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中医汤剂产业标准化供药方案的制作方法
本供药方案既能保留中医汤剂用药随症加减的特性,又能让患者象服用成药一样服用汤剂药,让苦口良药成为历史。更重要的是这种供药方案使中医用药彻底步入了产业标准化生产,有益于中医用药现代化的发展。
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医用药主要分七种即丸、散、膏、丹、酒,露和汤剂。前六种早已进入产业化的生产流程广为使用,唯有汤剂——这一中医疗效最佳的用药品种至今尚延用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方法无法定型生产,这主要是因为其要求医生必须根据患者情况的差异,随诊调量对症下药,这也是成药的疗效无法达到汤剂药疗效的原因之一。另外,汤剂的煎熬麻烦,味苦难咽,常使患者望而却步,除非病情到了万不得已时才接受汤剂。由此大大影响了中医药的最佳疗效方法,不利于祖国医学的发扬光大。
为了让汤剂扬长避短,改善汤剂用药的现状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将新中医汤剂供药方案详细说明一、中医用药家族庞太,初期先从最常用的四百至八百味药材起步,首先将原生药材分别在各制药厂按药材各自的工艺特性炮制,参考中成药的加工方法单味加工成浓缩药丸或浸膏药片。为了能让患者方便服用,每丸(片)重量定为0.1克左右,由于汤剂疗效较快,适用于急症患者,丸(片)应该易溶于水,以便能尽快还原成汤剂。为了适应医生汤剂用药习惯和药房调剂方便,各药丸(片)所标重量必须代表其原生药的重量。
二、从统计中得知,中药常用量可分为三部分。1、小剂量药一般是0.03克至2克之间。2、大剂量一般在15克以上。3、最常用的是冲剂量,一般是0.5克至15克之间,初期先从中剂量改起。为了药房司药方便,就将0.5克定为最小含量药丸(片),其次就是2克和5克含量的药丸(片)。这样就可以用这三种药丸(片)满足汤剂处方中任何中剂量用药的量剂。其它大、小剂量今后可参照原理实施。
三、中医药有五行五色相生相克和十八反之说,为了使药房在司药中能及时发现医生处方用药的偶然失误,把危险降到最低点,在药厂加工时可将药丸(片)按五行原则分为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便于药房管理和司药。
此供药方案如能得到应用,将使汤剂供药也步入了产业标准化生产,保证了汤剂用药的质量和疗效,各药房不再为炮制和贮藏原生药而发愁,患者再不用为苦口良药而回避汤剂,医生也不必再为患者的回避而无奈的用成药替代良方,将让良医也有用武之地,做到随症加减用药,同时节省了大量药材,降低了医病药费,如能在各中药材产地分别建立单味药的丸(片)制药厂,那将使用药的成本降低,质量提高,而且使假冒伪劣药材不再有其市场。另外汤剂丸(片)药由于实行产业标准化生产在进入市场后,便于技术监督部门和医药管理部门的检察和管理。
权利要求
中医汤剂产业标准化供药方案,是一种新的汤剂用药系统,是把现代中医成药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技术应用在中医汤剂供药流程中,改变了传统中医汤剂使用原生药的方法,其主要特征如下1、将目前中医汤剂使用的原生药改为丸(片)药,所用丸(片)药是将每种原生药材单味加工成浓缩药丸或浸膏药片,并且易溶解于水。2、为了方便药房调剂和患者服用,其每丸(片)的重量,为0.1克,但其所代表的原生药量却是有差异的,目前设为三种含量即0.5克、2克、5克(各丸(片)的标重只是汤剂习贯使用的原生药的药量),使其方便医生传统的用药习惯。3、所述丸(片)药按中医五行之说,归纳为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便于药房归类管理和司药。4、所述丸(片)药为汤剂处方专用药,目前市场上的各别单味中药丸(片),不可与本系例药丸(片)混用,以防发生医疗事故。
全文摘要
所述的中医汤剂产业标准化供药方案,主要是将目前传统中医汤剂直接使用原生药调剂的习惯,改变为将原生药在各制药厂分别单味药加工成含药量不同的丸(片)供处方进行组合调剂。使中医汤剂用药也步入产业标准化生产,使其既能让医生随症加减用药,又能让患者服用方便,有益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文档编号A61K9/20GK1374116SQ0210829
公开日2002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8日
发明者付长伟 申请人:付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