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尤指一种特适装设于含有相对上盖及底座电子设备的枢钮器,能以更简捷构件使此类电子设备可方便的翻转成平板操作模式。
背景技术:
以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为例,由于包括作为显示荧幕的上盖以及做为系统端的底座,因此通常必须在上盖及底座之间装设枢钮器,使上盖能以该枢钮器为动作轴心掀开,进行相关的控制作业,或在不使用时以该枢钮器为动作轴心反向关闭整个电子设备。依上述的电子设备上盖因而能掀开到与水平面约135°左右的角度,供使用者进行操作控制,此类如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除了可透过键盘进行输入之外,由于现今作为上盖的显示荧幕大都已采用触控式,使用者亦可直接在显示荧幕上以手指进行触控。在申请人所有的专利前案中(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101203986号「具限位功能的短轴距双轴式枢钮器」),即揭示了一种可将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的上盖翻转360°,使上盖与底座成为完全叠合的状态,整个笔记型电脑因而可作为平板电脑使用,相当方便与符合消费者需求。但现有此类设计虽然可缩短双轴间的轴距,以符合如笔记型电脑的此类电子设备紧实化要求,但整体构成元件仍然较为复杂,不仅制造上较麻烦及生产成本较高,亦难以将如笔记型电脑的此类电子设备作进一步的精简及小型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能以更简捷的构件使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转动成为平板电脑操作模式;还能适于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的紧实化及小型化。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装设于含有上盖及底座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双轴枢钮器包含:—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上盖的第一架体,所述的第一架体设有一第一转轴,并在所述的第一转轴设有一第一挡靠部;一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座的第二架体,所述的第二架体设有一第二转轴,并在所述的第二转轴设有一第二挡靠部;组装于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限定机构,所述限定机构包括两相对分隔的第一随动片及第二随动片,以及设于上述两相对随动片之间且上下相对的一第一限定凸轮以及一第二限定凸轮;所述的第一及第二随动片分别穿过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而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则分别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接合连动;上述第一随动片在一侧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第一挡靠部及第二挡靠部构成相对设定角度的挡靠装置;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则设有初步限定装置;以及,依序组装于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限定机构后方的扭力定位机构,该扭力定位机构至少包括一支撑片以及一第一定位轮以及一第二定位轮;上述支撑片以及第一定位轮及第二定位轮分别设有穿过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支撑片通孔及设于第一定位轮及第二定位轮的连动孔;在支撑片与第一定位轮及第二定位轮的相对表面于设定角度位置分别设有相对的迫紧装置;以及于上述扭力定位机构后方的转轴轴身上进一步组装有张力装置,该张力装置至少包括多个弹片及垫片并以固定螺帽由端部加以锁紧。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挡靠部及第二转轴的第二挡靠部为第一扇形块及第二扇形块,上述第一随动片在一侧表面的相对设定角度的挡靠装置为分别设在对角位置的上限定凸缘及下限定凸缘。其中,上述第一扇形块压靠于上限定凸缘一侧,第二扇形块则压靠于下限定凸缘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的初步限定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限位缺口及第二弧形限位缺口。其中,所述第一限定凸轮设有靠合于所述第二限定凸轮的第二弧形限位缺口的下轮缘以使两相对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形成初步限定装置。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结构更为简单,装卸更方便,且精简的结构使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能方便的翻转成平板电脑操作模式,不仅在制造程序上更为简捷,成本更为降低,同时,亦有利于更进一步的紧实化及小型化,具有高度的产业上利用价值。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显示图1的立体元件分解图。图2A显示图2局部构件的另一角度放大图。图3显示图1在关闭状态(SP 0° )的侧视图。图4为接续图3的动作状态图,显示上盖已掀开90°。图5为图4的接续动作图,显示上盖已掀开约135°成为笔记型电脑模式。图6显示上盖继续掀开到达180°位置。图7显示图6的立体状态图。图8显示上盖继续翻转到达270°位置。图9显示上盖已翻转360°成为平板电脑模式。图1OA到图1OC显示本实用新型由关闭状态到笔记型电脑模式即接续到达平板电脑状态的侧视操控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新颖性及其他特点将于配合以下附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而趋于明了。请参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设有用以组装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上盖(液晶显示荧幕)及底座(电脑系统端)的一第一架体10及一第二架体20,在所述的第一架体10及第二架体20分别设有一第一转轴11及一第二转轴21,并在所述的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接近内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挡靠部,于此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挡靠部为一第一扇形块12及一第二扇形块22。在上述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分别设有削平面13、23并依序组装限定机构30、扭力定位机构40以及张力装置50。上述限定机构30包括两相对分隔的第一随动片31及第二随动片32,以及设于上述两相对随动片31、32之间上下相对的一第一限定凸轮33以及一第二限定凸轮34 ;所述的第一及第二随动片31、32分别设有上下通孔311、312、321、322供分别穿过上述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而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33及第二限定凸轮34则分别设有含平面部的连动孔331、341供穿过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并因转轴的削平面13、23与该等连动孔331、341的组合关系而能一致连动。同时,上述第一随动片31在一侧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的第一扇形块12及第二扇形块22分别设有在对角位置的上限定凸缘35及下限定凸缘36,使上述第一扇形块12压靠于上限定凸缘35 —侧(图示的左侧),而第二扇形块22则压靠于下限定凸缘36的另一侧(图示的右侧),而可于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与至少其中一随动片(图示实施例的第一随动片31)之间构成相对设定角度的挡靠装置;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33及第二限定凸轮34则分别设有第一弧形限位缺口 37及第二弧形限位缺口 38,并在常态组合时使第一限定凸轮33下轮缘靠合于第二限定凸轮34的第二弧形限位缺口 38,使两相对的第一限定凸轮33及第二限定凸轮34构成一初步限定装置。上述已组装限定机构30的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轴身上接着组合有扭力定位机构40,该扭力定位机构至少包括一支撑片41以及一第一定位轮42以及一第二定位轮43,于图示实施例中则额外设有一外部锁接轴44 ;上述支撑片41以及第一定位轮42及第二定位轮43分别设有如上述穿过第一转轴11及第二转轴21的支撑片通孔及设于第一定位轮42及第二定位轮43的含平面连动孔;同时,请参图2A,在支撑片41与第一定位轮42及第二定位轮43的相对表面于设定角度位置分别设有相对的迫紧装置411、412及421、422,使上述转轴转动到达设定角度位置时,所述迫紧装置411、412及421、422将因彼此的相对运动产生上盖的定位夹持力量。于上述扭力定位机构40后方的转轴轴身上则进一步组装张力装置50,该张力装置50至少包括多个弹片51及垫片52,并能以固定螺帽53由端部加以锁紧。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架体10及第二架体20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第一架体10在未掀开的0°位置,此时,介装于两相对分隔随动片31、32之间的第一限定凸轮33下轮缘靠合于第二限定凸轮34第二弧形限位缺口 38所形成的初步阻挡作用,使第一及第二随动片31、32保持不动,而仅有第一架体10能以第一转轴11为动作轴心转动。图4显示第一架体10沿箭头所示方向以第一转轴11为动作轴心逆时针转动90°,图5则显示第一架体10进一步转动到达约135°位置,此一位置即为一般笔记型电脑正常掀开的操作状态角度,透过上述扭力定位机构40所形成的进一步迫压力量,使该第一架体10能定位在该操作角度位置。请参图6及图7,当第一架体10继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到达180°位置时,第一转轴11的第一扇形块12将开始抵靠预设在设定角度位置的上限定凸缘35,在第一架体10继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8所示,该第一架体10将连动第一随动片31及第二随动片32,使第一架体10连同第一随动片31及第二随动片32以第二转轴21为动作轴心继续转动到如图示的270°位置,并可进一步转动到如图9所示的360°,而成为平板电脑操作模式。图10A、图1OB及图1OC显示将本实用新型装设于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的上盖60及底座70,图1OA显示该电子设备的闭合状态,图1OB则显示该电子设备的上盖60掀开成笔记型电脑的操作模式,图1OC则显示将其叠合成平板电脑型式的操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因而能以更为精简的结构使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能方便的翻转成平板电脑操作模式,不仅在制造程序上更为简捷,成本更为降低,同时,亦有利于更进一步的紧实化及小型化,具有高度的产业上利用价值,爰依法具文提出新型专利申请。以上实施例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加以限制,对于熟习此一技艺人士依该实施例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以下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装设于含有上盖及底座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双轴枢钮器包含: 一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上盖的第一架体,所述的第一架体设有一第一转轴,并在所述的第一转轴设有一第一挡靠部; 一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座的第二架体,所述的第二架体设有一第二转轴,并在所述的第二转轴设有一第二挡靠部; 组装于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限定机构,所述限定机构包括两相对分隔的第一随动片及第二随动片,以及设于上述两相对随动片之间且上下相对的一第一限定凸轮以及一第二限定凸轮;所述的第一及第二随动片分别穿过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而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则分别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接合连动;上述第一随动片在一侧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第一挡靠部及第二挡靠部构成相对设定角度的挡靠装置;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则设有初步限定装置;以及, 依序组装于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限定机构后方的扭力定位机构,该扭力定位机构至少包括一支撑片以及一第一定位轮以及一第二定位轮;上述支撑片以及第一定位轮及第二定位轮分别设有穿过上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支撑片通孔及设于第一定位轮及第二定位轮的连动孔;在支撑片与第一定位轮及第二定位轮的相对表面于设定角度位置分别设有相对的迫紧装置;以及 于上述扭力定位机构后方的转轴轴身上进一步组装有张力装置,该张力装置至少包括多个弹片及垫片并以固定螺帽由端部加以锁紧。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挡靠部及第二转轴的第二挡靠部为第一扇形块及第二扇形块,上述第一随动片在一侧表面的相对设定角度的挡靠装置为分别设在对角位置的上限定凸缘及下限定凸缘。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扇形块压靠于上限定凸缘一侧,第二扇形块则压靠于下限定凸缘的另一侧。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的初步限定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限位缺口及第二弧形限位缺口。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的初步限定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限位缺口及第二弧形限位缺口。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的初步限定装置包括第一弧形限位缺口及第二弧形限位缺口。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定凸轮设有靠合于所述第二限定凸轮的第二弧形限位缺口的下轮缘以使两相对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形成初步限定装置。
8.按权利要求5所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定凸轮设有靠合于所述第二限定凸轮的第二弧形限位缺口的下轮缘以使两相对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形成初步限定装置。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定凸轮设有靠合于所述第二限定凸轮的第二弧形限位缺口的下轮缘以使两相对的第一限定凸轮及第二限定凸轮形成初步限定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精简限位结构的双轴枢钮器,包含一组装于上盖及底座的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供在架体的预设转轴依序组装限定机构、扭力定位机构以及张力装置;限定机构包括两相对随动片,以及设于随动片之间上下限定凸轮;其中一随动片在一侧表面相对于转轴的挡靠部设有相对设定角度的挡靠装置;限定凸轮之间设有初步限定装置;第一架体可在最初自由状态转动到一设定角度后连动预设的随动片,将第一架体旋转360°成为平板操作模式,从而形成一种简捷构件所形成并适于紧实化及小型化的枢钮器。
文档编号G06F1/16GK202926865SQ20122061387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陈嘉辉, 林子郁, 吕科延, 钱文庆 申请人: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