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一 antispasm,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见于许多疾病中,例如脑卒中、帕金森、脑外伤、脊髓损伤、 颈椎病等,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以及由 此导致的肌肉运动协调异常,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是患者肢 体功能恢复的主要难题。深入研究肢体痉挛的发生机理,寻找有效的抗痉挛疗法和药物,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现代医学对于中枢性肌肉痉挛主要采用巴氯芬、替扎尼定等药物。巴氯芬可导致 嗜睡、恶心、头晕、乏力、食欲减退、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替扎尼定的不良反应为休克、低 血压、肝功能损害等,患者难以在临床长期坚持使用。外科手术也是治疗肌肉痉挛的手段之 一,如选择性胫神经显微切断术治疗脑卒中后遗留足痉挛。中医对于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状态的治疗,中医学家提出宜以“养血润燥”、“养 阴柔筋”之法,如明 吴昆 《医方考·中风方论》中“中风之久,语言蹇涩,半身不遂,手足 拘挛...史国公药酒神良...手足拘挛,风燥其筋也...当归、牛膝、杜仲、枸杞,所以养血, 亦可以润燥。养血,则手得血而能摄,足得血而能行;润燥,则筋得血而能舒矣。”等等论述, 不一而足。中医对肢体痉挛的认识有“经筋病”和“脏腑病”的不同,病机也有“阴阳失调” “偏 胜偏虚”的不同,治疗或从阴阳论治强调“泻阴补阳”,或从虚实偏胜而着眼于“补虚泻实”。中风病肢体痉挛总因于机体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本在脑,病变涉及肝肾和经筋;病 机为血虚筋燥。肝主血主筋,肾主骨主髓,“筋”起着联结关节肌肉的作用,有赖于肝血的濡 养;脑中风后元神失养,不能引导肝血达到经脉肌肉,则致失养而出现肢体拘挛、僵硬;肝 肾之阴液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脉,随着病情的发展,筋失濡养而导致的偏瘫侧肢体拘挛日 渐成为矛盾的焦点;同现代医学认为痉挛的形成既有神经机制的原因也与肌肉内在的特性 改变有关十分相似。治疗在经络方面从少阳、太阳、督脉、阳维、阴维论治,在脏腑方面则从 肝、肾及肝肾同源、脾胃论治。临床依据伴随症状而有不同加减,或偏于治风,或偏于养血, 或偏于滋阴,或重于祛瘀。但不论采取何种治法,均要坚持辨证论治、分型分期治疗的原则, 以滋阴柔肝,活血通络为宗,通过整体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最终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目 的。滋阴柔肝,活血通络是治疗肌肉痉挛的切入点。脑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肌 肉痉挛、肌张力增高一般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阴液 失于濡润筋脉,而出现肌肉屈曲难以伸展。治疗上,应抓住疾病的关键环节,给于滋阴柔肝 止痉、活血熄风之法进行治疗。为适应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物应安全无毒副作用。陈党红等观察舒筋颗粒1 (芍药、甘草、木瓜等)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舒筋颗粒1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脊髓组织中GABA 表达有关(陈党红孙良生蔡业峰黄培新(指导).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模型大鼠 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U4) :374-376,411.)。陈党红等将60例患者随 机分为2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舒筋颗粒2 (芍药、甘草、木瓜等)治 疗;对照组配合巴氯酚治疗,观察2组FM、BI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舒筋颗粒2对卒中后肌张 力增高患者的FM、BI评分有一定改善作用(陈党红蔡业峰黄培新(指导).舒筋颗粒对30 例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FM、BI的影响[J],新中医,2008,4(K2) :43-44.)。陈党红等探讨 舒筋颗粒3 (芍药、甘草、木瓜等)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痛阈的影 响。结果显示舒筋颗粒3能改善肌张力增高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少痛阈(陈党红.舒筋 颗粒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大鼠神经行为学及痛阈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 28(1) :44-46.)。虽然舒筋颗粒1-3的处方均有白芍、木瓜和甘草,但均未公布药物的剂量和药物 组成比例,亦没有公布药物的炮制方法。然而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药物的比例 和剂量是决定最终中药复方制剂疗效的最核心的因素,药物的炮制也是影响药物药性发挥 的决定性因素。苏巧珍等观察舒筋颗粒4(芍药、甘草、木瓜)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结 果显示舒筋颗粒4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 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蔡业峰等探讨舒筋颗粒5 (芍药、甘草等)对肌张力增高 大鼠脊髓后角P物质(SP)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肌张力增高的关系。结果显示舒筋颗粒5有 改善肌张力的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影响大鼠脊髓后角SP表达而起作用的(蔡业峰陈党红 黄培新.舒筋颗粒对实验性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后角P物质的影响及其与肌张力增高的关 系[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 :1380-1381.)。舒筋颗粒4、5处方中笼统的提芍药,而在中药学中,芍药有两种,白芍和赤芍,二 者功效和化学成分均有很大差异(《中华本草》白芍的功效为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 肝;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赤芍 的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 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此外,舒筋颗粒1-5都没有公布该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杨万章等认为在中风急性期出现肢体肌张力增高,中医辨证为肝风挟痰火上扰清 窍者,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用镇肝息风汤或天麻钩藤饮,根据病情酌情加用桃仁、赤 芍、丹参、水蛭等活血药。在恢复期,中医辨证瘀血阻络,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者,治宜通络化 痰,息风止痉,养阴柔肝,用大定风珠加减(杨万章张志兰.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的中西医 结合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3) :165-166.)。凌方明等运用养阴息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肝肾阴虚、痰瘀阻络型的中风后 痉挛性瘫痪病人,明显改善异常肌张力,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组方白芍30g,生地30g,女 贞子15g,首乌25g,天麻10g,钩藤15g,白蒺藜15g,水蛭8g,稀莶草15g,伸筋草15g,牛膝 12g,炙甘草10g。每日一剂(凌方明陈景亮等.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 :97-98.)。其处方内没有木瓜,且 白芍、甘草二味药在总的处方中处于从属地位,从中医学专业上不能确定白芍和甘草在起决定性作用。杜永清使用大剂量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面肌痉挛、腓肠肌痉挛、腹肌痉挛。如治疗 腓肠肌痉挛使用酒白芍100克,甘草30克,制川乌10克(先煎),桂枝20克,术瓜15克, 川芎2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剂疼减,3剂痊愈。为巩固疗效,原方加黄芪 40克,当归身15克,继进3剂善后(杜永清.大剂量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肌肉痉挛性疼痛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6,1(K2) :24-24.) 0赵方平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面肌痉挛、腓肠肌痉挛、腹肌痉挛。酒白芍100g, 甘草30g,制川乌IOg,制附片IOg,桂枝20g,木瓜15g,丹参20g,川芎20g,路路通15g,川牛 膝6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3剂服完后,诸症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 黄芪40g、当归15g,继服6剂善后,随访多年未再复发(赵方平赵伟丽张俊慧.芍药甘草汤 加味治疗肌肉痉挛性疼痛的体会[J].甘肃中医,2005,18 (6) :22-23.)。虽然杜永清和赵方平的处方内均含有白芍、甘草和木瓜,但其主治病证都未用于 治疗脑中风所导致的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其次,处方中增加了 2倍以上的药味,使白 芍、甘草和木瓜三味药在总的处方中的地位大大削弱,从中医学专业上不能确定是白芍、甘 草和木瓜三味药在起决定性作用。此外,该处方的白芍剂量过大(白芍IOOg),远远超过药 典的规定。不适合脑中风后患者长期服用。药物的炮制方法、组成比例和剂量对中药复方功效有非常大的影响。在中医药学 理论中,根据复方中药物的不同作用,分为君、臣、佐、使四种。即使药物相同,若配伍比例不 同,产生的功效也不相同。如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桂枝汤和桂枝加桂汤药味完全相同, 仅仅桂枝的剂量不同,两个方剂的功效和主治也完全不同(见表1)。表1药物剂量对功效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以下日使用量 的原料药组成白芍16-60g、甘草10-60g、木瓜10-30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由以下日使用量的原料药组成白芍25-40g、甘草15-35g、木瓜18-30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由以下日使用量的原料药组成白芍30g、甘草15g、木瓜20g。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芍为毛莨 科植物芍药或毛果芍药的根;所述木瓜为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所述甘草为豆科植 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粗毛甘草或黄甘草的根或根茎。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骤(1)取白芍、甘草,加水搅拌浸泡,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当于原药 材1. 2-1. 5倍的量,置冷,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60% -75%,搅拌后静置,过滤,滤液回 收乙醇后浓缩至比重为1 10 15的稠浸膏;(2)取木瓜粉碎,用6-10倍木瓜重量的70%乙醇浸泡20-24h后渗漉,得渗漉液;(3)将步骤(1)的稠浸膏和步骤O)的渗漉液混勻,即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中煎煮2次,第一次1. 5小时,第二次1小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中渗漉速度为3ml/min/kg。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抗痉挛 的中药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片剂、丸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抗痉挛的中 药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制成胶囊剂。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 白芍、木瓜和甘草粉碎,加水搅拌浸泡,煎煮2-3次,每次0. 5-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痉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以下日使用量的原料药组成白芍16-60g、甘草10-60g、木瓜10-30g。取白芍、甘草,加水搅拌浸泡,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当于原药材1.2-1.5倍的量,置冷,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60%-75%,搅拌后静置,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比重为1∶10~15的稠浸膏;取木瓜粉碎,用6-10倍木瓜重量的70%乙醇浸泡20-24h后渗漉,得渗漉液;将稠浸膏和渗漉液混合,即得。或取白芍、木瓜和甘草粉碎,加水搅拌浸泡,煎煮2-3次,每次0.5-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即得。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肌肉痉挛、肢体疼痛、活动受限、肌张力增高症状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21/02GK102145057SQ20101013159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0日
发明者黄上邦 申请人:广州诺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