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压缩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7-22  11

转子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压缩机,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往复运动且运行平稳、无振动、无噪音、压缩效率高的新型转子压缩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包括缸体、主转子和子转子,子转子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体,子转子两个尖角J、J’之间设有曲线l1和l1’,主转子大体为圆柱体,主转子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弧形凹槽,缸体的内壁大体为圆柱体,缸体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内凸起,每组内凸起包含凸点T和T’,凸点T和T’的两侧分别通过曲线l2和l2’与缸体内壁相连,当子转子转动至内凸起位置处时,凸点T或T’依次与子转子内的曲线l1和l1’相接触,尖角J和J’分别与内凸起上的曲线l2和l2’始终相接触。
【专利说明】转子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压缩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 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空气压缩机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原理可分 为容积式压缩机,速度式压缩机,容积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气体的体积,使单位体积 内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加以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速度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提高气体分子 的运动速度,使气体分子具有的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从而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现有 的空气压缩机都存在结构复杂、压缩率低、零部件磨损大、能耗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往复运动且运行平稳、无振动、 无噪音、压缩效率高的新型转子压缩机。
[0004]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包括缸体、主转子和至少两个子转子,所述主转子和子转子纵 向设置在缸体内部,且主转子与缸体共轴设置,缸体的轴向两端设有大端盖,主转子的一端 与动力系统相连接,
[0005] 所述子转子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体,子转子截面外圆半径为r,子转子外圆 圆心0'与子转子两个尖角J、J'之间构成子转子开口角β,所述子转子两个尖角J、J'之 间设有相对子转子β角平分线对称的曲线li和1/,所述曲线li和1/构成子转子的内弧 面 JJ',
[0006] 所述主转子大体为圆柱体,其截面半径为R,所述主转子圆心0与子转子外圆圆心 0'之间的圆心距为L,R+r>L>R,所述主转子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子转子数量相等的弧形 凹槽,所述弧形凹槽适于子转子在其中自转,且弧形凹槽始终容纳子转子的至少一部分,
[0007] 所述缸体的内壁大体为圆柱体,缸体截面半径为L+r,缸体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内 凸起,所述每组内凸起包含两个沿缸体内壁均匀分布的凸点T和Τ',所述凸点T和Τ'的两 侧分别通过两条相对缸体的通过Τ和Τ'的半径对称的曲线1 2和12'与缸体内壁相连接。 其中所述凸点Τ两侧的12和1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凸点τ'两 侧的1 2和1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处 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
[0008] 还包括驱动子转子自转的子转子驱动装置,当主转子绕圆心0转动时,子转子驱 动装置驱动子转子绕圆心0'反向转动,凸点Τ和τ'与主转子外壁相接触,且子转子的转动 角速度是主转子转动角速度的Ν倍,所述Ν为内凸起组数的偶数倍,
[0009] 当子转子转动至内凸起位置处时,所述子转子的开口与内凸起相对,所述凸点Τ 或Τ'依次与子转子内的曲线li和1/相接触,所述尖角J和J'分别与内凸起上的曲线12 和12'始终相接触。
[0010]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所述曲线12和12'为子转子随主转子转动时尖角J和J' 的运动轨迹,曲线1 2和12'在TOT'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方程为:
[0011] X=L*C0S a +r*C0S(β /2+(1-N)* α),
[0012] Y=L*SINa+r*SINW/2+(l-N)*a),其中 α 为主转子的旋转角度,β/4 彡 α 彡一 β/4;
[0013] 所述曲线li和1/为子转子随主转子转动时凸点Τ或τ'相对子转子的运动轨迹, 曲线li和1/在以子转子对称轴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方程为:
[0014] X,=-L*Sina *Sin((l-N)*a ) + (-W+L*Sina *tg(a /2))*Cos((l-N)*a ),
[0015] Y,=_L*Sina *Cos((l_N)*a )-(-W+L*Sina *tg(a /2))*Sin((l_N)*a ),
[0016] 其中a为主转子的旋转角度,W=L_R。
[0017]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所述子转子驱动装置包括小端盖、齿轮和齿圈,所述大端 盖的内端分别与主转子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大端盖上设有适于小端盖在其中自转的 通孔,所述小端盖的内端与子转子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小端盖的外端连接有与子转 子共轴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外端穿过通孔连接有齿轮,所述缸体两端向外延伸有凸台,所 述齿圈固定安装在缸体的凸台上,且齿圈与主转子共轴,所述齿轮与齿圈想啮合,其中齿圈 的基圆半径为齿轮基圆半径的N倍。
[0018]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还包括输入轴,所述输入轴通过拐臂与大端盖固定连接, 且输入轴与主转子共轴。
[0019]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缸体壁内的 第一冷却腔,设置在主转子内的第二冷却腔和设置在子转子内的第三冷却腔,所述第一冷 却腔通过设置在缸体壁上的冷却液进、出口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腔和第三冷 却腔通过设置在大端盖、小端盖、拐臂和输入轴上的贯通冷却通道与冷却液箱相连通。
[0020]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还包括外端盖,所述外端盖与凸台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 输入轴的外端穿过外端盖上的轴孔。
[0021]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所述外端盖与凸台连接部位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轴孔 内装有旋转密封圈。
[0022]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所述子转子为两个,所述内凸起为一组,所述凸点T和Τ' 相对缸体轴心对称分布,所述Ν为2。
[0023]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所述子转子为三个,所述内凸起为一组,所述凸点Τ和Τ' 相对缸体轴心对称分布,所述Ν为2。
[0024]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其中所述子转子为四个,所述内凸起为两组,所述两个凸点Τ 和两个凸点Τ'交替均匀分布在缸体内壁上,所述Ν为4。
[0025]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中的内凸起将缸体分为两个或Ν个工作区,Ν为子转子相对于 主转子旋转角速度绝对值的倍数,Ν的最小值为2。当Ν = 2时缸体为2个工作区,Ν = 3 时为3个工作区,Ν = η时为η个工作区。当主转子转动时,同时带动子转子转动,随着主转 子转动,子转子动力系统驱动子转子作反方向旋转,旋转角速度的绝对值是主转子角速度 的Ν倍。当子转子的开口相对凸点Τ 一侧的曲线12、12'时,子转子的开口尖角J、J'与曲线 12'、1 2相接触,转动时尖角J、J'沿曲线12'、12滑动。凸点T与子转子内弧面JJ'的曲线h 或1/相接触,转动时,曲线li、1/滑过凸点T。当子转子在主转子带动下向远离凸点T 一 侧运动时,缸体外的气体从第二进气口被抽进缸体内;子转子在子转子驱动装置的作用下 一边向凸点τ'一侧运动,一边自转同时压缩子转子另一侧的气体,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排 气阀自动打开,子转子转至τ'时完成第一压缩过程,第一压缩过程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了第 一吸气过程,另一子转子开始压缩前一子转子的吸气同时开始第二吸气过程,周而复始。当 子转子离开凸点Τ,凸点Τ与之转子相触,密封相邻工作室。自转至子转子开口空间与凸点 τ' 一侧曲线12'相对时,第二排气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子转子的一个尖角J'开始与凸点 τ'相接触,接着凸点Τ'经过子转子内弧面JJ'的曲线1/段,而尖角J和J'分别与τ'两 侧的曲线12'出和1 2相接触,子转子与缸体内壁之间的空间缩小,由于空间体积的缩小使得 子转子开口内的气体被压缩,此时第二排气阀打开,高压气体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缸体;当 子转子转动至尖角J与凸点τ'相接触时,子转子开口与凸点Τ' 一侧曲线12上的第一进气 口相连通,随着主转子带动子转子继续向凸点Τ旋转,重复上述的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 整个过程无往复运动。由于在气体压缩过程中子转子开口与凸点Τ或Τ' 一侧曲线12'之 间的空间可以压缩至很小,从而使整个压缩机的压缩比较大,压缩效率高;在整个工作过程 中,主转子同时驱动对称的两个子转子进行做功,可以保证主转子的受力平衡,主转子始终 绕定轴转动,没有任何的偏心运动,使得整个设备运行更加平稳,无振动、无噪音。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转子压缩机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 图la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的子转子(安装有小端盖)的正视图;
[0028] 图lb为图la的A-A方向剖视图;
[0029] 图lc为图lb的B-B处剖面图;
[0030] 图2a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剖视图;
[0031] 图2b为图2a的C-C处剖面图;
[0032] 图2c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
[0033] 图2d为图2c的D-D方向剖视图;
[0034] 图3a、图3b、图3c和图3d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示意 图;
[0035] 图4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曲线lp 1/、12和12'的坐标图;
[0036] 图5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如图la至图lc所示,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的子转子3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 体,子转子3截面外圆半径为r,子转子3外圆圆心0'与子转子3两个尖角J、J'之间构成 子转子开口角β,子转子3两个尖角J、J'之间设有相对子转子3的β角平分线对称的曲 线h和1/,曲线h和1/构成子转子3的内弧面JJ'。
[0039]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0040] 如图2a和图2b所示,包括缸体1、主转子2和两个子转子3、3',主转子2和子转 子3、3'纵向设置在缸体1内部,且主转子2与缸体1共轴设置,缸体1的轴向两端安装有 大端盖4、4',大端盖4、4'的内端与主转子2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主转子2大 体为圆柱体,其截面半径为R,主转子2圆心0与子转子3、3'外圆圆心0'之间的圆心距为 L,R+r>L>R,主转子2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两段弧形凹槽6,弧形凹槽6的半径略大于子转 子3、3'半径,适于子转子3、3'在其中自转,且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弧形凹槽6始终容纳子转 子3、3'的至少一部分,即子转子3、3'的外圆面或尖角J和J'。缸体1的内壁大体为圆柱 体,缸体1截面半径为L+r,缸体1内壁上设有一组内凸起7、7',内凸起7、7'包含两个沿缸 体1轴心对称分布的凸点T和Τ',凸点T和Τ'的两侧分别通过两条相对缸体1的通过T和 Τ'的半径对称的曲线12和12'与缸体1内壁相连接,两条12曲线上都设有卸压槽8,其中凸 点Τ两侧的1 2和1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一排气口 9和第二进气口 10,凸点Τ'两侧的12和 1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二排气口 9'和第一进气口 10',第一排气口 9和第二排气口 9'处分 别安装有第一排气阀11和第二排气阀11'。
[0041] 结合图2c和图2d所示,大端盖4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圆形小端 盖12、12',小端盖12、12'的内端通过螺钉与子转子3、3'的两端固定连接,小端盖12、12' 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子转子3、3'共轴的齿轮轴16,齿轮轴16外端穿过通孔连接有齿轮13、 13',缸体1两端向外延伸有凸台17,凸台17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齿圈14、14',且齿圈14、14' 与主转子2共轴,齿轮13、13'分别与齿圈14、14'相啮合,其中齿圈14、14'的基圆半径为 齿轮13、13'基圆半径的2倍。大端盖4、4'、小端盖12、12'、齿轮13、13'和齿圈14、14'构 成了本发明中的子转子驱动装置,当主转子2和大端盖4、4'绕轴心0转动时,大端盖4、4' 带动小端盖12、12'绕轴心0旋转,由于齿轮13、13'与齿圈14、14'的啮合作用,且齿圈14、 14'基圆半径是齿轮13、13'基圆半径的2倍,所以当大端盖4、4'和主转子2旋转一圈时, 小端盖12、12'和子转子3、3'反向旋转两圈。凸台17的外端还通过螺栓安装有外端盖26, 凸台17与外端盖26的连接处装有密封垫28,外端盖26的中心位置加工有轴孔27,大端盖 4、4'的外端面上通过一对拐臂19连接有输入轴18,输入轴18的外端从轴孔27穿过外端 盖26与动力系统相连接,轴孔27处安装有旋转密封圈29。
[0042]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中还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缸体1壁内的第一 冷却腔20,设置在主转子2内的第二冷却腔21和设置在子转子3、3'内的第三冷却腔22、 22',第一冷却腔20通过设置在缸体1壁上的冷却液进、出口 23、24与冷却液箱相连通,第 二冷却腔21和第三冷却腔22、22'通过设置在大端盖4、4'、小端盖12、12'、拐臂19和输入 轴18上的贯通冷却通道25、25'与冷却液箱相连通,将冷却液从一端的输入轴18注入贯通 冷却通道25、25'中,冷却液经过贯通冷却通道25流入主转子2内的第二冷却腔21和子转 子3、3'内的第三冷却腔22、22'内,然后经过另一端的贯通冷却通道25'从另一端的输入 轴18流出回到冷却液箱中,完成对主转子2和子转子3、3'的冷却,密封垫28和旋转密封 圈29是为了避免冷却液从缸体1和外端盖26处溢出。
[0043]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如图3a至图3d所示:
[0044] 如图3a所示,动力系统驱动主转子2顺时针旋转,同时带动子转子3、3'逆时针方 向旋转,转动过程中凸点T和Τ'与主转子2外壁相接触,,随着主转子2转动,当子转子3 的开口相对凸点Τ 一侧的曲线12'时,子转子3的开口空间逐渐变大,气体从第二进气口 10 被吸入缸内,子转子3的另一侧空间逐渐变小气体被逐渐压缩。当子转子3'的开口相对凸 点Τ' 一侧的曲线1山'时,子转子3'的开口空间逐渐变大,气体从第一进气口 10'被吸入 缸内,子转子3'的另一侧空间逐渐变小气体被逐渐压缩。
[0045] 如图3b所示,主转子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子转子3在子转子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一 边向凸点Τ' 一侧运动,一边自转,子转子右侧气体继续被压缩,子转子左侧空间变大。同 时,子转子3'在子转子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一边向凸点Τ 一侧运动,一边自转,子转子左侧 气体被压缩,子转子右侧空间变大。
[0046] 如图3c所示,当子转子3转至子转子3开口空间与凸点Τ'一侧曲线12相对时,第 二排气阀1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子转子3的一个尖角J开始与凸点Τ'相接触,随着子转 子3继续旋转,凸点Τ'经过子转子内弧面JJ'的曲线1/段,而尖角J和J'分别与Τ'两 侧的曲线1 2'和12相接触,凸点Τ'上方的空间体积越来越小,此时打开第二排气阀11',被 压缩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排气口 9'排出缸体。
[0047] 如图3d所示,高压气体被从第二排气口 9'完全排出,第二排气阀11'再次关闭。
[0048] 此时,子转子3即完成了一次压缩行程,当子转子3转动至凸点Τ'上方时,子转子 3的开口空间与第一进气口 10'相对,主转子2带动子转子3继续顺时针转动又重复上述压 缩行程,完成第二次压缩行程之后,子转子3回到初始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转子2旋 转一圈,每个子转子3、3'完成两次压缩行程,共完成四次压缩行程。
[0049] 根据上述的工作过程,结合图4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曲线12和12'为子转子3、3' 随主转子2转动时尖角J和J'的运动轨迹,曲线1 2和12'在Τ0Τ'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 的坐标方程为:
[0050] X=L*C0S a +r*C0S(β /2+(1-N)* α),
[0051] Y=L*SINa+r*SIN(P/2+(l-N)*a),α 为主转子 2 的旋转角度,β/4 彡 α 彡一 β/4;
[0052] 曲线^和1/为子转子3、3'随主转子2转动时凸点Τ或Τ'相对子转子3、3'的 运动轨迹,曲线h和1/在以子转子3、3'对称轴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方程为:
[0053] X,=_L*Sina *Sin((l_N)*a ) + (-W+L*Sina *tg(a /2))*Cos((l_N)*a ),
[0054] Y,=_L*Sina *Cos((l_N)*a )-(-W+L*Sina *tg(a /2))*Sin((l_N)*a ),
[0055] a为主转子2的旋转角度,W=L_R,在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N=2。
[0056] 本发明转子压缩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0057] 如图5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缸体内设置有三个子 转子,三个子转子均匀分布在主转子外壁上,大端盖上对应设置三个小端盖,每个小端盖都 连接有一个齿轮,齿圈基圆半径仍然是齿轮基圆半径的2倍,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 式的工作过程相同,唯一区别在于主转子旋转一圈,三个子转子共完成六次压缩行程。
[0058] 如图6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缸体内壁上设置有两组内凸起,两个凸点T和两个 凸点Τ'交替分布在缸体内壁上,缸体内设置有四个子转子,大端盖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小端 盖,每个小端盖都连接有一个齿轮,齿圈基圆半径仍然是齿轮基圆半径的4倍,在本实施方 式中,每个子转子绕主转子旋转一圈完成四次压缩行程,主转子旋转一圈,四个子转子共做 十六次压缩行程。
[0059]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 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主转子(2)和至少两个子转子(3、3'), 所述主转子(2)和子转子(3、3')纵向设置在缸体(1)内部,且主转子(2)与缸体(1)共轴 设置,缸体(1)的轴向两端设有大端盖(4、4'),主转子(2)的一端与动力系统相连接, 所述子转子(3、3')为横截面大体是月牙形的柱体,子转子(3、3')截面外圆半径为r, 子转子(3、3')外圆圆心0'与子转子(3、3')两个尖角J、J'之间构成子转子开口角β,所 述子转子(3、3')两个尖角J、J'之间设有相对子转子(3、3')β角平分线对称的曲线^和 1Λ所述曲线1:和1/构成子转子(3、3')的内弧面JJ', 所述主转子(2)大体为圆柱体,其截面半径为R,所述主转子(2)圆心0与子转子(3、 3')外圆圆心0'之间的圆心距为L,R+r>L>R,所述主转子(2)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子转 子(3、3')数量相等的弧形凹槽(6),所述弧形凹槽(6)适于子转子(3、3')在其中自转,且弧 形凹槽(6)始终容纳子转子(3、3')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缸体(1)的内壁大体为圆柱体,缸体(1)截面半径为L+r,缸体(1)内壁上设有至 少一组内凸起(7、7'),所述每组内凸起(7、7')包含两个沿缸体(1)内壁均匀分布的凸点T 和T',所述凸点T和Τ'的两侧分别通过两条相对缸体(1)的通过T和Τ'的半径对称的曲 线12和1 2'与缸体(1)内壁相连接,所述两条12曲线上都设有卸压槽(8),其中所述凸点Τ 两侧的12和1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一排气口(9)和第二进气口(10),所述凸点Τ'两侧的1 2 和12'曲线上分别设有第二排气口(9')和第一进气口( 10'),所述第一排气口(9)和第二排 气口(9')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11)和第二排气阀(1Γ ), 还包括驱动子转子(3、3')自转的子转子驱动装置,当主转子(2)绕圆心0转动时,子转 子驱动装置驱动子转子(3、3')绕圆心0'反向转动,凸点Τ和Τ'与主转子(2)外壁相接触, 且子转子(3、3')的转动角速度是主转子(2)转动角速度的Ν倍,所述Ν为内凸起(7、7')组 数的偶数倍, 当子转子(3、3')转动至内凸起(7、7')位置处时,所述子转子(3、3')的开口与内凸起 (7、7')相对,所述凸点Τ或Τ'依次与子转子(3、3')内的曲线^和1/相接触,所述尖角J 和J'分别与内凸起(7、7')上的曲线12和12'始终相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12和12'为子转子(3、 3')随主转子(2)转动时尖角J和J'的运动轨迹,曲线1 2和12'在Τ0Τ'为X轴的直角坐标 系中的坐标方程为: X=L*C0S a +r*C0S(β /2+(1-N)* α), Y=L*SINa+r*SINW/2+(l-N)*a),其中α为主转子(2)的旋转角度,β/4彡α彡一 β/4; 所述曲线h和1/为子转子(3、3')随主转子(2)转动时凸点Τ或Τ'相对子转子(3、 3')的运动轨迹。曲线^和1/在以子转子(3、3')对称轴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方 程为: X,=-L*Sina *Sin((l_N)*a ) + (-W+L*Sina *tg(a /2))*Cos((l_N)*a ), Y,=-L*Sina *Cos((l_N)*a )-(-W+L*Sina *tg(a /2))*Sin((l_N)*a ), 其中a为主转子(2)的旋转角度,W=L_R。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转子驱动装置包括小 端盖(12、12')、齿轮(13、13')和齿圈(14、14'),所述大端盖(4、4')的内端分别与主转子 (2)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大端盖(4、4')上设有适于小端盖(12、12')在其中自转的 通孔,所述小端盖(12、12')的内端与子转子(3、3')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小端盖(12、 12')的外端连接有与子转子(3、3')共轴的齿轮轴(16),所述齿轮轴(16)外端穿过通孔连 接有齿轮(13、13'),所述缸体(1)两端向外延伸有凸台(17),所述齿圈(14、14')固定安装 在缸体的凸台(17)上,且齿圈(14、14')与主转子(2)共轴,所述齿轮(13、13')与齿圈(14、 14')相啮合,其中齿圈(14、14')的基圆半径为齿轮(13、13')基圆半径的N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18),所述输入轴 (18)通过拐臂(19)与大端盖(4、4')固定连接,且输入轴(18)与主转子(2)共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 括设置在缸体(1)壁内的第一冷却腔(20 ),设置在主转子(2 )内的第二冷却腔(21)和设置 在子转子(3、3')内的第三冷却腔(22、22'),所述第一冷却腔(20)通过设置在缸体(1)壁 上的冷却液进、出口(23、24)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腔(21)和第三冷却腔(22、 22')通过设置在大端盖(4、4')、小端盖(12、12')、拐臂(19)和输入轴(18)上的贯通冷却通 道(25、25')与冷却液箱相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端盖(26),所述外端盖 (26)与凸台(17)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18)的外端穿过外端盖(26)上的轴孔(27)。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盖(26)与凸台(17)连接 部位之间设有密封垫(28 ),所述轴孔(27 )内装有旋转密封圈(29 )。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转子(3、3')为两个,所述内 凸起(7、7')为一组,所述凸点T和Τ'相对缸体(1)轴心对称分布,所述N为2。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转子为三个,所述内凸起为 一组,所述凸点Τ和Τ'相对缸体轴心对称分布,所述Ν为2。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转子为四个,所述内凸起 为两组,所述两个凸点Τ和两个凸点Τ'交替均匀分布在缸体内壁上,所述Ν为4。
【文档编号】F04C23/00GK104100527SQ201310125259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刘千省 申请人:刘千省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