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3  24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更特定言之,是关于一种具有特殊图形区域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结合触控功能于显示器已成为携带式电子产品主流发展之趋势。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由于用户可直接透过屏幕上显示的对象进行操作与下达指令,因此触控面板提供了用户与电子产品之间的人性化操作接口。目前较常见的触控面板技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以及波动式等技术。触控面板一般包含一触控区域以及围绕在触控区域周围的周边区域,触控区域用于产生一触控感应讯号,而在该周边区域内则设置有复数个周边引线,用于将该触控感应讯号传递至讯号处理器进行运算,藉此可确定触碰位置的坐标。就某些设计而言,触控面板的周边区域可能会设置一些透明的图形区域,以用来表示商标或图标等特殊图形,或是供作红外线(I R)模块的设置之用。然,在上述描述的设计中,周边区域上密集的周边引线会经过默认的图形区域。由于周边区域上的周边引线在制程考虑下多会采用不透明的导电材质,如银浆、铜线等。如此,从触控面板的正面来看,用户会看到从图形区域裸露出来的周边引线,影响外观的视觉效果,也可能影响到之后设置在图形区域中的特殊图形之呈现或装置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传统技术之缺失,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触控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方法透过在触控面板的图形区域采用透明导电材质来制作导电线路之作法来解决传统技术中图形区域中的导电线路易为使用者察觉到之缺失。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即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一透明基板、一不透明绝缘层设在该透明基板上,该不透明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裸露出部分的该透明基板,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中裸露出的该透明基板上以及不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以外的该不透明绝缘层上,该不透明导电图形是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口中的透明导电图形与该第二开口中的透明导电图形。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步骤包含在一透明基板上形成一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的不透明绝缘层以裸露出部分的该透明基板,在该第一开口中与该第二开口中该裸露出的透明基板上形成透明导电图形以及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以外的该不透明绝缘层上形成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口中的该透明导电图形与该第二开口中的该透明导电图形的不透明导电图形。综上所述,本发明透过在触控面板的图形区域采用透明导电材质来制作导电线路之作法来解决传统技术中图形区域中的导电线路易为使用者察觉到之缺失,以美化产品之外观。无疑地,本发明的这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阅者读过下文以多种图示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得更为显见。


本说明书含有附图并于文中构成了本说明书之一部分,使阅者对本发明实施例有进一步的了解。该些图示是描绘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并连同本文描述一起说明了其原理。在该些图示中:图1 4依序绘示出本发明触控面板之制作流程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作流程图;以及图6为沿图4中截线A-A’截取的图形区域结构的截面示意图。须注意本说明书中的所有图示皆为图例性质。为了清楚与方便图标说明之故,图标中的各部件在尺寸与比例上可能会被夸大或缩小地呈现。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一般而言会用来标示修改后或不同实施例中对应或类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现在文中将根据本说明书的图1 4来依序说明本发明触控面板之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提供一基板300来作为触控面板内部导电图形的设置基础。基板300是为一透明的外盖,如以透明的硅土玻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材质制成,其用来保护触控面板内部的导电线路,并提供一触控平面(即基板300的外平面)来供使用者以手指或触控笔进行触控动作。基板300同时可让触控面板内部的显示模块(如一 LCD显示模块)所发出来的影像光透过,让影像呈现在用户面前。如图1所示,基板300的非触控面(即基板的内平面)上会形成(如透过印刷方式)一层不透明绝缘层302,且此不透明绝缘层302会具有一第一开口 304,其在基板300上界定出一不透明的周边区域306与一透明的显示区域308。透明的显示区域308由于未被不透明绝缘层302所覆盖,故可让从内面发出的影像光透过,使影像呈现在从外面观看的使用者面前。显示区域308亦同时为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仅该区域中会布有透明的导电感应图形。另一方面,不透明的周边区域306可在基板面上呈现出一外框式样,是为一非触控区。周边区域306上可透过设计呈现出其他额外的图形,以赋予触控面板更多的外观变化。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不透明绝缘层302上可以形成数个透明的第二开口 310,以界定出触控面板之周边区域306的图形区域312。欲呈现在面板上的图形,如商标、图标等,可以透过该些第二开口 310从基板300内面印刷在基板300上。或者,装设在触控面板内侧的摄影镜头或红外线模块等装置可经由该些第二开口 310从基板触控面裸露出来,以发出或接收特定波长的光。在完成基板300上显示区域308与周边区域306之定义后,接下来即是进行触控面板内部导电图形之制作。本发明中的导电图形是分为透明导电图形与不透明导电图形两者。透明导电图形是用以设置在基板300上未被不透明绝缘层302所覆盖之区域,包含显示区域308与图形区域31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图形是包含一位于显示区域308中的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与一位于周边区域306的图形区域312中的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如图2所示,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如图中的网点区域所示)是形成在显示区域308中,其对应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该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可为电容式的感应电极,其包含复数个纵向的第一感应电极314a与复数个横向的第二感应电极314b。每一第一感应电极314a与第二感应电极314b皆包含了复数个感应单元314c,其在基板300上整体呈数组分布,可感应使用者在基板面上作出的触控动作,如滑动、点选等),并将其转换为感应讯号。另一方面,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则形成在基板的图形区域312中,该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是用传递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所产生的触控讯号。须注意在此制作阶段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尚未与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电性连接。为了不阻挡到显示区域上影像的显示,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与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的材质是为透明的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在本发明方法中,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与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可以同时形成,如采用同一道印刷制程将两图形分别印在显示区域308与图形区域312上。但并不限于此,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与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的形成顺序是可变的,如可以是先形成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后形成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也可以是先形成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后形成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接着请参照图3,在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形成后,该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上会进一步形成复数个绝缘块318。绝缘块318是形成在横向的第二感应电极314b的各感应单元314c之间,以使后续制程中形成于其上的跨接线与第一感应电极314a之间能电性绝缘,其细节于后续实施例中将有详细说明。在绝缘块318形成后,接着则是进行不透明导电图形的制作。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透明导电图形是分为位于显示区域308中不透明的跨接线320与位于周边区域306中不透明的导电线路图形322。跨接线320是形成在前述步骤中所形成的每一绝缘块318上。跨接线320会逐一电性连结横向的第二感应电极314b的各感应单元314c,使其串联成一完整的感应电极。如此,由于绝缘块318设置在第二感应电极314b的跨接线320与第一感应电极314a之间,故第一感应电极314a与第二感应电极314b得以电性绝缘,使两者的感应讯号不互相干扰。另一方面,不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22则形成在周边区域306的不透明绝缘层302上。不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22是设置成电性连接显示区域308中的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与图形区域312中的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使得透明导电感应图形314所产生的触控讯号可以传递到分隔的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在本发明方法中,跨接线320与不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22可以同时形成,如采用同一道印刷制程将两者图形分别印在对应的显示区域308与不透明绝缘层302上,其材质可为银浆或铜线等。在完成了透明导电图形与不透明导电图形之制作后,基板300上的图形区域312上可以额外形成一特殊图形层(未图标),如商标或是图标。该特殊图形层可以印刷方式直接从基板300内平面印在图形区域312中的基板300与透明导电线路图形316上,如此即完成本发明触控面板之制作。从基板300外平面观看的使用者可以看到从第二开口 310裸露出的特殊图形。再者,由于图形区域312中所设置的导电线路图形是为透明者,故不会影响到该特殊图形之呈现,同样的,亦不会影响到装设在触控面板内侧的摄影镜头或红外线模块等装置所发出或接收特定波长的光。该特殊图形层之设置在后续实施例将有具体的描述。在本发明中,完成后的触控面板会以其基板300的内平面(即设置有导电图形的一面)贴合在一显示面板(未图标)上。如此,所形成的导电图形会被基板300与显示面板所包覆,达到保护效果。基板上的导电线路图形会延伸到基板外与一处理单元连接,如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IC电路板,以处理触控面板所产生的触控讯号。综合上述本发明各制作步骤,图5总结了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700。首先,在步骤701,提供一透明基板。在步骤702,在该基板上形成一具有第一开口(即显示区域)与第二开口(即周边区域中的图形区域)的不透明绝缘层,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裸露出部分的该透明基板。在步骤703,分别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中的透明基板上形成透明导电图形,包含透明导电感应图形与透明导电线路图形。之后,在步骤704,在周边区域中的不透明绝缘层上形成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口中的透明导电感应图形与该第二开口中的透明导电线路图形的不透明导电图形。根据前述本发明之方法流程,本发明亦提供了 一种触控面板结构。详如图6所示,其绘示出依图4中截线A-A’所作图形区域312中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图6,仅绘示出触控面板图形区域312中组件,而其他区域中的组件由于其结构特征及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同时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触控面板其他区域中的组件的绘示,也省略了相应的文字描述。图形区域312中结构本发明之触控面板包含了一透明基板300,其作为内部导电图形的设置基础。一不透明绝缘层302会设在透明基板300上并具有一开口 310裸露出部分的透明基板300,开口 310是可定义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透光区域与非透光区域。一透明导电图形316,其设在开口 310中裸露出的透明基板300上并有部分会延伸至周围的不透明绝缘层302上。一不透明导电图形322,其设在开口 310以外的不透明绝缘层302上并会与延伸至不透明绝缘层302上的透明导电图形316电性连接,该不透明导电图形322是为一导电线路图形,其可传递由导电感应图形所生成的触控讯号。以及一特殊图形层324,其设在开口 310区域的透明导电图形316上,该特殊图形层324可为商标或图标等图形,其可透过透明导电图形316与开口 310从基板300外平面呈现给使用者。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透明基板; 一不透明绝缘层,设在该透明基板上,该不透明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裸露出部分的该透明基板; 复数个透明导电图形,分别设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中裸露出的该透明基板上;以及 至少一不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以外的该不透明绝缘层上,该不透明导电图形是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口中的透明导电图形与该第二开口中的透明导电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在该触控面板上界定出一显示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中的该些透明导电图形包含透明导电感应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在该触控面板上界定出一图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中的该些透明导电图形包含透明导电线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图形层设在该第二开口中的透明导电图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图形层包含商标或图标。
8.一种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在一透明基板上形成一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的不透明绝缘层以裸露出部分的该透明基板; 在该第一开口中与该第二开口中该裸露出的透明基板上形成复数个透明导电图形;以及 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以外的该不透明绝缘层上形成至少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口中的该透明导电图形与该第二开口中的该透明导电图形的不透明导电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中与该第二开口中的复数个透明导电图形是同时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形成一图形层在该第二开口上的透明导电图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在该触控面板上界定出一显示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中的该些透明导电图形包含透明导电感应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在该触控面板上界定出一图形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中的该些透明导电图形包含透明导电线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其结构包含一透明基板、一不透明绝缘层设在该透明基板上,该不透光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一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中、以及一不透明导电图形设在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以外的该不透明绝缘层上,该不透明导电图形是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口中的透明导电图形与该第二开口中的透明导电图形。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186274SQ20111046122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谢燕俊, 江耀诚, 赖彬, 黄丽妹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