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气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微型气泵,包含一驱动单元及一气流控制单元。气流控制单元受驱动单元的驱动而吸进或排出气体。活塞固定座具有第一进气通孔。活塞单元具有进气阀门及气缸部,进气阀门覆盖于对应的第一进气通孔上。第一阀门座位于活塞单元上,第一阀门座的导引槽跨接于对应的进气阀门与气缸部之间。第一阀门座具有第一出气通孔分别对准对应的气缸部,第一阀门座还具有一环形墙围绕于第一出气通孔。第一出气阀门覆盖于第一出气通孔上。第二阀门座连接于环形墙而共同形成压缩腔,第二阀门座具有第二出气通孔连通至压缩腔。第二出气阀门覆盖于这些第二出气通孔上。本发明的微型气泵可以有效阻隔空气逆流而提升压力值。
【专利说明】微型气泵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微型气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微型泵故名思义是一种体积缩小版的泵。因为体积缩小的缘故,所使用的马达也只能是较小功率的马达。因此,微型泵的效率就有赖于其阀门单元与压缩单元设计的良麻。
[0003]现有微型泵常会有输出压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在体积不扩大与使用相同功率马达的状况下提高输出压力,是目前各厂家急欲改善的问题。
【
【发明内容】
】
[0004]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微型泵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微型气泵,其包含一驱动单元及一气流控制单元。气流控制单元受驱动单元的驱动使气体吸进或排出气流控制单元。气流控制单元包含一活塞固定座、一活塞单兀、一第一阀门座、一第一出气阀门、一第二阀门座以及一第二出气阀门。活塞固定座具有至少一第一进气通孔。活塞单元具有至少一进气阀门及至少一气缸部,进气阀门覆盖于对应的第一进气通孔上。第一阀门座位于活塞单元上,第一阀门座的底面具有至少一导引槽。导引槽跨接于对应的进气阀门与气缸部之间。第一阀门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出气通孔分别对准对应的气缸部,第一阀门座还具有一环形墙围绕于第一出气通孔。第一出气阀门覆盖于第一出气通孔上。第二阀门座连接于环形墙而共同形成一压缩腔,且第二阀门座具有至少一第二出气通孔连通至压缩腔。第二出气阀门覆盖于这些第二出气通孔上。当气缸部被压缩时,气缸部内的气体依序经第一出气通孔、第一出气阀门、压缩腔、第二出气通孔以及第二出气阀门输出。当气缸部被扩张时,外部气体经第一进气通孔、进气阀门及导引槽而被吸入气缸部内。
[0006]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出气阀门为一梅花型阀门。
[0007]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二出气阀门为一伞型阀门。
[0008]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出气阀门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出气阀门的覆盖面积。
[0009]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微型气泵还包含一上盖,其覆盖于第一阀门座和第二阀门座上,其中活塞固定座、活塞单元、第一阀门座以及上盖均具有连通的第二进气通孔。
[0010]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二阀门座具有一双重环形墙结构围绕于第二出气通孔。
[0011]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上盖具有一出气口,其连通至双重环形墙结构所围绕的区域。
[0012]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微型气泵还包含一密封环,其位于双重环形墙结构的沟槽内。
[0013]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驱动单元包含一马达及一斜臂连动杆,斜臂连动杆连接于马达的旋转轴。
[0014]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斜臂连动杆具有多个连接槽,每一连接槽固定至对应的气缸部的底端。
[0015]因此,当微型气泵运作时,气流经活塞单元的气缸部压缩下,经第一出气阀门的第一次加压,再经第二出气阀门的第二次加压,因此得以提升至较高的输出压力。当气流逆流时,因第一出气阀门与第二出气阀门为单向阀,可以有效阻隔空气逆流而提升压力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型气泵的爆炸图。
[0017]图2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组装后的剖面图。
[0018]图3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部份元件的放大图。
[0019]图4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其中第一阀门座的放大图。
[0020]图5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其中第二阀门座的放大图。
[0021]图6绘示图5的第二阀门座沿6-6’的剖面图。
[0022]图7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其中第一出气阀门的放大图。
[0023]图8绘示图7的第一出气阀门沿8-8,的剖面图。
[0024]图9绘示图7的第一出气阀门沿9-9’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型气泵的爆炸图。微型气泵200基本上包含一驱动单元以及一气流控制单元,气流控制单元受驱动单元的驱动,使气体吸进或排出气流控制单元,借以执行微型气泵的功能。
[0026]驱动单元基本上包含一马达226、一马达固定座224以及一斜臂连动杆218等。马达固定座224借由多根螺丝224a与马达226锁固在一起。斜臂连动杆218借由钢针219、偏心转轴220连接于马达226的旋转轴226a,因此马达226能驱动斜臂连动杆218运动。
[0027]气流控制单元基本上包含一活塞固定座216、活塞单元214、第一阀门座212、第一出气阀门210、第二阀门座208、第二出气阀门206及上盖204等。活塞固定座216具有多个容置孔216c,借以供活塞单元214的多个气缸部214a分别容置于其内。气缸部214a的数量并不固定,可依需求增减。活塞固定座216的容置孔216c的数量则依气缸部214a数量增减。当活塞固定座216与活塞单元214组合后,第一阀门座212则装设于活塞固定座216与活塞单元214上。为了增加微型气泵的输出压力,微型气泵200具有双层级逆流结构,即第一阀门座212、第一出气阀门210、第二阀门座208与第二出气阀门206所组合而成的双层级逆流结构。最后,借由多根螺丝202穿过上盖204、第一阀门座212与活塞固定座216的相应的通孔而锁附于马达固定座224四个角落的螺孔,进而固定微型气泵200的气流控制单元。上盖204与第一阀门座212之间也需要一或多个密封环213以增加气密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阀门210可为一梅花型阀门,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出气阀门206可为一伞型阀门,但亦不以此为限。
[0028]此外,斜臂连动杆218具有多个连接槽218a位于其端部。每一连接槽218a用以固定至对应的气缸部214a的底端。当马达226驱动斜臂连动杆218运动时,即带动这些气缸部214a依续压缩及扩张,进而执行微型气泵的功能。
[0029]请同时参照图2、图3,图2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组装后的剖面图,图3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部份元件的放大图。微型气泵基本功能是供应气流,微型气泵需要吸入气体后才能输出气体。当微型气泵200吸入气体时,气缸部214a处于动态的扩张,吸入路径为气流沿方向10a通过上盖204、第一阀门座212、活塞单元214与活塞固定座216的连通的第二进气通孔(204b、212a、214b、216b),沿方向10b进入活塞固定座216与马达固定座224所共同形成的空腔内,接着沿方向10c进入通过活塞固定座216的第一进气通孔216a、活塞单元214的进气阀门214c,并经第一阀门座212的底面的导引槽212b导入气缸部214a内。导引槽212b跨接于对应的进气阀门214c与气缸部214a之间。当微型气泵200输出气体时,气缸部214a处于动态的压缩,输出路径为气流沿方向10d从气缸部214a经第一出气通212e穿越第一阀门座212与第一出气阀门210进入压缩腔212d,接着沿方向10e经第二出气通孔208d穿越第二阀门座208与第二出气阀门206,最后沿方向10f经出气口 204a输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阀门210的覆盖面积(即覆盖于第一阀门座上的面积)大于第二出气阀门206的覆盖面积(即覆盖于第二阀门座上的面积)。此外,上盖204具有一出气口 204a,其连通至双重环形墙结构208b所围绕的区域,借以输出气体。
[0030]请同时参照图4至图6,图4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其中第一阀门座的放大图,图5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其中第二阀门座的放大图,图6绘示图5的第二阀门座沿6-6’的剖面图。图5、图6中的第二阀门座208用以固定于图4中第一阀门座212上的环形墙212c上,使得的第一阀门座212的环形墙212c与第二阀门座208共同形成一压缩腔212d。环形墙212c用以围绕于第一出气通孔212e (数量可为一或多个)。当第一阀门座212的环形墙212c与第二阀门座208组装后,第二阀门座208具有至少一第二出气通孔208d连通至压缩腔212d。第二阀门座208具有一双重环形墙结构208b围绕于第二出气通孔208d (数量可为一或多个)。双重环形墙结构208b具有一环形的沟槽208c,可供一密封环(参照图1的密封环205)置入其内。为了第二阀门座208能准确的定位于环形墙212c上,第二阀门座208的圆盘体208a下还设计有定位柱208g,借以插入环形墙212c上的定位孔212h。此夕卜,第二阀门座208的中心的定位孔208e用以供第二出气阀门206的杆体插入;第二阀门座208底面的抵压件208f用以抵接第一出气阀门210的顶面(参照图7),使第一出气阀门210定位于上述的压缩腔212d内。
[0031]请同时参照图7至图9,图7绘示图1的微型气泵其中第一出气阀门的放大图,图8绘示图7的第一出气阀门沿8-8’的剖面图,图9绘示图7的第一出气阀门沿9-9’的剖面图。第一出气阀门210用以覆盖于第一阀门座212的环形墙212c所围绕的第一出气通孔212e上。第一出气阀门210包含十字定位部210b以及阀门部210c。十字定位部210b用以卡合于第一阀门座212的十字沟槽212f内,使第一出气阀门210的多个阀门部210c能覆盖于对应的第一出气通孔212e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阀门210可为一梅花型阀门,其具有4个阀门部210c能覆盖于4个对应的第一出气通孔212e上,但不以此为限。
[0032]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当微型气泵运作时,气流经活塞单元的气缸部压缩下,经第一出气阀门的第一次加压,再经第二出气阀门的第二次加压,因此得以提升至较高的输出压力。当气流逆流时,因第一出气阀门与第二出气阀门为单向阀,可以有效阻隔空气逆流而提升压力值。
[0033]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包含: 驱动单元;以及 气流控制单元,受该驱动单元的驱动使气体吸进或排出该气流控制单元,其中该气流控制单元至少包含: 活塞固定座,具有至少一第一进气通孔; 活塞单元,具有至少一进气阀门及至少一气缸部,该进气阀门覆盖于对应的该第一进气通孔上; 第一阀门座,位于该活塞单元上,该第一阀门座的底面具有至少一导引槽,所述导引槽跨接于对应的该进气阀门与该气缸部之间,该第一阀门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出气通孔分别对准对应的该气缸部,该第一阀门座还具有环形墙围绕于该第一出气通孔; 第一出气阀门,覆盖于该第一出气通孔上; 第二阀门座,连接于该环形墙而共同形成压缩腔,且该第二阀门座具有至少一第二出气通孔连通至该压缩腔;以及 第二出气阀门,覆盖于该第二出气通孔上; 当该气缸部被压缩时,该气缸部内的气体依序经该第一出气通孔、该第一出气阀门、该压缩腔、该第二出气通孔以及该第二出气阀门输出, 当该气缸部被扩张时,外部气体经该第一进气通孔、该进气阀门及该导引槽而被吸入该气缸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气阀门为梅花型阀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气阀门为伞型阀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气阀门的覆盖面积大于该第二出气阀门的覆盖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上盖,该上盖覆盖于该第一阀门座和该第二阀门座上,其中该活塞固定座、该活塞单元、该第一阀门座以及该上盖均具有连通的第二进气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阀门座具有双重环形墙结构围绕于该第二出气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具有出气口,该出气口连通至该双重环形墙结构所围绕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密封环,该密封环位于该双重环形墙结构的沟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包含马达及斜臂连动杆,该斜臂连动杆连接于该马达的旋转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该斜臂连动杆具有多个连接槽,每一该连接槽固定至对应的该气缸部的底端。
【文档编号】F04B39/10GK104047832SQ20131007650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张坤林 申请人: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