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液压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液压悬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尤其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变速箱侧 液压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越来越普遍地融入到普通家庭的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汽车的性 能指标。其中,车辆的低噪音已经成为车辆舒适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人们所熟知, 发动机是车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振动源。发动机的振动通过动力总成悬置传递到车架或者 车身上,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和噪音传递是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关键。悬置装置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振动和噪音,其设计结构直接决定减震和减噪效果。 目前,公知的悬置装置大多为纯橡胶件,其主要包括有橡胶主簧、骨架、外套管、内管。在外 套管与内管之间硫化橡胶,从而形成橡胶主簧。整个衬套单元被压入到骨架内从而形成变 速箱悬置。动力总成的振动载荷经内管传到橡胶主簧,通过橡胶主簧的运动来吸收振动能 量,进而达到减振的目的。但车辆行驶在不平道路上,特别是经过减速带等路面时,在路面 激励的作用下,发动机与车身会产生较大的相对运动,纯橡胶悬置由于阻尼偏小,吸收振动 能量速度慢,从而使得悬置系统无法快速及时地控制动力总成与车身的相对运动,从而降 低了整个悬置系统的减振、隔振效果,并且也影响了整车的驾驶性能。正是如此,在一些车辆中采用了液压悬置,用于进一步改进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 隔振降噪功能。液压悬置结合了橡胶阻尼和液体阻尼的特性,因此其弹性性能和阻尼性能 普遍优于普通橡胶衬套悬置结构。液压悬置的特点是利用橡胶元件的弹性和液体流过流 道时产生的相对较大的阻尼和刚度特性,在低频阶段时弱化动力总成的低频振动,而在高 频阶段时具有相对较小的阻尼和刚度特性来降低振动的传递率和噪音效果。目前液压悬置的结构普遍较为复杂、零件数量过多,导致安装不便并且成本过高。由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液压悬置 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公知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 压悬置系统的新的结构,其不仅在怠速工况下提供较低的刚度,有较好的减振、隔振效果, 而且在不平道路上也能快速吸收振动并且能够控制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系统还能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其包括有底座、外圈、橡胶主簧、衬套骨架、内 芯、工作腔、液体流道以及补偿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橡胶 主簧在所述内芯和所述衬套骨架之间进行硫化,硫化后的所述橡胶主簧被压入到所述外圈 内,所述衬套骨架、所述内芯以及所述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所述工作腔,所述液体流道由所述外圈和所述衬套骨架之间的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外圈的一凹面与所述衬套骨架的一对应凹 面配合形成所述补偿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悬置系统,其中,所述内芯镶嵌在所述橡胶主簧的中部,所 述橡胶主簧的外部与所述衬套骨架硫化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悬置系统,其中,所述外圈为环形结构,其安装在所述底座 上对应的孔中并加以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悬置系统,其中,在所述工作腔、所述液体流道和所述补偿 腔内填充有能够流动的液体,所述液体能够随着所述工作腔内的压力变化在所述工作腔和 所述补偿腔之间通过所述液体流道进行流动。容易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压悬置系统结构简单,通过调整本实用新型的液 压悬置系统的主簧刚度及液腔结构、流道形状,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各类汽车中。在怠速和 行驶过程中,该液压悬置系统都能提供良好的减振、隔振效果,从而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和驾 驶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详细或者优选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压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所示的液压悬置系统的截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系统的安装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 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结构方式。因此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附图 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下面参考
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系统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系统设置在变速箱和车身纵梁之间,其主要 包括有底座1、外圈2、橡胶主簧3、衬套骨架4、内芯5、工作腔6、液体流道7以及补偿腔 8。其中,外圈2优选为环形结构,其安装在底座1上对应的孔中并加以固定。橡胶主簧3 在内芯5和衬套骨架4之间进行硫化。此外,还优选地,内芯5镶嵌在橡胶主簧3的中部, 橡胶主簧3的外部与衬套骨架4硫化在一起。硫化后的橡胶主簧3被压入在外圈2内。如 图中所示,所述衬套骨架4优选为环形结构。如图中所示,衬套骨架4、内芯5以及橡胶主簧3之间形成所述工作腔6。外圈2 和衬套骨架4之间形成有多个凹槽,这些凹槽组合形成所述液体流道7。所述外圈2上有一 个冲压形成的凹面,并且所述衬套骨架4对应位置具有相应的一个凹面,这两个凹面配合 形成了一个空腔,即为补偿腔8。在所述工作腔6、所述液体流道7和所述补偿腔8内填充 有能够流动的液体。当内芯5受向下的压力时,工作腔6的体积变小,其内部的液体从工作 腔6经液体流道7进入补偿腔8。反之,液体可以从补偿腔8通过液体流道7进入工作腔6
4中。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系统结构简单,其不仅对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 提供合理刚度,从而具有较好的减振、隔振效果,而且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时同样对发动机具 有较好的吸振、隔振效果。当该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在收到激励时,工作腔的体积可以发生 变化,从而液体可经流道直接在工作腔和补偿腔来回窜动,从而吸收发动机的振动能量,起 到隔振、吸振作用。相对于纯橡胶衬套悬置,本专利也无需额外地增加零件,这就减少了生产厂家的 模具和生产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省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其包括有底座、外圈、橡胶主簧、衬套骨架、内芯、工作腔、液体流道以及补偿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橡胶主簧在所述内芯和所述衬套骨架之间进行硫化,硫化后的所述橡胶主簧被压入到所述外圈内,所述衬套骨架、所述内芯以及所述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所述工作腔,所述液体流道由所述外圈和所述衬套骨架之间的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外圈的一凹面与所述衬套骨架的一对应凹面配合形成所述补偿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镶嵌在所述橡胶主簧的 中部,所述橡胶主簧的外部与所述衬套骨架硫化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为环形结构,其安装在所 述底座上对应的孔中并加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腔、所述液体流道和所 述补偿腔内填充有能够流动的液体,所述液体能够随着所述工作腔内的压力变化在所述工 作腔和所述补偿腔之间通过所述液体流道进行流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其包括有底座、外圈、橡胶主簧、衬套骨架、内芯、工作腔、液体流道以及补偿腔,所述外圈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橡胶主簧在所述内芯和所述衬套骨架之间进行硫化,硫化后的所述橡胶主簧被压入到所述外圈内,所述衬套骨架、所述内芯以及所述橡胶主簧之间形成所述工作腔,所述液体流道由所述外圈和所述衬套骨架之间的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外圈的一凹面与所述衬套骨架的一对应凹面配合形成所述补偿腔。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系统在怠速和行驶过程中都能提供良好的减振、隔振效果。
文档编号F16F15/023GK201739421SQ20102020677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7日
发明者张平, 徐峰, 李刚, 樊逸斌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