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包括运输水平的上盘运输巷道、下盘运输巷道、运输水平穿脉巷道构成的环形运输巷道,其特征在于:自回风水平回采巷道下帮的帮角处向运输水平面作与运输水平面成90°角的卸压线,上盘运输巷道上帮布置在矿体下盘界线到卸压线以外处。通过这种方式确定水平运输巷道位置,避开了楔形压力体的附加力作用,节省了大量的巷道掘支成本,延长了主要运输巷道的服务年限,改善了工人的作业条件,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
【专利说明】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地下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
【背景技术】
[0002]地下开采主要是开拓、采准、采矿和出矿等工艺技术,而采矿方法按地压维护的方式分为空场米矿法、充填米矿法和崩落米矿法二大类。
[0003]对于急倾斜矿体,无论采用什么采矿方法,都将矿体自上而下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开采。在各阶段间,即在各个水平,从井口开始向矿体内布置通向矿脉的石门、上下盘运输巷道及穿脉巷道等,这些水平运输巷道是开拓巷道的一部分。一个阶段的上部布置巷道的水平面叫上水平,用海拔标高表示,比如:-220m水平;一个阶段下部布置巷道的水平面叫下水平,用海拔标高表示,比如:_280m水平。一般在一个阶段内,上水平巷道一般用作通风系统的回风巷道,因此称作回风水平,下水平铺轨,用于铁路运输,因此称作运输水平。
[0004]国内外中深部开采一般指距地表400-600米范围的开采,而深部开采一般指距地表600-800米以下范围的开采。
[0005]目前为提高运输能力,在一个阶段的下水平,即运输水平,大多矿山采用环形运输方式,上盘运输巷道一般布置在矿体上盘的岩石中,或布置在矿体的上盘。上、下盘运输巷道全部与穿脉巷道贯通,以形成环形运输。
[0006]目前国内外阶段运输水平运输巷道布置如图1、图2所示:
图1是矿体某一个阶段的开采横剖面图,其中回风水平穿脉巷道4 '、与回风水平下盘沿脉巷道3 '形成回风水平的回风巷道。而运输水平穿脉巷道4、运输水平下盘运输巷道3以及上盘运输巷道2形成运输水平环形运输巷道。从各分段回采巷道13中采出的矿石全部通过穿脉联络巷道11、沿脉联络巷道12及溜井5送到运输水平穿脉巷道4,通过上盘运输巷道2、下盘运输巷道3形成的环形运输方式将矿石运输出去。其中上盘楔形压力体6的附加力直接作用于矿体与上盘运输巷道2上,使上盘运输巷道2受压破坏明显。而上覆岩层中虚渣7随着矿体向下开采而移动因而阻断了上盘楔形压力体6的附加力对下盘的直接压力作用。
[0007]图2是图1的水平剖面图A-A ;剖面,它直观地表示了运输水平的上盘运输巷道2布置在矿体上盘,而上盘运输巷道2、穿脉巷道4与下盘运输巷道3全部贯通,形成环形运输。
[0008]而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地下矿山都将转入中深部与深部开采,矿体的上盘或矿体上盘的岩体受到上盘楔形压力体6的附加力的作用明显,各水平运输巷道面临着深部高压应力的作用,因此运输巷道布置在矿体上盘或上盘岩石中,都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在整个回采过程中,上盘运输巷道一直受上部楔形压力体6压力作用,直到回采结束。
[0009]二是上盘运输巷道一直受压破坏,如果维护不及时,就可能利用不了而成为废工程,这样就必须重新设计施工一条巷道取而代之;
三是巷道维护十分困难,即使从技术上对巷道进行了多种支护,仍然不能阻止巷道持续的变形破坏;
四是由于深部地压及上盘楔形体的附加力的存在,这种巷道在使用中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时刻警惕冲击地压即“岩爆”现象的出现;
五是在巷道维护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六是在巷道维护时,巷道不能被利用,将严重影响生产。
【发明内容】
[0010]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在中深部与深部开采情况下,水平运输巷道位置确定时,应有效避开上盘楔形压力体的附加力的作用,从而缓解了上盘高压力对巷道的破坏作用。
[00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包括运输水平的上盘运输巷道、下盘运输巷道、运输水平穿脉巷道构成的环形运输巷道,其特征在于:自回风水平回采巷道下帮的帮角处向运输水平面作与运输水平面成90°角的卸压线,上盘运输巷道上帮布置在矿体下盘界线到卸压线以外处。
[0012]下盘运输巷道和运输水平穿脉巷道布置在矿体下盘界线到卸压线以外处。
[0013]其中,上盘运输巷道与下盘运输巷道间距不小于30米,以满足存车要求,保证放矿运输效率。
[0014]通过这种方式确定水平运输巷道位置,避开了楔形压力体的附加力作用,节省了大量的巷道掘支成本,延长了主要运输巷道的服务年限,改善了工人的作业条件,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技术水平运输巷道布置图;
图2是图1的A-A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水平运输巷道位置确定图;
图4是图3的A-A ’剖面图;
其中,I是矿体、2是上盘运输巷道、3是下盘运输巷道、3 ’是回风水平沿脉巷道、4是运输水平穿脉巷道、4 '是回风水平穿脉巷道、5是溜井、6是上盘楔形压力体、7是虚渣、8是卸压线、9是卸压线与水平线交点、10是回风水平回采巷道、11是分段穿脉联络巷道、12是分段沿脉联络巷道、13是回采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图4所示:
处于中深部和深部开采时,将运输水平上盘运输巷道向下盘偏移至压力减缓部位,以避开上盘高压力作用,即以回风水平回采巷道10下帮的帮角处为基准,向运输水平线做卸压垂线8,简称卸压线8,则卸压线8将矿体I分为未开采部分与开采完毕部分,则在分界线开采完毕部分,上盘楔形体6垂直压力减缓,即为卸压部位。为确保运输水平上盘运输巷道布置安全性,必须使运输水平上盘运输巷道2布置在上述卸压部位,即上盘运输巷道2布置在矿体I的下盘,其巷道的上帮布置在矿体I与卸压线8以外处,确保该上盘运输巷道2上部对应部位在回风水平完全采完部位,即保证其位置处于卸压部位。
[0017]本实施例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上盘运输巷道2与卸压线与水平线交点9的距离为3m。
[0018]运输水平上盘运输巷道2位置确定后,通过上下盘运输巷道间距来布置下盘运输巷道3。上盘运输巷道2与下盘运输巷道3间距50米,满足存车要求,不影响放矿运输作业效率。
[0019]运输水平下盘运输巷道3、运输水平穿脉巷道4、以及运输水平上盘运输巷道2形成环形运输。
[0020]从各分段回采巷道13采出的矿石,通过分段穿脉联络巷道11、分段沿脉联络巷道12及溜井5下放到运输水平穿脉巷道4,通过上盘运输巷道2及下盘运输巷道3运输出去。
【权利要求】
1.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包括运输水平的上盘运输巷道(2)、下盘运输巷道(3)、运输水平穿脉巷道(4)构成的环形运输巷道,其特征在于:自回风水平回采巷道(10)下帮的帮角处向运输水平面作与运输水平面成90°角的卸压线(8),上盘运输巷道(2)上帮布置在矿体(I)下盘界线到卸压线(8)以外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其特在在于:下盘运输巷道(3)和运输水平穿脉巷道(4)布置在矿体(I)下盘界线到卸压线(8)以外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部及深部采矿用水平运输巷道,其特在在于:上盘运输巷道(2)与下盘运输巷道(3)间距不小于30米。
【文档编号】E21D9/14GK103452568SQ20131039796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宫国慧, 田迎春, 付煜, 任凤玉, 刘殿军, 陈晓云, 金忠伟, 郭海涛, 孟令广, 齐双飞 申请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