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成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的治疗,此方法尤其适宜复方芪鹰颗粒的制备。
背景技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也称“消渴痿痹症”。研究对本病的治疗学者多采用辩证分型治疗,如于秀辰、吕仁和等将DPN辨证分为早中晚三期;又如刘承琴等将DPN分为3型论治①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②肝肾阴虚,血瘀风动型,③脾肾阳虚,痰瘀互阻型;另有倪青分四型论治气血两虚、气虚血痹;肝肾两虚、血不荣经;脾胃虚弱、痰浊阻络;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等。治疗药物主要采用维生素B12及衍生物甲醛B12(弥可保)、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氟桂嗪)、血管扩张剂(654-2)、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托瑞司他)、前列腺素E、蝮蛇抗栓酶、巴曲抗栓酶。文献检索披露的目前对该病开展研究及临床试验的有三个重要领域关于各种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方面;关于各种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方面;关于应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解毒化浊法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特别是在自制中药复方制剂并临床实验有研究报道,但应用本课题同样的中药成份配制中药复方颗粒,国内未见报道。本发明构思拟应用益气养阴,祛瘀化痰,疏风通络法则,筛选的黄芪、黄精、丹参、蝉衣、鹰嘴豆等中药材,通过提取工艺和辅料配方得的复方芪鹰颗粒,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和周围神经病变动物模型,并进行的稳定性、毒理学、药效学研究,为复方芪鹰颗粒延缓和阻止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疗效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观察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表明复方芪鹰颗粒可改善患者四肢麻木、肤觉蚁行、手似套袠、足如袜束,刺疼灼痛等症状。经肌电图测定,表明用药能使患者加快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代谢异常,具有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达到抗氧化、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的复方芪鹰颗粒,取黄芪为君,而臣以黄精、鹰嘴豆,佐以丹参、蝉蜕,共成益气养阴、祛瘀化痰、疏风通络之制,实为治疗消渴痿痹之良剂;在加工方法上更注意保持原有品质的不变,使用时携带方便,受到患者的亲睐。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主料为黄芪380-820g、丹参390-840g、黄精400_800g、鹰嘴豆240_510g、蝉蜕260_530g,辅料为乳糖330-660g;将主料粉碎成细粉,经制备,取丹参细粉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_3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醇提浸膏;将丹参醇提后的药渣与黄芪、黄精、鹰嘴豆混合水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0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原药液;在药水比为15时,加入浓度为的ZTC1+1-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B组分除杂,混合均勻,置入60°C-70°C水浴中保温1.0-1.2小时,在3-5°C下静24-26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水提浸膏;将水提浸膏与醇提浸膏合并,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蝉蜕细粉、乳糖,混和均勻,在13-15目筛分下,用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液复合制粒,在50°C以下干燥,经14目筛分整粒,即得成品。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添加ZTC1+1-II型天然澄清剂A、B组分除杂时,其用量每100ml药液中加入A组分2ml、B组分4ml。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减压浓缩设备完成药液的浓缩,醇提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08-1.20,60°C测定;水提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20-1.28,60°C测定。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浸膏粉的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50-180°C,出风温度50-80°C。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颗粒口服剂量为一日3次、一次7.5g,日服生药量为38.92g。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及药剂的选用均为市售产品。本发明的药用机理复方芪鹰颗粒共用五味药物,其组成配伍,取黄芪补气健脾为君;黄精补气养阴,鹰嘴豆调补阴阳、补益中气,并用为臣;丹参活血化瘀,蝉蜕疏风祛邪,共为佐药。黄芪甘而微温,归脾肺经,功擅补中益气健脾,向为补气之主将。《别录》谓其“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止渴”;《日华子本草》称其可“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珍珠囊》谓其能“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壮脾胃”,“活血生血”;《本草汇言》更称之为“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由是观之,黄芪之补气,本可生津以疗消渴,亦可养血生肌壮筋以起痿症,又能祛风调营达卫而治痹症。《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治消渴,取其益气生津,《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治中风痿痹,取其补气养血、祛风调营等便是明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既有消渴,又有痿痹,以气阴亏虚为主证,兼以痰瘀阻滞、风伏络淤。然则黄芪之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谓本病并病兼顾,主证兼证同治,用为君药,最为切合。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功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日华子本草》称之可“补五劳七伤,助筋骨,生肌,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本草纲目》谓其“补诸虚......填精髓”。本品不仅能补益肺肾之阴,而且能补益脾气脾阴,常与黄芪合用,治疗气虚津亏之消渴。本方选用此药,既助黄芪补中益气以健脾,又可滋阴生津、润燥清热,故用为臣药。鹰嘴豆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壮阳、活血解毒、润肺止咳等作用。维吾尔语称之为“诺胡提”。在阿维森纳《药典》及《膳食正要》、《本草拾遗》等典籍中均有记述,是药食兼用珍品。本方选用鹰嘴豆,一者与黄精相伍,协助君药,共奏补中益气之功,用作臣药;二者与丹参相合,助其通行血脉之力,兼充佐药之职。丹参苦微寒,归心肝心包经,功可活血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因其性偏寒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日华子本草》称其可“养血定志,通利关节,治冷热劳,骨节烦痛,四肢不遂”;《本草便读》谓其“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其所以疗风痹去结积者,亦血行风自灭,血行则积自行耳。,,本方用丹参为佐药,正取其能通行血脉之力,活血祛瘀消风,与君臣相伍,相得益障。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功可疏散风热,息风止痉。《本草纲目》谓其“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本品甘寒入肺经,可祛肺经风热,入肝经,可通络止痉。《外科正宗》消风散治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即用本品疏散肌肤风邪。复方芪鹰颗粒取蝉蜕为佐药,盖以消渴痿痹风邪伏于四肢肌肤络脉之内,非轻清疏达之品不办,蝉蜕性能功治,正可当之。本发明的剂型选择为颗粒剂具有合理性。它适用于治疗糖尿病病发周围神经病变,疗程长的患者的使用、携带和贮存。颗粒制剂稳定性好,日服生药量为39g,其中黄芪、丹参、黄精、鹰嘴豆的日服生药材为33g,采用提取,蝉蜕相当于日服生药材6g。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科学,丹参先用乙醇提取,再与黄芪、黄精、鹰嘴豆合并水提,提取浓缩液与醇提膏合并,喷雾干燥;蝉蜕打粉入药,与上述干浸膏混合成型。颗粒剂在日服生药量相对不变的前提下,每次口服颗粒7.5g,一日3次,经临床验证,颗粒剂质量稳定、安全、有效。本颗粒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制剂通则测定颗粒剂溶化性、粒度、水分、装量差异和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砷及含丹酚酸的指标测定等,均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规定。本颗粒按照拟定的质量标准,采用铝塑复合膜包装,对样品进行了6个月的加速(温度40士2°C,相对湿度75士5%)和24个月的长期(温度25士2°C,相对湿度60士10%)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各项测定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拟定有效期24个月,该有效期可满足临床研究期间的质量稳定。本发明提供的复方芪鹰颗粒,药理清晰,配方科学合理,制备方法有独到之处,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有突出效果,达到了益气养阴,祛瘀化痰,疏风通络的疗效,彰显技术进步。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复方芪鹰颗粒的配制主料为黄芪400g、丹参500g、黄精600g、鹰嘴豆280g、蝉蜕270g,辅料为乳糖370g;其最佳配制的主料黄芪400g丹参400g黄精400g鹰嘴豆265g蝉蜕265g;辅料为乳糖330g。颗粒制备方法将主料粉碎成细粉,取丹参细粉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醇提浸膏;将丹参醇提后的药渣与黄芪、黄精、鹰嘴豆混合水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0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原药液;在药水比为15时,加入浓度为的ZTC1+1-II型天然澄清剂除杂A组分和B组分,其用量每100ml药液中加入A组分2ml、B组分4ml;混合均勻,置入65°C水浴中保温1.0小时,在4°C下静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水提浸膏;将水提浸膏与醇提浸膏合并,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蝉蜕细粉、乳糖,混和均勻,在14目筛分下,用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液复合制粒,在50°C以下干燥,经14目筛分整粒,即得复方芪鹰颗粒的成品。采用减压浓缩设备完成药液的浓缩,醇提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13,60°C测定;水提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23,60°C测定。制备浸膏粉的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250°C,出风温度100°C。复方芪鹰颗粒口服剂量为一日3次、一次7.5g,日服生药量为38.92g。实施例25复方芪鹰颗粒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质量的检测1、动物的药理毒理实验研究1)急性毒理试验昆明种小鼠,按最大给药量做预试验,小鼠无一只死亡,故改LD50测定为最大耐受量测定,小鼠的最大耐量为40.Og/kg,临床人拟用量为0.375g/kg,相当于成人(60公斤)每日每公斤用量的106.7倍,无明显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反应给药后经连续24小时及14天的观察期内,各给药动物外观、大、小便均无异常,无严重中毒反应,说明复方芪鹰颗粒临床用药是安全的。2)长期毒理试验Wistar大鼠,120只,均为6_8周龄,分4组,雌雄各半,每组30只,复方芪鹰颗粒浸膏三个剂量35.6、17.8、11.6g生药/kg(相当于20.9、10.5,6.8克颗粒/kg),灌胃给药,每天二次(分别相当于成人每日临床拟用量的54.9,27.5、17.9倍,临床用量7.5克颗粒/包,每天三次,每克相当于1.73克生药),连续给药六个月。每日检查大鼠精神状态、粪便、皮毛,每周测定体重、进水量、进食量。六个月及停药二周后检查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并作脏器病理检查。结果表明①三个给药剂量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体重、进水量、进食量指标无明显异堂巾o②血生化检查指标给药26周后浸膏组复方芪鹰颗粒雌性大鼠小、大剂量的氯离子浓度(C1)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上升,给药26周后复方芪鹰颗粒浸膏组雄性大鼠小中剂量的甘油三酯(TG)、中大剂量的血糖(Glu)、大剂量组的钾离子浓度(K)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上升,给药26周后复方芪鹰颗粒浸膏组雄性三个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换酶(GPT)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停药2周时浸膏复方芪鹰颗粒组雌性大鼠小大剂量的钠离子浓度(Na)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停药2周时复方芪鹰颗粒浸膏组雄性大鼠大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ALP)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其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剂量依赖性,其它各指标在各剂量和各时段内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③血常规检查给药26周后复方芪鹰颗粒浸膏大剂量组雌性大鼠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给药26周后复方芪鹰颗粒浸膏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容积(HCT)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上升,大剂量组雄性大鼠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和凝血酶原时间(PT)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停药2周时复方芪鹰颗粒浸膏中剂量组雌性大鼠的白细胞(WBC)和凝血酶原时间(PT)和大剂量组雌性大鼠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停药2周时复方芪鹰颗粒浸膏三个剂量组雄性大鼠的单核细胞百分比(M%)和大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血红蛋白(HGB)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上升,大剂量组雄性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其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剂量依赖性,其余各剂量组的各指标在各时段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④各组大鼠脏器(脑、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子宫、卵巢、睾丸、附睾、甲状腺、胃、肠、胰腺、淋巴结、膀胱、坐骨神经、给药处皮肤)作大体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各主要脏器系数均无异常。3)药理及毒理综合分析及评价药效研究中最低有效量为1.17g/Kg,长期毒性研究试验中,最大剂量为20.9克颗粒/Kg,没有发现明显毒性,安全剂量的倍数为17.86倍,20.9克颗粒/Kg剂量以下范围均为安全范围,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54.9倍。药效观察复方芪鹰颗粒对DPN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Na+/K+-ATP酶、醛糖还原酶活性和坐骨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明确复方芪鹰颗粒的作用靶点和相关药效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此类病变的防治方法,研制治疗新药打下理论与技术基础。结论如下选用Wistar大鼠,使其处于高脂高糖饮食及少动的生活环境中,继以小剂量STZ35mg/kg腹腔注射,成功制备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模型,可用于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复方芪鹰颗粒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可抑制糖化产物的形成。复方芪鹰颗粒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复方芪鹰颗粒可以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Na+/K+-ATP酶的活性,改善神经功能。复方芪鹰颗粒可以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醛糖还原酶的活性的升高,改善神经功能。复方芪鹰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神经损害。2、复方芪鹰颗粒经制剂通则测定①与颗粒剂质量有关的溶化性、水分、装量差异、粒度、微生物限量等实施测定,结果见表1。表1批号050420050422050424溶化性(应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粒度(%)(不得过15%)4.42.53.8水分(%)(不得过6.0%)3.23.62.6装量差异(±5%)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符合规定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符合规定_符合规定符合规定上表结果表明检测指标均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规定。②与颗粒剂质量有关的重金属实施测定,结果见表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表中结果表明样品重金属含量<lOppm,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规定。③与颗粒剂质量有关的砷盐测定,结果见表3。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上表结果表明,样品砷盐含量均<2ppm,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规定。④丹酚酸B(丹参)含量测定药品注册指标规定,每袋含量按丹酚酸B计算不得少于35.Omg;本产品每袋含丹酚酸B的平均值为56.7mg(n=10)。权利要求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料为黄芪380-820g、丹参390-840g、黄精400-800g、鹰嘴豆240-510g、蝉蜕260-530g,辅料为乳糖330-660g;将主料粉碎成细粉,经制备,取丹参细粉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醇提浸膏;将丹参醇提后的药渣与黄芪、黄精、鹰嘴豆混合水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0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原药液;在药水比为1∶5时,加入浓度为1%的ZTC1+1-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B组分除杂,混合均匀,置入60℃-70℃水浴中保温1.0-1.2小时,在3-5℃下静24-26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水提浸膏;将水提浸膏与醇提浸膏合并,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蝉蜕细粉、乳糖,混和均匀,在13-15目筛分下,用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液复合制粒,在50℃以下干燥,经14目筛分整粒,即得成品。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ZTC1+1-II型天然澄清剂A、B组分除杂时,其用量每100ml药液中加入A组分2ml、B组分4ml。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减压浓缩设备完成药液的浓缩,醇提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08-1.20,60°C测定;水提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20-1.28,60°C测定。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浸膏粉的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50-180°C,出风温度50-80°C。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口服剂量为一日3次、一次7.5g,日服生药量为38.92g。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及药剂的选用均为市售产品。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的复方芪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主料为黄芪380-820g、丹参390-840g、黄精400-800g、鹰嘴豆240-510g、蝉蜕260-530g,辅料为乳糖330-660g;将主料粉碎成细粉经制备,取丹参细粉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醇提浸膏;将丹参醇提后的药渣与黄芪、黄精、鹰嘴豆混合水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原药液;在药水比为1∶5时,加入浓度为1%的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2ml、B组分4ml除杂,混合后置入60℃-70℃水浴中保温1.0-1.2小时,在3-5℃下静24-26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水提浸膏;将水提浸膏与醇提浸膏合并,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蝉蜕细粉、乳糖混和均匀,筛分下,用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液复合制粒,干燥,筛分得成品。文档编号A61P25/02GK101829269SQ20101016815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发明者胡晓灵申请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