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面板由于具有多点触控、透过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日益取代传统电阻式触摸面板,在手机、播放器、电子书、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上使用。现有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感应电极串列、设置于第二感应基板上的第二感应电极串列。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通过一封框胶贴合。由于第一基板与制作第一方向感应电极串列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第二基板与制作第二方向感应电极串列的材料也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现有的电容式触摸面板的第一方向感应电极串列和第二方向感应电极串列易于被用户所观测到,影响电容式触摸面板的外观效果。另外,现有技术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具有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其厚度较大,不符合当今轻薄化发展趋势,同时,采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在配置于显示面板上后,使整个触摸显示屏的透过率下降,而配置该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需使背光增亮,进而使电子设备的功耗增大,不符合节能环保、持续发展之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小、透过率高、便于加工且外观效果佳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基板、依次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和触控感应层,该第一表面至少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功能层上,且至少在第一区域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和触控感应层的区域与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的区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学特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邻接,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还至少包括一对位标记,所述对位标记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内;所述触控感应层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该对位标记由制作所述触控感应层的透明导电材料,在制作所述触控感应层的同时一并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重合;或者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仅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子功能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电极串列和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通过增设第一功能层,使电容式触控面板上,第一感应电极串列、第二感应电极串列与第一感应电极串列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之间的间隙区域之间获得相似的光学特性,第一感应电极串列、第二感应电极串列不易被用户察觉到,进而使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及该电容式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电容式触控面板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11的基板110。该第一表面111为光滑的平面,其包括第一区域Illa和第二区域111b,所述第一区域Illa与第二区域Illb邻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Illa为矩形,所述第二区域Illb为矩形环,其围绕所述第一区域111a。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Illa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所述第二区域Illb亦可以为圆环、椭圆环、多边形环、扇形等。所述基板110为透明材料制成,该透明材料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树脂。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110上的第一功能层120和触控感应层130、周边引线层140。所述第一功能层120和触控感应层130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一区域Illa上,所述周边引线层140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Illb上。所述第一功能层120设置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上,且至少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1的第一区域111a。所述触控感应层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Illa上的第一功能层120上,其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包括第一主干131a和多个第一分支131b,所述第一主干131a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分支131b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多个第一分支131b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干131的同一侧,并分别与第一主干131a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包括第二主干133a和多个第二分支133b,所述第二主干133a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分支133b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分支133b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133a靠近与其相邻的第一主干131a的一侧,且所述多个第二分支133b分别与所述第二主干133a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的第二分支133b位于与其相邻的两第一分支131b之间,且所述第二分支133b与相邻两第一分支131b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上的第一分支131b数量大于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上的第二分支133b数量,且每一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与多个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对应,即多个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上的多个第二分支133b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上的多个第一分支131b对应,且所述多个第一分支131b和多个第二分支133b之间形成相互齿合;即: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上的多个第一分支131b位于与其相邻的多个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的第二主干133a的同一侧,且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的多个第二分支133b位于与其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的同一侧。每一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与相邻两侧的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且两不同间距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具有较大间距的相邻两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且该两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上的第一分支131b均设置于两相邻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之间;具有较小间距的两相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之间并未设置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且该两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上的第一分支131b设置于该两相邻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远离对方的一侧。所述触控感应层130的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均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比较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均由氧化铟锡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均由同一层透明导电层在同一制程中一并制成,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具有相同的光学性能。所述第一功能层120采用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具有相同或相似光学性能的绝缘材料制成,使所述第一功能层120与所述触控感应层130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学特性。所述周边引线层140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Ill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周边引线层140位于所述第一区域Illa的一侧。所述周边引线层140包括多条第一引线141和多条第二引线143,所述多条第一引线141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其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的第一主干131a相连,自由端汇集于所述第一区域Illa—侧的第二区域Illb上,且自由端之间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多条第二引线143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其连接端分别与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的第二主干133a相连,自由端汇集于所述第一区域Illa —侧的第二区域Illb上,且自由端之间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多条第一引线141的自由端和多条第二引线143的自由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Illa同一侧的第二区域Illb上,且所述多条第一引线141的自由端与多条第二引线143的自由端之间间隔平行设置。所述多条第一引线141和多条第二引线143均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在同一制程中一并制成;比较优选地是:所述多条第一引线141和多条第二引线143采用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相同的材料,在同一制程中一并制成。所述多条第一引线141的自由端之间的、多条第二引线143的自由端之间的、以及多条第一引线141的自由端和多条第二引线143的自由端之间的第二区域Illb上未覆盖有所述第一功能层120。[002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层120由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构成,且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由第二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材料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制作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的材料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材料的折射率小于制作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的材料的折射率,使所述第一功能层120的光学性能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的光学性能相似。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形成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上,所述第二子功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上,且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的投影重合;或者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仅覆盖所述第一区域Illa ;或者所述第一子功能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区域111a。所述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均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100还包括遮挡框150。所述遮挡框150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Illb所在的基板110上,其由绝缘且非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遮挡框150在制作所述周边引线层140之前制作于所述第二区域Illb上。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100至少还包括两对应标记160,所述对位标记16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Illb上,比较优选地是,所述对位标记160由制作所述第一引线141和第二引线143的材料在形成所述多条第一引线141、多条第二引线143的同时一并制成。该对位标记1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十字型图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图案,所述对位标记160用于在后续基板切割、对位贴合工艺中进行对位。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100还可包括多个衬垫170,所述多个衬垫170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131b、多个第二分支133b、第一主干131a及第二主干133a之间的空白区域内,用于提高触控灵敏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100中,通过增设一第一功能层120,使电容式触控面板100上,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与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和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之间的间隙区域之间获得相似的光学特性,第一感应电极串列131、第二感应电极串列133不易被用户察觉到,进而使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另外,通过在所述基板110的第二区域Illb设置对位标记160,可防止在制作完所述第一功能层120后,方便后续基板切割、对位贴合工艺中进行精确定位。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200的不意图。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200包括基板210、设置于基板210上的第一功能层220、触控感应层230、周边引线层240、对位标记260、遮挡框(图中未示出)、衬垫170。与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100相比,该电容式触控面板200的触控感应层230中,任意相邻两第一感应电极串列231的第一主干231a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具有相同的间距。请参阅图5,其为图1所示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1:提供一具有第一表面的基板,且该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邻接。所述基板采用透明材料如玻璃或树脂等制成,该第一表面为一光滑的平面。步骤S202:在所述基板上设置一第一功能层,且所述第一功能层至少覆盖基板的第一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先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之上。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比较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由五氧化二铌、氧化钛制成,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由二氧化硅制成。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垂直于第一表面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的厚度比较优选地是10纳米,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厚度比较优选地是40纳米。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重合;或者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仅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子功能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多个衬垫及至少两对位标记在制作所述触控感应层的同时一并制成。步骤S203: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一功能层上形成一触控感应层。步骤S204:在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上制作周边引线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周边引线层与所述触控感应层在同一制程中一并制成。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该等改进或替换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基板、依次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和触控感应层,该第一表面至少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功能层上,且至少在第一区域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和触控感应层的区域与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的区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学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邻接,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还至少包括一对位标记,所述对位标记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内;所述触控感应层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对位标记由制作所述触控感应层的透明导电材料,在制作所述触控感应层的同时一并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该方向上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重合;或者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仅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子功能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电极串列和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该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基板、依次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和触控感应层,该第一表面至少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功能层上,且至少在第一区域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和触控感应层的区域与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的区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学特性。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2956749SQ20122062798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王士敏, 郭志勇, 钟荣苹, 商陆平, 李绍宗 申请人: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