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缓冲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阀结构。
背景技术:
活塞缸在高速或高压力工作时,活塞杆和活塞的运动速度很快,这样,当活塞快速运动到缸体前端和后端的两个极限位置时,活塞和缸体的端盖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碰撞。不仅能产生很大的碰撞噪音,而且不可避免的会对活塞和缸体端盖产生较严重的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对活塞和缸体端盖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压力越高,速度越快,该活塞缸的使用寿命越短。为此,公告号为CN102359620公开了一种《换向阀结构》,其包括有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第一阀腔和设置在第一阀腔内的第一阀杆构成的操纵换向阀,所述阀体上设有供压力介质排出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供压力介质进入的进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一阀腔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进口的第一回流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第二阀腔,第二阀腔内设有将第二阀腔分隔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的第二阀杆;所述阀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和外界设备的第一循环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腔和外界设备的第二循环通道;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使压力介质由所述第一循环通道流向所述第一分腔的第一阻尼孔、使压力介质由所述的第二循环通道流向所述第二分腔的第二阻尼孔,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使所述压力介质由所述第一分腔流向所述第一循环通道的第一节流阀、使压力介质由所述的第二分腔流向所述第二循环通道的第二节流阀;当一个状态下,外力驱动第二阀杆动作,所述进口内压力介质经过操纵换向阀后,通过一个回流通道、第二阀腔的一个分腔连通一循环通道的一端,另一循环通道的另一端再连通第二阀腔的另一分腔,经另一个回流通道、操纵换向阀和一个出口连通,以相对大流量工作;当另一个状态下,外力驱动第二阀杆反向动作,进口的压力介质经过操纵换向阀后,通过一个回流通道、第二阀腔的一个分腔,需经过与该分腔向对应的节流阀连通一循环通道的一端,另一循环通道的另一端需通过第二阀腔的另一分腔上的阻尼孔,经另一个回流通道、操纵换向阀和一个出口连通,以相对小流量工作。该换向阀通过操纵换向阀和动作换向阀的配合来实现压力介质的变流速控制,在活塞运动到快要接触到活塞缸的端部时,减小压力介质的回流量,增加活塞运动的阻力,从而减缓活塞的运动速率,使活塞缓慢碰触到活塞缸的端部,避免了活塞急速运动时对活塞与活塞缸端部的碰撞磨损,有效延长了活塞缸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活塞缸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该换向阀结构将操纵换向阀和动作换向阀设置在同一个阀体内,阀体内部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困难;并且,在同一个阀体内同时设置操纵换向阀和动作换向阀,而阀体的体积不改变,阀体的强度以及整个换向阀的使用寿命都受到一定影响,并且该换向阀的缓冲速度的调节很不方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活塞杆能够变速运动且能够方便地调节运动速度从而保护活塞缸的缓冲阀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冲阀结构,包括阀体和设置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的阀杆,阀体的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回流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阀体的另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另一个侧面上还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一旁路通道和所述第二旁路通道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阀体外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阀杆上设有上述各回流通道和各自循环通道、各自旁路通道选择性连通的多个密封部。所述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节流阀体和阻尼阀芯,各所述节流阀体的阀腔分别连通各自对应的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所述节流阀体的侧面上间隔设有多个节流孔。各所述节流孔外均设有具有网孔的网板。为了能够方便地调节、改变活塞杆的运动速度,所述的节流阀体上设有螺孔,所述的阻尼阀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内并部分外露于所述的节流阀体。通过调节阻尼阀芯在节流阀体的腔体内的深度,可改变阻尼阀芯对螺孔的阻挡面积,从而调节节流速度。上述各方案中,为了方便阀杆的控制,并进一步简化阀杆的结构,降低阀杆的制造难度,所述阀杆可以包括由外力分别驱动的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回流通道、第一循环通道以及第一旁通通道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所述第二阀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第二循环通道以及第二旁通通道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外力可以为电磁阀、气动阀、液压阀、机械阀或手动阀产生的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缓冲阀结构,能够使与之配套使用的活塞杆作变速运动,避免了活塞强力碰撞缸体,对活塞缸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有效延长了活塞缸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调节节流阀的流量即可改变活塞缸的运动速度,同时将节流阀部分设置在阀体外,即简化了阀体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使得节流阀的调节更便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快速工作状态的装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慢速工作状态的装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缓冲阀结构包括:阀体1,内部设有长度方向上贯通的阀腔11,阀体的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阀腔11相连通的第一回流通道12和第二回流通道13,阀体的另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阀腔11相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17、第一循环通道15、第二循环通道16和第二旁路通道18。阀杆,设置在阀腔11内,包括由设置在阀体外的两个电磁阀分别驱动连接的第一阀杆21和第二阀杆22,各阀杆上均设有与阀体上的第一回流通道12、第二回流通道13、第一旁路通道17、第一循环通道15、第二循环通道16和第二旁路通道18相对应的密封部23。本实施例中的密封部为设置在各阀杆上的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圈,这样通过阀杆的左右运动,使回流通道和各自循环通道、各自旁路通道选择性连通。第一节流阀3和第二节流阀4,两个节流阀的结构相同,设置在阀体I外,两个节流阀的阀腔分别连接第一旁路通道17和第二旁路通道18,用于控制阀腔内压力介质的流动速率。两个节流阀的结构均包括节流阀体31、41和阻尼阀芯35、45,节流阀体31、41内设有节流阀腔32、42,节流阀腔32、42分别密封连接第一旁路通道17和第二旁路通道18 ;节流阀体31、41的侧壁上间隔设有与节流阀腔32、42相连通的第一节流孔33、43和第二节流孔34、44 ;各节流孔外均设有具有网孔的网板36、46,节流孔在节流阀体侧壁上分布可以是2个、4个或者6个、8个。节流阀体31、41的外端面上设有与节流阀腔32、42相连通的螺孔。阻尼阀芯35、45位于节流孔对应位置的端部为锥形结构,并且阻尼阀芯35、45与节流阀体31、41通过螺孔螺纹连接在一起,并且阻尼阀芯35、45部分位于节流阀腔32、42内,部分外露于节流阀体31、41。阀杆包括由外力分别驱动的第一阀杆21和第二阀杆22,第一阀杆21上设有与第一回流通道12、第一循环通道15以及第一旁路通道17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第二阀杆22上设有与第二回流通道13、第二循环通道16以及第二旁路通道18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夕卜力为电磁阀、气动阀、液压阀、机械阀或手动阀产生的动力。将本实施例中的缓冲阀结构应用于活塞缸来说明其工作过程。将该缓冲阀的第一循环通道15和第二循环通道16分别排空。去程工作状态:控制阀驱动第一阀杆21运动,使第一回流通道12同时通过阀腔11连通第一循环通道15和第一旁路通道17,由于第一旁路通道17的阻尼较大,因此压力介质主要经过第一循环通道15以大流量进入外面空间,驱动活塞杆快速移动;当活塞杆移动到设定位置时,控制法驱动第一阀杆21动作,关闭第一循环通道15与第一回流通道12的连通,只连通第一旁路通道17、阀腔11和第一回流通道12,此时压力介质只能通过第一旁路通道17进入第一节流阀3内,以小流量进入外面空间,活塞杆慢速移动,缓慢碰触到活塞杆的端面,避免了活塞急速运动时对活塞的碰撞磨损,有效延长了活塞缸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活塞缸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回程工作状态:工作原理与上述去程工作状态相同,具体为:回程时另一个控制阀驱动第二阀杆22运动,使第二回流通道13、第二循环通道16和第二旁路通道18均连通阀腔11,由于第二旁路通道18的阻尼较大,因此压力介质由第二回流通道13主要经过第二循环通道16以大流量进入外面空间,驱动活塞杆快速移动;当活塞杆移动到设定位置时,控制阀驱动第二阀杆22动作,关闭第二循环通道16与第二回流通道13的连通,只连通第二旁路通道18与阀腔11和第二回流通道13,此时压力介质只能通过第二旁路通道18进入第二节流阀4内,以小流量进入外面空间,活塞杆慢速移动,缓慢碰触到活塞杆的端面。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阀结构,包括阀体和设置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的阀杆,阀体的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回流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阀体的另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另一个侧面上还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一旁路通道和所述第二旁路通道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阀体外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阀杆上设有上述各回流通道和各自循环通道、各自旁路通道选择性连通的多个密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节流阀体和阻尼阀芯,各所述节流阀体的阀腔分别连通各自对应的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所述节流阀体的侧面上间隔设有多个节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节流孔外均设有具有网孔的网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缓冲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阀体上设有螺孔,所述的阻尼阀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内并部分外露于所述的节流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缓冲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由外力分别驱动的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回流通道、第一循环通道以及第一旁路通道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所述第二阀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第二循环通道以及第二旁路通道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由外力分别驱动的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回流通道、第一循环通道以及第一旁路通道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所述第二阀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第二循环通道以及第二旁路通道相对应的多个密封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力为电磁阀、气动阀、液压阀、机械阀或手动阀产生的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力为电磁阀、气动阀、液压阀、机械阀或手动阀产生的动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阀结构,包括阀体和设置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的阀杆,阀体的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回流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阀体的另一个侧面上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另一个侧面上还间隔设有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一旁路通道和所述第二旁路通道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阀体外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阀杆上设有上述各回流通道和各自循环通道、各自旁路通道选择性连通的多个密封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节流阀部分设置在阀体外,既简化了阀体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使得节流阀的调节更便易。
文档编号F16K11/10GK202992271SQ20122063754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皇甫岳伟 申请人:皇甫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