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1.5小时,再加5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l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得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P-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4小时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备用;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8、6、6倍量,提取2、1、1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与川芎等水煎液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醇提干膏细粉、水提醇沉干膏细粉及适量淀粉,加入e-环糊精包合物,用乙醇制成颗粒,软材用16目筛制粒,6(TC干燥25分钟,整粒、总混20分钟,装入铝塑复合膜袋,200袋,制成颗粒剂。实施例四取川芎8重量份、天麻6重量份、菊花7重量份、蔓荆子5重量份、女贞子5重量份、牛膝5重量份、藁本5重量份、白芍7重量份、丹参9重量份、墨旱莲11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4328g。天麻粉碎成细粉,丹参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1.5小时,再加5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l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得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P_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4小时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备用;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8、6、6倍量,提取2、1、1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至1.25(60°C),与川芎等水煎液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醇提干膏细粉、水提醇沉干膏细6粉,加入e-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与适量羧甲基纤维钠胶浆研匀,加柠檬香精混匀制成混悬液,即得口服液。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将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药理药效毒理的动物学实验及临床药理实验及结果来说明其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优异效果。取实施例一制成的1000粒药物组合物,药粉每克含生药量为5.4g,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0.2g/ml。给药容量为10ml/kg,阳性对照药镇脑宁胶囊为吉林通化白山制药五厂产品,批号930916(镇脑宁胶囊与本药物组合物主治相同,功能相似,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为18至22g,雌雄兼用,来源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动物室,质量合格证号为93000005。仪器GJ-8402型热板测痛仪,zxc_4型自方活动测定仪,RM-6000四导生理测定仪,CM-1200型电磁流量计,WX-7533型多部位显微镜,L-100型血流变学检测仪。实验数据均经t检验处理,结果用X士SD表示。方法和结果—、镇痛作用实验1、对小鼠热痛阈值的影响(热板法)取雌性小鼠,于55士rC热板上筛选,选取痛阈值在10至30秒内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分别灌胃给予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2.0、1.0和0.5g/kg和镇脑宁胶囊1.0g/kg,对照组给等体积水,每日l次,连续3日。分别记录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5小时内每小时痛阈值。结果见表l。表1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和镇脑宁胶囊均能提高小鼠痛阈值,尤其在3和4小时时作用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次给药后1小时,腹腔注射1%醋酸10ml/kg,观察10分钟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果见表2。表2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文士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表2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合上述两项痛阈值测定结果说明本品具有明显镇痛作用。二、对小鼠镇静作用的影响1、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按表3所示剂量灌胃给药,每日l次,连续7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小鼠置入ZXC-4型自主活动测定仪,适应3分钟,测5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结果见表3。_表3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文士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2、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取小鼠49只,随机分为5组,按表5所示剂量灌胃给药,每日l次,连续7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观察15分钟小鼠睡眠数,其结果经X2检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明显增加给予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数。结合其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说明本品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三、对猫脑血流量、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猫2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3%戊巴比妥钠lml/kg腹腔注射麻醉,结扎左侧颈外动脉,将电磁流量计探头置左侧颈总动脉处,按表6所示剂量分别给药,经PM-6000生理记录仪,记录给药后5、30、45、60、90、120和150分时颈总动脉血流量、血压和心率,并计算脑血流量(ml/100g"min)、平均血压(kpa)和脑血管阻力,结果见表5和表6。表5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明显增加猫脑血流量和降低血压,其作用于60、120分钟时更为明显,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猫心率无明显影响。表6结果表明在给药后45120分钟时脑血管阻力有明显降低。四、对小鼠耳微血管的影响取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按表8所示剂量灌胃给药,每日l次,连续7日。末次给药后30分钟,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动物麻醉后将小鼠耳廓置于WX-7533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下80倍,测量耳动静脉血管直径,取动脉直径为5iim和静脉直径为10iim的血管观察,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00iig/kg,记录注射后2、5、10和20分钟血管直径,结果见表7。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耳廓血管收縮有拮抗作用,说明本品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五、对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按表9所示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给等体积水,每日1次,连续15日。实验前禁食16小时,末次给药后1小时采血4ml(肝素钠抗凝),检测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结果见表8。表8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使大鼠全血粘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用。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实验作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观察,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明显镇静作用,这一作用利于其镇痛作用的发挥。通过猫脑血流量的观察,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压,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通过微循环和血流变学检测,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改善微循环和降低全血粘度。上述实验结果可能是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头痛机理。总之,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此外还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压和全血粘度,改善微循环,这些药理作用为本品临床治疗肝阳性和瘀血性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实验研究者临床试验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给药方案治疗组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胶囊,口服,每次5粒(0.4g/粒),每日3次对照组镇脑宁胶囊(生产批号19971201),批准文号(92)卫药准字Z-19号,吉林通化白山制药五厂生产,口服,每次5粒(0.3g/粒),每日3次疗程六周试验样品由四川梓撞药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971005。病例选择—、诊断标准(—)中医头风病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讨论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制定)1.主证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至少有5次发作。(1)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2)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剌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3)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可自行缓解。2.发病特点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止无常。3.发病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4.检查经神经系统检查及生化,CT,MRI检查可排除颅外伤与脑内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具有主证(1)(2)(3)以及2,3,4项即可确定诊断。(二)中医辩证标准风瘀证证候诊断标准风瘀证头痛日久,反复发作,痛如针剌刀割,或跳痛、胀痛,痛处固定不移,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苦,或正值月经期头痛加重,月经不调或有血块,伴有腹痛;舌质紫暗或带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脉沉涩或弦。(三)西医血管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按史玉泉著《实用神经病学》记载"国际头痛分类"拟定。1.反复发作性血管性头痛,每次发作的情况和过程相似,至少发作5次/月以上,14发作间歇正常。2.发作可伴有或不伴有先兆症状,有先兆的可表现为完全可逆的局部性皮层和/或脑干功能障碍的先兆症状如眩晕、耳鸣、多视,共济失调等。3.发作必头痛至少有下列各点中二项(1)位于一侧;(2)搏动性;(3)中至严重程度,严重头痛痛时必须卧床;中度头痛头痛时影响工作;轻度头痛痛时不影响工作。(4)登楼梯或相似的日常体力活动有所加重。4.伴随症状头痛时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项伴有一项或一项以上。5.持续性头痛发作二、纳入病例标准(—)符合头风中医诊断及风瘀证辨证标准者;(二)符合偏头痛(血管性头痛)诊断标准且属发作期的患者。符合上述两条标准的患者,可纳入试验病例。三、排除病例标准(—)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如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全身疾病昏厥、缺氧、中毒等引起的血管性头痛,颞动脉炎头痛,颅内部位病变,头外伤后的患者。(二)合并肝、肾、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三)年龄小于18岁,大于65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四、剔除病例标准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临床验证方法—、对照治疗试验阶段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各30例,1:l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每次5粒,每日3次。(二)对照组病人口服镇脑宁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三)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两周,但对头痛次数、头痛强度、头痛持续时间的观察需在治疗2周后再随访半月。二、扩大对照治疗试验阶段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配,分别在三家医院进行,每家医院治疗组病例为90例,对照组病例为30例,3:1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每次5粒,每日3次。(二)对照组病人口服镇服宁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均主2周,但对头痛次数、头痛强度、头痛持续时间的观察需在治疗结束后再随访2周,共计一个月,其余症状治疗结束后即观察完毕。(四)两组病人除以上治疗外,不得使用其它与本病有关的治疗药物。三、观察指标及观察记录方法(—)、观测指标151.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各作一次。(l)—般体检项目(2)血、尿、便常规化验。(3)心、肝、肾功能检测ECG、ECG、BUN、Cr、ALT(只作治疗组,至少1/3病例)。2.疗效性观测(1)头部疼痛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程度、部位和性质,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2)伴随症状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等,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3)舌脉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各记录1次。(4)血液流变测定,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二)观察、记录方法1.采用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相结合,住院病例不少于1/3,门诊病例应控制可变因素。2.治疗开始后每周填写观察表一次,头痛按头痛记分法记录,中医其它症状体征用轻生分级表中(+、++、+++)表示后填写,分别记1、2、3分。3.诊断的确立和治疗后疗效评定,至少应由一名主治医师和一名住院医师共同做出,观察表填写者具住院医师以上职称。计量资料用T检验,疗效判定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对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做出结论。(四)不良反应观察如发现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及其发展情况,并确定不良反应是否药物所致,是否需要处理,是否需要停药等。治疗结果—、疗效判定标准(按国家中药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讨论制定的"头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制定)(—)、头痛计分法主要着眼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缓解情况1、头痛强度分级轻度(+):轻微可忍受,不影响生活及工作,计2分中度(++):较重尚能忍受,工作生活受到影响,计4分重度(+++):剧痛或锥剌,以生活工作影响大,计6分2、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计分法数分钟到2小时(含2小时)计1分2小时到6小时(含6小时)计2分6小时到24小时(含24小时)计3分24小时到72小时(含72小时)计4分大于72小时者计5分若头痛消失,无论头痛强度或头痛持续时间均记0分,3、头痛次数以每四周发作的次数记录观察表中。4、头痛指数16等于每次头痛发作的强度计分乘以每次头痛持续时间计分之积相加。即头痛指数=IX(F^D》+2X(F2XD2)+3X(F3XD3)..其中1、2、3均轻、中、重头痛。F代表4周头痛发作次数。Dp^、D3代表轻中重度平均发作时间。(二)头风〔血管性头痛(偏头痛)〕总疗效标准t祐^zv脉治疗前头痛指数-治疗后头痛指数1AfW疗效百分数=^、产a、,、虎+匕ix1oo%治疗則头痛指数1、监床控制疗效百分数为>90%,伴随症状显著减轻。2、显效疗效百分数为55%90%(不含90%)伴随症状显著减3、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55%(不含55%)伴随症状减轻。4、无效疗效百分数<20%,伴随症状无改变。(四)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1、中医其它症状疗效评定采用分级计分法(1)眩晕轻度(+):偶有发生,可以耐受。计l分中度(++):时有发生,需服药治疗。计2分重度(+++):经常发生,需服药治疗方能缓解。计3分(2)心烦易怒轻度(+):偶尔发生烦怒,情绪不够稳定。计l分中度(++):经常烦怒,尚能自我控制。计2分重度(+++):烦怒难以自我控制。计3分(3)失眠多梦轻度(+):夜眠易醒、有梦。计1分中度(++):夜眠多梦,睡眠不足4小时,但能坚持工作3计2分重度(+++):彻夜不眠或彻夜作恶梦,难以坚持工作。计3分(4)口干、口苦轻度(+):偶有口干苦。计l分中度(++):经常口干苦。计2分重度(+++):整日觉口干苦。计3分(5)妇女月经不调或有血块轻度(+):轻度痛经,经血色黑,偶有血块。计l分中度(++):痛经,经血色黑,血块较多或经期紊乱。计2分重度(+++):闭经。计3分(6)经期腹痛轻度(+):偶有轻度腹痛。计l分中度(++):中度腹痛,时有发生。计2分重度(+++):痛不可忍,反复发作,辗转不安。计3分17(7)舌象舌质正常。计0分舌质异常黯红,或紫黯,或舌下脉络青紫,或舌有瘀点,或挟瘀斑(8)脉象正常。沉涩或弦2、中医证候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显效治疗后总积分值下降2/3以上(3)有效治疗后总积分值下降1/32/3(4)无效治疗后总积分值下降不足1/3二、总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如表9-1所示表9-1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两组患者总疗效经RIDIT分析,R治=39,R对二0.515,U=0.69,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总疗效相似。三、中医证候、症状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如表10-1所示表10-1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经RIDIT分析,R治=0.4918,R对=0.5201,U=0.92,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患者对中医证候的疗效相似。(二)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如表10-2所示表10-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单项中医症状及舌脉象疗效比较,经f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三)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均值降低值比较如表10-3所示表10-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均值降低值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降低值X±SX±S治疗组3028.25±3.065.8±3.24对照组1238.28±2.855.4±3.24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的均值较自身治疗前症状积分和的均值有明显降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和均值的降低值自身对照比较,t=31.11,P<O.Ol,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治疗组对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干舌苦及舌象异常、脉象异常的改善疗效确切,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的均值降低值比较,t=1.15,P>0.05,差异无显著性。(四)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性质疗效比较如表10-4所示表10-4两组患者头痛性质疗效比较中医症状治疗组(302例)对照组(123例)X2P异常例数消失例数消失率%异常例、1,,数消失例数消失率%头剌痛或固定16910260.36675176.124.56<0.05头胀痛或跳痛21615571.76916167.030.48>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部剌痛(或固定不移)及头部胀痛(或跳痛)均得到改善,两组疗效比较,经f检验,对照组对头部剌痛(或固定不移)的疗效优于治疗组,但对头部胀痛(或)跳痛的疗效,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五)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异常的比较患者服药疗程为2周,治疗后随访2周,共4周,观察时间较短,不足以对妇女的月经异常做出较准确的结论,故对月经异常未作疗效性统计。四.头痛起效时间止痛时间分析19(—)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起效时间比较如表11-1所示表11-1头痛起效时间比较(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起效时间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治疗头痛的起效时间相近。(二)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止痛时间比较如表11-2所示表11-2头痛止痛时间比较(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止痛时间表比较落后,经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治疗头痛的止痛时间相近。五.头痛次数(次/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次数比较如表12所示表12两组患者头痛次数(次/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强度计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头痛强度计分的降低值自身对照比较,,t=21.43,P<0.Ol,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治疗组能降低头痛强度的分值,两组头痛强度计分降低值比较,t=1.20,P>0.05,差异无显著性。(二)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计分比较如表13-2所示表13-2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计分比较(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计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计分的降低值自身对照比较,t=22.39,P<0.Ol,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治疗组对降低头痛持续时间有确切疗效,两组头痛持续间计分降低值比较,t=0.72,P>0.05,差异无显著性。本临床实验过程中,302例治疗组患者中有170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了血、尿、便常规检测,136例患者进行了肝功能、肾功能检测,141例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未发现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服药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疹,继续用药后消失,未影响治疗。—、通过对425例头风[血管性头痛(偏头痛)]患者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本药物组合物治疗头风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6.57%、84.44%,对照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1.79%、82.93X,两组总治疗相似,经RIDIT分析,P>0.05;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9.54%、86.42%,对照组分别为65.04%、82.1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似,经RIDIT分析,P>0.05。二、临床实验还表明,本药物组合物能降低头风[血管性头痛(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强度及头痛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头部剌痛、胀痛、跳痛等临床症状,对表现的眩晕、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及舌象异常均有较好疗效。三、本药物组合物对头风[血管性头痛(偏头痛)]患者较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改善,对其中升高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降低作用。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范畴,多发于中年以后,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本虚为气虚,阴虚或阳虚,标实多见肝风或肝阳上扰,兼瘀血内停为主。肝风、肝阳属木,上扰清空,气血逆乱,筋脉阻滞,不通则痛,风木之性善变,故头痛来势迅急,而有头风病风瘀证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瘀血在头风的衍变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表现在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液呈不同程度的"浓、粘、聚、凝"状态,故活血化瘀成为头风的重要治法之一。本药物组合物针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通络,并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故对头风风瘀证所致的头痛剌痛固定不移、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苦,以及舌质瘀黯、脉沉涩等有明显疗效,并能改善患者"浓、粘、聚、凝"的血液流变性,故用于头风风瘀证,疗效确切。五、本制剂在临床实验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服用安全。权利要求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川芎4至27份、天麻3至26份、菊花4至28份、蔓荆子2至24份、女贞子2至24份、牛膝2至24份、藁本2至24份、白芍3至25份、丹参4至26份、墨旱莲5至2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川芎3至7份、天麻2至6份、菊花4至6份、蔓荆子2至5份、女贞子2至5份、牛膝2至5份、藁本2至5份、白芍3至5份、丹参3至7份、墨旱莲5至7份。3.根据权利要求1到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4.根据权利要求1到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溶液剂、悬浮剂、乳剂中的任意一种。5.—种权利要求1到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天麻粉碎成细粉;丹参用9倍重量份数的85%乙醇回流提取1至2小时,再加7倍重量份数的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至2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提取物得丹参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6(TC时相对密度为1.20至1.25,得滤液一;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6至8倍量,每次提取1至2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6(TC时相对密度为1.20至1.25,得滤液二,滤液二与滤液一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重量分数,充分搅拌,静置20小时以上,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混合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干浸膏、混合干浸膏及适量淀粉,混合均匀,喷入川芎等挥发油,加盖密封3至5小时,6(TC干燥,即制成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6.—种权利要求1到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天麻粉碎成细粉;丹参用9倍重量份数的85%乙醇回流提取1至2小时,再加7倍重量份数的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至2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提取物得丹参干浸膏;川芎、蔓荆子、藁本切碎与菊花一起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P-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3至5小时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縮至6(TC时相对密度为1.20至1.25,得滤液三;药渣与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牛膝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水6至8倍量,每次提取1至2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縮至6(TC时相对密度为1.20至1.25,得滤液二,滤液二与滤液三合并,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65%重量分数,充分搅拌,静置20小时以上,取上清液减压浓縮,干燥得混合干浸膏;取天麻细粉、丹参干浸膏、混合干浸膏及适量淀粉,加入P_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盖密封3至5小时,6(TC干燥,即制成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7.—种权利要求1到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治疗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川芎4至27份、天麻3至26份、菊花4至28份、蔓荆子2至24份、女贞子2至24份、牛膝2至24份、藁本2至24份、白芍3至25份、丹参4至26份、墨旱莲5至27份。并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该药物组合物在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治疗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中的用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既有活血化瘀、熄风止痛作用,又有平肝熄风之功,既有滋补肝肾阴血,又有清热之功,主要功效为活血止痛,平肝熄风。文档编号A61K36/8988GK101732585SQ20101002807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优先权日2010年1月12日发明者唐铳,陈健,陈燕,黄学兵申请人:四川梓橦宫药业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