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2  19

专利名称: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动力机械,特别是一种和发动机配套使用的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船舶上和发动机配套使用进口日式或台式的操控杆结构(又叫油门头)采用分体两个操控箱构造,每个发动机对应一组操控杆,每组操控杆包含有控制前进/后退的换向杆和油门大小的动力调速杆,四根档杆都通过其内部转动拉动钢丝绳控制油门大小和前进/后退。这种结构的零部件制造加工不便,两个分体式的操控箱安装占用空间大,使用时必须逐个操作每个操控箱才能完成两个发动机的换向和调速,尤其是在换向时两个发动机转向切换有先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操控杆加工不便,分体结构导致安装占用空间大、使用操作复杂分先后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安装占用空间小、 换向切换同步性好的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包括两组操纵杆,每组操纵杆包括一底座和轴接于其上的换向杆和调速杆,底座固定于机架上,换向杆和调速杆的下部连接钢丝绳,其特征是所述的两组操纵杆通过连接杆并排相连,两底座固定于连接杆的两端,每组操纵杆中的换向杆和调速杆前后相邻轴接在底座外侧,换向杆和调速杆的上部弯折后相互错位,两换向杆的上部相向朝内弯折,两调速杆的上部背向朝外弯折。通过将原来分体布局的两组操纵杆并排连接在一起,每组的两个操纵杆前后错位分布,改变了在先进口操纵杆布局安装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两组操纵杆并排连接在一起,尤其是两个换向杆的上部相向朝内弯折,两个调速杆的上部背向朝外弯折,这样在用手推动操纵杆转动时也不会相互打到,并且在换向操作时只要一只手就能同时推动两个换向杆同步转动,实现两个发动机推动轮船同步前进或后退,使用起来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形状结构也较日式或台式更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此外,实际加工中应该将两底座选用较宽尺寸,以便和外壳配套后间隙小。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两个并排的转动件,换向杆和调速杆的下部分别固定在底座外侧两转动件的同侧一端,底座内侧两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半圆形的限位圆台,底座上设有和两限位圆台相配的两个并排的限位销,两限位圆台反向延伸出两个凸部,两凸部的外端开有若干钢丝绳安装孔。这种布局结构紧凑,四个操控杆都分布在两个底座的外侧,两底座中间的内侧设置限位圆台对四个操控杆的转动进行限位,防止转过头导致操控杆相互打到而干扰。所述的调速杆和底座之间设有阻尼弹簧,阻尼弹簧套在底座外侧对应的转动件上,固定换向杆的转动件和底座之间设有弹珠。阻尼弹簧和弹珠的作用分别是对调速杆和换向杆提供一个限位,在转动到合适位置后利用阻尼弹簧和弹珠顶住产生合适的阻力,防止调速杆和换向杆因为行船的颠簸而松动脱离设定工作位置。所述的机架下部设有横架,横架上设有一转臂,转臂中部连接在横架上,转臂的一端设有传动连杆连接与调速杆对应的限位圆台上凸部,传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转臂一端的安装孔和凸部外端的钢丝绳安装孔,转臂的另一端开有钢丝绳安装孔。设置这个转臂的作用是适应现有钢丝绳拉动方向和调速之间的关系,保持现有钢丝绳上提或放下时对调速的作用效果一致,便于本实用新型在船舶上的改造替换。所述的换向杆和调速杆顶端为螺纹端。设置螺纹端的作用是便于在换向杆和调速杆上安装拆卸带内螺纹的球形握把,简化现有日式操控杆上握把和操控杆一体结构带来的制造复杂、成本高的缺陷。带内螺纹的球形握把是常见的握柄结构。所述的机架为两平行长杆,两平行长杆的下部横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端部固定有线卡,两平行长杆之间设有螺栓夹紧固定安装板。线卡用于固定限位钢丝绳,使用中钢丝绳穿过线卡安装;用机架为两平行长杆构成,用螺栓夹紧固定安装板,当需要改变线卡高度时只要松开螺栓即可,待安装板重新在机架上定位好合适高度再装上螺栓夹紧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日式操控杆分体结构带来的安装占用空间大和操作复杂分先后的缺陷,将两组操纵杆合并连接在一起,安装占用空间小,换向切换方便同步性良好,可有效替代现有常见的日式或台式结构的同类产品。

图1 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组操纵杆)。图2:图1的左视图。图3 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两组操纵杆对接)。图4:图1的后视图。图5 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一组操纵杆)。图中1.螺纹端、2.换向杆、3.调速杆、4.限位圆台、5.凸部、6.钢丝绳安装孔、 7.固定板、8.转臂、9.传动连杆、10.横架、11.机架、12.限位销、13.连接架、14.连接杆、 15.底座、16.阻尼弹簧、17.安装槽、18.转动件、19.安装板、20.线卡、2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包括两组操纵杆,每组操纵杆包括一底座15和轴接于其上的换向杆2和调速杆3,换向杆2和调速杆3顶端为螺纹端1, 底座15固定于机架11上,换向杆2和调速杆3的下部连接钢丝绳(图中未示),两组操纵杆通过连接杆14并排相连,两底座15顶部设有连接架13,两连接架固定于连接杆14的两端, 每组操纵杆中的换向杆2和调速杆3前后相邻轴接在底座15外侧,换向杆2和调速杆3的上部弯折后相互错位,两换向杆的上部相向朝内弯折,两调速杆的上部背向朝外弯折。机架 11为两平行长杆,两平行长杆的下部横置有安装板19,安装板的端部固定有线卡20,两平行长杆之间设有螺栓21夹紧固定安装板19。所述的底座15上设有两个并排的转动件18,换向杆2和调速杆3的下部分别固定在底座15外侧两转动件18的同侧一端,底座15内侧两转动件18的另一端设有半圆形的限位圆台4,底座15上设有和两限位圆台4相配的两个并排的限位销12,两限位圆台4反向延伸出两个凸部5,两凸部的外端开有钢丝绳安装孔。所述的调速杆3和底座15之间设有阻尼弹簧16,阻尼弹簧套在底座15外侧对应的转动件18上,固定换向杆2的转动件18和底座15之间设有弹珠。此外,两底座下还嵌接有和船舱地板固定用的固定板7,固定板上开有装螺栓用的安装槽17。使用时,用手推动换向杆或调速杆转动,进而带动与其相连的转动件,转动件带动限位圆台和凸部转动,拉动钢丝绳实现对输出动力的转向和油门大小的调整。当需要改变线卡高度时只要松开螺栓即可,待安装板重新在机架上定位好合适高度再装上螺栓夹紧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只安装一组操纵杆使用控制一个发动机工作,只要在连接杆空闲端安装连接一个与已有固定板相同结构的另一固定板,满足和船舱地板的固定安装即可。实施例2如图5所示,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机架11下部还设有横架 10,横架上设有一转臂8,转臂中部连接在横架10上,转臂8的一端设有传动连杆9连接与调速杆3对应的限位圆台4上凸部5,传动连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转臂8 一端的安装孔和凸部5外端的钢丝绳安装孔6,转臂8的另一端开有钢丝绳安装孔6。使用时和实施例1 一样用手推动换向杆和调速杆转动拉动钢丝绳,其中调速杆连动对应凸部带动转臂的传动,换向拖动钢丝绳工作。
权利要求1.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包括两组操纵杆,每组操纵杆包括一底座(15)和轴接于其上的换向杆(2 )和调速杆(3 ),底座(15 )固定于机架(11)上,换向杆(2 )和调速杆(3 )的下部连接钢丝绳,其特征是所述的两组操纵杆通过连接杆(14)并排相连,两底座(15)固定于连接杆(14)的两端,每组操纵杆中的换向杆(2)和调速杆(3)前后相邻轴接在底座(15)外侧,换向杆(2)和调速杆(3)的上部弯折后相互错位,两换向杆的上部相向朝内弯折,两调速杆的上部背向朝外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15)上设有两个并排的转动件(18),换向杆(2)和调速杆(3)的下部分别固定在底座(15)外侧两转动件(18)的同侧一端,底座(15)内侧两转动件(18)的另一端设有半圆形的限位圆台(4),底座(15)上设有和两限位圆台(4)相配的两个并排的限位销(12),两限位圆台(4)反向延伸出两个凸部(5),两凸部的外端开有若干钢丝绳安装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调速杆(3)和底座(15)之间设有阻尼弹簧(16),阻尼弹簧套在底座(15)外侧对应的转动件(18)上,固定换向杆(2)的转动件(18)和底座(15)之间设有弹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架(11)下部设有横架(10),横架上设有一转臂(8),转臂中部连接在横架(10)上,转臂(8)的一端设有传动连杆(9)连接与调速杆(3)对应的限位圆台(4)上凸部(5),传动连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转臂(8)—端的安装孔和凸部(5)外端的钢丝绳安装孔(6),转臂(8)的另一端开有钢丝绳安装孔(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换向杆(2)和调速杆(3)顶端为螺纹端(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架(11)为两平行长杆,两平行长杆的下部横置有安装板(19),安装板的端部固定有线卡(20),两平行长杆之间设有螺栓(21)夹紧固定安装板(19 )。
专利摘要一种轮船发动机操控杆结构,包括两组操纵杆,每组操纵杆包括一底座和轴接于其上的换向杆和调速杆,底座固定于机架上,换向杆和调速杆的下部连接钢丝绳,其特征是所述的两组操纵杆通过连接杆并排相连,两底座固定于连接杆的两端,每组操纵杆中的换向杆和调速杆前后相邻轴接在底座外侧,换向杆和调速杆的上部弯折后相互错位,两换向杆的上部相向朝内弯折,两调速杆的上部背向朝外弯折,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日式操控杆分体结构带来的安装占用空间大和操作复杂分先后的缺陷,将两组操纵杆合并连接在一起,安装占用空间小,换向切换方便同步性良好。
文档编号F02D29/04GK202325870SQ2011204401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金春雷 申请人:金春雷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