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2  11

专利名称:一种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一般由齿轮组成,包括差速壳、行星齿轮及半轴齿轮组成。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动联接称为运动副。差速率:指差速器左右输出端转速的差别程度,转速差别越大,差速率越大。众所周知,对于经常运行在泥石坏路、山路等恶劣路面上的非四驱车辆,如果没有配置自动差速锁等装置,差速器可靠性及寿命将无法得到保证。尤其对前驱车辆来说,前轮既是转向轮又是驱动轮,差速器对车轮的路况反应较为敏感。由于这种路面普遍是沙石泥路,湿滑坑洼多、急弯多,车辆行驶过程中,左右驱动轮差速率频繁或持续较高,造成差速器运动副持续高速运转加剧磨损,甚至会因高速摩擦产生高温,致使差速器运动副烧结抱死的严重情况。在现有技术中汽车上安装的前驱变速器是一种集成了差速器的传动组件,其优势是结构紧凑、外形尺寸较小,且有利于整车布置、降低重量和重心,但是不适用于山路及泥泞路等恶劣路况上使用,因此主要用于轿车、MPV等乘用车上。但是,在运营车辆上安装前驱变速器将会存在如下问题:作为运营车辆,一般行驶路线是多种状态,有的行驶路面很好,有的很差一弯多、路面为沙石路面、山路、泥泞路面等等,当车辆行驶在恶劣路面上,左右驱动轮差速率频繁或持续较高,差速器运动副之间高速运转以致急剧磨损甚至高温烧结,从而出现故障。—旦安装有前驱变速器的车辆行驶在山路上或者是泥泞路面上时,非常容易导致差速器频繁或持续处于较高差速率工况,由于这种结构会导致行星轴与行星齿轮孔润滑不良,磨损损坏,所以差速器很容易磨损损坏,寿命及可靠性无法保证,严重的影响了用户安全使用。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前驱车辆差速器使用的可靠性以提高驾驶安全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差速器,该差速器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前驱车辆差速器使用的可靠性以提高驾驶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和与所述行星齿轮适配的行星轴, 所述行星轴上沿其轴向具有铣扁位结构。优选地,所述行星轴上具有的铣扁位结构为对铣扁位结构。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具有用于所述行星轴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其中心线方向的截面孔型为腰鼓形,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向其中间部位渐缩。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行星轴与所述差速器外壳之间通过销轴固定。优选地,所述销轴为具有弹性的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安装于前驱汽车上,包括行星齿轮和与行星齿轮适配的行星轴,在本实用新型中,行星轴上沿其轴向具有铣扁位结构。行星轴上设置扁位,齿轮转动过程中,一方面利于摩擦面之间能够形成油膜,摩擦面得到充分润滑,极大改善磨损,另一方面利于润滑油的进入并对摩擦副形成良好的冷却,避免摩擦高温导致油品粘度下降。上述结构设计是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行星轴(圆柱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将行星轴的外围侧面上铣出一个平面结构,用于增加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提高润滑油流动的顺畅程度,同时更便于润滑油形成油膜,提高对行星轮系的冷却效果,由此提高了前驱车辆差速器使用的可靠性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差速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行星轴的截视图;图1至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行星齿轮I ;行星轴2 ;差速器外壳3 ;销轴4 ;安装孔a ;铣扁位结构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差速器,该差速器将其行星轴的结构设计为具有铣扁位结构,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前驱车辆差速器使用的可靠性以提高驾驶安全性。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差速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行星轴的截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安装于前驱汽车上,包括行星齿轮I和与行星齿轮I适配的行星轴2,在本实用新型中,行星轴2上沿其轴向具有铣扁位结构a。上述结构设计是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行星轴2 (圆柱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将行星轴2的外围侧面上铣出一个平面结构,用于增加行星轴2与行星轮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提高润滑油流动的顺畅程度,同时更便于润滑油形成油膜,提高对行星轮系的冷却效果,由此提高了前驱车辆差速器使用的可靠性以提高驾驶安全性。[0028]下面需要对现有技术中差速器烧结问题的出现做出具体分析:在现有技术中,行星轴2与行星齿轮I相对运转时,由于其配合间隙较小,导致润滑油流通不畅,引起运动副间润滑不良的问题,使得行星轴2容易磨损,甚至由于摩擦面润滑不足,行星轴2与行星齿轮I高速摩擦产生高温烧结,差速器抱死,致使车辆无法转向的事故,严重时影响行车的安全。润滑不良问题出现的原因为:1、行星轴2与行星齿轮I的配合型线为直线,两者运转的最理想轨迹是圆柱面,因此摩擦面大,需要润滑油量多,如过油不足,则会剧烈磨损,甚至高温烧结;2、配合间隙难以选择,如间隙过小,则运动副之间过油不足,磨损会加剧甚至导致高温烧结;如过大,则行星轴2与行星轮相对运转过程中,因受力会出现两者轴线错位的情况,使得行星轮孔两端边缘与行星轴2线接触,从而加剧磨损。3、由于行星轴2在差速器壳内无固定,相对差速器壳,行星轴2会不时地被行星轮带着一起转动,这样会导致行星轴2与差速器壳的配合弧面出现磨损,从而破坏整个行星轮系的尺寸链,当行星轴2受力时,差速器势必会异响,结合“原因I”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差速器可靠性无法保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中,行星轴2上具有的铣扁位结构a为对铣扁位结构。由上述可知,在行星轴2上加工出铣扁位结构a,既能够增加对行星轴2的润滑,同时还能够避免对行星轴2过渡发热。为了充分利用铣扁位结构a所带来的结构优势,在本实施例中行星轴2采用了对铣扁位结构,该结构设计既能够保证行星轴2正常转动,同时还增加了润滑效果,避免行星轴2由于摩擦而引起的温度过高情况的出现。具体地,行星齿轮I具有用于行星轴2穿过的安装孔b,安装孔b沿其中心线方向的截面孔型为腰鼓形,安装孔b的两端向其中间部位渐缩,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腰鼓线采用平滑结构设计。为了对行星轴2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还设置有差速器外壳3,行星轴2与差速器外壳3之间通过销轴4固定,如此能够使得行星轴2与差速器外壳3之间为相对固定的结构,避免行星轴2在工作运转时发生转动的情况,降低了差速器的稳定性。由于设置有差速器外壳3还能够对设置于其壳内的零件(例如行星轮、行星轴2等)进行保护,提高差速器的安全性。具体地,销轴4采用具有弹性材料制成的销轴4,例如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的销对行星轴2与差速器壳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对行星轴2进行了铣扁位结构a处理,具有如下优点:1、行星轴2上设置扁位,齿轮转动过程中,一方面利于摩擦面之间能够形成油膜,摩擦面得到充分润滑,极大改善磨损,另一方面利于润滑油的进入并对摩擦副形成良好的冷却,避免摩擦高温导致油品粘度下降;2、行星齿轮I内孔型线设计为腰鼓型,使行轴与行星齿轮I运动过程中为线接触,摩擦面积减小至最低,利于润滑油的进入,利于充分润滑。另外,摩擦面的减小大大减低了摩擦产生的热量,避免运动副高温烧结;3、行星轮表面磷化处理,磷化作用是,利于表面依附油膜,且有自润滑作用。这样,就更进一步减少行星轴2与行星轮之间的磨损;4、行星轴2与差速壳之间设置弹性销限制行星轴2转动,避免了行星轴2与差速器壳之间相互磨损,从而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最大程度保证差速器可靠性。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差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I)和与所述行星齿轮(I)适配的行星轴(2),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轴(2)上沿其轴向具有铣扁位结构(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轴(2)上具有的铣扁位结构Ca)为对铣扁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I)具有用于所述行星轴(2)穿过的安装孔(b),所述安装孔(b)沿其中心线方向的截面孔型为腰鼓形,所述安装孔(b)的两端向其中间部位渐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3),所述行星轴(2)与所述差速器外壳(3)之间通过销轴(4)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4)为具有弹性的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安装于前驱汽车上,包括行星齿轮和与行星齿轮适配的行星轴,在本实用新型中,行星轴上沿其轴向具有铣扁位结构。行星轴上设置扁位,齿轮转动过程中,一方面利于摩擦面之间能够形成油膜,摩擦面得到充分润滑,极大改善磨损,另一方面利于润滑油的进入并对摩擦副形成良好的冷却,避免摩擦高温导致油品粘度下降。上述结构设计是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行星轴(圆柱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将行星轴的外围侧面上铣出一个平面结构,用于增加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提高润滑油流动的顺畅程度,同时更便于润滑油形成油膜,提高对行星轮系的冷却效果,由此提高了前驱车辆差速器使用的可靠性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文档编号F16H48/38GK202971804SQ20122063826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赖焕萍, 唐礼飞, 张正湘, 严格, 阮东生, 张国文, 陆军, 刘林 申请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