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2  12

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散热模块包含离心式风扇、第二散热鳍片阵列以及热管。离心式风扇包含壳体、第一散热鳍片阵列、扇叶以及驱动装置。壳体具有轴向入风口及径向出风口。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环设于壳体的轴向入风口的周围的内壁。驱动装置固定于壳体内且用以驱动扇叶旋转。第二散热鳍片阵列设置于径向出风口。热管的一端同时抵接第二散热鳍片阵列与壳体具有轴向入风口的一侧的壳墙。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搭载离心式风扇的散热模块。 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高速运算性能的笔记型电脑的机壳内大多使用主动式的散热模块。换言之, 散热模块基本上包含一离心式风扇、一热管以及一散热鳍片阵列。热管的一端用以连接至 一需要散热的热源(例如中央处理器),热管的另一端用以贴合至散热鳍片阵列,用于将热 量藉热管传送至热鳍片阵列。散热鳍片阵列组装于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当离心式风扇的 扇叶转动时,散热鳍片阵列的热量藉出风口的气流被带出笔记型电脑外。
[0003] 然而,笔记型电脑不断被薄型化,散热模块的厚度也需要缩减。相对地,组装于离 心式风扇出风口的散热鳍片阵列的厚度也不断的压缩,使得散热鳍片阵列所能提供的总散 热面积减少,其散热效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若以加快离心式风扇的风扇转速虽能拟 补部分散热效能,但同时也带来恼人的噪音。因此,散热模块的散热效能因厚度缩减而面临 挑战,急需要解决的方案。


【发明内容】

[0004]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
[0005]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包含离心式风扇、第二散热鳍片阵 列以及热管。离心式风扇包含壳体、第一散热鳍片阵列、扇叶以及驱动装置。壳体具有轴向 入风口及径向出风口。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环设于壳体的轴向入风口的周围的内壁。扇叶位 于壳体内。驱动装置固定于壳体内且用以驱动扇叶旋转。第二散热鳍片阵列设置于径向出 风口。热管的一端同时抵接第二散热鳍片阵列与壳体具有轴向入风口的一侧的壳墙。
[0006]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壳体具有该轴向入风口的一侧的壳墙为一金属壳墙。
[0007]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扇叶包含轮毂、多个连接部、多个驱风部,多个连接部自 轮毂向外辐射延伸,多个驱风部,自每一连接部向外辐射延伸,其中每一驱风部的厚度大于 其连接部的厚度,使得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于旋转时共同形成一环形凹 部。
[0008]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散热鳍片阵列容置于环形凹部内且不与轮毂、该些 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产生干涉。
[0009]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的每一散热鳍片为一弧形鳍片。
[0010]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包含壳体、第一散热鳍片阵列、 扇叶以及驱动装置。壳体具有轴向入风口及径向出风口。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环设于壳体的 轴向入风口的周围的内壁。扇叶位于壳体内。驱动装置固定于壳体内且用以驱动扇叶旋转。 [0011]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壳体具有该轴向入风口的一侧的壳墙为一金属壳墙。
[0012]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扇叶包含轮毂、多个连接部、多个驱风部,多个连接部自 轮毂向外辐射延伸,多个驱风部,自每一连接部向外辐射延伸,其中每一驱风部的厚度大于 其连接部的厚度,使得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于旋转时共同形成一环形凹 部。
[0013]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散热鳍片阵列容置于环形凹部内且不与轮毂、该些 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产生干涉。
[0014]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的每一散热鳍片为一弧形鳍片。
[0015] 由上述可知,应用本发明的搭载离心式风扇的散热模块,较现有散热模块而言,于 壳体轴向入风口周围的内壁增设第一散热鳍片阵列,使散热模块整体散热表面积增加,而 增进散热效能。此外,热管同时抵接离心式风扇的壳体的顶壳墙与第二散热鳍片阵列,使热 管所传导的热量能经顶壳墙快速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阵列。再者,扇叶在其轮毂、连接部与 驱风部上厚度关系的设计,使得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于旋转时共同形成 一环形凹部,用于容置第一散热鳍片阵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搭载离心式风扇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沿图1的2-2'剖面线的散热模块的剖面图;
[0018] 图3是图2的离心式风扇内的扇叶立体图;
[0019] 图4是图1的离心式风扇除去顶壳墙后的示意图。
[0020] 符号说明
[0021] 100散热模块
[0022] 101离心式风扇
[0023] 102 壳体
[0024] 102a 顶壳墙
[0025] 10?底壳墙
[0026] 102c轴向入风口
[0027] 102d轴向入风口
[0028] 102e径向出风口
[0029] 104第一散热鳍片阵列
[0030] 104a散热鳍片
[0031] 105驱动装置
[0032] 106 扇叶
[0033] 106a 轮毂
[0034] l〇6b 连接部
[0035] 106c 驱风部
[0036] 106d环形凹部
[0037] 108 热管
[0038] 108a 端
[0039] 108b 端
[0040] 110第二散热鳍片阵列
[0041] 120 方向
[0042] 130 方向
[0043] 140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 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0045]为了解决现有散热模块的散热效能因厚度缩减所造成的影响,本发明提出一种新 的离心式风扇,于其壳体轴向入风口周围的内壁设置散热鳍片阵列,并配合原设置于径向 出风口的散热鳍片阵列,用于增加散热模块整体散热表面积,增进散热效能。以下将配合附 图说明本发明的搭载离心式风扇的散热模块的具体设计。
[0046]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搭载离心式风扇的散热模块的立 体图。散热模块100包含一离心式风扇101、一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〇(请参照图2)以及 一热管108。热管108的一端108a用以连接至一需散热的热源(例如产生热量的处理器), 另一端108b连接至离心式风扇101与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用于将热量由热源快速传递 至上述两者。与现有散热模块不同的是,热管108的一端108b是同时抵接离心式风扇的壳 体102的顶壳墙102a与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用于将热量同时传递至两者。离心式风扇 101内也增添了新的散热设计,将于以下段落再详述。
[0047] 请参照图2,其绘示沿图1的2-2'剖面线的散热模块的剖面图。由此图可知,离心 式风扇101的壳体102具有至少一轴向入风口(102c或102d)及一径向出风口 102e。在此 实施例中,离心式风扇101具有一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其环设于壳体102于轴向入风口 102c的周围的内壁。此外,另一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设置于壳体102的径向出风口 102e。 因此,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与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的加总使得散热模块的总散热表面 积增加。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的材质基本上与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的材质相同,为铜、 铝或其合金,可使用精密压铸、CNC加工或金属冲压等方式制造,再利用焊接方法,将散热鳍 片接合于顶壳墙l〇2a的内壁。
[0048] 当固定于壳体102内的驱动装置105 (固定于底壳墙102b的内壁)驱动扇叶106 旋转时,可引导气流沿方向120经由轴向入风口 102c及/或沿方向130经由轴向入风口 102d进入壳体102内,并沿方向140经由径向出风口 102e吹出壳体102外。因此,进入轴 向入风口 102c的气流会流经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而吹出径向出风口 102e的气流会流经 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使得两散热鳍片阵列上的热量能够被带走。
[0049] 需说明的是,为了使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能够发挥其散热效能,壳体102具有轴 向入风口 102c的一侧的壳墙(即顶壳墙102a)较佳为一导热较佳的壳墙。在本实施例中, 顶壳墙l〇2a为一金属壳墙,但并不局限于此。
[0050] 此外,为了使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能够发挥其散热效能,热管108较佳为同时抵 接离心式风扇的壳体102的顶壳墙102a与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使热管108所传导的热 量能经顶壳墙l〇2a快速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若热管108只抵接第二散热鳍片阵 列110,因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与顶壳墙102a连接面积太小,经顶壳墙102a传导至第一 散热鳍片阵列104的热量将会很少,形同浪费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的设计。
[0051] 请同时参照图2、图3,图3绘示图2的离心式风扇内的扇叶立体图。为了让离心式 风扇101的壳体102内挪出空间以容置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扇叶106的设计也作了适当 的变更,而设计为具有摩天轮外型概念的扇叶。扇叶106包含轮毂106a、多个连接部106b 以及多个驱风部106c,多个连接部106b自轮毂106a向外辐射延伸,且多个驱风部106c自 每一连接部106b再向外辐射延伸。每一驱风部106c的厚度大于其连接部106b的厚度,因 此作为驱使气流运动的主力。相对的,厚度较小的连接部l〇6b驱使气流运动的能力较低。 因扇叶106的轮毂、连接部与驱风部的厚度关系(即连接部的厚度较轮毂与驱风部的厚度 小),使得轮毂l〇6a、该些个连接部106b以及该些个驱风部106c于旋转时共同形成一环形 凹部106d。所以,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可容置于上述环形凹部106d内且不与轮毂106a、 该些个连接部106b以及该些个驱风部旋转106c产生干涉,而不会影响离心式风扇的正常 运作。在本实施例中,扇叶106可以使用精密塑胶射出来制造,与现行离心式扇叶的制造方 法相似。
[0052] 请参照图4,其绘示图1的离心式风扇除去顶壳墙后的示意图。此图虽除去顶壳 墙,但位于顶壳墙内壁的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的散热鳍片104a并未去除。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的每一散热鳍片104a为一弧形鳍片(或称为翼形鳍片)于离心式风 扇内成放射分布,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当每一散热鳍片l〇4a与该些连接部106b于底壳墙 102b的正投影交错时,两者的正投影近似正交。此设计有利于使扇叶106所引导的气流流 经散热鳍片l〇4a的间隙时产生较小的噪音,但本发明并不以此设计为限。再者,为了让离 心式风扇的吸入气流量够大且较为流畅,第一散热鳍片阵列104的散热鳍片104a的间距一 般大于第二散热鳍片阵列110的散热鳍片的间距,但也不以此设计为限。
[0053]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发明的搭载离心式风扇的散热模块,较现有 散热模块而言,于壳体轴向入风口周围的内壁增设第一散热鳍片阵列,使散热模块整体散 热表面积增加,而增进散热效能。此外,热管同时抵接离心式风扇的壳体的顶壳墙与第二散 热鳍片阵列,使热管所传导的热量能经顶壳墙快速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阵列。再者,扇叶在 其轮毂、连接部与驱风部上厚度关系的设计,使得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于 旋转时共同形成一环形凹部,用于容置第一散热鳍片阵列。
[0054] 虽然已结合以上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 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散热模块,包含 离心式风扇,包含: 壳体,具有一轴向入风口及一径向出风口; 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环设于该壳体的该轴向入风口的周围的内壁; 扇叶,位于该壳体内;以及 驱动装置,固定于该壳体内且用以驱动该扇叶旋转; 第二散热鳍片阵列,设置于该径向出风口;以及 热管,其一端同时抵接该第二散热鳍片阵列与该壳体具有该轴向入风口的一侧的壳 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壳体具有该轴向入风口的一侧的壳墙为一金 属壳墙。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扇叶包含: 轮毂; 多个连接部,自该轮毂向外辐射延伸;以及 多个驱风部,自每一该连接部向外辐射延伸,其中每一该驱风部的厚度大于其该连接 部的厚度,使得该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于旋转时共同形成一环形凹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阵列容置于该环形凹部内且不 与该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产生干涉。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的每一散热鳍片为一弧形 鳍片。
6. -离心式风扇,包含: 壳体,具有一轴向入风口及一径向出风口; 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环设于该壳体于该轴向入风口的周围的内壁; 扇叶,位于该壳体内;以及 驱动装置,固定于该壳体内且用以驱动该扇叶旋转。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壳体具有该轴向入风口的一侧的壳墙为一 金属壳墙。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扇叶包含: 轮毂; 多个连接部,自该轮毂向外辐射延伸;以及 多个驱风部,自每一该连接部向外辐射延伸,其中每一该驱风部的厚度大于其该连接 部的厚度,使得该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于旋转时共同形成一环形凹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阵列容置于该环形凹部内且 不与该轮毂、该些个连接部以及该些个驱风部产生干涉。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阵列的每一散热鳍片为一 弧形鳍片。
【文档编号】F04D29/30GK104102311SQ201310159678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陈庆育 申请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