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平板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电脑,特别涉及一种可于平面上利用本体与支撑架形成一空间的平板电脑。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简称Tablet PCJabletjlates),是一种小型、携带方便的个人电脑,以触控式屏幕作为主要的输入装置。平板电脑的触控式屏幕摆脱传统的键盘及鼠标,允许使用者通过手写触控进行作业,相较于时下的笔记本电脑、PDA 及智能手机,兼具轻巧外型和较大屏幕的平板电脑,无疑提供消费者另一种便利的选择。使用者除了以手持方式操作平板电脑外,也常将平板电脑摆放于桌面作为数字相框或桌上型显示器使用,因此已知的平板电脑常利用一支撑架或底座支撑平板电脑,提供一支撑角度使其保持于适于观看的位置。现今的平板电脑朝向轻、薄、且携带便利的设计发展,而往往支撑架仅止于支撑作用,再者,平板电脑的喇叭因所占体积及便于携带的考虑, 往往必须迁就平板电脑的轻薄设计,而使用小功率的喇叭,降低放送出的音质与音量。倘若需要强化声响效果,往往仅能采取外接式装置一途,却又与平板电脑的设计出发点大异其趣。
发明内容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其能维持既有的携带便利性,并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兼具可稳固地置于平面以利使用者于静置状况下观看或操作,以及有效地增进喇叭输出效果的功能。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板电脑,包括本体、支撑架以及喇叭。本体具有容置槽。支撑架连接本体并相对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喇叭设置于支撑架。 当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架收纳于容置槽中。当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本体能够利用支撑架支撑于平面上,且本体、支撑架与平面间形成空间。喇叭朝向上述空间出音。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支撑架包括主板及二个侧板。主板连接本体。当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主板、本体与平面形成上述空间,且空间具有两个开口。这些侧板分别连接于主板的相对两侧边,二个侧板能够相对主板移动以分别密封上述空间的两个开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这些侧板分别枢接或滑设于主板的相对两侧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侧板具有与上述空间的两个开口相同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喇叭设置于主板上,且当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喇叭位于主板面对上述空间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喇叭设置于二个侧板的至少一者上,且当二个侧板相对主板移动以分别密封上述空间的两个开口时,喇叭位于侧板面对上述空间的一侧。[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主板还包括调整支架及调整支架收纳槽。调整支架滑设或枢接于主板并能够收纳或外露于调整支架收纳槽以调整本体与平面间所夹的第一角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调整支架的形状包括板状、条状、锥状或柱状。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支撑架枢接或滑设于本体。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当支撑架相对于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架收纳于容置槽中,且支撑架及本体间形成至少一个出音孔。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支撑架相对于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架与本体间形成第二角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角度为60度至150度。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板电脑,支撑架及设置其上的喇叭可于收纳时的第一位置及支撑时的第二位置间切换,尤其支撑架在第二位置时,平板电脑的本体、 支撑架及其欲设置的一平面间所形成的空间,更具有供喇叭输出音效的特性。故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脑于应用时,不仅携带方便,且支撑架在稳固地支撑平板电脑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增进喇叭播放的出音效果。
图I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板电脑中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部分透视图;图IB为图IA所示的平板电脑中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板电脑,其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部分透视图;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平板电脑,其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透视图;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实施态样的平板电脑,其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且侧板未转动前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平板电脑,其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且侧板未转动前的部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板电脑,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图I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板电脑中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部分透视图,图IB为图IA所示的平板电脑中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请同时参考图IA及图IB所示,平板电脑1包括一本体11、一支撑架12以及一喇叭13。本体11具有一容置槽111。如图IA所示,当不需使用支撑架12时,支撑架12收纳于容置槽111,而如图IB所示,欲使平板电脑1与一平面(图未示)保持一抬升角度时,支撑架12可相对本体11移动,以自容置槽111中移出。换言之,支撑架12连接本体11,且相对于本体11可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所称的第一位置即为支撑架12收纳于容置槽111时的位置,而第二位置则为支撑架12支撑本体11而可设置于平面上时的位置,亦即,支撑架12相对于本体11为展开状态的位置。由此可知,支撑架12利用与本体11间的连接而能于此二位置间移动。详而言之,当支撑架12移出并例如转动一角度后,即可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并将本体11支撑于所欲设置的平面上。此时,支撑架12与本体11及所设置处的平面 (图未示)共同形成一空间VI,在此,空间Vl即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称的音响空间。其中,为使喇叭13朝向空间Vl出音,会将喇叭13设置于特定位置,例如图IB所示的支撑架 12面对本体11的一侧上,因此在支撑架12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而与本体11、平面形成空间Vl后,喇叭13便会朝向空间Vl出音。由于本实施例中,空间Vl本身有半密闭的性质,喇叭13的声音可于空间Vl内产生共鸣,不仅能使声音不会马上消失,更可增强声音的响度及音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2枢接于本体11,因此支撑架12以本体11的一端为轴,相对于本体11旋转后,可与本体11间形成一第二角度θ 2,用以支撑平板电脑1稳固地与例如桌面等平面保持一定的抬升高度(此时,平板电脑1的本体11与平面间所夹的角度即为第一角度,将于后文叙及,在此暂不赘述)。其中,第二角度θ 2较佳为60度至150度之间的任意度数,在图IB中的第二角度Θ2以90度为例。喇叭13设置于支撑架12面对于空间Vl的一侧122,即支撑架12靠近本体11且收纳于容置槽111中时接触于本体11的一侧 122。然而,支撑架12与本体11间相对移动的方式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架12亦可滑设于本体11,使支撑架12朝远离本体11外的方向移出第一位置之后,再利用例如位于支撑架12末端的一枢轴卡入本体11上的一卡接件(图未显示),令支撑架12同样以本体11的一端为轴相对于本体11旋转,以达到第二位置并与本体 11间形成上述第二角度θ 2。请再次参考图IA所示,当平板电脑1的支撑架12相对本体11位于第一位置时, 即不需使用支撑架12时,支撑架12收纳于容置槽111中。较佳地,于此状态下支撑架12 及本体11间形成至少一出音孔14,使平板电脑1在不展开支撑架12的情况下,例如手持操作时,其喇叭13亦可向外播放出音。出音孔14并不限制开设于支撑架12、或本体11、或同时开设于两者而形成。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喇叭13可设置于支撑架12的凹槽121中,是以,即便支撑架12收纳于容置槽111时,两者间亦可具有一较小但密闭性更佳的空间Vs。出音孔14连通空间Vs,且设计在此以单一个矩形开口为例,然而其更可为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或上述形状的组合。出音孔14的数量及尺寸大小,可依出音孔14至喇叭13的距离以及平板电脑1本身的大小而定,本实用新型在此不限。请参考图2所示,其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板电脑中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部分透视图。本实施例中的平板电脑2大致具有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与技术特征,惟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平板电脑2的支撑架22包括一主板25及二侧板 26。详述两者结构,主板25连接本体21,且当支撑架22相对本体21位于第二位置时,主板25、本体21与所设置处的平面共同形成主要的空间V2,空间V2同样可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音响空间。然而空间V2具有两开口,而非完全密封。侧板沈分别连接于主板25的相对两侧边,且可相对主板25移动以分别密封空间V2的两开口。举例而言,侧板 26可例如枢接主板25的相对两侧边,且能分别相对支撑架22转动,以封闭由主板25、本体 21以及所设置的平面共同形成的空间V2的两端,提升整体密闭性。在本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态样中,喇叭23设置于侧板沈,而且为了使喇叭23能够朝向空间V2出音,喇叭23会设置在当侧板沈相对主板25移动以分别密封空间V2的两开口时,面对空间V2的那一侧,以随侧板沈转动后朝向空间V2出音。具体而言,依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以下叙述侧板的两种不同的实施态样, 其结构及作动方式均承袭前述第二实施例的技术内容,惟两者分别于侧板26与主板25枢接处进行调整。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4所示,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实施态样的平板电脑,其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且侧板未转动前的示意图,为了清楚显示侧板的未转动前折叠设置状态,故图4中改以较佳视角所示。在本实施态样中,二侧板26a于收纳时可利用与主板25间的可转动的连接关系而折叠设置于主板25的外侧251, 当支撑架2 相对本体21位于第一位置时,喇叭23直接向外出音。如图2所示,当使用侧板^a,且支撑架2 相对本体21位于第二位置时,其转动方向为从主板25的外侧251 向平板电脑2内旋转,转至空间V2的左右两开口。同样依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基础,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平板电脑, 其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且侧板未转动前的部分透视图,同样为了清楚显示侧板的折叠设置状态,故图5中使用由下往上的较佳视角所示。在本实施态样中,二侧板26b亦可利用与主板25间的可转动的连接关系而折叠设置于主板25面对于空间V2的一侧252,即靠近本体21且于支撑架22b相对本体21位于第一位置时接触本体21的一侧252,喇叭23 此时面朝主板25的方向。如图2所示,当使用侧板^b,且支撑架22b相对本体21位于第二位置时,其转动方向为从主板25面对于空间V2的一侧252向平板电脑2外旋转,转至空间V2的左右两开口。如上所述,喇叭23除了可设置于侧板沈之外,在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态样中,喇叭23亦可设置于支撑架22的主板25,而且为了使喇叭23能够朝向空间V2出音,喇叭23 会设置在当支撑架22相对本体21位于第二位置而与本体21、平面形成空间V2时,主板25 面对空间V2的那一侧,以朝向空间V2出音。再请参考图2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将原本第一实施例左右两端开放的空间Vl受到侧板沈封闭,二侧板沈、主板25、本体21及设置处的平面共同形成的空间V2具有更佳的气密性,增加空间V2的效果,使得喇叭23在空间V2内的共鸣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进而增大出音,并可同时优化音质。需特别说明的是,侧板沈实质上具有与空间V2的左右两开口相同的形状。但侧板沈与本体21及/或设置处的平面间仍具有些微缝隙G,使得空间V2实际上不至于完全封闭,而能由缝隙G中出音至外部空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电脑2的支撑架22的主板25与侧板沈还可因结合其它功能性结构而具有更多种变化构型,以下举一例详细说明之。在本实施例的又一态样中,二侧板沈还可分别通过滑设方式连接于主板25的相对两侧边,例如可于主板25面对于空间V2的一侧252或主板25的外侧251上滑动。利用先滑动再转动的方式,使侧板26朝向远离主板25的方向滑动后,再利用例如位于侧板沈末端的一枢轴卡入主板25上的一卡接件(图未显示),令侧板沈如前段枢接主板25时所述,以主板25的两侧为轴,相对于主板25向平板电脑2内旋转,转至空间V2的两开口,以与主板25、本体21及设置处的平面共同封闭空间V2。请参照图3所示,其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平板电脑,其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透视图。本实施例中的平板电脑3大致具有图2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与技术特征,惟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平板电脑3的主板35还包括一调整支架353及一调整支架收纳槽354。调整支架353滑设或枢接于主板35并可收纳于调整支架收纳槽354。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支架353滑设于主板35,以相对主板35滑动,调整本体31与设置处的平面间的所夹的第一角度θ 1,即为本体31的倾斜角度,方便使用者观看或操作平板电脑 3,当支撑架32相对本体31位于第二位置且调整支架353相对主板35滑出时,主板35、调整支架353、本体31与所设置处的平面共同形成空间V3。其中,调整支架353的形状包括板状、条状、锥状、柱状或上述形状的组合,在图3中的调整支架353以条状为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施态样中,调整支架353亦可以为整片板状式的结构,以增加其与所置平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摩擦力,让支撑架32相对本体31位于第二位置以支撑平板电脑3时的滑动机率降低,本实用新型在此不限。另外,在又一实施态样中,平板电脑3调整支架353亦可枢接主板35,而折叠设置于主板35面对于空间V3的一侧352或是主板35的外侧351的调整支架收纳槽354,以相对主板35转动,同样可利用转出的方式,方便使用者依观看或操作上的需求,来调整本体 31的高低位置或与设置处的平面间的第一角度Θ1。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板电脑,支撑架及设置其上的喇叭可于收纳时的第一位置及支撑时的第二位置间切换,尤其支撑架在第二位置时,平板电脑本体、支撑架及设置平面间形成的空间,更具有供喇叭输出音效的特性,故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脑于应用时,不仅携带方便,且支撑架在稳固地支撑平板电脑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增进喇叭播放的出音效果。与已知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更适于区分为主板及侧板,利用将喇叭设置于例如可随支撑架收纳的主板或侧板,让使用者在静态操作影音、阅读等功能时,支撑架的运用更具弹性,更可使支撑架与本体间形成密闭性较佳的空间,当喇叭朝向空间出音,不仅能于空间内产生共鸣,更得以增强声音的响度及音质,有效地提升了喇叭的出音效果。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手持或是携带平板电脑时,可将支撑架收纳于本体的容置槽, 以便利携带使用。当支撑架收纳于容置槽时,支撑架与本体间可形成至少一出音孔,使平板电脑仍能由出音孔侧向出音,故即使支撑架不展开,也不会影响喇叭的播放效果。此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脑更可利用结构上的延伸变化,进一步地增进音响效果且利于使用者调整操作位置。例如利用支撑架设置二侧板封闭空间的两开口,使二侧板、主板、支撑架及本体共同密闭空间,而达到更佳的气密性及增加空间的效果,进而让喇叭在空间内的共鸣效果变得更加明显,增大出音并能优化音质。另外,利用收纳于支撑架的主板的调整支架的移动,可调整本体的高低位置及与设置平面间的倾斜角度,满足使用者观看或打字上的需求。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于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一种平板电脑,其特征是,包括本体,具有容置槽;支撑架,连接上述本体,并相对上述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及喇叭,设置于上述支撑架,其中当上述支撑架相对上述本体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支撑架收纳于上述容置槽中;当上述支撑架相对上述本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本体能够利用上述支撑架支撑于平面上,且上述本体、上述支撑架与上述平面间形成空间,上述喇叭朝向上述空间出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支撑架包括主板,连接上述本体,当上述支撑架相对上述本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主板、上述本体与上述平面形成上述空间,且上述空间具有两个开口 ;以及二个侧板,分别连接于上述主板的相对两侧边,上述二个侧板能够相对上述主板移动以分别密封上述空间的上述两个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二个侧板分别枢接或滑设于上述主板的上述相对两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二个侧板具有与上述空间的上述两个开口相同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喇叭设置于上述主板上,且当上述支撑架相对上述本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喇叭位于上述主板面对上述空间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喇叭设置于上述二个侧板的至少一者上,且当上述二个侧板相对上述主板移动以分别密封上述空间的上述两个开口时,上述喇叭位于上述侧板面对上述空间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主板还包括调整支架及调整支架收纳槽,上述调整支架滑设或枢接于上述主板并能够收纳或外露于上述调整支架收纳槽, 以调整上述本体与上述平面间所夹的第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调整支架的形状包括板状、条状或锥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支撑架枢接或滑设于上述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当上述支撑架相对于上述本体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支撑架及上述本体间形成至少一个出音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支撑架相对于上述本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支撑架与上述本体间形成第二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是,上述第二角度为60度至150度。
专利摘要一种平板电脑,包括本体、支撑架以及喇叭。本体具有容置槽。支撑架连接本体并相对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喇叭设置于支撑架。当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架收纳于容置槽中。当支撑架相对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本体可利用支撑架支撑于平面上,且本体、支撑架与平面间形成空间。喇叭朝向上述空间出音。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脑携带方便,其支撑架在稳固地支撑平板电脑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增进喇叭播放的出音效果。
文档编号G06F1/16GK202025248SQ20112000786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林彦至, 郑东庭 申请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