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7-22  6

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箱、压缩泵、所述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具体而言,所述压缩泵设在所述泵箱内;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下端与所述压缩泵相连且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上端与所述泵箱的上部相连;所述弹性下拉件的上端与所述压缩泵相连且弹性下拉件的下端与所述泵箱的下部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可以避免压缩泵因振动过大而引起的与压缩机内的其他元件碰撞,提高了压缩泵的使用寿命和适用环境,且在压缩泵运行过程中,可以快速地对压缩泵进行减振,使压缩泵可以稳定的运行,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压缩机的故障率。
【专利说明】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医用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为降低压缩泵的震动及噪音通常为其设计一套减震系统,如:在压缩泵的下方安装减震垫、减震弹簧,在上方用弹簧悬挂等。但是,因运输过程中的震动、颠簸,会使得压缩泵产生较大的晃动和向上串动,如撞击到其它器件,将导致损坏。因此通常在运输前向压缩泵的上方、下方及周围塞入一些海绵或硬泡沫来限制它的运动。但这样处理的机器到目的地后,需要打开空压机外壳和压缩泵箱将塞在里面的东西取出来,然后装机、试机,不便于压缩机的装配和运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振动小且安装运输方便的压缩机。
[000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泵箱、压缩泵、所述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具体而言,所述压缩泵设在所述泵箱内;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下端与所述压缩泵相连且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上端与所述泵箱的上部相连;所述弹性下拉件的上端与所述压缩泵相连且弹性下拉件的下端与所述泵箱的下部相连。
[000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设有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由此,可以使压缩泵稳定的悬置在压缩泵内,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的共同作用,可以避免压缩泵因振动过大而引起的与压缩机内的其他元件碰撞,提高了压缩泵的使用寿命和适用环境,且在压缩泵运行过程中,可以快速地对压缩泵进行减振,使压缩泵可以稳定的运行,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压缩机的故障率。
[0006]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上拉件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弹性上拉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压缩泵的第一端的两侧且另两个所述弹性上拉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压缩泵的第二端的两侧。由此,通过四个弹性上拉件将压缩泵悬置,提高了压缩泵的稳定性,使压缩泵运行平稳,在压缩泵产生振动时,弹性上拉件可以均匀的降低压缩泵的振动,以便于压缩泵的快速减振,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下拉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下拉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压缩泵的中部的两侧。由此,进一步地使压缩泵稳定,限制了压缩泵沿前后方向的晃动,以及限制了压缩泵沿上下方向的振动,使压缩泵快速减振,增加了压缩泵的稳定性,且在短途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的共同作用减少压缩泵与泵箱的壁或其他元件触碰,降低压缩泵的振动和噪声。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泵的下部设有托架,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下端与所述托架相连,所述弹性下拉件的上端与所述托架相连。由此,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分别通过托架与压缩泵相连,简化了压缩泵的结构,便于压缩泵的装配和生产。此外,还便于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与压缩泵的连接,提高了压缩机的装配效率。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托架与所述压缩泵通过螺栓连接。由此,使托架与压缩泵可以稳定快速的配合,不仅提高了托盘与压缩泵的配合强度,而且还进一步地提高了压缩机的装配效率。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泵箱上,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压缩泵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的固定压缩泵,在压缩机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可以降低压缩泵晃动,从而避免因压缩泵与压缩机内的其他部件碰撞而引起损坏。此夕卜,在使用压缩机之前,卸下固定件,使压缩机悬置。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泵箱的底部设有出风盒,所述压缩泵的底部设有伸入所述出风盒的下拉杆,所述固定件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出风盒的底壁上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下拉杆通过螺纹相连。由此,通过旋转固定件,可以调节压缩泵的高度,并可将压缩泵固定在泵箱的底部,避免压缩机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压缩泵的晃动而引起损坏,且便于固定件与压缩泵相连。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风盒的底面上设有托板,所述固定件为螺钉,所述固定件的头部位于所述托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件的杆部穿过所述托板与所述下拉杆相连。由此,通过旋转固定件可以调节压缩泵的高度,而且在固定点转动过程中,仅与托板的下表面进行摩擦,避免对磨损压缩机,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托架的下表面设有垫脚,所述垫脚与所述泵箱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下拉杆与所述出风盒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通过垫脚支撑压缩泵,进一步地降低了压缩泵的振动,便于压缩机的运输,避免压缩机损坏,提高了压缩机的实用性。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上拉件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所述弹性下拉件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由此,使弹性上拉件和弹性下拉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降低了压缩机的成本。
[001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局部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中截面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7]在医用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为降低压缩泵的震动及噪音通常为其设计一套减震系统,如:在压缩泵的下方安装减震垫、减震弹簧,在上方用弹簧悬挂等。但是,因运输过程中的震动、颠簸,会使得压缩泵产生较大的晃动和向上串动,如撞击到其它器件,将导致损坏。因此通常在运输前向压缩泵的上方、下方及周围塞入一些海绵或硬泡沫来限制它的运动。但这样处理的机器到目的地后,需要打开空压机外壳和压缩泵箱将塞在里面的东西取出来,然后装机、试机,不便于压缩机的装配和运输。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震动小且便于运输的压缩机。
[002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泵箱10、压缩泵20、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
[0030]具体而言,压缩泵20设在泵箱10内,换言之,泵箱10内具有容纳腔101,压缩泵20设在泵箱10的容纳腔101内。弹性上拉件30的下端与压缩泵20相连,且弹性上拉件30的上端与泵箱10的上部相连。弹性下拉件40的上端与压缩泵20相连,且弹性下拉件40的下端与泵箱10的下部相连。其中,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配合用于将压缩泵20悬挂在泵箱10内,以使压缩泵20设在泵箱10内,并起到减振的作用。
[003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设有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由此,可以使压缩泵20稳定的悬置在压缩泵20内,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的共同作用,可以避免压缩泵20因振动过大而引起的与压缩机内的其他元件碰撞,提高了压缩泵20的使用寿命和适用环境,且在压缩泵20运行过程中,可以快速地对压缩泵20进行减振,使压缩泵20可以稳定的运行,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压缩机的故障率。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上拉件30为四个,其中两个弹性上拉件30对称地布置在压缩泵20的第一端(即如图1所示压缩泵20向左方向的一端或如图2所示压缩泵20垂直纸面向里的一端)的两侧,且另两个弹性上拉件30对称地布置在压缩泵20的第二端(即如图1所示压缩泵20向右方向的一端或如图2所示压缩泵20垂直纸面向外的一端)的两侧。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上拉件30为四个,第一个弹性上拉件30设在压缩泵20的左端的前侧,第二个弹性上拉件30设在压缩泵20的左端的后侧,第三个弹性上拉件30设在压缩泵20的右端的前侧,第四个弹性上拉件30设在压缩泵20的右端的后侧。由此,通过四个弹性上拉件30将压缩泵20悬置,提高了压缩泵20的稳定性,使压缩泵20运行平稳,在压缩泵20产生振动时,弹性上拉件30可以均匀的降低压缩泵20的振动,以便于压缩泵20的快速减振,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0033]此外,四个弹性上拉件30的下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并呈矩形布置。
[0034]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下拉件40为两个,且两个弹性下拉件40对称地布置在压缩泵20的中部的两侧。压缩泵20的中部指压缩泵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具体而言,弹性下拉件40为两个,第一个弹性下拉件40设在压缩泵20的中部的前侦牝第二个弹性下拉件40设在压缩泵20的中部的后侧。换言之,第一个弹性下拉件40设在压缩泵20的前侧的中部,第二个弹性下拉件40设在压缩泵20的的后侧的中部。由此,进一步地使压缩泵20稳定,限制了压缩泵20沿前后方向的晃动,以及限制了压缩泵20沿上下方向的振动,使压缩泵20快速减振,增加了压缩泵20的稳定性,且在运输过程中,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的共同作用避免压缩泵20与泵箱10的壁或其他元件触碰,避免压缩泵20损坏,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35]此外,上述对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的数量和位置的描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压缩机的工作环境、压缩泵20的大小等不同,可以改变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的数量和安装位置。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
[0036]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泵20的下部设有托架50,弹性上拉件30的下端与托架50相连,弹性下拉件40的上端与托架50相连。由此,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分别通过托架50与压缩泵20相连,简化了压缩泵20的结构,便于压缩泵20的装配和生产。此外,还便于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与压缩泵20的连接,提高了压缩机的装配效率。
[0037]有利地,托架50与压缩泵20通过螺栓连接。由此,使托架50与压缩泵20可以稳定快速的配合,不仅提高了托盘50与压缩泵20的配合强度,而且还进一步地提高了压缩机的装配效率。
[0038]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件61,固定件61可拆卸地设在泵箱10上,且固定件61与压缩泵20相连,用于固定压缩泵20,减小压缩泵20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换句话说,固定件61可以将压缩泵固定在预定位置。由此,可以进一步的固定压缩泵20,在压缩机的运输过程中,可以降低压缩泵20晃动,从而避免因压缩泵20与压缩机内的其他部件碰撞而引起损坏。此外,在压缩机的使用前,应当卸下固定件61,使压缩机悬置。
[0039]进一步地,泵箱10的底部设有出风盒11,泵箱10的顶部设有风机12,用于对压缩泵20进行散热。压缩泵20的底部设有伸入出风盒11的下拉杆62,固定件61可旋转地设在出风盒11的底壁上,且固定件61与下拉杆62通过螺纹连接。由此,通过旋转固定件61,可以调节压缩泵20的高度,并可将压缩泵20固定的预定的位置,避免在压缩机的运输过程中,因压缩泵20的晃动而引起损坏,且便于固定件61与压缩泵20相连。
[0040]此外,下拉杆62设在托架50的下表面,且下拉杆62与托架50通过螺钉连接。
[0041]有利地,如图2所示,出风盒11的底面上设有托板63,固定件61为螺钉,固定件61的头部位于托板63的下表面上,且固定件61的杆部穿过托板63与下拉杆62相连。换言之,固定件61从下往上穿过托板63,并与下拉杆62通过螺纹连接。由此,通过旋转固定件61可以调节压缩泵20的高度,而且在固定点61转动过程中,仅与托板63的下表面进行摩擦,避免对磨损压缩机,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0042]进一步地,托架50的下表面设有垫脚51,垫脚51与泵箱10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和下拉杆62与出风盒11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相同。换言之,在通过固定件61调节压缩泵20的高度的过程中,下拉杆62与出风盒11的内地面接触的同时,垫脚51与泵箱10的内底面接触。由此,通过垫脚51支撑压缩泵20,进一步地降低了压缩泵20的振动,便于压缩机的运输,避免压缩机损坏,提高了压缩机的实用性。
[0043]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上拉件30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弹性下拉件40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由此,使弹性上拉件30和弹性下拉件40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降低了压缩机的成本。
[0044]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泵箱10的内表面上贴有减震板和海绵,用于隔音和吸音。
[0045]此外,还包括小车,泵箱10设在小车70上,以便于压缩机的移动。
[004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常用的弹簧悬挂减震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向下牵拉的弹性下拉件40,更有利于压缩泵20的平稳运转,在受到小幅振动时,可减小压缩泵20的上下震动及水平晃动。此外,在压缩泵20的托架的下方加装了下拉杆62,在运输前,将固定件61拧入下拉杆,可向下拉紧压缩泵20防止其活动。
[004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将压缩泵20用螺钉固定在托架50上,用四个弹性上拉件30勾住托架50四周的孔并挂在泵箱10的上方,在托架50中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安装有弹性下拉件40,向下固定在泵箱10的下部。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压缩泵20的平稳运转,在受到小幅振动时,可减小压缩泵20的上下震动及水平晃动。在托架50中部的下方装有下拉杆62,在托架50的4个角下方装各装有一个垫脚51。运输前,在出风盒11下方放置托板63,用螺钉穿过托板63后拧入下拉杆62,随着螺钉的不断拧入,下拉杆62会带着压缩泵20向下移动,当下拉杆62的底面贴到出风盒11时,托架50下方的四个垫脚51也正好压到泵箱10的内底面上,这样即限制了压缩泵20的向上运动也保证了其在泵箱10内的稳定。在运输过程中压缩泵20可以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不会出现大的位移和晃动。到达目的地后,在使用前将螺钉拧下,并移去托板63,即可使压缩泵20悬置,以便于压缩泵20的正常运行。
[00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栗箱; 压缩泵,所述压缩泵设在所述泵箱内; 所述弹性上拉件,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下端与所述压缩泵相连且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上端与所述泵箱的上部相连; 弹性下拉件,所述弹性下拉件的上端与所述压缩泵相连且弹性下拉件的下端与所述泵箱的下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上拉件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弹性上拉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压缩泵的第一端的两侧且另两个所述弹性上拉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压缩泵的第二端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下拉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下拉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压缩泵的中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泵的下部设有托架,所述弹性上拉件的下端与所述托架相连,所述弹性下拉件的上端与所述托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与所述压缩泵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泵箱上,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压缩泵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箱的底部设有出风盒,所述压缩泵的底部设有伸入所述出风盒的下拉杆,所述固定件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出风盒的底壁上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下拉杆通过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盒的底面上设有托板,所述固定件为螺钉,所述固定件的头部位于所述托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件的杆部穿过所述托板与所述下拉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的下表面设有垫脚,所述垫脚与所述泵箱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下拉杆与所述出风盒的内底面之间的距离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上拉件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所述弹性下拉件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
【文档编号】F04B39/00GK104214073SQ201310215663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1日
【发明者】赵朝仪 申请人: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