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双嘧达莫、乌苯美司与地塞米松的药物与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抗肿瘤药物。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其毒性是困扰肿瘤化疗的一个突出问题。寻找自身低毒,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特定环节或分子靶点,以提高抗肿瘤效果或降低其毒性,成为研究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临床治疗肿瘤的迫切需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当今世界,人们对抗肿瘤药物的需求迫切。据2007的资料,全球新诊断的癌症患者1200万人,因癌症死亡760万人。据2007 年我国城乡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的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死亡原因构成分别为观.5%和8%,均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位.WHO资料表明癌症是主要的导致死亡的疾病,癌症患者将持续增加。癌症作为死亡原因,于2008占13.8%, 2015将占15. 2%,2030将占17. 6%。抗肿瘤药物则是销售额增长最快的药物,近几年在10 类药物中其增长率居第一位,预计2010年将达到600亿美元。癌症治疗受到更大关注,将进一步推动抗肿瘤药物研发。当今中国社会抗肿瘤新药研发面临较好的机遇生物医药科学的发展,为研制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治疗重大疾病药物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持续增长需求,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家设立“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将大大促进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目前研制抗肿瘤新药的策略包括二方面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起作用。2.调节肿瘤微环境的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1)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成或干扰肿瘤血管网络;(2)调节肿瘤内浸润的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C3)调节生长因子分泌与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4)抑制特定酶的分泌与调节相应抑制因子;( 干扰肿瘤细胞内与细胞外的物质传输、摄取与外排。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其毒性是困扰肿瘤化疗的一个突出问题。寻找自身低毒,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特定环节或分子靶点,以提高抗肿瘤效果或降低其毒性,成为研究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临床治疗肿瘤的迫切需要。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PM)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类似物如单哌潘生丁(mopidamole)、BIBW22BS、RA25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非硝酸酯类冠状动脉扩张剂, 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双嘧达莫还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双嘧达莫化学名为2,2' ,2" ,2" ‘ -[(4,-二哌啶基嘧啶并[5,4,_d]嘧啶-2, 6-二基)双次氮基]-四乙醇,分子式为C24H4tlN8O4,分子量为504. 63,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权利要求
1.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的第一活性成分和独立的第二活性成分;所述第一活性成分为A、B或C中的两种以上;所述A包括双嘧达莫、双嘧达莫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双嘧达莫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B包括乌苯美司、乌苯美司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乌苯美司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C包括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地塞米松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类似物;所述第二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紫杉醇、阿霉素、顺钼、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吉西他滨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第一活性成分第二活性成分=1 0. 001 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第二活性成分=1 0.01 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第二活性成分=1 0.02 0.5。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含有A和B,重量比为A B = O. 001 200 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A B = 0.025 22* 5 · 1 ο
7.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含有B和C,重量比为B C = O. 001 3000 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B C = 0.5 450 I0
9.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含有A和C,重量比为A C = 1 0.00001 1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AiC= 1 0. 0005 0.05。
11.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含有A、B和C,重量比为A B C = 1 0. 00001 32000 0. 00001 16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A B C = 1 0. 001 1000 0. 0001 1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A B C = 50 150 20 1。
14.丨>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A B C = 100 10 40 1。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A B C =.200 40 1 3。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A B C= 100 400 20 80 1 3。
17.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嘧达莫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包括单哌潘生丁(mopidamole)、BIBW22BS或RA25等或双嘧达莫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乌苯美司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包括AHPA-Val、或 Bestatin Hydrochloride或乌苯美司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地塞米松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类似物如醋酸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磷酸钠、地塞米松棕榈酸钠、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倍他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18.根据权利要求1 17任一项所述的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在制备治疗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肝癌、鳞癌或肺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物及其应用,所述抗肿瘤药物包括独立的第一活性成分和独立的第二活性成分;所述第一活性成分为A、B或C中的两种以上;所述A包括双嘧达莫、双嘧达莫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双嘧达莫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B包括乌苯美司、乌苯美司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乌苯美司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C包括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或地塞米松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类似物;所述第二活性成分包括紫杉醇、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吉西他滨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发明的抗肿瘤药物组合,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抗肿瘤效果明确显著。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2198150SQ20101013385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
发明者刘秀均, 吴淑英, 李毅, 甄永苏, 郑艳波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