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及使用其的压缩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7-22  8

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及使用其的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由于目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的固定方式大部分采用将气缸或法兰三点(或六点)焊接于壳体上,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泵体组件容易发生焊接变形,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均匀。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增大了与壳体壁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固定的牢固程度;增大了振动阻尼,减小了传动到外壁的振动。
【专利说明】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及使用其的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固定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的固定方式大部分采用将气缸或法兰三点(或六点)焊接于壳体上,这种通过几个焊点固定泵体组件的方式,一方面使得泵体组件容易发生焊接变形,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均匀。另外,壳体属于薄壳件,刚度低,泵体组件的振动通过少数的几个焊点传递到壳体,会发出很大噪声。
[0003]图1示出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固定方式的现有技术:泵体组件2和壳体组件3通过少数几个焊接点5被焊接在一起。这种直接焊接泵体零件方式会在气缸上产生局部高温和受力不均,使气缸内圆和滑片槽发生变形,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另外焊接后泵体组件受各个焊点的力不一致,会导致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难以保证均匀,使电机的振动噪声较大。此壳体组件3为薄壳圆筒,刚度小,压缩机高速运行时,泵体组件产生激烈振动,并通过焊接点5直接传递到壳体,如泵体组件的振动频率与壳体固有频率接近,将会使使壳体产生激烈振动而辐射出很大的噪声。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解决泵体组件易发生焊接变形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泵体组件固定装置设有包围泵体组件的容纳部;容纳部的一端设有支架法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通过支架法兰与泵体组件连接;容纳部侧面设有泵体吸气管通孔。
[0006]优选地,容纳部侧面设有让位凹槽。
[0007]优选地,支架法兰上设有通油孔。
[000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壳体组件,泵体组件,还包括前述的泵体组件固定装置。
[0009]优选地,泵体组件包括上汽缸,支架法兰与上汽缸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泵体组件包括上轴承,支架法兰与上轴承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热套或冷压于壳体组件内壁。
[0012]优选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通过多层焊点固定于壳体组件内壁。
[0013]优选地,焊点大于等于两层,每层焊点数量大于等于三个。
[0014]优选地,容纳部的厚度为壳体组件的厚度的0.5倍至2倍。
[00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6]使用本发明的泵体组件固定装置,使得泵体组件的振动传递路径得以改变。泵体组件的振动传递到支架法兰,再通过泵体组件固定装置的整个圆周面传递到壳体组件,这样传递路径的阻尼较大,传递到壳体组件的振动能量较小。同时泵体组件固定装置罩住大部分泵体组件,其整个圆周外表面与壳体内壁面紧密贴合,使得壳体的刚度大大增强,提高了其固有频率,振动噪声大大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泵体组件固定方式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的泵体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旋转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A处的剖面图
[0021]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旋转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旋转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泵体吸气管通孔101,支架法兰102,通油孔103,螺钉孔104,让位凹槽105,泵体组件2,上轴承201,上汽缸202,壳体组件3,螺钉4,焊接点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请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1,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为两侧开口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内部用于容纳压缩机泵体组件2。在圆筒状侧边上开设有泵体吸气管通孔101,用于在固定泵体组件2时方便泵体吸气管通过。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的一侧设有中间带通孔的支架法兰102,该支架法兰102用于在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固定泵体组件2时,与泵体组件2的上轴承或其他部件配合。支架法兰102上开设有通油孔103和螺钉孔104,通油孔103可以使冷冻油的回流到压缩机底部;并且通过螺钉孔104和螺钉将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和泵体组件2固定。泵体组件2的外周直径需小于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内径,使泵体组件2能够顺利放入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
[0028]使用本发明的泵体组件固定装置1,使得泵体组件2的振动传递路径得以改变。泵体组件2的振动是通过螺钉传递到支架法兰102,再通过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的整个圆周面传递到壳体组件3,这样传递路径的阻尼较大,传递到壳体组件3的振动能量较小。同时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罩住大部分泵体组件2,其整个圆周外表面与壳体内壁面紧密贴合,使得壳体的刚度大大增强,提高了其固有频率,振动噪声大大降低。
[0029]优选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还设有让位凹槽105,这样在将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与壳体组件3装配时,有利于减小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的热套或冷压受力不均,从而减小支架平面的变形。
[003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的压缩机,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热套或冷压与壳体组件3内;同时通过螺钉4穿过分别设于支架法兰102上的螺钉孔104及设于上汽缸202上的螺钉孔由下而上进行固定。此时支架法兰102下表面与上汽缸202上表面贴合。如此设计还可以通过螺钉来调整电机转子相对于定子内孔的位置,保证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均匀,减小振动噪声。
[0031]优选地,为保证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过盈装配时支架法兰102的平面变形小,确保与壳体组件3连接牢固,同时又能使泵体组件2放置于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内,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的壁厚需设定为壳体组件3厚度的0.5?2倍,高度需大于气缸高度。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可以通过钣金件冲压而成,也可以机加工形成。
[0032]实施例二:
[00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主要在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和泵体组件2的连接位置不同,其他部件或结构均可通用,因此不再赘述。
[003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泵体组件2通过上轴承201上表面与支架法兰102下平面贴合,并通过螺钉8紧固于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
[0035]采用此种实施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压缩机中泵体组件2的不同结构。当泵体组件2中的上轴承201尺寸较小而上汽缸202的尺寸较大时,可以采用支架法兰102与上汽缸202固定的方式;当泵体组件2中的上轴承201尺寸较大而上汽缸202的尺寸较小时,可以采用支架法兰102与上轴承201固定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得知,为了适应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2的不同结构,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和泵体组件2的连接位置或方式还可以进行其他调整,均应纳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6]实施例三:
[00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主要在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和壳体组件3的固定方式不同,其他部件或结构均可通用,因此不再赘述。
[0038]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和壳体组件3通过设置多层焊接点5来固定。其中焊接点5的层数不少于2层,每层焊接点5的不少于3个。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泵体组件固定装置I与壳体组件3内壁的接触面积比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和壳体组件3内壁的接触面积要大,使得增加焊点数变得可以实现,从而也增加了焊接的稳定性及减小了噪声振动。
[0039]以上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本发明,本发明可以根据压缩机的种类或型号不同做适应性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设计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泵体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设有包围泵体组件的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的一端设有支架法兰,所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通过所述支架法兰与泵体组件连接; 所述容纳部侧面设有泵体吸气管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侧面设有让位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法兰上设有通油孔。
4.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壳体组件,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3任意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固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上汽缸,所述支架法兰与所述上汽缸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上轴承,所述支架法兰与所述上轴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热套或冷压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固定装置通过多层焊点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点大于等于两层,每层焊点数量大于等于三个。
10.根据权利要求4到9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的厚度为所述壳体组件的厚度的0.5倍至2倍。
【文档编号】F04C29/00GK104141608SQ201310169146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6日
【发明者】阙沛祯, 李万涛, 杨欧翔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