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3  72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体积越来越小,加上无线通讯及无线网络的便利性,让人们得以在交通工具上或在各地旅游时,随时可接收或查询重要的讯息。其中,掌上型游戏机、手机及笔记型计算机所提供的功能及在线服务越来越多,最受大众的喜爱。笔记型计算机为了增加可移植性,不断地缩小厚度、重量,并增加电池待机时间及结构强度。但,降低厚度、重量与增加笔记型计算机的结构强度,在某些设计的特点上,是互相抵触的。尤其现今发光二极管的进步,让笔记型计算机的背光模块的设计更加轻薄,同时显示模块的厚度将来势必更薄,也因此显示模块可以承受的强度似乎也受到考验。此外,笔记型计算机是人们到处携带的工作平台,储存大量的数据及应用程序,若结构强度不合安全保护标准、不耐压、不耐撞,将造成携带上的困扰。所以,增加笔记型计算机本身结构上的强度,并设法减少盖板的厚度、重量,一直是设计厂商的课题。举例来说,习知技术是省略了背板的设计,而直接将背光模块组装至笔记型计算机的盖板上,来薄化笔记型计算机的厚度。其中,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的定位方式是采用于盖板上画上刻痕线来做为定位标记,接着,再用胶带将导光板固定于盖板的刻痕在线。但, 刻痕线除了不易精准定位且组装较为费时外,也容易导致导光板在组装上的误差,进而影响显示模块的显示质量。再者,此种组装方式亦容易撞断背光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数组上的发光二极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可减少组装时间以及可提升组件组装时的对位精准度的优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主机、一盖板结构以及一显示模块。盖板结构枢接至主机。盖板结构包括一板体、一对第一定位部以及一对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配置于板体上。第二定位部配置于板体上,且与第一定位部彼此相对。显示模块配置于盖板结构上。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配置于显示面板与盖板结构之间。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以及一发光二极管数组。导光板配置于盖板结构上,且导光板的相对二角落嵌入于第一定位部,而第一定位部限制导光板的角落,以使导光板定位于盖板结构上。发光二极管数组配置于导光板的一侧,且发光二极管数组穿过第二定位部而定位于盖板结构上。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具有一操作面、一键盘及一触控板,而键盘及触控板配设在操作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定位部的形状包括L形。[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定位部的形状包括圆柱体。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数组包括一承载器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承载器具有一对定位孔,其中定位孔位于承载器的相对两端,且承载器透过定位孔穿过第二定位部而固定于盖板结构上。发光二极管数组排列于承载器上,并与承载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器包括一印刷电路板或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发光二极管为一表面黏着型态的发光二极管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板体、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的另两相对两角落与第二定位部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一反射片,配置于盖板结构与导光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不仅可以减少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时间,而且在组件组装时可具有较佳的对位精准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丨实施例的丨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盖板结构与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图3为图2虚线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虚线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导光板与盖板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1的发光二极管数组与盖板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中100 可携式电子装置;110 主机;112 操作面;114 键盘;116 触控板;120 盖板结构;122 板体;124 第一定位部;126 第二定位部;130 显示模块;132 显示面板;134 背光模块;135 导光板;137 发光二极管数组;137a 承载器;137b 发光二极管;138 定位孔;139 反射片;A、B 虚线区域;C1、C2 角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丨实施例的丨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盖板结构与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图3为图2虚线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虚线区域 B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导光板与盖板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1的发光二极管数组与盖板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一主机110、一盖板结构120以及一显示模块130。具体来说,主机110 是由一操作面112、一键盘114以及一触控板116所构成,其中键盘114以及触控板116皆配设在操作面112上。此外,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一笔记型计算机。请同时参考图2、3以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盖板结构120枢接至主机110 (请参考图1),其中盖板结构120包括一板体122、一对第一定位部124以及一对第二定位部126。这对第一定位部124以及这对第二定位部1 皆配置于板体122上,且这对第二定位部1 与这对第一定位部1 彼此相对。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这对第一定位部124的形状例如是L形,而这对第二定位部126的形状例如是圆柱体。此外,板体122、这对第一定位部IM 以及这对第二定位部1 例如为一体成型,但并不此为限。请参考图2、图3以及图5,显示模块130配置于盖板结构120上,其中显示模块 130包括一显示面板132 (请参考图1)以及一背光模块134。详细来说,背光模块134配置于显示面板132与盖板结构120之间,其中背光模块134包括一导光板135、一发光二极管数组137以及一反射片139。导光板135配置于盖板结构120上,且导光板135的相对二角落Cl嵌入于这对第一定位部124,而这对第一定位部124限制导光板135的这些角落Cl, 以使导光板135定位于盖板结构120上。此外,导光板135的另两相对两角落C2与这对第二定位部1 对应设置。请参考图2、图4以及图6,发光二极管数组137配置于导光板135的一侧,其中发光二极管数组137穿过这对第二定位部1 而定位于盖板结构120上。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数组137包括一承载器137a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137b,其中承载器137a具有一对定位孔138,其中这对定位孔138位于承载器137a的相对两端,且承载器 137a透过这对定位孔138穿过这对第二定位部1 而定位于盖板结构120上。此外,这些发光二极管137b数组排列于承载器137a上,并与承载器137a电性连接,其中承载器137a 例如是一印刷电路板或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而每一发光二极管137b例如为一表面黏着型态的发光二极管组件。此外,请再参考图2与图5,反射片139配置于盖板结构120与导光板135之间,因此当发光二极管数组137的这些发光二极管137b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35时,可藉由导光板135下方的反射片137来反射光线,以使背光模块134可以提供分布更为均勻的背光源。本实施例的盖板结构120上具有一体成型的板体122、这对第一定位部IM以及这对第二定位部126。因此,背光模块134的导光板135的这些角落Cl可嵌入于这对第一定位部124,而这些角落C2可对应这对第二定位部1 设置,而使导光板135可定位于盖板结构120上。而,背光模块134的发光二极管数组137可透过承载器137a的这对定位孔138 穿过盖板结构120的这对第二定位部1 而定位于盖板结构120上。相较于习知采用刻痕线的定位方式而言,本实施例的盖板结构120的设计可减少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组装时间,且使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于组件组装时可具有较佳的对位精准度。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这对第一定位部124以及这对第二定位部 126的形态,虽然此处所提及的这对第一定位部IM具体化为L形,而这对第二定位部1 具体化为圆柱体,但已知的其它能达到同等定位效果的结构设计,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是透过盖板结构上的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来定位导光板以及发光二极管数组的位置。因此,相较于习知采用刻痕线的定位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可减少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时间,且于组件组装时可具有较佳的对位精准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主机;一盖板结构,枢接至该主机,其特征在于该盖板结构包括 一板体;一对第一定位部,配置于该板体上;以及一对第二定位部,配置于该板体上,且与该对第一定位部彼此相对;以及一显示模块,配置于该盖板结构上,该显示模块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与该盖板结构之间,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配置于该盖板结构上,且该导光板的相对二角落嵌入于该对第一定位部,而该对第一定位部限制该导光板的该些角落,以使该导光板定位于该盖板结构上;以及一发光二极管数组,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且该发光二极管数组穿过该对第二定位部而定位于该盖板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机具有一操作面、一键盘及一触控板,而该键盘及该触控板配设在该操作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第一定位部的形状包括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第二定位部的形状包括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数组包括一承载器,具有一对定位孔,其中该对定位孔位于该承载器的相对两端,且该承载器透过该对定位孔穿过该对第二定位部而固定于该盖板结构上;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数组排列于该承载器上,并与该承载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承载器包括一印刷电路板或一可挠性印刷电路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发光二极管为一表面黏着型态的发光二极管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体、该对第一定位部以及该对第二定位部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光板的另两相对两角落与该对第二定位部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块更包括一反射片,配置于该盖板结构与该导光板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主机、一盖板结构及一显示模块。盖板结构枢接至主机且包括一板体、一对第一第一定位部及一对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置于板体上。显示模块配置于盖板结构上且包括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配置于显示面板与盖板结构之间,且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发光二极管数组。导光板配置于盖板结构上。导光板的相对二角落嵌入于这对第一定位部,且这对第一定位部限制导光板的角落,以使导光板定位于盖板结构上。发光二极管数组配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发光二极管数组穿过这对第二定位部而定位于盖板结构上,该装置具有可减少组装时间以及可提升组件组装时的对位精准度的优势。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984400SQ2011200078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马铨佐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