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离轴反射率的浸入型反射偏振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  21

专利名称:具有高离轴反射率的浸入型反射偏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光学膜,其反射和透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由通过该膜内的微层之间的界面所反射的光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所确定,并且特定应用于此类膜与其他部件的组合,如适用于显示系统的部件。本发明还涉及相关的制品、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由多个微层构成的反射偏振片为人们所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面内折射率被选择为提供沿着面内阻光轴的相邻微层之间的显著折射率失配和沿着面内透光轴的相邻微层之间的显著折射率匹配,并且具有足够多的层以确保对于沿着阻光轴偏振的垂直入射光有高反射率,同时对于沿透光轴偏振的垂直入射光保持低反射率和高透射率。参见例如美国专利 No. 3,610, 729 (Rogers)、No. 4,446,305 (Rogers 等人)和 No. 5,486,949 (Schrenk 等人)。近来,3M公司的研究人员已经指出此类膜沿垂直于膜的方向(即ζ轴)的层对层折射率特性的重要性,并且已表明这些特性如何对膜在斜入射角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起重要作用。参见例如美国专利5,882,774(Jonza等人)。除了别的以外,Jonza等人教导了 如何调整相邻微层之间的ζ轴折射率失配(简称为ζ折射率失配或Δηζ)以便于构造布鲁斯特角(P偏振光在界面处的反射率变为零的角度)非常大或不存在的多层叠堆。这又便于构造这样的多层反射镜和偏振片其对P偏振光的界面反射率随着入射角增加而缓慢减小,或者与入射角无关,或者随着入射角偏离法向而增大。因此,可以获得在宽带宽对s偏振光和P偏振光均具有高反射率的多层膜(对于反射镜以任何入射方向,对于偏振片以选定的方向)。

发明内容
我们开发出这样的光学膜其能够对垂直入射光呈现类反射偏振片特性,对斜入射光呈现类高反射率镜特性。可针对宽带光提供这些特性,如延伸到可见光谱上的可见光。 此外,即使膜在层合构造中使用时也会有利地呈现这些特性,其中膜无空气间隙地接合至另一个或另外多个光学部件,使得该膜“浸入”折射率大于1的材料内并且光可在超临界角 (即比空气临界角倾斜度更高的角)下透过膜传播。此类构造的一个部件优选为光厚“超低折射率”(ULI)层。ULI层可在可见波长内具有例如从1. 1至1. 3或从1. 15至1. 25范围内的折射率。该构造可以包括其他光学部件,例如扩散片、光导装置和/或显示面板,或它们的元件。此类光学膜和层合构造可根据需要用于显示器中,以选择性地透射沿轴向或近轴方向传播且具有透光状态偏振的宽带光,同时大面积地大量反射在高倾斜角下传播的透光状态宽带光,并反射以任何角度传播的具有阻光状态偏振的宽带光。使透光状态的透射光局限于与轴向或近轴方向相对应的传播角度的相对较窄或压缩锥形可有利地用于增强显示器的轴向亮度和对比率,在以下情况下尤为如此在回收腔或系统中使用膜或层合物,使得反射光(无论是透光状态还是阻光状态)的至少一些可由另一个部件反射并转换为透光状态的轴向或近轴向光时。对于显示器制造商和供应商来说,将一种或多种光学膜与其他显示器部件合并在层合构造内在许多方面可能是有利的,如加速和简化制备过程、降低库存以及降低成本。然而,消除通常与光学膜主表面接触的空气层并将该空气层更换为光学膜“浸入”其中的其他光学介质可能会在设计方面提出挑战。斯涅尔定律对于抑制光在超临界角下透过膜的传播不再起作用。超低折射率(ULI)涂层或其他光厚层可接近空气间隙,但此类层仍有效地允许光在超临界角范围内传播本专利申请因此特别公开了包括多个微层和光厚低折射率层的膜构造。多个微层可配置成随在包括可见波长的延伸波长区域范围内的角度和偏振的变化而选择性地透射和反射光,所述微层限定第一偏振的垂直入射可见光的透光轴以及第二偏振的垂直入射可见光的阻光轴。另外,微层优选还具有如下特征,即在倾斜角下的反射率增加,从而在压缩视锥内透射第一偏振的可见光。光厚低折射率层优选具有超低折射率,如从1. 1至1. 3或从1. 15至1. 25,并以某种方式连接到微层从而限制高度倾斜光在微层中的传播(如这样的情况,其中低折射率层设置在微层和高度倾斜光的源极之间),或将此类高度倾斜传播光重新导向回微层(如这样的情况,其中微层设置在低折射率层和高度倾斜光的源极之间)。另外,本专利申请公开了膜构造,该膜构造包括多层光学膜和附接到该多层光学膜的光厚低折射率层。光学膜优选地被配置为基本上作为可见光在垂直入射角度的反射偏振片以及基本上作为可见光在倾斜角度的反射镜工作。光厚低折射率层对于可见波长优选通过超低折射率来表征,如,从1. 1至1. 3或从1. 15至1. 25范围内的折射率。本文还讨论了相关方法、系统和制品。本专利申请的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通过下文的具体描述将显而易见。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上述发明内容理解为是对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主题的限制,该主题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定,并且在审查期间可以进行修改。


图1为显示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为图1的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该系统已通过添加本文所公开的层合物和/ 或膜进行了修改。图3a_c为在其中涂敷了其他层的简化分层膜的一系列示意性侧视图,演示了在给定光学介质中浸入膜的概念;图4为给定层中光传播的角范围或锥形的透视图,示出了将该层浸入除空气之外的介质时锥形的拓宽;图5为多层光学膜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为反射偏振膜的示意透视图;图7a为方向半球的透视图,其中半球上的任何点均表示膜内光传播的方向,通过极角θ和方位角Φ来表征;图7b为图7a的方向半球的透视图,对于具有透光状态偏振的光,以简化方式示出了本文所公开的双轴准直多层反射偏振膜的透射特性;
图7c为与图7b类似的透视图,但对于具有透光状态偏振的光,以简化方式示出了单轴准直多层反射偏振膜的透射特性;图8a为浸入超低折射率介质中的多层反射偏振膜的所计算内部反射率的曲线图,该反射率随超低折射率介质的入射角变化而变化;图8b为图8a的膜右侧谱带边缘的计算波长的曲线图,该计算波长随阻光状态偏振光和透光状态偏振光,以及每种情况下的s偏振分量和P偏振分量在超低折射率介质中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图9为某些多层光学膜沿两个正交方向的层对层折射率差值的曲线图;图10和图11为浸入超低折射率介质中的附加多层反射偏振膜的所计算内部反射率的曲线图,该内部反射率随此类介质中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图12和13为整合了本文所公开的至少一个光厚超低折射率层和多层反射偏振膜的层合构造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4为图13的层合构造的示意性正视图或俯视图;图15为包括显示面板和多层反射偏振膜的层合构造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6-18为包括显示面板、多层反射偏振膜以及光厚超低折射率层的层合构造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9为包括光导装置、多层反射偏振膜以及光厚超低折射率层的层合构造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0a_b为一个膜实例的透射率对波长数据的曲线图;图21为另一个膜实例的透射率对波长的曲线图;图22为组合的显示面板/背光源层合物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3a_j为各种层合物实施例的对比度和亮度的图;以及图M为四种不同膜样品的摘要信息的曲线图。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适用于显示器、背光源、发光体等的大多数光学膜具有光学透射和反射特性,其随着光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特别为特定介质(通常为空气)中特定范围的入射角和 /或出射角设计了多层光学膜,其包括多个足够薄的微层,以使得从多个微层界面反射一些光以发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从而得到所需的反射或透射特性。相似地,也特别为空气中特定范围的入射角和/或出射角设计了表面结构化膜,例如棱镜增亮膜。对于空气中的给定入射角而言,此类光学膜的传播角和出射角通过熟知的方程式(例如用于折射的斯涅耳定律)或其他方程式(例如用于衍射光栅的那些方程式)确定。用于液晶显示器(IXD)应用中的许多光学膜被设计用于空气中,即光在一系列入射角下从空气照射膜的第一主表面,并且光在一系列出射角下脱离膜的第二主表面进入空气中,并且入射角或出射角中的一者或两者均在空气中涵盖0°至90°的范围。此类膜可说成“光学浸入”空气中。即使肉眼难以观察到任何空气层,事实也可能如此。例如,如果将一种光学膜放在另一种光学膜上,在肉眼看起来两种膜可能在其整个主表面上基本接触。 然而,此类膜通常只在有限数量的点处相互接触,并且基本上在膜的主表面之间维持光厚空气间隙,即,厚度显著大于所关注光波长的空气间隙。降低LCD显示器和其他产品成本和/或设计改进(例如减小的产品厚度)的市场力量可形成这样一种期望,即辨识和消除不必要的部件以及将各个部件组合为一个或多个封装组。就光学膜而言,这种期望可导致这样一种尝试将光学膜固定或附连到一种或多种其他膜或系统部件上以形成层合构造,其中层合物的元件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空气间隙。图1示出了包括显示组件112和背光源114的典型显示系统110的示意性侧视图,该显示系统位于笛卡尔x-y-z坐标系背景内以便于参考。如果系统110为IXD,则显示组件112可包括夹在正面和背面吸收型偏振片之间的液晶(LC)显示面板,所述LC显示面板还包括玻璃面板平板,在该玻璃面板平板之间设置有液晶材料,该液晶材料具有电极结构阵列和色彩过滤器格栅以形成各个可寻址图形元件(像素)。控制器116通过连接116a 连接到显示组件112以适当驱动电极结构,从而生成观察者118可察觉到的合适图像。背光源114的类型可为“侧光式”,这种情况下在其观察区域外沿背光源的一个或多个边缘或边界布置一个或多个LED、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或其他合适的光源120a、120b。或者,背光源的类型可为“直接照明式”,这种情况下可在扩散板或其他合适元件后的观察区域中布置一个或多个此类光源120c、120d、120e。在任何情况下,背光源114都会对应于显示组件 112的观察区域在大型输出区域IHa提供光。背光源提供的光通常为白光,即它包括红色、 绿色和蓝色光谱分量(或光谱分量的其他合适混合)的适当平衡,以使得光在观察者看来至少为标称白色。显示系统110通常也在显示组件112和背光源114之间或系统内的其他位置包括一种或多种光学膜或其他部件。根据显示系统的类型,此类部件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偏振片(包括如吸收型偏振片和/或反射偏振片)、扩散片(包括如扩散板、增益扩散片、体积扩散片和/或表面扩散片)和/或棱镜增亮膜(包括如3M公司(St. Paul, Minnesota, USA)所提供的多种Vikuiti BEF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此类膜通常用于通过以下方法来增强显示系统的效率和/或亮度反射远离显示组件的“不可用光”(即不会有助于所需系统输出的光,不管是因为它属于将被显示组件112中的后部吸收型偏振片所吸收的偏振还是因为它在不合适的角度下传播),然后通过例如漫射、镜面或半镜面反射器将该反射光的一部分作为“可用光”(即可有助于系统输出的光)重新导向回显示组件。光的此类反射和重新导向在显示系统中提供至少一定程度的光循环利用,该光循环利用一般通过箭头122a、 122b指示。通常布置在显示组件112和背光源114之间或设置在其他位置的膜和部件可在没有空气间隙的上述层合构造中备用。此类层合构造在图2的显示系统210中总体示出。除了层合构造之外,系统210可与图1的系统110大体上相同,包括其上述多种置换,并且类似的附图标号用于指示类似的元件,为了简便起见,未提供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图2的显示系统将一种或多种光学膜无空气间隙地接合至其他膜或部件,从而得到所示的一种或多种层合物212a、212b、212c。在该图中,层合物21 无空气间隙地附接到显示组件112 (或其部件),层合物212c无空气间隙地附接到背光源114(或其部件)。在一些情况下,可提供这样的层合物212b,其将一种或多种光学膜附接到其他膜或部件,并且两者间不带空气间隙,但可通过空气间隙将其与显示组件和背光源间隔开。根据要包括在层合物中的光学膜类型,消除空气界面或空气间隙可能会带来光学膜操作问题,也可能不会带来这样的问题。在以下情况下膜可继续按其在层合之前(即消除空气间隙之前)的方式工作在光进入过程中或者光进入一个主表面之后并退出膜的另一个主表面之前,要接合的每个膜或部件不大量散射或以其他方式重新导向光。然而,当光透过不平坦表面或透过与膜不平行的表面进入膜时,膜可能不会正常工作。此情况的一个实例为涂敷到Vikuiti DBEF多层反射偏振膜上的BEF棱镜。BEF棱镜膜和DBEF膜均设计用于空气中,但当通过利用如光学粘合剂光学连接两种膜的平坦表面来消除空气间隙时, 不会发生功能缺失。另一个实例为层合至吸收型偏振膜的Vikuti DBEF膜。在上述两个实例中,消除空气间隙不会对透过受影响的膜传播的光的角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换句话说, 可以说层合构造中的各种光学膜均光学浸入空气中,即使其主表面可能与空气不接触亦如此。下面结合图3a-c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在其他情况下,层合物中提供至少一种生成高度倾斜光的膜或部件,并且与此类高度倾斜光结合消除空气间隙会产生以下影响导致“超临界”光透过所关注的光学膜传播,并以某种方式退出层合物,从而降低系统性能。所谓“超临界”光是指以某一角度透过膜传播的光,与使用平坦、平滑空气/膜界面从空气照明所达到的角度相比,该角度倾斜度更高。这样,当膜光学浸入空气中时,从空气照射膜主表面的光的最大入射角为90度。此类掠入射光以临界角θ。折射到膜内,该临界角取决于膜的折射率。临界角通常为最倾斜的角,光将以该角度在膜内传播。对于允许超临界光透过光学膜传播并最终从层合构造射出的层合构造,可以说光学膜光学浸入折射率比空气高的介质中。下面结合图3c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申请的上下文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描述为“光学浸入”的膜或部件被假定为光学浸入折射率大于空气的介质中。例如使用折射率接近1. 5的常规光学粘合剂将BEF棱镜膜层合至背光源的扩散板或LCD面板时,可出现此种情况。在上述两种情况下,BEF膜的入射角和出射角均会受到层合粘合剂折射率的很大影响,该折射率与空气折射率显著不同。当使用常规光学粘合剂将扩散片层合至反射偏振片的一侧,然后将其另一侧层合至LCD面板时,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光学粘合剂将扩散片内生成的高度倾斜光作为超临界光透射到反射偏振片内,其可进一步透射到LCD面板内。由于反射偏振片和LCD面板通常均未设计成可适应此类高度倾斜光,因此这可导致偏振片和LCD面板内的大量内部散射光引起的性能降低,继而又可导致更低的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即使重新设计反射偏振膜来处理较大范围内的入射角,例如通过显著拓宽已经较宽的多层叠堆反射偏振片的反射谱带(如,通过增加微层数量并延伸表征微层的厚度梯度的上限),此类经重新设计的膜仍将继续通过较大范围的角透射光的透光轴偏振,并且举出的问题仍不会得到解决。为了使与层合构造中超临界光传播的相关问题减至最少,期望利用某材料层,从光学设计观点来看,该材料层尽可能密切类似于空气间隙,如,对于光厚光路的光具有高度透射性并且其折射率接近1.0的材料层。换句话说,需要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可采用表面对表面模式物理附连透射光学部件,同时仍将入射角和出射角限制为相当于空气的那些角度。最近已经开发出了具有良好机械完整性和低雾度的超低折射率膜。此类膜可涂敷到几乎任何光学膜上,以便接近空气间隙,然后可应用任何常规光学粘合剂将被涂敷膜与系统内的另一个部件接合在一起。合适的超低折射率材料在例如以下美国专利申请中有所描述提交于2009年4月15日并具有序列号61/169466的“Optical Film”(光学膜)(代理人案卷号NO.65062US002);提交于2009年4月15日并具有序列号61/169521的 “Optical Construction and Display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光学构造禾口米用i亥光学构造的显示系统)(代理人案卷号No. 65354US002);提交于2009年4月15日并具有序列号 61/169532 的 ‘‘Retroref lecting Optical Construction” (回射光学构造)(代理人案卷号No. 65355US002);提交于2009年4月15日并具有序列号61/169549的"Optical Film for Preventing Optical Coupling”(用于抑制光学耦合的光学膜)(代理人案卷号 No. 65356US002);提交于 2009 年 4 月 15 日并具有序列号 61/169555 的‘‘Backlight and Display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背光源和采用该背光源的显示系统)(代理人案卷号No. 65357US002);提交于2009年4月15日并具有序列号61/169427的‘‘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with Reduced Defects”(具有减少缺陷的涂层的处理和设备)(代理人案卷号No. 65185US002);提交于2009年4月15日并具有序列号61/1694 的"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 Nanovoided Article,,(用于中空纳米制品的处理和设备)(代理人案卷号No.65046US0(^);以及提交于2009年10月22日并具有序列号 61/254,243 的"Optical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光学构造及其制备方法)(代理人案卷号No. 65619US002),上述专利申请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超低折射率材料也可使用凝胶型热解法二氧化硅制备。超低折射率材料在可见波长内可具有例如从1. 1至1. 3或从1. 15至1. 25范围内的折射率。如下面进一步所述,超低折射率材料还可呈现出折射率中的梯度。例如,该材料的形式可以是包含粘结剂和多个粒子的梯度膜或层,其中粘结剂与多个粒子的重量比不小于约1 2。梯度光学膜还可包括具有局部体积分率的多个互连空隙,其中多个互连空隙的局部体积分率沿着膜的厚度方向变化,从而得到沿着此类厚度方向变化的膜内的局部折射率。参考了美国专利申请No. XX/XXX,XXX, "GRADIENT LOW INDEX ARTICLE AND METHOD”(梯度低折射率制品和方法)(代理人案卷号 No. 65716US002),以及美国专利申请 No. XX/XXX,XXX,“PR0CESS FOR GRADIENT NAN0V0IDED ARTICLE”(梯度中空纳米制品的处理)(代理人案卷号No. 65766US002),两者皆随同本专利申请于同一天提交并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此类超低折射率材料可用于层合物中,该层合物包括角敏光学膜,从而可将此类膜以机械和光学方式耦合到其他膜或部件,同时将超临界光传播的有害效应降到最小。然而,即使当在层合构造中使用一种或多种此类超低折射率材料层时,超临界光传播的效应仍可在系统性能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实际上可显著降低系统性能,除非适当处理多层光学膜和/或其他角敏光学膜的设计方面。对用于支持超临界光传播的层合物中的多层反射偏振膜具体设计考虑事项进行讨论之前,我们参见图3a_c以示出将膜光学浸入除空气之外的介质中的概念。图3a_c为在其中涂敷了其他层的简化分层膜的一系列示意性侧视图,演示了在光学介质中浸入膜的概念。在图3a中,基础膜构造310基本由分层膜312组成,该分层膜两侧均暴露于折射率为no的介质,该介质被假定为空气( = 1.0)。为方便讨论,Iitl以及这些图3a-c中示出的其他折射率被假定为具有各向同性。此外,膜312示出为仅具有两层 常规低折射率光学材料的第一层,例如折射率Ii1为约1. 5或更高的聚合物;以及常规较高折射率光学材料的第二层,折射率n2也为约1. 5或更高的其他聚合物,但n2基本上大于ηι。 膜312具有第一主表面312a、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开的表面或界面312b、以及第二主表面312c。表面31 暴露于厚空气层314,而表面312c暴露于另一个厚空气层316。仍然参见图3a,光从下方,即从空气层314,入射在膜312上。入射光大体上沿着示出的ζ轴行进,其可与膜312的厚度维度垂直,但入射光包括可能的最宽范围内的光线传播方向,包括被导向为与ζ轴平行的光线、被导向为与ζ轴成适度倾斜角的光线、以及被导向为与ζ轴成极端倾斜角的光线,后者事实上与ζ轴垂直,使得它们以掠入射照射表面312a。 这一可能的入射角最宽范围以5向箭头符号305表示。在一些情况下,与符号305相关的光分布可为准朗伯曲线,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具有差异非常大的分布。在任何情况下,符号 305的光分布均包括在半球上沿可能路径的所有方向(或立体角度)行进的一定量的光。现在跟随该入射光的传输路线从空气层314穿过膜312到达相对空气层316。在此过程中,我们集中于多个界面处的折射,并且为简单起见而忽略反射。表面31h、312b、312c均被假定为是平坦而光滑的,并且与ζ轴垂直。这样,当来自空气层314的入射光照射在主表面31 上时,根据斯涅耳定律,即IitlSin θ Q = nlSin θ 该入射光会折射到膜312的第一层内。由于入射光包含入射角在= 0至度范围内变化的光线,因此折射的光将包含折射角(或传播角)在θ工=0至θ工=θ。i范围内变化的折射光线,其中θ。i为第一层材料的临界角,g卩euZarcsind/rO,因为Sin(90) =1并且 =1。第一层中所有折射光线的集合由半角为θ cl的锥形表示。折射光通常沿着ζ轴前进并遇到表面或界面312b,此时光进入第二层时会发生第二折射,所述第二层的折射率为n2。第二折射再次遵从斯涅耳定律,并在一系列传播方向或角度θ 2范围内在第二层内生成折射光,其中θ2在从02 = 0至θ2= θ。2范围内变化。 角度θ。2为第二层材料的临界角,即θ。2 = arcsin(l/n2)。第二层中所有折射光线的集合由半角为θ。2。的锥形表示。由于折射率η2被假定为大于折射率H1,因此角度θ。2显示为小于I。第二层中的折射光进一步前进,直至遇到主表面312c为止。这时,当光从第二层进入空气层316时,会发生另一折射。再次根据斯涅耳定律,第二层中光的传播角θ2范围由进入空气层316的传播角范围内的折射改变,所述传播角在0至基本90度的范围内,再次由符号305指示。因此,在穿过膜312的过程中,来自空气的半球状入射光在膜的不同材料层中被转换为光的锥形分布,然后在另一空气层中恢复为半球状传播光。材料层中锥形分布的半角与各自材料的临界角相等。现在参见图北,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膜构造320的示意性侧视图。膜构造320包括图3a的双层膜312,但在膜312的每一侧添加了一层超低折射率材料,其具有折射率η。’, 以生成构造320。折射率η。’大于空气折射率,但显著小于低折射率ηι。折射率为η。’的材料的第一层322涂敷到膜312的表面312a,折射率为η。’的材料的第二层3Μ涂敷到膜312 的表面312c。与层322、3M结合的初始膜312现在形成新的膜,该膜具有暴露于空气的平坦、平滑主表面322a、3Ma,表面322a、324a与表面312a_c平行。仍然参见图北,光从下方,即从空气层314,入射在构造320上。如图3a中,入射光大体上沿着ζ轴行进,但随着光线跨越入射角的可能最广范围,再次由5向箭头符号305 表示。我们跟随该入射光的传输路线从空气层314穿过构造320的不同层进入相对的空气层 316。当来自空气层314的入射光照射在主表面32 时,根据斯涅耳定律,其会折射到超低折射率材料层322中,即IitlSin θ Q = nQ’ sin θ。’。由于入射光包含入射角在θ Q = 0 至θ ^ 90度范围内变化的光线,因此折射光包含折射角(或传播角)在QcZ=O至Qtl ’ =θ μ范围内变化的折射光线,其中θ Μ为超低折射率材料的临界角,8卩e^zarcsind/ ’)。层322中所有折射光线的集合由半角为θ μ的锥形表示。此折射光随后前进穿过构造320的其余部分。在此过程中,每个不同层中表示传播方向范围的角度锥形由斯涅耳定律确定。可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很容易地推断出光从层 322前进到层324时,传播方向锥形的半角在Θ。。至0。1至0。2至Θ。。之间变化,如图北所示。从层3Μ折射入空气层316的光再次被折射入传播角305的可能最广范围。将图3a和北进行比较,发现向膜312中添加层322、3M对改变膜312内部的传播方向范围没有任何影响。对于膜312的两个层中的每一个而言,传播锥形的半角均保持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用于层322、324的折射率为何,此结果都将相同。因此,尽管膜 312和空气之间存在层322、324,我们还是将膜312表征为仍光学浸入空气中。现在参见图3c,此处我们具有与构造330基本相同的膜构造330,不同的是层322、 3M被层332、334替代。层332、334具有与层322、3M相同的超低折射率。然而,图北的平坦、平滑主表面32h、3Ma被粗糙主表面33加、33如替代,这会形成显著扩散效应。因此, 从空气层314照射在主表面33 的半球状分布入射光线在层332中以所有传播角(参见符号30 折射和扩散,而不会如同图北中的情形一样局限于半角θ c0的锥形。层332中传播角的此扩展范围通过斯涅耳定律在界面31 处形成膜312第一层中的传播方向锥形, 其半角θ。/显著大于图北中的对应半角θ clo具体地讲,θ。/ = arcsin(n0' Ai1)。当此光进入膜312的第二层时,其会在表面312b处折射以在第二层中生成传播方向锥形,该锥形还相对于图北中的对应锥形进行扩展。半角θ。2按照θ。2’ = arcsin(n0' /n2)进行计算。根据斯涅耳定律,此光在表面312c处以所有角折射到超低折射率层334,并且此光又借助粗糙主表面33 以所有角折射和扩散到空气层316内。将图3c与图3a和图北进行比较,发现与构造320、310相比,在构造330中光能够以更倾斜的角度在膜312的层中传播。由于光能够从超低折射率层332以所有角度照射在膜312上,并且由于以任何此类角度进入膜312的光能够通过层334、316离开膜,因此图 3c中的膜312可以说成是光学浸入折射率为η:的超低折射率材料中。图4为给定层中光传播的角范围或锥形的透视图,示出了将该层光学浸入除空气之外的介质中时锥形的拓宽。因此,锥形410的半角为层材料的临界角Θ。。这是当层光学浸入空气中时可能的光传播方向范围。如果层光学浸入折射率大于空气的介质中,则光传播方向的范围扩展至较宽锥形412,半角为Θ。’。这两个锥形(或立体角度)之间的差值在图4中由微分角egap表示。传播方向位于该间隙中的光表示这样的光,可能不会针对它设计层或层所属的膜以进行处理。现在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多层光学膜,其可用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光厚超低折射率层的层合构造中,以使得该多层光学膜可认为是光学浸入超低折射率材料中。一般来讲,我们首先概括描述多层光学膜的功能,并在稍后描述特定设计特性,其允许多层光学膜用作具有倾斜角反射或准直特性的光学浸入型反射偏振片。图5仅示出多层光学膜500的两层,该光学膜通常将包括几十或几百个以一个或多个邻接组排列的此类层。膜500包括单独的微层502、504。这些微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特性,以使得一些光在相邻微层间的界面处被反射。微层很薄,足以使多个界面处反射的光产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以使膜具有所期望的反射或透射特性。对于设计成在紫外线波长、可见波长或近红外波长反射光的光学膜,每个微层的光学厚度(即,物理厚度乘以折射率)通常小于约Ιμπι。然而,也可以包括更厚的层,例如膜外部表面的表层,或设置在膜内用以将微层组分开的保护边界层。多层光学膜500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取决于各个微层的折射率、微层总数以及微层的厚度。每个微层(至少在膜的局部位置)可以通过面内折射率nx、ny和与膜的厚度轴相关的折射率nz加以表征。这些折射率分别表示所讨论的材料对于沿相互正交的χ轴、y轴和ζ轴偏振的光的折射率(参见图5)。在实践中,通过审慎的材料选择和加工条件来控制折射率。膜500的制作方法是 将通常有几十或几百层的交替层叠的两种聚合物A和B共挤出,然后可任选地将该多层挤出物通过一个或多个倍增用模具,接着对挤出物进行拉伸或者以其他方式对挤出物进行取向,以形成最终的膜。所得膜通常由几十或几百个单独的微层组成,调整微层的厚度和折射率,从而在所期望的光谱区域(如可见光区或近红外光区)形成一个或多个反射带。为了通过适当数量的层来获得高的反射率,相邻微层针对沿χ轴偏振的光的折射率差值(Δηχ) 可为例如至少0. 05。如果希望对两个正交偏振状态的光具有高的反射率,那么相邻微层对于沿y轴偏振的光也具有例如至少0. 05的折射率差值(Δ ny)。如果需要,还可以调整针对沿ζ轴偏振的光的相邻微层间的折射率差值(Δηζ),以便得到斜入射光的P偏振分量的期望反射特性。为了方便解释,在多层光学膜的任何关注的点处,X轴都可认为是在膜的平面内取向,使得面内Δη的量级为最大。因此,Any的量级可以等于或小于(但不大于)八~的量级。此外,在计算差值Δηχ、Any、Anz时,对开始材料层的选择由非负值这样的要求来确定。换句话讲,形成界面的两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值为Δ η」=nij-ri2j,其中j = χ、y或ζ并且其中选择层标号1,2,以使得nlx彡n2x,即 Δηχ > 0。为了保持对以倾斜角度入射的ρ偏振光的近轴向反射率,各微层之间的ζ轴折射率失配Δηζ可以控制为显著小于面内折射率最大差值Δηχ,使得Δηζ<0.5*Δηχ。或者, Δηζ^0. 25*Δηχ。量级为零或几乎为零的ζ轴折射率失配产生了微层之间的这样的界面 取决于入射角,该界面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常数或几乎为常数。此外,ζ轴折射率失配八112可以控制为与面内折射率差值Anj^g比具有相反的极性,g卩,Δηζ<0。此条件会产生这样的界面,该界面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大,如同对s偏振光的情形一样。为了提供偏振膜并使Tblock(O)显著小于Tpass (0)以及对s偏振和ρ偏振光透光轴光提供高反射率并具有适当的层数,可以调整膜材料和折射率,使得Δηχ大于约0. 1, Any大于约0. 05,并且Δηζ小于约-0. 05。如果给定多层膜中所有微层的厚度被设计为相同厚度,则膜将会在狭窄的波长带内提供高反射率。如果该波长带位于可见光谱中的某个位置,那么此类膜看起来将高度着色,并且色彩将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显示器应用背景中,通常会避免呈现显著色彩的膜,但在一些情况下,给定光学膜引入少量色彩以校正系统中其他位置的色彩不平衡也许会有助益。多层膜可通过以下方式在例如整个可见光谱内提供宽谱带反射率和透射率对微层(或更精确地,光学重复单元,其通常对应相邻微层对)进行调整以具有光学厚度范围。通常,微层沿着ζ轴或膜的厚度方向排列,在膜或组的一侧排列一个最薄的光学重复单元,在另一侧排列一个最厚的光学重复单元,其中最薄光学重复单元反射反射谱带中的最短波长,最长光学重复单元反射最长波长。在美国专利6,157,490 (Wheatley等人)中对多层光学膜中的厚度梯度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包括调整厚度梯度从而得到锐化谱带边缘。本发明所公开的多层膜有利地具有有足够带宽的反射谱带,使得它们在超低折射率(ULI)介质内以大多数角度反射可见光谱大部分区域内的波长的光。适用于多个显示器和发光体的可见光谱对一些系统延伸至约630nm,对其他系统延伸至650nm,并对一些最高色域系统延伸至高达670nm。由于任何ULI/聚合物界面处接近90度的高菲涅耳反射率, 在这些最高角度下将不会透射很多光。因此,在ULI中,θ = 75度时膜对ρ偏振光的透光轴右侧谱带边缘(RBE)有利地高于约650nm。因此对于折射率为1. 2的ULI,膜透光轴的最小RBE在垂直入射角度时有利地为至少950nm。对于IXD显示器中的改进对比度和色彩平衡,这些膜对P偏振光的透光轴RBE在垂直入射角度时有利地高于IOOOnm或高于1050nm 或高达llOOnm。如果ULI的折射率为1. 15,则对ρ偏振光的透光轴RBE在垂直入射角度时有利地大于至少约900nm,并且更有利地大于950nm或甚至lOOOnm。对于高于1. 15或1. 2 的ULI折射率,膜的右侧谱带边缘有利地成比例升高。多层光学膜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制备。通常,制备涉及以下过程将聚合物材料加热至其熔化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上,将熔融聚合物供给到多层供料头内,使用一个或多个膜倍增器可任选地倍增层,通过膜挤出模头传送熔化材料,将离开模头的挤出物浇铸到浇铸轮上,并沿着一个或两个膜方向拉伸或以其他方式对浇铸膜进行取向。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 5,882,774 (Jonza等人)和No. 6,783,349 (Neavin等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使用层倍增器制备膜。尽管层倍增器极大地简化了生成大量光学层的过程,但倍增器可能会使各个所得的层组产生对于各层组而言不相同的畸变。因此,对于各层组而言,任何对供料头中所产生层的层厚度分布的调整均不相同,即,不能同时对所有层组进行优化以产生无光谱畸变的均勻平滑的光谱。从而,对于低透射和反射色彩,使用通过倍增器制备的多层组膜可能难以形成最佳分布。如果在供料头中直接生成的单一层组中的层数目不能提供足够的反射率,则可以将两个或更多个此类膜附接到一起来增加反射率。在PCT专利公开 WO 2008/144656 (Weber等人)中对层厚度控制进行了进一步讨论,以对低色彩膜提供光滑光谱反射率和透射率。用于多层光学膜制备的材料通常为聚合物材料,该材料至少在可见和几乎可见波长以及对膜内的典型光路距离吸收率非常低。因此,多层膜对给定光线的反射百分比R和透射百分比T通常基本互补,即,R+T ^ 100%,通常精确性在约1 %内。因此,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文所公开的具有高反射率的多层光学膜可被假定为具有低透射率,并且反之亦然,同时本文所公开的具有低反射率的多层光学膜可被假定为具有高透射率,并且反之亦然,并且所报告的反射率或透射率值可被假定为也通过关系R+T ^ 100%各自对反射率或透射率做出报告。考虑光学膜透射和反射特性时要牢记的另一个问题为,是否要将膜最外侧正面和背面主表面处的表面反射贡献考虑在内。此类表面反射在垂直入射角度下可能相对较少, 如,总反射率为约10%,但在高度倾斜角下可大很多,并且可在S和P偏振分量之间有很大差异。就本专利申请而言,本发明所公开的光学膜优选但未必旨在结合到层合构造内,在这种情况下,膜外部主表面的至少一者并且可能两者将与除空气之外的光学材料接触。因此,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文所报告的反射和透射特性不包括在膜最外侧正面和背面主表面处的表面反射贡献。此类值有时称为“内部反射”和“内部透射”以将其与“外部反射”和“外部透射”区分开,后者确实包括前表面和背表面反射率的贡献。然而,除非另外指明,否则即使本文不使用术语“内部”,本文所讨论的反射和透射特性也应该被假定为内部反射和内部透射值。不管处理的是计算机建模光学膜还是特性在实验室中测量的实际膜,内部反射和透射特征均可容易地确定。就建模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的计算值而言,通过省略计算来自所计算值的那些表面反射率易于实现这一点。反射光谱及其所有特征,例如任何角度下的反射率以及用于双折射多层膜的谱带边缘,均可使用Berremen和kheffer的Wiys. Rev. Lett. 25,577(1970)中的4X4叠堆码进行计算。在由Azzam和Bashara编写、Elsevier kience,Holland 出版的著作“Ellipsometry and Polarized Light”(椭圆光度法和偏振光)中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就反射率或透射率的测量值而言,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内部反射和透射特性在空气中对膜进行测量,并减去仅表示表面反射率的计算值或测量值。例如,给定具有比微层厚得多的平滑透光表面层的多层膜,该表面层的折射率可以测量。一旦表面层的折射率已知,就可通过使用本领域所熟知的数学公式从测量的总反射率中减去表面反射率。在空气中,在垂直入射角度(0度)以及较高角度(例如60度)下该方法效果很好。在空气或在实例的较高折射率(例如折射率1. 2)介质中90度下的相同膜的反射率可通过以下方法直接测量将折射率已知的玻璃棱镜光学耦合至膜的两侧,并在适当的角度下测量反射率,其可使用斯涅耳定律轻松确定。折射率为约1. 5至1. 7的玻璃棱镜适用于这些测量。此类玻璃棱镜和这些聚合物膜之间的界面反射率在接近45度的角处很小,但如果有必要更准确地测量多层光学膜的内部反射率,则可很容易地对其进行计算。准确测量膜的透射而不是反射通常更加容易,特别是在非零度角处。由于在所关注的膜中光的吸收率相对很小(对于垂直入射光通常小于),因此可以只测量透射率值 T并假定R= 1-T。如果吸收率大于约若干百分比,则可在垂直入射角度下通过单独测量R 和T进行测量。然后可以容易地估算更高角度下的吸光度,此时反射率可计算为R=I-A-T, 其中R、A和T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并且1 = 100%。本文所公开的多层光学膜对垂直入射光呈现偏振特性,对高度倾斜光呈现多种反射和透射特性。这些特性的讨论需要参考引用以下各种术语来表示的参数“透光”偏振 (以及“透光”轴、“透光”平面等)、“阻光”偏振(以及“阻光”轴、“阻光”平面等)、s偏振以及P偏振。为清楚起见以及为帮助读者避免混淆这些术语,现在将提供这些术语的详细讨论。对于传统的偏振膜,可以认为光是在两个正交平面内偏振,其中光的电矢量(其横向于光的传播方向)位于特定偏振平面内。此外,可以将给定偏振态的光线分解为两个不同的偏振分量Φ偏振光和s偏振光。P偏振光为在光线入射平面和给定表面内偏振的光,其中入射平面为包含局部表面法向矢量和光线传播方向或矢量的平面。例如,图6示出了光线610,该光线以入射角θ入射到标准偏振片602上,从而形成入射平面612。偏振片602包括平行于y轴的透光轴604和平行于χ轴的阻光轴606。光线610的入射平面612平行于阻光轴606。光线610具有位于入射平面612内的ρ偏振分量和与入射平面612正交的s偏振分量。ρ偏振光线610具有平行于偏振片602的阻光轴 606的矢量分量,因此将基本上被偏振片反射,而s偏振光线610平行于偏振片602的透光轴604并且将由偏振片至少部分地透射。此外,图6示出了在入射平面622内入射到偏振片602上的光线620,其具有平行于偏振片602的透光轴604的矢量分量。因此,光线620的ρ偏振光平行于偏振片602的透光轴604,而光线620的s偏振光平行于偏振片602的阻光轴606。因此,假设偏振片602 为理想偏振片,其对于在阻光轴上偏振的光在所有入射光角度下反射率为100%,并且对于在透光轴上偏振的光在所有入射光角度下反射率为0%,则偏振片透射s偏振光线610和ρ 偏振光线620,而反射ρ偏振光线610和s偏振光线620。换句话讲,偏振片602将透射ρ 和s偏振光的组合。如本文进一步所述的那样,ρ偏振光和s偏振光的透射和反射量将取决于偏振片的特性。我们在下面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更全面地说明如何调整多层光学膜中的相邻微层之间的折射率关系以生成适于用作光学浸入型反射偏振片的光学膜,所述膜对于“透光”偏振态的斜入射光还有利地呈现出反射率的显著增加。对于斜入射光的显著反射率增加可以设计成仅在一个入射平面或两个正交入射平面内进行,并且在其中任一种情况下均可在循环利用系统中使用以帮助将光局限或“准直”在较窄视锥(由于在至少一个入射平面内,或在两个正交入射平面内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离轴高反射率和低透射率)内,从而在显示系统中得到增加的亮度和/或对比度,或以便使来自发光体的光准直。读者应该理解,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反射偏振膜使用时,术语“准直”会广义地使用,同时应该理解,膜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与至少部分地循环利用偏振膜所反射的一些光的其他反射膜或漫射膜或元件结合。因此,当偏振膜对于垂直入射光具有高透射率而对于高度倾斜光具有低很多的透射率 (更高反射率)时,反射的倾斜光的至少一些可沿倾斜度更低的方向被系统中的另一个光学元件再次反射回偏振膜,使得现在更可能被偏振膜透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始高度倾斜光被偏振膜透射时会“转变”为低倾斜度的光,并且偏振膜可以说成使照射到其上的光“准直”。本文提供了图7a_c,以示出本发明所公开层合物中使用的浸入型多层反射偏振片的一些期望的透射和反射特性。在图7a中,示出了方向半球的透视图。半球上的任何点均表示光传播的一个方向,通过极角θ和方位角Φ来表征。ζ轴垂直于膜的平面。为了图7a_c的目的,角度Θ、Φ 被假定为在光厚超低折射率(ULI)材料中进行测量(因此有时称为θ low Φ1μ index), 而无论将该ULI材料层相对于其反射和透射特性为我们所关注的多层光学膜放置在何处。 例如,ULI层可以与多层光学膜相邻并设置在多层光学膜和光源之间。或者,ULI层可以与多层光学膜相邻但设置在其相对侧。或者,在层合构造中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其他膜或部件将ULI层与多层光学膜分开,但两者间没有显著空气间隙。本发明所公开的多层光学膜至少对于低入射角(即,垂直或接近垂直入射角, θ 0)的光优选呈现显著偏振特性。因此,对于垂直入射光,膜优选地限定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低反射率和高透射率的透光轴(如,沿着面内y轴),以及在可见波长内具有非常高反射率和非常低透射率的阻光轴(如,沿着面内X轴)。优选地,基本上在θ和Φ的所有组合内,即半球所表示的所有方向,“阻光,,偏振的光均会被“阻挡”,即,通过非常高反射率和非常低透射率来表征。因此,参照图6的几何形状,其中606为阻光轴,本发明所公开的反射偏振膜对于入射到平面622内的s偏振光以及入射到平面612内的ρ偏振光、对于在 ULI材料中测量的高达约90度的角θ以及对于基本所有可见波长优选地保持高反射率。本发明所公开的偏振膜对于“透光”偏振的光优选呈现出更复杂有趣的特性,如图 7b和7c中以理想化定性方式所示的那样,这会针对“透光”偏振重新生成图7a的方向半球,并在其上叠加本发明所公开的不同膜的透射和反射特性。在每种情况下,对于垂直和接近垂直入射角度,膜均会提供相对高的光透射率。与垂直/接近垂直入射角度的阻光状态光透射率相比,此透射率被认为“较高”,并且通常为至少50 %并在一些情况下远大于该值, 甚至接近100%,但在一些情况下其也可显著小于50%并仍远高于阻光状态的透射率。具有后一特性的膜在例如损耗最小的非常高效的循环利用系统中可能有用。除了对于透光状态的垂直入射光具有“高”透射率,膜还有利地对于以高度倾斜角 θ入射的透光状态的光具有低得多的透射率(和较高反射率),至少对于一些范围内的方位角Φ如此。随角度增加而增加的反射率有效地压缩视锥或穿过膜的光传播锥形。从“高” 到“低”的透射率的过渡通常是渐进的,因此示出中间反射率的区域以将高透射率区域和低透射率区域分开。与垂直入射角度的透光状态光透射率相比,倾斜角的“低”透射率被认为 “较低”。通过对以极端入射角(如,超临界入射角)行进的透光状态光提供减小的透射率和增加的反射率,可以避免以大于设计角度的角度透过膜传播的光相关问题,如,与图4中示出的间隙相关的角度。特别是在显示和照明应用中,会在基本整个可见光谱内相对均勻地优选保持增加的反射率,从而不将显著色彩引入系统中。由于多层膜反射谱带的特性波长随入射角偏移,这又会对膜的反射谱带的右侧谱带边缘的定位提出某些要求。如下面将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可调整多层偏振膜,使得透光偏振态光的高透射率区域和低透射率区域对方位角Φ相对不敏感,如图7b所示,或它们可强烈地依赖于Φ,如图7c所示。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图7b的方位角不敏感特性可以说是对“双轴准直”多层反射偏振膜的表征,而图7c的极大不同方位角特性可以说是对“单轴准直”多层反射偏振膜的表征。这些类别之间的区别可取决于膜所针对的应用,并且在给定应用中不同方位角方向之间的差值大小被认为很重要。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可以简单地将双轴准直偏振膜表征为随两个正交入射平面(例如x-z平面和y-z平面)的极角θ的变化呈现透射率的类似下降,同时将单轴准直偏振膜表征为在一个入射平面中呈现透射率的显著下降,而在正交入射平面中呈现透射率极小下降或无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就单轴准直偏振膜而言, 呈现透射率显著下降的入射平面可以与膜的透光轴或阻光轴平行。当透射率降低的表面与透光轴平行时,膜可称为P偏振准直膜,因为透光状态光的P偏振分量会随入射角的增加而越来越多地被反射,并且当平面与阻光轴平行时,膜可称为s偏振准直膜,因为透光状态光的s偏振分量会随入射角的增加而越来越多地被反射。根据系统特征和要求以及设计约束,对于某些系统而言,利用双轴准直偏振膜比单轴准直膜可能更有益处,而对于其他系统事实可能相反。在本文的别处提供了此类设计考虑事项的进一步讨论。尽管本专利申请提供与单轴以及双轴准直偏振膜相关的教导内容,但涉及单轴准直膜的进一步信息和实例可见于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xx/xxx,XXX,“Immersed Reflective Polarizer With Angular Confinement in Selected Planes of Incidence"(在选定入射平面内具有角度限制的浸入型反射偏振片)(代理人档案号 No. 65900US002),该专利申请随同本专利申请于同一天提交并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除了提供足够的离轴反射率以确保以相对于图4的“间隙”的超临界角传播的光不会过度降低系统性能以外,第二项设计挑战是需要在空气中以甚至更低的角度,如从约 45至90度,反射并循环利用光线的很大一部分。在一些IXD电视中,通过微透镜阵列膜朝着法向重定向该角度范围。在至少一个入射平面内,本文所公开的反射偏振片中的至少一些可提供这种适度至高角度倾斜光的基本反射率,并且可接近一个或两个微透镜膜的性能。我们发现,上述透射和反射特性可在适当设计的实际多层膜中实现,如具有适当的微层数并具有可使用现有聚合物材料和处理技术实现的折射率关系。一些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例如确认可构造具有约500层的微层反射偏振片,该偏振片可反射图4所示间隙中的光的最多约90%,同时仍在垂直入射角度提供高透射率值。多层光学膜的光学特性涉及有限数量的参数,其可被视为是“主要”的,例如膜中的微层数及其在膜内的一个或多个相干层组内的分布、各种微层的厚度和层厚度分布、以及层的折射率。在本专利申请中,我们不仅提供可如何选择这些主要参数以制备适于在层合构造中用作浸入型膜的多层反射偏振膜的实例,还辨识某些次要膜参数,以及涉及此类参数的关系,这在评估此类构造中多层膜的适用性时可能很重要。这些次要膜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针对给定入射角θ下的四种偏振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限定膜的内部反射率,S卩,入射到透光平面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RPpaSS( θ ) ”);入射到透光平面的S偏振光的反射率(“RSblock( θ ) ”);入射到阻光平面的ρ偏振光的折射率(“RPblock( θ ) ”);以及入射到阻光平面的s偏振光的反射率(“RSpaSS(e)”),其中透光平面为包含膜的透光轴和垂直轴的平面,阻光平面为包含膜的阻光轴和垂直轴的平面,并且角度θ可为在空气中测量的角度(θ air)或在超低折射率材料中测量的角度(θ lowindex)。对于给定入射角θ的四种偏振情况的任何一种限定膜的内部透射率,S卩,入射到透光平面的ρ偏振光的透射率(“TPpass(e)”);入射到透光平面的S偏振光的透射率 ("TSblock( θ ) ”);入射到阻光平面的P偏振光的透射率("TPblock( θ ) ”);以及入射到阻光平面的S偏振光的透射率("TSpass ( θ ) ”)。我们对上述参数中的某些参数的平均值进行定义。例如Rpass ( θ )为 RPpass ( θ )和 RSpass ( θ )的平均值;以及Tpass ( θ )为 TPpass ( θ )禾P TSpass ( θ )的平均值。在特定条件下我们对上述参数中的任何一个进行定义。例如% TOO为膜对于透光偏振光在垂直入射角度下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Tpass(O)、 TSpass (0)和 TPpass (0)相等;% T block为膜对于阻光偏振光在垂直入射角度下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 Tblock(O)、T Sblock(O)和 TPblock(O)相等;% TA60S为膜对于入射到阻光平面内的s偏振光,在空气中测量的60度入射角下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TSpass ( θ air = 60)相等;% TA60P为膜对于入射到透光平面内的ρ偏振光,在空气中测量的60度入射角下
16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TPpass ( θ air = 60)相等;% TA60 为 % TA60S 和 % TA60P 的平均值;%TA90S为膜对于入射到阻光平面内的s偏振光,在空气中测量的90度入射角下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TSpass ( θ air = 90)相等;% TA90P为膜对于入射到透光平面内的ρ偏振光,在空气中测量的90度入射角下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TPpass ( θ air = 90)相等;% TA90 为 % TA90S 和 % TA90P 的平均值;% TU90S为膜对于入射到阻光平面内的s偏振光,在超低折射率材料中测量的90 度入射角下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TSpaSS( θ low index = 90)相等;% TU90P为膜对于入射到透光平面内的ρ偏振光,在超低折射率材料中测量的90 度入射角下的内部透射率,其也与TPpaSS( θ low index = 90)相等;并且% TU90 为 % TU90S 和 % TU90P 的平均值。反射谱带的长波长谱带边缘的位置有时也称为红色谱带边缘(RBE)或右侧谱带边缘,属于指定入射角下的反射谱带。就垂直入射角度下具有显著透光偏振反射率的偏振片而言,透光偏振光的垂直入射角度下的反射谱带不同于阻光状态光的垂直入射角度下的反射谱带。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另外指明,否则RBE是指对于阻光偏振光的反射谱带的长波长边界,如,内部反射率下降至其谱带内平均值的90%的波长。如上所述,可制备反射型偏振片,使其也可对于透光轴以倾斜角度大量反射。可调整高角下的透光轴反射率,使得其对于S偏振光、P偏振光或对于两者均较大。这两个分量从正交方向入射,但两者均具有与包含膜透光轴的平面平行的电场矢量。如果期望P偏振透光轴的光、而不是S偏振透光轴的光具有高反射率,那么可使用具有大Z折射率差值和小 y折射率差值的膜。如果期望s偏振透光轴的光、而不是ρ偏振透光轴的光具有高反射率, 那么可使用具有大y折射率差值和小ζ折射率差值的膜。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对阻光偏振态的光提供高反射率,χ折射率差值应该显著大于y折射率差值。重新参考图5,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其中膜已拉伸或取向,使得第一材料(微层 502)具有双折射性,第二材料(微层504)具有各向同性,其折射率为n2,并且另外Δηχ> Any>0> Δηζ,Β卩负值。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材料呈现叠堆中的最高(η1χ)和最低 (nlz)折射率,但为方便起见,我们仍将偶尔参考第一材料作为高折射率材料以及第二材料作为低折射率材料(不要与超低折射率材料混淆)。为了针对透光轴s偏振光呈现高离轴反射率,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η2应显著低于高折射率材料的nly。为了针对P偏振光提供高折射率,相同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n2应显著高于高折射率材料的nlz。通过改变n2使这些值的其中一个值最大化将使另一个值最小化,因此很显然为了使s偏振光和P偏振光均以倾斜角最大化和几乎相等地反射,双折射层的y-ζ折射率差值(nly_nlz)应最大化。另外还有一项约束,即nlx要显著大于nly以便阻光轴反射的光比透光轴多得多。对于透光轴的ρ偏振光和S偏振光均具有很强反射性的膜需要大的Ay和ΔΖ折射率差值。大部分多层双折射反射偏振片仅通过拉幅机取向,即仅沿X方向取向。然而,这会针对y折射率生成有限范围的值。也可通过沿y方向对膜取向来增加y折射率。可采用同时双轴拉伸法或通过顺序拉伸法来完成。下面给出了两种情况的实例。在结合图9提供关于非对称膜处理考虑事项及其如何影响微层折射率的进一步说明之前,我们对能够提供双轴准直的具体多层偏振膜实例进行了描述。光学腊1.1双轴准首腊,550个微层(律It)可通过使用高双折射率、大量微层或两者来增大倾斜角反射率。这是两种方法均使用的实例。使用下表中列出的折射率,其表示适当单轴取向的90/10coPEN(材料1)和 coPET (材料2、,并进一步假定550个微层的单个叠堆两侧的coPET材料(各向同性折射率为1.55 表层,所述微层具有为了平坦光谱而优化的连续层厚度分布并提供垂直入射角度下400nm处的左侧谱带边缘(LBE)和垂直入射角度下1150nm处的右侧谱带边缘(RBE), 可大大增加单轴取向膜的角反射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膜构造,其包括多个微层,所述多个微层被配置为随在包括可见波长的延伸波长区域上的角度和偏振的变化而选择性地透射和反射光,所述微层限定第一偏振的垂直入射可见光的透光轴以及第二偏振的垂直入射可见光的阻光轴,所述微层还具有如下特征,即在倾斜角度下的反射率增加,从而在压缩的视锥内透射所述第一偏振的可见光;以及具有超低折射率的光厚低折射率层,所述光厚低折射率层以如下方式连接至所述微层,即限制所述微层中高度倾斜光的传播,或将此类高度倾斜传播光重新导向回所述微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构造,其中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平均的所述超低折射率为至少1. 1,但不超过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构造,其中所述多个微层具有透光轴、阻光轴和法向轴,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微层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随传播角θ而变化的平均内部反射率, 所述传播角包括入射到包含所述透光轴和所述法向轴的透光平面内的P偏振光的 RPpass ( θ );入射到所述透光平面内的s偏振光的RSblock ( θ );入射到包含所述阻光轴和所述法向轴的阻光平面内的P偏振光的RPblock ( θ );以及入射到所述阻光平面内的s偏振光的 RSpass(e);其中 Rblock( θ )为 RSblock( θ )和 RPblock( θ )的平均值,并且 Rpass ( θ )为 RSpass ( θ )和 RPpass ( θ )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多个微层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随所述传播角θ而变化的平均内部透射率, 所述传播角包括入射到所述透光平面内的P偏振光的TPpass ( θ );入射到所述透光平面内的s偏振光的TSblock( θ );入射到所述阻光平面内的ρ偏振光的TPbiock(e);以及入射到所述阻光平面内的S偏振光的TSpass(e);并且其中 Tblock( θ )为 TSblock( θ )和 TPblock( θ )的平均值,并且 Tpass ( θ )为 TSpass ( θ )和 TPpass ( θ )的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构造,其中Tblock(O)小于10%,并且其中Tpass(O)在 55%至75%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构造,其中所述传播角θ为在空气中测量的角度Θ&,并且其中 Tpass ( θ air = 60° ) < 0. 85*Tpass (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构造,其中所述传播角θ为在所述光厚低折射率层中测量的角度 θ I0w index'并且其中 Tpass ( θ low index = 90° ) < 0. 6*TpaSS (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构造,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光厚层,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厚层被布置为使得所述光厚低折射率层和所述多个微层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厚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厚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光厚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构造,其中所述第一光厚层包括光导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构造,其中所述第一光厚层包括扩散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构造,其中所述第一光厚层包括显示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构造(320),所述膜构造包括可浸入超低折射率介质(322、324)中的宽谱带反射偏振膜(312)。所述反射偏振膜通过透光轴和阻光轴来表征,并且其对于所述透光状态偏振的白光的反射率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加,从而得到一个或两个平面中的压缩或狭窄视锥。
文档编号G02B5/30GK102576110SQ20108004599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4日
发明者迈克尔·F·韦伯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