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而多发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胃肠、肝胆疾病关系密切,如急慢性胃炎、胃肠炎、胃息肉、胃癌、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均可引起胃脘疼痛。其临床主要表 现为胃痛、胃胀、胁肋疼痛、消化不良、嗳气、吞酸、呕吐、口干、口苦、泄泻、呕血、便血等。对 于本病的治疗中西药都有一些药物,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具有显著疗效的方法和药物 可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药效高、成本低、疗程较短、使用方便的用于治疗胃病的 药物,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这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物制成姜黄1-4. 5、莪术1-4. 5、黄姜1-4. 5、九翅豆蔻2_5、黄樟树心1_5、鸡矢藤3_7、山 大黄1-3、山乌龟0. 5-1. 5。组方中姜黄、莪术、黄姜性温,味微苦,气香,具有补土通气,活血止痛之功,凡肝胆 脾胃气不和,血不通之病症均可治,为主药。九翅豆蔻根、黄樟树心、鸡矢藤性温,具有补土 健胃,行气消胀,消食化滞之力,助主药增强疗效,为辅助药;山大黄、山乌龟性凉,味苦,既 能抑制主辅药燥热之性,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能,为抑制药。全方合用,温胃止痛 而不热,凉血止痛而不寒,故可治疗各型胃痛。在上述组方的基础上根据病症还可加入草豆蔻根和水菖蒲形成组方二,加入的这 两味药材性温,味辛香。具有补土行气,消食化积之功,加入可增强行气消胀之力而治疗气 滞型的胃痛。在上述两组方中还可加入小姜、红豆蔻根、茴香豆蔻、乌贼骨形成组方三。该组方 中小姜性热,味辣,可增强主药温中散寒之功能;红豆蔻根、茴香豆蔻二药具有补土健胃行 气止痛之功能,也可协助主药加强行气止痛之力,乌贼骨具有收敛制酸止血之功能,可治疗 胃炎、胃溃疡泛酸,胃中灼热疼痛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之病症。本发明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完成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用于 治疗胃病,如急、慢性胃炎、肠炎、胃窦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胆囊炎、结石等引起的胃脘疼 痛,经临床疗效观察和急毒试验研究证明,未发现毒副反应,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具有较 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曾对267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的反复观 察,其总有效率为93. 45%。其中胃热型119例,显效62例、有效48例、无效9例,有效率 为92. 4% ;胃寒型148例,显效97例、有效41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4. 5%。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姜黄1-4. 5、莪术1-4. 5、黄姜1-4. 5、九翅豆蔻1_5、黄樟树心1_5、鸡矢藤3_7、山 大黄1-3、山乌龟0. 5-2。药物的制备步骤如下1)、取莪术、九翅豆蔻、黄樟树心、鸡矢藤和山大黄,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2小时, 第二次1. 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3 1. 35,得
浸膏,备用;2)、再取余药姜黄、黄姜和山乌龟分别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勻备用;3)、将1)步骤所得浸膏与2)步骤所得细粉混勻,在60°C 士5°C的温度中干燥后, 粉碎过100目筛,用70% 90%乙醇制粒、灭菌后与相应药用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丸剂、 散剂、颗粒剂。服用方法温服,每次服200ml,每日三次。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姜黄1-2、莪术1-3、黄姜1-3、九翅豆蔻1_3、黄樟树心1_3、鸡矢藤3_7、山大黄 1-3、山乌龟0. 5-2、草豆蔻根1-2、水菖蒲1-2。药物的制备步骤如下取姜黄、莪术、黄姜、九翅豆蔻、黄樟树心、鸡矢藤、山大黄、山乌龟、草豆蔻根和水 菖蒲,分别粉碎成过二号筛的细粉,混勻,灭菌,分装,即得。每克含原生药1克,口服,一日3次,每次5-10克,开水冲泡10分钟,饭后服用。还可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制成其它的剂型,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取草豆蔻根、九翅豆蔻、黄樟树心、鸡矢藤、山大黄和水菖蒲,加水煮提三次,第 一次2小时,第二次1. 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3 1.35,得浸膏,备用;2)、再取余药姜黄、黄姜、莪术和山乌龟分别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勻备用;3)、将1)步骤所得浸膏与2)步骤所得细粉混勻,在60°C 士5°C的温度中干燥后, 粉碎过100目筛,用70% 90%乙醇制粒、灭菌后与相应药用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丸剂、 散剂或颗粒剂。服用方法温服,每次服200ml,每日三次。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姜黄1-2、黄姜1-2、小姜1-2、九翅豆蔻根1. 5-3、草豆蔻根1-2、茴香豆蔻 1. 5-3. 0、红豆蔻根1. 5-3、莪术1-2、水菖蒲1_2、鸡矢藤3_5、黄樟树心1. 5_3、山大黄1_3、 山乌龟0. 5-2、乌贼骨1-2。药物的制备步骤如下取姜黄、黄姜、小姜、九翅豆蔻根、草豆蔻根、茴香豆蔻、红豆蔻根、莪术、水菖蒲、鸡 矢藤、黄樟树心、山大黄、山乌龟和乌贼骨一同煎制,加温开水至淹没药材10-15公分,浸泡 半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煮沸30分钟,第二、三次均加开水至平药渣,各煮沸30分钟,合 并三次煎液即得。服用方法温服,每次服200ml,每日三次。
还可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制成其它的剂型,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取九翅豆蔻根、草豆蔻根、茴香豆蔻、红豆蔻根、小姜、水菖蒲、黄樟树心和山大 黄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 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滤过,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1. 3 1. 35,得浸膏,备用;2)、再取余药莪术、姜黄、黄姜、山乌龟、鸡矢藤和乌贼骨分别粉碎成过100目筛的 细粉,混勻备用;
3)将1)步骤所得浸膏与2)步骤所得细粉混勻,在60°C 士5°C的温度中干燥后,粉 碎过100目筛,用70% 90%乙醇制粒、灭菌后与相应药用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丸剂、散 剂或颗粒剂。服用方法温服,每次服200ml,每日三次。根据上述实施例1-3制备的药品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毒试验证明疗效安全可靠, 试验结果如下实验目的观察小鼠口服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材料(1)药物西双版纳傣医医院提供;取本品药物细粉,加水配制成 0. 33g/ml的混悬液供实验用;(2)动物清洁级ICR小鼠,18_22g,雌雄各半,由昆明医学院 提供。合格证号云动管第9806号。实验方法本品药物经预试测不出口服给药的LD5tl,故进行最大耐受量测定。取体 重20士2g小鼠20只,雌雄各半,禁食12小时后,用上述药液灌胃0. 4ml/10g 二次,间隔6 小时,然后连续观察7天。实验结果按最高浓度0.33g/ml及小鼠最大灌胃量0.4ml/10g计算剂量为 26. 4g/Kg,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当于成人每日常用量0. 086g/Kg的307倍;按动物体表面积 系数折算,相当于70Kg体重成人每日常用量的34倍以上,20只小鼠7天内无一死亡及中 毒。小鼠灌胃本品药物的最大耐受量为26. 4g/Kg,证明本药品口服的安全性较高。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姜黄1-4.5、莪术1-4.5、黄姜1-4.5、九翅豆蔻1-5、黄樟树心1-5、鸡矢藤3-7、山大黄1-3、山乌龟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取莪术、九翅豆蔻、黄樟树心、鸡矢藤和山大黄,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 次1. 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3 1. 35,得浸膏, 备用;2)、再取余药姜黄、黄姜和山乌龟分别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勻备用;3)、将1)步骤所得浸膏与2)步骤所得细粉混勻,在60°C士5°C的温度中干燥后,粉碎 过100目筛,用70% 90%乙醇制粒、灭菌后与相应药用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丸剂、散 齐U、颗粒剂。
3.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姜黄1-2、莪术1-3、黄姜1-3、九翅豆蔻1-3、黄樟树心1-3、鸡矢藤3_7、山大黄1_3、山 乌龟0. 5-2、草豆蔻根1-2、水菖蒲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取姜黄、莪术、黄姜、九翅豆蔻、黄樟树心、鸡矢藤、山大黄、山乌龟、草豆蔻根和水菖蒲,分别粉碎成过二号筛的细粉,混勻,灭菌,分装,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取草豆蔻根、九翅豆蔻、黄樟树心、鸡矢藤、山大黄和水菖蒲,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 2小时,第二次1. 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3 1.35,得浸膏,备用;2)、再取余药姜黄、黄姜、莪术和山乌龟分别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勻备用;3)、将1)步骤所得浸膏与2)步骤所得细粉混勻,在60°C士5°C的温度中干燥后,粉碎 过100目筛,用70% 90%乙醇制粒、灭菌后与相应药用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 或颗粒剂。
6.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药材制成姜黄1-2、黄姜1-2、小姜1-2、九翅豆蔻根1.5-3、草豆蔻根1_2、茴香豆蔻1.5-3.0、 红豆蔻根1. 5-3、莪术1-2、水菖蒲1-2、鸡矢藤3-5、黄樟树心1. 5_3、山大黄1-3、山乌龟 0. 5-2、乌贼骨 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取姜黄、黄姜、小姜、九翅豆蔻根、草豆蔻根、茴香豆蔻、红豆蔻根、莪术、水菖蒲、鸡矢藤、黄樟树心、山大黄、山乌龟和乌贼骨一同煎制,加温开水至淹没药材10-15公分,浸泡半 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煮沸30分钟,第二、三次均加开水至平药渣,各煮沸30分钟,合并 三次煎液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取九翅豆蔻根、草豆蔻根、茴香豆蔻、红豆蔻根、小姜、水菖蒲、黄樟树心和山大黄加 水煮提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 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滤过,滤液浓缩 至相对密度1.3 1.35,得浸膏,备用;2)、再取余药莪术、姜黄、黄姜、山乌龟、鸡矢藤和乌贼骨分别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勻备用;3)将1)步骤所得浸膏与2)步骤所得细粉混勻,在60°C 士5°C的温度中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用70% 90%乙醇制粒、灭菌后与相应药用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 颗粒剂。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物制成姜黄1-4.5、莪术1-4.5、黄姜1-4.5、九翅豆蔻2-5、黄樟树心1-5、鸡矢藤3-7、山大黄1-3、山乌龟0.5-1.5;用于治疗胃病,如急、慢性胃炎、肠炎、胃窦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胆囊炎、结石等引起的胃脘疼痛,经临床疗效观察和急毒试验研究证明,未发现毒副反应,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1810830SQ201010171288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3日
发明者刀会仙, 刀红英, 刘志强, 刘扬扬, 岩罕单, 廖瑞玲, 曾君, 林艳芳, 段立纲, 潘玉秀, 玉腊波, 王孝蓉, 肖丽香, 谭志刚, 赵应红, 邓群, 陈亚梅 申请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