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学生营养保健中药的制作方法
一种学生营养保健中药本发明是一种专为生长发育期学生研制的保健营养品。它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可制成茶剂、冲剂、口服液等。目前国内尚缺以纯天然植物开发的专供学生的保健营养品、尤其具有均衡营养素的学生专用品。本发明是经市场调查和研究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而设计的。本发明的药物是由菊花、红花、萱草花、柿叶、枸杞子、昆布、党参、大枣、桑椹、陈皮、决明子、马齿苋、甘草、红景天、刺五加、灵芝组成的。本发明的药物组成范围是菊花10_20g 红花 5-10g 萱草花 10_15g 柿叶 5_10g枸杞子5-10g 昆布5-10g 党参9_30g大枣10_15g桑椹10_15g 陈皮5-10g 决明子5_10g 马齿苋5_10g甘草5-10g 红景天3_6g 刺五加9_27g 灵芝6_12g。本发明药物配方的各组份优选重量配比是菊花12% 红花5% 萱草花10% 柿叶5% 枸杞子5%昆布5% 党参9% 大枣10% 桑椹10% 陈皮5%决明子5% 马齿苋5% 甘草5% 红景天3% 刺五加9%灵芝6%。本发明茶剂的加工工艺是将配方量的药物拣去杂质、烘干、粉碎、混合过筛,装入灭菌过滤茶袋中,封口即得。茶袋上带有牵提短线。本发明药物除了可以制作上述的茶剂外,还可以制成常规的药物剂型,如冲剂、口服液、片剂、胶囊等。本发明冲剂的制备工艺是按上述配方量,将中草药原料拣去杂质,混合粉碎成粗粉(5-10目),放入提取罐中,加入原料药重量3倍量的水,煮沸后文火再煮一小时,滤出药液,然后再加入中草药重量二倍量的水,煮沸后文火再煮半小时,滤出药液,将前后二次药液合并,冷却后加入1 一 2 倍量乙醇(浓度90%)充分混勻放置,沉淀。20小时后取其上清液,沉淀物以少量50-60% 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等浓缩到一定浓度后,再冷却静置12小时,使彻底沉淀,过滤,将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备用,稠膏的比重热侧(80-90度)为1. 30-1. 35。 用庶糖结晶磨成细粉,过80-100目筛备用,取市售糊精备用,将中草药物稠膏、糖粉、糊精按131的重量比搅拌混勻得成品。本发明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是按照与制备冲剂时相同的工艺制备中草药稠膏,将稠膏用适量蒸馏水稀释,过滤, 稀释液含生药量为20 %,加入单糖浆,山梨酸钾,制得口服液成品。典型例介绍张XX等12人,小学生2人、初中生4人、高中生4人、大学生2人。通过饮发明药物茶二个月,食欲增强,视力提高,感觉有力。但由于观察人少、饮用时间短,其功效尚待总结。实施例菊花12公斤红花5公斤萱 草花10公斤柿叶5公斤枸杞子5公斤昆布 5公斤党参9公斤大枣10公斤桑椹10公斤陈皮5公斤决明子5公斤马齿苋 5公斤甘草5公斤红景天3公斤刺五加9公斤灵芝6公斤。将上述原料药拣去杂质,烘干、粉碎、过筛、装入灭菌过滤袋中制成袋泡茶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学生营养保健中药,特征在于该药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菊花10-20g 红花5-10g 萱草花10-15g 柿叶5_10g枸杞子5-10g 昆布5-10g 党参9-30g 大枣10-15g桑椹10-15g 陈皮5-10g决明子5-10g 马齿苋5-10g甘草5-10g 景天3-6g 刺五加9-27g 灵芝6_12g。
2.—种学生营养保健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菊花12% 红花5% 萱草花10% 柿叶5% 枸杞子5%昆布5% 党参9% 大枣10% 桑椹10% 陈皮5%决明子5% 马齿苋5% 甘草5% 红景天3% 刺五加9%灵芝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茶剂、冲剂、口服液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药物拣去杂质、烘干、粉碎、混合过筛,装入灭菌过滤茶袋中封口即得,袋上带有牵提短线。
5.根据权利要求3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药物粉碎,加水煎煮,将所得药液浓缩成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勻制得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3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药物干品粉碎成粗粉,加入生药重量的三倍量的水煮沸一小时,出药液,再加入二倍量水煮沸半小时,出药液,二次药液合并,冷却后加入1-2倍量乙醇混勻,放置沉淀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上清液,静置,过滤,蒸发成膏状,加入蒸馏水稀释,使稀释液含生药量20%,再加入单糖浆、山梨酸钾, 经过滤、灭菌、封装得口服液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学生营养保健中药。它由菊花、红花、萱草花、柿叶、枸杞子、昆布、党参、大枣、桑椹、陈皮、决明子、马齿苋、甘草、红景天、刺五加、灵芝组成。可制成茶剂、冲剂、口服液等。可提供学生生长发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视力、均衡成长发育时期营养物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P3/02GK102218111SQ20101014742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张立中 申请人:张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