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防眩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7  8

专利名称:汽车内防眩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防眩后视镜。
当一光源于近距离直接投射进入一断面为楔形之玻璃所制之防眩后视镜时,将发现有许多强弱程度不同的反射光(普通镜子仅有一个反射光而已),改变镜面受光照射的角度将能产生防眩的效果;尤其在下端边缘较薄的一边,可利用其产生之一个微弱的反射光来为第二段防眩功能,而可免除极度刺眼的强光所产生之眩惑感。
利用此原理,传统汽车大都安装有如


图1-4所示之防眩车内后视镜。该后视镜将一块顶端较厚,下端较薄的楔形玻璃(3)作为镜子主体,嵌装于镜框(2)中,上端枢轴连接一支撑臂(1),下方有调整器(4)。于驾车时,可调节调整器(4)以改变镜面受光照射的角度以达防眩的功能,但每次调整之角度并不精确使防眩效果未尽理想。尤其于夜间行车时,而后方随行汽车在极短的距离内使用远光灯时,该传统的后视镜之防眩角度因调整不够精确,则仍使驾 驶者无法免除后方来车之强烈反射眩光之害。尤其由于最近汽车车头灯的照明度(亮度)有不断增强之趋势,所带来之眩光之危害性也更强烈。因此,采用传统的防眩调整器的缺点,确实在于无法有效降低或防止眩光现象。
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 CORPORATION)所生产之卡迪拉克(CADILLAC)汽车虽装有一种全自动调整之防眩后视镜,该镜利用其自动调整装置中之光电池对后面多架来车的远光灯或强光灯射来的光有灵敏的反应,及时启动该自动调整装置,而改变镜面受光照射的角度,以达到防眩的目的。但如果此时后方其它来车使用近光灯或有好象机动车等使用微弱车灯之车辆时,则因已将镜面按前述强光来车改变角度,导致后者不易被清晰看见,因而有发生车辆碰撞之危险。同时,由于该调整装置仅采用单段式,所能调节的角度极其有限。
传统汽车车内后视镜之防眩装置,其所能调节反射光之角度仍极有限,故其防眩功能不尽理想,若能改变防眩调整装置使之成为多段式,例如两段式调节,当能发挥车内后视镜更佳的防眩效果。
为达成上述防眩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车内后视镜之两段式防眩角度调整器,以两段方式调整镜面受光之角度,以防眩。又在后视镜之支撑臂上制成一关节式之两支臂,利用一控制装置以调节该支撑臂两支臂之夹角,进而改变后视镜镜面受光之角度,以及达到防眩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利用防眩角度调整器,以两段方式调整后视镜镜面受光之角度,使后方来车之强烈灯光所造成之眩光能被有效地反射掉,而不致映入驾驶者眼中,使驾车者不为强烈眩光所害而保证安全行车。
而支撑臂上因配备关节式之两支臂,可调整两支臂之夹角,于遇到不同强度之强光照射时可两段地控制两支臂之两不同夹角,以调节该后视镜之仰角,而分别达到所需的灵敏而精确的之防眩效果。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及特征,可由以下之描述及有关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传统后视镜之前视图;图2为传统后视镜玻璃之楔形断面侧视图;图3为传统后视镜于移除镜片后之内部构造示意图;图4为传统后视镜之角度调整器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视镜防眩角度调整器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支撑臂之两支臂呈平直状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成第一段调节,使两支臂夹成5°角之示意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两支臂调成第二段调节,使呈11°角之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支撑臂之顶视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以
图1-4所示已有技术为基础加以改进而获得的。于装有后视镜玻璃3之镜框2内设有一防眩角度调整器5以改变后视镜之反射角。在调整器5之顶端配设有一枢轴连接装置51,以便枢轴连接该镜框2,且万向地枢轴连接于该支撑臂(1)上。该角度调整器5之下端配设有一凹齿部52,含有一第一凹口521及稍高于第一凹口521的第二凹口522。而于凹齿部52下方处的镜框2之下部配设一可枢轴转动的开叉杆,以构成一角度调节开关。开叉杆含有第一支杆41可回转地啮合该凹齿部52之第一凹口521,及含有较高于该第一支杆41的第二支杆42,且可回转地啮合该凹齿部52之第二凹口522,如此便可二段地调节镜面之反射角以消除强烈眩光。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可取实施例如下在邻近汽车仪表板处安装三个按钮开关,以分别控制后视镜之反射角,此开关分别为回复按钮,第一段按钮及第二段按钮。藉按钮控制镜面之反射角度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包括将如图6所示的一支撑臂1制成两截短的中空支臂1a和1b,如图9所示。该两中空支臂1a及1b借枢轴6枢轴连接,一直流马达7,一对斜齿轮9及9a,一凸轮盘10,一微动开关11,以及一包括操作该马达7的前述三个按钮开关的控制线路(未绘出)。
该支撑臂1之角度可借操作该直流马达7加以调节,直流马达设于中空上支臂1a内,可驱动两斜齿轮9及9a转动,其中上斜齿轮9连接在马达轴8上,而下斜齿轮9a则固接于枢轴6上,如图9所示。该凸轮盘10连接于马达轴8上且邻接该上斜齿轮9。于揿按按钮开关驱转马达7后,该凸轮亦同时被驱转。当其旋转至触动该微动开关11时,可使马达7停止转动,并使两支臂1a与1b间呈一定夹角。例如,对正常(没有眩光)之情况下,该两支臂1a与1b呈一直线(即交成180度之夹角);于按下第一段(低眩光)按钮时,马达7驱转两斜齿轮,使下支臂1b及所连接之后视镜3转至约5度,如图7所示。而于按下第二段(强眩光)按钮时,再转6度(即共转11度之夹角),如图8所示。而于按下回复按钮(无眩光)时,使马达7反向转动而使两支臂1a与1b恢复平直状,如图6所示,即为正常无眩光之状态。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该第一段或第二段调节之夹角加予限制,其角度的调整与楔形玻璃上端之厚度成正比,即镜玻璃愈厚时,该两臂之夹角按比例增大。由于本实用新型之两斜齿轮(9,9a)之关系,使其防眩角度之调整更为精确,而能确实达到防眩或降眩之效果。
本实用新型之优点比起传统车内防眩后视镜来说,其优越性在于本实用新型之后视镜可两段调整镜面之反射角度,且可较精确地调整后视镜之角度,而是确实达到防眩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内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臂其上端连接配设于一汽车上,而其下端向下延伸;一角度调整器配设于该汽车内后视镜玻璃框内;于调整器顶端配设有一枢轴连接装置,以便枢轴连接于该后视镜镜框之上缘,且万向地连接该支撑臂之下端;于调整器下端设有一凹齿部,于其下缘设有一第一凹口,而稍高于第一凹口设有第二凹口;并于镜框之下缘枢轴连接地设有一开叉杆,该开叉杆含有第一支杆回转地啮合该凹齿部之第一凹口,以及含有稍高于该第一支杆的第二支杆可回转地啮合该凹齿部之第二凹口,如此,于回转该开叉杆时,可使该凹齿部绕着该枢轴连接装置回转而使凹齿之凹口啮合该开叉杆之支杆,藉以两段地调整该后视镜之角度,以降低自该后视镜反射的眩光。
2.一种汽车内防眩后视镜,包括一支撑臂其上端连接配设于一汽车上,而其下端枢轴连接一后视镜之镜框;其改进特征包括该支撑臂包括一中空上支臂与一中空下支臂,两支臂借一枢轴加以枢轴连接;一直流马达固设于该上支臂内,该马达有一马达轴;一上斜齿轮连接于该马达轴之下端;一下斜齿轮与该上斜齿轮啮合,该下斜齿轮连接于一枢轴上,该枢轴则固定连接该下支臂;位于该上斜齿轮之上有一安装于该马达轴上的凸轮;一微动开关设于该上支臂上,由该凸轮所操作而工作,以使该马达停止转动;以及一控制线路,包括一第一段按钮可被按压以驱转该马达,以使该等斜齿轮,该下支臂以及该后视镜转至第一角度,以便初步降低来自该后视镜反射的眩光;一第二段按钮可被按压以进一步驱转该马达,使下支臂及后视镜转至第二角度,以便进一步地降低眩光;以及一回复按钮可被按压以反向驱转该马达以拉直该两支臂成直线,使后视镜恢复至无眩光之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车内后视镜包括一两段式防眩角度调整器,以两段之方式调整后视镜镜面受光之角度以资防眩;也可在后视镜之支撑臂上制成一关节式之两支臂利用一控制装置以调节该支撑臂两支臂之夹角进而改变后视镜镜面受光之角度,亦能达到防眩之功效。
文档编号B60R1/08GK2051194SQ89207890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27日
发明者卢志雄, 卢慧如 申请人:卢志雄, 卢慧如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